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了解職場中人對于精神離職的看法,時尚健康聯合領英職場發起問卷調查。在收到的 383 份調查結果中,來自全國各地的職業人反饋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比如:是否處于精神離職的狀态、什麽原因導緻精神離職,以及認爲如何能改善精神離職的狀況等。
在上述調查中,導緻精神離職的原因可以歸結爲人際關系、薪資報酬、工作與生活分界不清等。然而," 精神離職 " 這一心态的産生是否有更深層的原因?它帶來的全部是負面影響,還是也有積極作用?
全球知名招聘平台 LinkedIn 領英的公衆号連載了 40 多期漫畫推文,展現精神離職的自我診斷和應對方式等職場 " 硬知識 ",此版塊深得職場打工人和企業管理層的喜愛。而作爲這一版塊内容的主策劃人,領英品牌及公共關系高級總監黃雷無疑對這一話題具備足夠的發言權。
在知乎的開學演講短片《如何與工作相處》中,曆史學者許倬雲用自身經曆提醒世人:" 用工作雕塑自我。" 然而,職場的激烈競争、高流動性、不确定性、職級差異束縛着職場人個性的發展。
打工人在職場中以 " 螺絲釘 " 的身份出現,但在自我認知層面渴望獨一無二的個性,這種沖突感和矛盾性讓現代職場人越發迷茫,找不到方向,感性鏈接和歸屬感的缺失更是讓他們選擇逃避與剝離。
他們抓不住軸心與意義,也找不到真正的熱愛和向往,逐漸喪失了自由選擇的能動性,逐漸從心理、精神、情感層面脫離、剝離,促成精神離職這一較爲普遍的職場現象。
當被問及 " 精神離職 " 這一職場現象的形成過程和促成要素,黃雷給出了形象且恰當的比喻:
" 精神離職是一種心理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好像往一棵樹上釘釘子,職場積攢的委屈、吃過的虧如同一顆顆嵌入樹幹的釘子,委屈受得足夠多,樹便承受不住了,進而促成精神離職。
所以說,精神離職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是一種自我保護,使自己免受更大的委屈和傷害。精神離職是員工從心理、情感、精神層面與企業劃清界限,在心理、情感、精神層面進行剝離。不是肉體上的,因爲肉體剝離的話,結果就是直接離職了。"
黃雷認爲精神離職類似抑郁症,隻不過抑郁症是個人在精神上與周遭環境以及世界的疏遠,精神離職是個人與企業、同事的情感剝離。" 說白了就是一種不在乎的心态,不在乎領導和同事如何評價我,不在乎公司的發展與未來,這一切跟我沒有關系了。"
精神離職意味着不再進行任何情感投入," 不僅不再投入開心或愉悅等正向情感,甚至不再投入失望、厭惡和憤恨這些負面情緒,心如止水,任何情感都不會再有了,因爲無論何種情感投入都意味着關心、關注,而精神和情感層面的離職,真的就是不在乎了。"
黃雷認爲,容易滋生精神離職現象的企業往往有三個共性:沒價值、沒意義、沒文化。
" 無價值、無意義是職場人産生精神離職的第一個原因,尤其 90 後、00 後新一代職場打工人,非常在意自我價值的實現、工作的意義、個人成長與進步。所以公司需要有激發員工上進的機制與模式。
第二,無法建立連接性和關聯性也是精神離職的重要原因,企業不能用之前‘螺絲釘’的工作模式培訓員工,需要讓員工看到公司的前景和未來規劃,讓員工有主人翁精神和真實的參與感,讓員工同公司産生強關聯感和認同感。
第三,則是公司的文化非常重要,企業文化不是貼在牆上的标語,而應該體現在方方面面的細節,比如,最近某大廠辭退被猥亵的女清華實習生的事件,對本企業其他員工形成非常負面的心理暗示。又或者,企業文化是否開放與包容,能否接受員工對上級表達不同的觀點和意見等,這都是很細微的層面,但真的會影響員工的心理感受。"
精神離職是動态的變化過程,是從量變到質變的。
" 一個員工選擇精神離職,也許不是經曆某次重大的職場打擊和變故造成的,更多的是被很多細小的事情潛移默化所影響的。正所謂,哀莫大于心死,這句話可以很好地概括精神離職的内核。"
每一個情緒背後都是一種沒有被滿足的訴求,精神離職大多也是因爲員工沒有得到足夠的認可與尊重。" 人都需要被認可、被看見,希望自己從事的工作能夠對社會和他人産生價值。從這個角度說,精神離職不單單是職場現象,也反映了社會文化深層次的問題。"
黃雷不認爲精神離職就是負面的,但他也強調,作爲一種職場現象,精神離職不是靠員工個體能夠解決的,需要社會、企業共同參與思考與行動。
而對于職場中的個體,他的建議是:精神離職可以,但要讓 " 離職 " 了的精神找到下一個可以附着的實體,比如換一份新工作或者回歸家庭,讓自己的價值在新的社會角色上得以體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長期漂浮和缺乏附着的精神狀态會讓人質疑生存的意義。
在這裏,黃雷分享了自己的職場感悟:LinkedIn 領英是他任職最久的公司,之所以如此,除了因爲認可它的企業文化,更重要的是,黃雷發現這份工作讓他每一天都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也就是說,一份真正适合你的工作,一定是能夠滋養你,讓你感覺到自我悅納的,從而對明天的自己會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産生好奇。
" 其實職場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正如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所說,人必須通過反射才可以發現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問題。在職場中,通過工作曆練自己的容忍度、包容度、同理心,職場中的每個人都有多重社會身份,也都肩負着沉甸甸的生活壓力。當你看到别人一身泥濘的時候,要通過觀察與思考去發現對方泥垢之下所掩藏的閃光點,供你學習。"
與此同時,黃雷認爲工作是目前社會中個人價值得以實現的最佳路徑。因此,不要輕視你的工作,要尊重它,把工作看作修行,不斷反思與學習。當然,也不必爲了工作深度内耗,而是從中找到樂趣,發現積極的意義。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精神離職的概率,而且能夠不斷完善自己,讓我們在工作中 " 每一天都更喜歡自己 "。
* 本周,我們将陸續推出 職場特輯 系列内容:
周一 | 黃雷:精神離職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周二 | 嶽路平:更多機會來自主動精神離職
周三 | 高琳:精神離職,要靠行動來治愈
周四 | 沈文才:與其心猿意馬,不如發展第二職業
周五 | 段旭東:靈活性,可以治療部分精神離職
敬請期待。
編輯 / 張鳴
攝影 / 樹曉甯
化妝 / 小鵬
采訪 撰文 / 張于惠子 簡安妮
監制 / Vivian
新媒體編輯 / 超楠
視覺設計 /Ap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