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鲸财經記者 張靜倫 王涵藝
10 月 6 日據港交所文件,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Guoquan Food ( Shanghai ) Co., Ltd. (下稱 " 鍋圈 ")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華泰國際與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就在幾天前,10 月 4 日,鍋圈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拟在香港主闆發行 H 股挂牌上市。這是繼其于 2023 年 4 月 3 日遞交招股書失效後的再一次申請。靠着加盟發家的鍋圈,在上市融資成功後有望進一步擴大規模,能否管控好龐大的加盟體系是其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
事實上,除了頻繁曝出的食品安全、缺斤少兩等投訴問題,加盟商的生存狀況同樣令人擔憂,藍鲸财經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雖然鍋圈号稱 0 加盟費,但有的加盟商卻自稱不堪重負,打算關店,這不禁令人擔憂鍋圈加盟模式能否長久維持下去?
" 鍋圈加盟模式看似甩掉了人工、門店租金、産品損耗等成本‘包袱’,還将存貨風險分攤給加盟商,實則增加了品牌信任風險,加盟商壓力大,一旦經營不好,就很容易出問題,最終損害的還是鍋圈的品牌信譽。" 業内人士指出。
六年破萬店,去年剛扭虧
鍋圈,始于 2015 年,由楊明超、孟先進及李欣華在鄭州創立。2017 年,鍋圈在鄭州開出第一家火鍋食材超市。作爲領先的一站式在家吃飯餐食解決方案品牌,鍋圈緻力于爲消費者提供各種餐飲場景下 " 好吃方便還不貴 " 的産品。
截至 2023 年 4 月 30 日,鍋圈在中國開設了 9844 家 " 鍋圈食彙 " 品牌的門店網絡,覆蓋中國 29 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鍋圈的門店數爲 9221 家。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按零售店數目計算,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鍋圈建立了中國最大的一站式在家吃飯餐食産品的零售門店網絡,2022 年的訂單數超過 1 億份。
此外,鍋圈亦緻力于開發帶有 " 鍋圈食彙 " 标志自有品牌的産品,截至 2023 年 4 月 30 日的産品組合包括八大類别,涵蓋火鍋産品、燒烤産品、飲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鮮食品、西餐和零食,合共 710 個 SKU。目前,鍋圈全國範圍内銷售的産品中有約 95% 爲其自有品牌産品。
财務數據方面。2020 年至 2022 年,鍋圈的營收分别爲 29.65 億元、39.58 億元和 71.74 億元,2021 年和 2022 年的同比增幅分别爲 33.5% 和 81.2%。 2020 年至 2022 年,鍋圈的毛利分别爲 3.29 億元、3.55 億元和 12.49 億元,2021 年和 2022 年的同比增幅分别爲 7.9% 和 251.5%;同期,鍋圈的毛利率分别爲 11.1%、9.0% 和 17.4%。
今年前四個月,鍋圈的營收爲 20.78 億元,略低于 2022 年同期的 21.60 億元;毛利從 2022 年同期的 2.98 億元增加 47.7% 至 4.39 億元,毛利率則從 2022 年同期的 13.8% 增至 21.1%。 值得注意的是,鍋圈在 2022 年實現扭虧爲盈,2022 年的淨利潤爲 2.41 億元;今年前四個月,鍋圈的淨利潤爲 1.20 億元,2022 年同期則淨虧損 2502 萬元。
鍋圈成立之後的幾年,主要集中在河南所在的華北地區。随後鍋圈迅速崛起,幾乎以破竹之勢基本實現全國化。做到近萬店規模,鍋圈花了 6 年,而同樣在河南鄭州發家的蜜雪冰城用了近 13 年。2020 年初還僅有 1441 家,去年底就已增至 9216 家,三年時間淨增 7775 家。具體來看,2020 年、2021 年、2022 年,鍋圈食品分别新開加盟店 2883 家、2762 家、2631 家。也就是說,在過去三年,鍋圈平均每年新增 2758.7 家門店,平均每天新增 7.6 家門店。
靠疫情出圈,護城河不寬
此次鍋圈 IPO 獲得了許多重量級機構的青睐與助力。成立至今,鍋圈已獲得不惑創投、IDG 資本、招銀國際、嘉禦資本、三全食品、啓承資本、TPG、物美投資、天圖投資、分衆傳媒、光源資本、瑞橡資本等機構的投資。資本入場押注的是疫情期間 " 在家吃飯 " 這一消費習慣和消費場景的培養。
但對于突然 " 出圈 " 的鍋圈食品,朱丹蓬表示,鍋圈食品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護城河,即它的供應鏈和規模效應,品牌效應目前隻停留在長江以北。但整體看它的護城河并不強,因爲它沒有太多的門檻,非常容易複制," 它所有的護城河都是基于規模效應,如果離開了規模效應,它是沒有核心競争力的,整體來看,并不看好它的發展模式。"
盡管鍋圈食彙的門店數量和營收規模增長迅猛,盈利狀況也有所改善,但它的 " 含金量 " 卻讓人不禁有些質疑。這種質疑不僅來自于數據的表面,更是源于企業内外部的各種因素。
從生意模式來看,鍋圈食彙依賴加盟模式,即與加盟商簽訂特許經營協議,向他們銷售自有品牌産品,并提供門店運營管理等策略,但不收取加盟費。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藍鲸财經記者表示,相對于直營模式,加盟模式雖然不需要公司投入太多的資金,但其在食品安全、庫存管理等方面帶來的風險卻數倍于直營店模式。在食品安全方面,從 2020 年起,鍋圈食品就頻繁暴露出各種問題。據新浪旗下消費者投訴平台黑貓投訴網站顯示,圍繞鍋圈食品的投訴量有 133 起,投訴内容涉及食品安全、客服态度、虛假宣傳、門店缺斤少兩等諸多問題。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一家鍋圈加盟商對藍鲸記者表示,店鋪一年光房租就有 20 萬,還不包括每年 2 萬的服務費和電費,裝修和冰櫃等設備都是公司統一購置。雖然鍋圈食品宣傳 "0 元加盟 ",但在前期投入中,他們每家店至少投入 50 萬元,其中包括保證金、貨物運費、培訓費、店面設計裝修費、房租、設備等各種開支,這些項目都是由加盟商出資,鍋圈食品負責 " 包辦 " 的。加盟商甚至直言,最近生意并不好做,再幹一年他也不想幹了。
招股書顯示,鍋圈總收入從 2020 年的 29.65 億元,到 2021 年的 39.58 億,再到 2022 年的 71.73 億。同期内,鍋圈從加盟店渠道獲得的收入分别爲 29.1 億元、37.3 億元以及 64.8 億元,連續三年占比都超過 90%。鍋圈食彙吃盡了 " 加盟模式 " 的紅利。一方面,雖然旗下門店近萬家,本質上鍋圈食彙依然是面向 B 端加盟商的上遊供應商角色。同時 B 端加盟商越多,鍋圈食彙産品銷量越高,成本控制力越強。另一方面,主打 " 加盟模式 " 不僅讓鍋圈食彙甩掉了人工、門店租金、産品損耗等成本 " 包袱 ",還爲該公司增添了年度服務費等營業收入,同時将存貨風險分攤給加盟商。
江瀚稱,随着鍋圈食品的 IPO 成功,其龐大的加盟體系确實存在一定的管控風險。加盟店數量的增加意味着公司需要更多地管理和監督,以确保加盟店的質量和食品安全。因此,鍋圈食品需要加強對加盟店的監管和培訓,以減少管控風險。
資本推高擴張速度,卻加大加盟店管理難度
" 就鍋圈食品未來的發展而言,我持謹慎樂觀的态度。" 江瀚表示," 随着市場逐漸複蘇,鍋圈食品有望受益于消費者對火鍋的需求增加。然而,市場競争也将加劇,鍋圈食品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産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以保持競争優勢。此外,公司還需要加強對加盟店的管理和監督,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品牌形象。"
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爲,鍋圈背後有諸多資本支撐,快速擴張也是基于大資本要求的發展邏輯。這種模式,對于迅速做大規模是有幫助的,但增加了管理加盟門店的難度。從企業健康良性有序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看,這種過分倚靠加盟迅速做大規模的模式還是需要謹慎。
而頭豹研究院零售社服行業首席分析師章唯琳則表示,她比較看好鍋圈所處的大賽道——預制菜賽道,中國預制菜賽道目前雖然增勢明顯,但仍處在發展初期階段,特别是 C 端預制菜消費市場仍未被完全打開,未來還有非常可觀的增長空間。
随着經濟發展飲食消費升級和年輕 " 懶宅人群 " 的催生,C 端消費者對于居家飲食便捷化的訴求越來越高,這個時候鍋圈瞄準的家庭端消費場景是比較具有前瞻性的,且鍋圈火鍋、燒烤食材品類的多樣性又能滿足家庭端的一站式消費需求。雖然可以看到在特殊時期疫情期間,鍋圈确實創造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是随着疫情結束," 在家吃火鍋 " 并不是一個剛需,所以也可以看到它的關店率在上升,這意味着鍋圈需要有足夠的持續創新能力和持續布局能力來赢得市場。
章唯琳稱,火鍋一直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餐飲品類之一,未來也仍将是國人最喜歡的餐食之一,雖然火鍋賽道目前已經一片紅海,但這一消費趨勢不會改變。所以從消費端來看,存在需求,且需求不會下降,但是從供給端來看,市場已經近乎飽和,特别是在一、二線高線城市,而火鍋餐飲店想要從賽道中殺出重圍,需要建立自己的競争壁壘,比如供應鏈管理、門店利潤控制等。火鍋餐飲品牌的毛利率普遍都較高,但淨利率差别就非常大,這與品牌的供應鏈體系有關系,有較強的自營供應鏈能力是火鍋品牌的一個競争優勢,能夠爲品牌壓縮成本,提高利潤空間。另外,仍舊看好火鍋賽道的下沉市場(鍋圈主營收入占比最多的是地級市、縣級市兩地,它所布局的戰略打法還是比較偏下沉市場,這一點也比較值得業内借鑒),中國有超 9 億人口是在下沉市場,而這一餐飲市場遠遠沒有被打開,對餐飲品牌來說,這是機會也是挑戰,如何精準定位到下沉市場,滿足下沉市場餐飲消費需求并率先搶占市場都值得火鍋品牌持續思考。
朱丹蓬認爲:" 各個玩家突圍的關鍵條件是要看品牌化、規模化、資本化等能力,供應鏈的完整程度将決定火鍋食材零售企業的成敗,也是競争對手很難短時間複制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