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蓋雅學苑,作者:周婧婧,頭圖來自:AI 生成
" 幹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頭來幹不過寫 PPT 的,要問他業績如何,他從來都不直說,掏出那 PPT 一頓胡扯 ……" 這是之前新東方一次年會上對 PPT 的痛批。
當時,視頻公開後,也引發了一陣 " 批判 PPT 潮 ",認爲它是粉飾結果、形式主義、不幹實事。
可是,作爲書面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PPT 本沒有錯,PPT 的出發點是清晰,終點是高效。錯的是 " 聽 PPT 的人 ",和無形熏染着這個人的企業文化。
在工作場景中,書面表達無處不在;在流行遠程辦公的當下,書面表達更是越來越重要。你能夠想到很多很多書面表達時刻:寫一封郵件、寫一份績效自評、草拟一份合同、寫團建活動策劃方案、寫一份設計對接需求文檔、寫一本公司員工手冊、寫年度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寫一份新員工入職培訓 PPT、寫企業文化内刊的員工案例 ……
所以,說書面表達能力是職場入門基本功毫不爲過。
但并非所有人對它遊刃有餘,實際上不少人在職場摸爬滾打了很多年,需要書面表達時也老是覺得頭疼。這種痛點,可以從主體(寫的人)和客體(看的人)角度,概括爲三點:
1. 寫得慢:根本無從下筆;終于下筆了,寫着寫着就寫不下去了;終于寫好了,但總覺得不對勁,反複修改不得要領。
2. 寫不清楚:你的内容是寫出來了,但别人根本沒有欲望看下去;有些因爲剛需(比如你寫給你老闆的策劃方案、工作總結),人家不得不看,但得花費很多腦細胞才能看明白。
3. 寫得沒說服力:你寫的東西,别人看懂是看懂了,但并不能被感染或說服。
前面我們提到,PPT 的出發點是清晰,終點是高效,工作中任何形式的書面表達都是如此。
但近期卻常有論調,認爲工作周報、總結、會議記錄、PPT 等書面表達,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降低了。
我認爲一個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對于太多人來說書面表達太難,完成它需要耗費過多的精力;太多人産出的書面表達,并沒有達到 " 清晰 ",所以自然達不到高效。
所以,有沒有什麽思維和工具,可以讓我們進行書面表達時,能像呼吸一樣自然和簡單呢?能做到寫得快、寫得清楚、寫得有說服力呢?能真正達到高效溝通的目的呢?
掌握了金字塔結構思維,一定能提升書面表達能力。
金字塔結構,首先也是一種結構。
我們可以這樣定義結構:将信息做分類、串邏輯、再用有美感的形式展現出來。你能夠想象到的萬事萬物都會呈現出一種結構、都可以被歸納成一種結構,比如:建築裝修、物質分子式、HR 們喜歡的各種模型、一本書的目錄 ……
人們天然需要結構,這是因爲:
大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數量有限。有個說法是神奇的數字 "7±2",說的就是人腦隻能同時記住 "7±2" 範圍的數字。
大腦喜歡自動将發現的所有事物按某種秩序組織。比如很久以前,人們就擡頭看星星時,就聯想到了各種星座。
那麽,一個能夠清晰呈現和表達的結構,需要具備什麽要求呢?我總結了三點:
分類:分類要符合 MECE 原則(各自獨立、完全窮盡);類與類之間要有一定的隔離感(比如排版時小标題間的留白);不同類别的形式要呈現一緻性(比如字數、句式一緻);你在書面表達時要用 " 有序或無序 " 的符号區分它們。
邏輯:分好類的信息一定是要具備某種邏輯,或是并列、或是遞進。而這種邏輯的呈現,或是通過一種簡潔的組合,或是生動的形象。
形式:如何讓結構的形式更具美感?我們一般認爲表優于文字,而圖優于表;極簡主義、對稱 / 對齊往往會讓形式更美;另外在很多情況下,大就是美。
把這三個維度的要求,帶入到寫郵件、寫方案、寫工作總結、寫 PPT 等任何形式的書面表達場景中,一定能夠幫助你做到更清晰的呈現。
一眼看去,就能明了;因爲清晰,所以高效。
金字塔結構也是一種結構,而且是所有結構中 " 最清晰 " 的一種結構。
它作爲一種非常經典的模型,也被用在了衆多的書面表達時刻,成爲麥肯錫等頂級咨詢公司彙報和呈現的經典方法。
爲什麽說金字塔結構是所有結構中 " 最清晰 " 的呢?我們來看下圖:所謂金字塔結構,把最核心的結論置于最頂部,下一層是支撐核心結論的關鍵句,再下層是支撐關鍵句的種種論點,如此類推。
這樣有兩個好處:1. 受衆第一時間就能獲得最重要的結論和觀點。即使沒有足夠的時間看完,也不會錯過最重要的關鍵信息;2. 受衆可以非常清晰地縱覽全貌。你可以這樣生動地想象金字塔結構:" 用指尖輕輕捏住一個點,就能拎起了文章的骨架 ",而且拎起來的都是閃亮亮的金句。
所以,金字塔結構的書面表達,一定也是閱讀體驗最佳的結構方式。
四、金字塔結構的書面表達
符合金字塔結構的書面表達是什麽樣子呢?
從縱向看,有自上而下、邏輯遞進、提煉關鍵句三點要求;從橫向看,有歸類和排序兩點要求。但很多時候,在進行一些較長篇幅的書面表達時,比如深度寫作、比如 PPT 彙報、活動策劃案等,我們常常還需要寫一段序言或導語。
好導語,隻說受衆心中已有的信息
導語說什麽?《金字塔原理》認爲要說與核心結論相關的 " 背景 - 沖突 - 疑問 " 。
導語要起到什麽作用?《金字塔原理》認爲要 " 喚起共鳴,實現點題 "。
什麽樣的導語最好?《金字塔原理》認爲你需要從 " 受衆心中已經存在的信息 " 切入,而不是一個全新的陌生概念。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以下兩段文字,爲一篇文章修改前後的标題和序言:
示例 1:
高效團隊文化秘籍:要合作,先 " 示弱 "
在《好的公司,鼓勵員工暴露缺點 "》一文中,提及 DDO 型組織 / 團隊,鼓勵員工暴露缺點。但鼓勵是一回事,能否共享脆弱,或是暴露缺點是另外一回事。
員工是否能夠真實地暴露自己,還是選擇有所保留?這取決于其在團隊氛圍中的心理安全感。這也是接下來我們要分享的内容——作爲 leader,如何助力團隊安全感的建立?
示例 2:
管理者必須無所不能?偶爾共享脆弱,團隊更高效
很多管理者都被困在 " 無所不能 " 的魔咒裏。
戰略方向不清?你需要承擔責任;團隊業績不好?你需要承擔責任;過于授權導緻出錯?你需要承擔責任;不擅授權導緻成員沒有成長?你需要承擔責任;團隊氛圍不佳?你需要承擔責任。成員欠缺責任心,你需要承擔責任。
正如德魯克所說," 管理首先是一種責任,而不是權力 "" 承擔責任 " 是管理者角色的天然任務,這本沒錯。但如果管理者因此陷入 " 我得對所有事負責,所以我必須無所不能 " 的陷阱中,情況往往是自己身心俱疲,團隊狀态卻适得其反。
管理者偶爾共享脆弱,反而容易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首先感受下前後兩版的标題:
好的标題是神來之筆,它決定受衆願不願意點擊這篇文章,尤其在一些非剛需類的書面表達中。
前一個标題做到了對文章主旨的精準概括。但後者不僅精準概括主旨,還更具吸引力——它先揭示了受衆心中已有的一個信息—— " 管理者必須無所不能 ",然後再給出了一個很新穎的立意—— " 偶爾共享脆弱,團隊更高效 "。
再來感受下兩個版本引言的差異:
前者從一篇過往文章談起,繼而點出主旨。但從受衆的角度,很多人對這篇過往文章是陌生的,他必須得先領會和理解上一篇文章的主旨,才能與這篇文章的主旨達成共鳴。
後者則從很多管理者的已有痛點切入—— " 管理者必須無所不能 ",進一步闡述讀者心中已有的背景(管理者需要爲很多場景承擔責任)和沖突(管理者陷入 " 我必須無所不能 " 的陷阱中,團隊效能卻适得其反),最後點出主題(管理者偶爾共享脆弱,反而容易打造高績效的團隊)。
縱向看,金字塔結構要做好 3 點
從縱向看金字塔結構,你能夠看到的是不同層級的核心結論(如下圖)。圍繞核心結論本身及它們間的關系,一個完美的金字塔結構書面表達需要做好三個方面:
1. 自上而下。
也叫結論先行。即你要在最上層,說清核心觀點和結論,而非層層鋪墊到最後才說。
比如給别人寫一封郵件,你需要在開頭就開門見山、提綱挈領地說明郵件事由(什麽時間在什麽地點有一個什麽活動,你希望對方做什麽),然後再去描述詳細補充信息。
2. 邏輯遞進。
不同層級的核心結論之間,是存在明顯邏輯關系的。邏輯一般有兩種,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
演繹是一種線性的推理方式,因爲 A、所以 B、所以 C 的 " 因此 " 邏輯;而歸納推理則是将一組具有共同點的事實、思想或觀點歸類分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論點(參見下圖)。
從受衆理解的角度,歸納要優于演繹。所以金字塔結構中的邏輯關系,一般都是歸納邏輯。
3. 提煉關鍵句。
即金字塔結構提煉出來的不同結論的核心結論(即下圖黃框内的描述),一定得是具有 " 思想 " 的句子,而不是一種 " 缺乏思想的概括性描述 "。這一點非常重要。
什麽叫 " 缺乏思想的概括性描述 "?這在衆多書面表達中比比皆是:該公司應當确立 3 個目标、該公司存在 2 個問題、我們建議進行 5 項改革 …… 這樣的句子并沒有概括出下一層思想的精華,隻是說明了将要讨論的思想屬于哪一類。
它之所以普遍存在,根本原因還是我們沒有思考透徹,并企圖用這種泛泛的概括性描述,來掩蓋思考不充分的事實。
那麽,什麽是 " 具有思想的句子 " 呢?" 該公司需要更多的領域授權 " 就比 " 該公司存在兩個組織問題 " 更具思想。這樣的句子往往擁有更清晰的主謂賓,更加具體,也更加靠近本質和真相。
橫向看,金字塔結構要做好 2 點
從橫向看金字塔結構,你能夠看到的是并列的關鍵句或支撐關鍵句的論點。那麽,這些并行的關鍵句和論點之間,需要做好什麽呢?
1. 歸類
關于歸類,金字塔結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MECE。
MECE 分析法,全稱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爲 " 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也就是說這些歸類的關鍵句之間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除了表層的不重疊、不遺漏,MECE 分析法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逼迫你思考全面和透徹,從而找到更加接近本質的答案。
MECE 在金字塔結構的書面表達中無處不在。最簡單的例子是,你寫一份活動策劃方面,就一定要寫清時間、地點、受衆、分工、費用預算等所有 " 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 的要素。
2. 排序
做了關鍵句的歸類了,那麽這些關鍵句哪個在前、哪個在後?怎麽去排序呢?一般有三種排序方法:
按時間排序,就是發生時間的先後順序:
快樂的第一步:讓員工能融入;
快樂的第二步:讓員工有能力;
快樂的第三步:讓員工有成長。
按程度排序,就是重要或難易程度的順序:
面試判斷的第一境界:靠直覺;
面試評價的第二境界:靠邏輯;
面試評價的第三境界:靠邏輯。
按結構排序,即你思想表述的順序:
印象:生态與人文完美融合的智能工廠;
緣起:創始人的經曆和情懷;
落地:敏實人對 " 全人健康 " 的理解;
深化:員工社會角色變化的必然選擇;
共赢: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的理想。
最後總結一下,書面表達中用好金字塔結構需要掌握:
寫好序言:通過回答受衆心中已有的問題,通過描述 " 背景 - 沖突 - 疑問 ",來達到共鳴和點出主題。
縱向掌握三點:自上而下、邏輯遞進、找出關鍵句。
橫向掌握兩點:用 MECE 原則做歸類,用時間程度結構順序做排序。
五、四個步驟、一個案例,看金字塔結構構思過程
讀完前面的内容,我們應該基本可以清楚理解從最終呈現的角度,一個金字塔結構的書面表達是什麽樣的。
但實際上,金字塔結構的構思過程依然是很艱苦的,尤其當你要寫出一份非常詳盡、深度的内容時。因爲:
想法是點狀的,而金字塔呈現是結構化的;
思考是自下而上的,而金字塔呈現要自上而下;
大腦習慣演繹邏輯,而金字塔呈現最好是歸納邏輯。
我把金字塔結構的産生和構思過程,分爲四個步驟;并用一篇文章構思過程的案例,來說明這四個步驟。
1. 信息羅列。
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結構的表達呈現,需要從自下而上的碎片化、點狀思考開始。所以不用試圖一開始就列好一個無懈可擊、完美的金字塔結構,先把你能想到的碎片信息羅列出來再說。
2. 找出共性。
列出各種碎片化信息後,再去掉這些信息的修飾性信息,保留核心的主語或謂語後,你就能夠發現這些信息的共性,并檢查它們之間是不是做到了 MECE。
如果不符合 MECE 原則,一定說明你并沒有分類合理或思考全面。
3. 發現洞見和邏輯
如此分類後,我發現了 3 個問題:
提煉出的 3 個關鍵句是 " 沒有思想的概括性描述 ";
這 3 個關鍵句之間缺少一定的邏輯關系;
提煉出的三個關鍵句似乎并沒有做到 MECE(相互獨立,又完全窮盡)。
這一次我改用表格來列提綱,将經過反複進一步思索出來的主旨、關鍵句,和具體的表現、解決思路羅列了出來。到了這一版,它和前面完全不一樣了,是非常清晰完整的結構呈現、而且還似乎稍微有那麽點 " 洞見 " 的思想火花了。
4. 下筆如有神
思考充分了,提綱清晰了,提煉的關鍵句閃爍着思想的火花,就可以動筆去寫了。
這篇文章的寫作速度極快,且幾乎零修改,當然得益于我前面花費了大量時間,将自下而上的思考,轉化爲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提綱。
最後再分享一個小貼士。用表格列提綱,要優于用文本列提綱,因爲:
縱向的列是看問題的思路,這是一種邏輯。
橫向的行是緯度和變量,也是一種邏輯,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縱深的。
内部的分點列表,也可以作爲一種 MECE 的思考。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蓋雅學苑,作者:周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