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12/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376 天
2022 年結束前最大的變化可能就是我們結束了三年的疫情管控。
從無時無刻的疫情封控、沒有盡頭的核酸檢測再到今天的放開管控,我們在這場人類的浩劫中度過了三年的時光。
三年,如果論周次算,我們有大約 156 周的時間都在和新冠疫情做鬥争。
但是如果按照我們能夠活到 80 歲算的話,我們的整個人生也才隻有四千周。
如何在這有限的時間内,讓自己的人生過的更加有意義,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英國自媒體撰稿人奧利弗 · 伯克曼在《四千周》一書中給出了他的人生答案:人生隻有四千周,接納生命的有限性,選擇你想要的活法才是最重要的。
選擇有選擇的生活
最近熱播劇《去有風的地方》剛開播就收獲一緻好評。
除了劇中令人養眼的帥哥美女,還有它所傳遞的生命活力。
當吳倩飾演的陳南星,和劉亦菲飾演的許紅豆這對上班族姐妹在忙碌的工作中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時,她們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有時間出去走走。
但是期望一再擱置,直到陳南星被查出身患重症再沒機會實現。
想要好好生活,這麼簡單的願望在我們忙碌的生活裡卻不能輕易實現。
正如古羅馬哲學家賽涅卡在《論生命之短暫》所說:"我們生而為人,可人生如此匆匆,才剛要開始生活,便發現生命将近。隻有極少數人能夠例外。"
很多人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最終也都成為了幻想。
我們總是會想好好規劃時間,盡快做好當下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之後能夠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現實卻是,即使我們做完了眼前的工作,後面還有一堆事情等着我們去做,你永遠都沒法完全做完所有工作。
在衆多的效率陷阱面前,我們要做的不是跳出陷阱而是直面人生的有限性,面對這樣的現實,你不得不做一個選擇:選擇你要選擇的生活。
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你也會發現:任何有限的人生,即使是你能想象的最好的人生,都是一個不斷向其他可能性揮手告别的過程。
隻有直面自身的有限性,我們才能與生活步入一段真正真摯的關系。
不沉溺于過去,不否定未來,專注做眼前的事情,做好你當下能做的一切。
無法控制的事
我們經常會給自己制定很多計劃,但是你會發現:你總會用多于計劃的時間來完成工作。
變化總是不在計劃之内,生活總是會出現很多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
我們明知道很多計劃無法如期實現,但我們還是要一如既往地制定計劃和目标。
那是因為我們以為自己擁有了未來的時間,但是時間從未被我們真正擁有過,未來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法國數學家兼哲學家布萊士 · 帕斯卡說:"我們如此輕率,遊蕩在并不屬于自己的時間裡……我們試圖讓未來給予現在支持,還想着安排不在能力範圍内事情,計劃着并不确定能夠到達的時間。"
我們要學會轉變将時間視為我們的所有物的想法,不要妄圖控制它,那樣隻會讓生活變得更糟。
我們控制不了未來發生的一切,因而放棄追逐未來的心态,将視角從未來轉為當下的一刻。
未來的意義隻在當下的這一切,我們所能賦予的意義和改變的事情也是當下的時間,即此時此刻此地。
那麼既然未來有那麼多不可控的因素,計劃的目标又不可能按期完成,那麼計劃還有用嗎?
答案是當然有用。
但是我們要學會減少計劃的目标數量,在計劃的時間内完成自己力所能及且優先級最高的任務。
同時我們在完成這些任務的時候,也應該一件件來做。
人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段内做很多項工作,專注于做好一項工作能夠更好地利用當下的時間。
面對這麼多事情,其優先級的排序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明明知道什麼是對于我們更加重要的東西,但是我們卻被繁雜的工作拖累。
而這場疫情也讓我們大多數人明白什麼是我們真正重要,真正關心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往往是我們一直以來都擁有着卻不曾被重視的東西。
就像一個走到生命終點的人都會感慨健康活着比世上任何财富都珍貴一樣,生命中你認為最珍貴的東西往往是你時時刻刻擁有的。
接納人生有限性的十個工具
既然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我們對時間的控制能力也是有限的,作者在書末給出了十條策略,幫助大家在生活中更好地接納時間的有限性。
①劃定邊界:采用 " 定量 " 的生産力策略
在這麼多的工作任務下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最好的辦法就是限制手頭的工作數量,然後集中精力做好幾件事情。
給自己設置一個 " 開放式 " 清單和 " 封閉式 " 清單,将手頭所有的工作放到 " 開放式 " 清單中,但是将重要的事情放到 " 封閉式 " 清單中。
給自己設定明确的工作時段,在這個時段允許的範圍内,完成有限的工作。
②專注一事:在完成一項工作前有意推遲其他工作
你需要一次隻專注于一個大項目,完成之後才能進行下一個項目。
或許你的責任心會促使你焦慮其他未完成的事情怎麼辦,學會在完成一件件重要的工作之中帶來的成就感以緩解自己内心的焦慮。
③要事優先:提前決定放棄哪些工作
你永遠都有短闆,這不可避免,因為人的時間和經曆是有限的。
而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範圍内用有意識的不平衡來取代 "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減少壓力,增強自信。
雖然當下可能會做的不盡人意,但是日積月累的效果會讓你收獲更多。
④注重完成:關注已經完成的事,而不是隻關注尚未完成的事
工作永遠做不完,而我們有些人卻把視野盯在未完成的事情上,這樣就會使我們一直處于 " 生産力負債 " 的狀态而絕望。
而如果我們改變策略,堅持列出 " 已辦清單 ",這樣就能在這些 " 微小的勝利 " 中積攢激勵人心的力量。
⑤聚焦關心: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把時間花在刷短視頻和各種社交軟件上,一件工作沒做完就被分心去做其他事情。
不要将時間花在分心的事物上,必須将有限的關心集中起來。
⑥擁抱乏味:選擇枯燥且用途單一的技術
你可以将設備變得盡量枯燥——删除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如果你願意甚至可以删除電子郵件,然後将屏幕從彩色模式切換到黑白模式。
⑦尋找新意:更深入地體驗日常生活
尋找新意不是去做完全不同的事情,而是更深入地投入現有的生活中,以雙倍的強度來體驗日常生活。
⑧保持好奇:做人際關系的 " 研究員 "
勵志作家蘇珊 · 傑弗斯在《擁抱不确定性》一書中建議: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談到未來,你一直如此——它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機會,讓你可以選擇好奇,而不是選擇擔心。
⑨即時慷慨:立刻釋放你的善意
當心中出現慷慨的行動,例如想參與捐款、關心朋友、發郵件贊揚某人的工作,那就立即行動,不要拖着。
我們不必研究誰才是這個善舉最佳的接受者,善舉隻有在你真正做出之後才有意義。
慷慨的行動,能夠讓你感到快樂。
⑩靜默無為:練習什麼都不做
想要充分利用四千周,一個不可或缺的能力就是什麼事情都不做。
這裡的什麼事情都不做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 " 無為 "。
訓練自己 " 什麼都不做 " 指的是訓練自己抑制沖動,不去控制周圍的人和事,讓事情呈現原本的樣子。
如果能夠将無為做好,你就可以重新獲得自主權——你會冷靜下來,不再逃避此次此刻的現實感受,為你的短暫人生做出更好的選擇。
結語
人生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但每個人能夠創造的可能性卻是無限的。
當我們不再思考生命的最終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們要完成的使命是什麼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活出自我。
真正的自我就是做好當下你能做的一切,珍惜和把握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和事。
不管未來怎樣,至少今天要過得值得,心安。
共勉。
作者:周瑤,精讀讀友會會員。在塵埃裡修煉,在俗世間求生。
成長必備
你去年立下的學習目标完成了嗎?
是不是還停留在書的第一頁呢?
我知道你忙,沒時間學習,
但畢竟成長不能落下。
《精讀君通識詞典》每天發布 1 個概念,
每天花 10 分鐘,就能讀完。
如果你工作太忙,沒空仔細讀完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