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原創
記者丨劉谧
編輯丨餘冬梅
80 後、90 後,是深受韓流文化影響的一代;韓妝品牌,當年也憑借一部部熱播韓劇,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比如 2013 年《繼承者們》熱播,李敏鎬代言的悅詩風吟迅速走紅;2014 年《來自星星的你》熱播,女主千頌伊使用的 IOPE 氣墊成爲爆款;2016 年《太陽的後裔》播出後,又帶火了宋慧喬所用的蘭芝雙色漸變口紅…
毫不誇張地說,當年這些韓妝品牌,成爲了年輕女孩的潮流風向标。
然而,好景不長。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近幾年不少韓妝品牌似乎都在漸漸淡出大衆視野,從線下門店到廣告宣傳,都很難看到它們的身影。
曾經紅極一時的韓妝品牌爲什麽突然就不火了?行業又迎來何種變革?
(一)
韓妝 " 高開低走 "
韓妝當年在國内有多火爆?
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15 年自韓國化妝品類進口額高達 49.89 億元,同比增長 1623.88%。也是在這一年,韓國超過美國和日本,成爲中國化妝品第二進口國(第一名是法國)。
除熱播韓劇的帶動外,彼時我國的電商渠道與線下單品牌店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同時韓妝主打性價比與自然妝容等産品特效,都使得韓妝能夠快速在中國市場走紅。
也是在同一時期,韓妝品牌開始在中國市場迅速開店擴張。
公開資料顯示,悅詩風吟從 2014 年開始,以每年 100 家門店的速度瘋狂擴張,巅峰時門店開了 800 多家。同時伊蒂之屋、呂、雪花秀等韓妝品牌也陸續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
不過,這些韓妝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輝煌也很短暫。
韓國化妝品産品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5 年韓國化妝品對華出口接近翻倍增長,此後整體下滑,2019 年增長率僅 15.3%,2022 年韓妝對華出口出現負增長。
近幾年,韓妝品牌更是出現了 " 關店 " 潮。
2021 年,伊蒂之屋關停中國線下門店;IOPE 關閉線下渠道。
2022 年,伊蒂之屋天貓旗艦店停止運營,下架店鋪所有産品;悅詩風吟啓動大規模撤店,巅峰時的 800 多家門店隻剩 100 多家;HERA 關停線下門店,微信商城停止運營;3CE 中文官網關停,中國首店北京三裏屯店關閉。
2023 年,菲詩小鋪(上海)化妝品銷售有限公司注銷,該品牌 2018 年已退出中國線下市場。
如今在國内各大彩妝 " 榜單 " 中,也難覓韓妝品牌的身影。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彩妝市場市占率前 20 品牌中,隻剩 3CE 一個韓妝品牌,而 3CE 早在 2018 年便被歐萊雅收購。
數據來源:Euromonitor 歐睿國際 注:彩妝統計口徑含面部彩妝、眼妝、唇妝、美甲産品和彩妝套裝
顯然,曾經風靡一時的韓妝品牌如今幾乎已經被中國消費者 " 抛棄 " 了。爲何這些韓妝品牌在國内的 " 生命周期 " 如此短暫?
(二)
" 輝煌 " 爲何如此短暫?
韓妝爲什麽突然就不火了?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外部因素看,2016 年之後," 韓流 " 降溫,部分國内消費者對韓國品牌消費意願有所降低,美妝品牌便是其中代表。
與此同時,不少韓妝品牌也被曝出産品質量問題。
2017 年,質檢總局網站發布 403 批次未予準入的食品和化妝品,其中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蘭芝的 3 個産品被檢測出容易引起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2018 年,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 8 個化妝品品牌又被查出 13 種重金屬銻超标産品,其中就有遮瑕棒、眉筆等暢銷商品。
産品質量問題背後,其實也暴露了韓妝品牌一直以來重營銷、輕研發的事實。
根據中信證券數據,2010-2017 年期間,歐萊雅集團的研發費用率在 2.8%-3.5%,而愛茉莉太平洋的研發費用率在 1.4%-2.2%,LG 生活健康更是低至 0.2%-0.3%。
可見,韓妝品牌自身的産品力也存在一定問題。
就在韓妝品牌式微之際,國内的行業新玩家開始抓緊時機,迅速布局。
2018 年前後,國内網紅經濟崛起,小紅書、 抖音等社媒成爲重要流量入口,以完美日記、花西子爲代表的國貨新銳品牌抓住流量紅利迅速崛起。2019 年,以李佳琦爲代表的超頭直播達到巅峰,不少國貨品牌也積極加碼布局,通過與超頭主播聯合以加大品牌知名度。
據艾媒咨詢數據,2022 年有 50% 左右的消費者對 " 國潮美妝 " 持支持态度。可見,如今國産化妝品也被衆多消費者接受認可。
來源:艾媒咨詢、紅星資本局
總的來說,這些國産彩妝品牌,憑借性價比高、SKU(最小存貨單位)豐富,并且在審美上符合東方美學,逐漸将曾經的韓流風變成了如今的國潮熱。
韓妝在中國市場不斷走低,除了外部環境因素外,歸根結底,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韓妝自身的産品與渠道等方面出現問題,從而沒有跟上中國市場的變化節奏。
(三)
斷臂求生,高端護膚成救命稻草?
雖然不少韓妝品牌近幾年在中國市場連連敗退,但背後的企業依然不願意放棄這個巨大的市場。
愛茉莉太平洋曾表示,未來在中國市場将着重發力中高端及線上領域;LG 生活健康集團也在财報中表示,要提升高端品牌在中國的競争力。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産品是 LG 生活健康旗下的 Whoo 後和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雪花秀。
飛瓜數據顯示,2022 年抖音雙 11 大促,Whoo 後成爲全品類銷售額第一;2021 年雙 11 前夕,雪花秀以單場直播 7000 萬元的成績位列抖音雙 11 預售期美妝品牌 GMV(商品交易總額)榜第一名。
對于幾乎已經失去中低端市場的韓妝來說,高端市場似乎成爲了它們在中國的唯一希望。
但其實仔細看這些高端韓妝品牌,以 Whoo 後爲例,未來的發展其實依舊不明朗。
一方面,渠道過于單一。
LG 生活健康把 Whoo 後業績與頭部達人深度綁定。抖音 " 廣東夫婦 " 官方賬号的 2023 年 6 月最新數據顯示,在兩年半時間内," 廣東夫婦 " 賣出超過 125 萬套 Whoo 後天氣丹套裝,銷售額突破 18.7 億元,平均每年的銷售額達 7.5 億元。
但 Whoo 後的 " 成績 " 也主要體現在短視頻平台上,線下多是免稅店在進貨,幾乎不再開設獨立門店,品牌高度依賴帶貨主播自身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産品過于單一。
Whoo 後最出圈的産品莫過于 " 天氣丹護膚套裝 ",前面提到 " 廣東夫婦 " 賣的主要也是 Whoo 後天氣丹套裝,單一産品抗風險能力弱,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能撐多久,依然值得思考。
此外,還有低價模式對品牌價值的 " 傷害 "。
爲了提高銷量,Whoo 後在直播間的另一打法就是降價,以此來吸引消費者。比如在 " 廣東夫婦 " 直播間,原價 1730 元的天氣丹套裝,價格被降至 1390 元,贈品毫升量比原裝還要多,相當于打了約 3 折。這顯然對 Whoo 後的高端品牌形象建設并沒有什麽好處。
總的來說,Whoo 後的銷量成績就是通過對大單品的大促銷而取得,品牌的可持續性,面臨巨大挑戰。
韓妝想要真正重回中國市場,或許還需要在産品研發、渠道布局、營銷策略、服務質量等方面更有誠意才行。
小結
如今,在國内消費複蘇背景下,面對歐美品牌的本土化與國産品牌的快速崛起,留給韓妝 " 力挽狂瀾 " 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紅星資本局關注上市公司的一切新聞
歡迎報料,私信小編!
各種商務合作請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