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記者 劉曉林 随着一把手的換人,CARIAD 中國徹底完成了在中國的 " 屬性 " 變化。2 月 28 日,德國大衆汽車旗下軟件分公司 CARIAD 中國宣布,自 2024 年 3 月 1 日起," 軟件專家 " 韓三楚将接任常青,擔任 CARIAD 中國的首席執行官。整個公告中最顯眼的部分是:韓三楚此前曾就職于長安汽車并擔任首席軟件架構師。
如果說 2022 年選擇來自德國總部的中國人常青(CARIAD 聯合創始人之一)作爲 CARIAD 中國的首任掌門人,已經顯示了大衆對中國市場的本土化重視。那麽僅兩年後,就讓來自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的本土軟件人才接手全盤業務,則具有了大衆對于自身因本土化理解還不夠 " 深刻 " 所引發的産品滞後現象進行彌補的意味。
公開資料顯示,在進入長安汽車之前,韓三楚曾在美國 ICT 工作 12 年、華爲工作 7 年,曾擔任華爲全球技術服務首席技術官,在華爲北美工作期間,韓三楚設計了有關 " 新汽車 " 的項目組。2021 年,韓三楚受邀加盟長安擔任長安汽車首席軟件架構師,2022 年 12 月,長安科技公司成立,韓三楚擔任長安科技首席技術官 CTO。
進入長安後,韓三楚帶領團隊花了兩年半的時間,爲長安設計并落地了 " 區域控制 + 中央計算 " 的 " 新汽車 " 理念下的 SDA(Super DNA)平台架構。過去兩年,作爲傳統車企的長安汽車已經快速上升爲新能源和智能化賽道上的熱門選手。
如今,韓三楚有望把真正的本土思維和本土打法帶入大衆體系,而首迎本土一把手,CARIAD 中國正式集結起了更接地氣的本土戰隊,似乎已經無限接近中國主賽道。
CARIAD 作爲德國大衆汽車集團旗下的軟件公司,也是其電動化戰略的核心所在,緻力于爲大衆未來的電動汽車提供統一的軟件和電子架構。2022 年 4 月,CARIAD 發布中國戰略,成立歐洲之外的第一家子公司 CARIAD 中國,該公司擔負着爲大衆在中國市場提供本土化創新軟件産品以及相關數字化服務的重任。
CARIAD 首席執行官施沛德(PeterBosch)坦言,本土客戶對于技術的追求和旺盛需求構成了中國汽車市場競争的主要特點。在這裏,軟件能力正日益成爲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不過,由于中國的電動智能化市場與海外差異性不斷擴大,CARIAD 中國自成立之初就壓力重重。這家公司在大衆體系内的地位,與大衆當下在華的現狀息息相關: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決定着大衆電動化戰略的成敗。其次,大衆汽車是中國最大的跨國品牌,其目标是将其在燃油車市場的優勢延續到電動車市場。但在中國本土車企強勢的智能化速度戰下,大衆始終處于被動狀态。而大衆最大的軟肋就是軟件開發能力,其車型的智能化表現已被本土車型甩出幾個身位。
從時間線上看,CARIAD 中國 CEO 的更換,也踩在了德國 CARIAD 總部高層洗牌以及大衆對在華技術管理層進行調整的節奏上。2023 年 5 月,大衆宣布對 CARIAD 監事會進行全面重組,首先撤換掉了 CEO,同時引入兩位軟件專家。這一事件發生在大衆董事會組團參觀了中國上海車展之後,董事會大佬們震驚于中國電動智能化汽車的發展速度,也爲大衆和中國車企之間的差距而充滿危機感。外界解讀,對 CARIAD 的重組旨在解決該軟件子公司開發不力的問題。
2023 年 10 月,CARIAD 新任 CEO 施沛德(PeterBosch)視察了中國業務。2023 年 11 月,常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CARIAD 在中國的戰略部署已得到集團和總部認可,CARIAD 總部管理層的重組對中國暫時沒有産生影響。産品研發和上線仍是中國團隊的主要工作方向。不過," 因爲整體市場一直在變化,未來如果大衆集團的布局有變動,我們肯定也會相應地調整。"
事實證明,無論是集團層面,還是 CARIAD 體系内,對中國技術研發團隊的調整一直在籌劃中。1 月 29 日,大衆汽車集團宣布更換在中國的研發負責人,從 4 月 1 日起,"(大衆)集團一流的研發和軟件專家 " 吳博銳(Thomas Ulbrich)将負責大衆在中國的研發工作,并擔任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首席執行官,結合此次 CARIAD 中國換帥,大衆已經清晰地傳遞出希望在華技術研發和軟件開發能跟上中國速度的迫切心情。
在過去兩年中,CARIAD 中國已經用頻繁的戰略調整和投資合作證明,其本土研發能力提升的速度,決定大衆在華轉型成功的幾率。在一個月前的成果展示上,CARIAD 中國宣布,2024 年将把 CARIAD 中國及其合作合資團隊 CARIATIVE、CARThunder 和 CARIZON 整合爲 "C 家族 "。
後面的三個 "C" 分别代表了通過收購上海沐傳工業設計而得以擴容的用戶體驗設計中心、與中科創達的合資公司 CARThunder、與地平線的合資公司酷睿澤(CARIZON),分别聚焦在用戶數字體驗與交互設計、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集合的這些合資公司的核心科技,CARIAD 中國要研發定制出所有大衆車型都能使用的産品。
這三家公司的成立,讓 CARIAD 中國成爲汽車界最快實現本土資源 " 替換 " 的外資企業。借本土研發資源、本土人才,依循本土規律,開發符合本土需求的車型,這已經是大衆在電動智能化上廣爲傳播的理念。
爲了更快實現中國定制化産品的開發,CARIAD 中國廣納本土人才,目前已經擴充至逾千人。按照計劃,從 2024 年開始,C 家族的研發成果将陸續上車。從 2025 年開始,其研發的 L2+ 以及 L2++ 級别的高級駕駛輔助功能将上車。
但是,CARIAD 中國仍然未達到中國速度。這是緻命的差距。中國車企正在不斷刷新曾由跨國車企主導的新車開發周期,從四年到三年,再到不足兩年。中國品牌不絕于耳的新車上市信息和越來越低的價格,讓沃爾夫斯堡的大衆高層焦慮指數不斷攀升。而大衆目前仍在完成從四年到三年的開發周期的艱難躍升。
顯然,CARIAD 中國想要變得更像一家中國本土科技公司,并借由韓三楚的帶領切入由自主車企把控的智能化主賽道。據悉,CARIAD 中國雖然快速吸納本土研發人才,擴大本土化團隊。但作爲外資企業,但其核心高層仍主要由大衆體系内調撥,組織架構和内部流程及溝通效率難以與本土企業相比。
從這一角度來看,CARIAD 中國此番直接挖角自主車企,将這家最大跨國車企在中國的智能軟件公司交由非大衆嫡系的本土人才來管理,突破意義重大。而韓三楚如何将其對中國市場和新汽車的理解傳導至 CARIAD 中國的軟件工程開發以及組織架構管理中,在他的帶領下,CARIAD 中國需要多久能進入主賽道?這将是外界最感興趣的。
施沛德表示,如今 CARIAD 中國已經向集團品牌交付了首批針對中國市場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接下來,韓三楚的任務就是快速地交付軟件産品,大幅縮短開發周期。施沛德認爲,韓三楚在 " 軟件定義汽車 " 平台開發領域所具備的豐富經驗與精深能力,将對于加強 CARIAD 中國團隊實力有所裨益。
據悉,韓三楚還将加入大衆汽車集團(中國)管理董事會,擔任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在成功組建 CARIAD 中國後,常青将按計劃返回大衆汽車集團總部。
值得玩味的是,2023 年年底,長安宣布,其邀請到了前大衆集團全球設計負責人克勞斯 · 齊喬拉加盟。電動智能時代,跨國車企與中國自主品牌之間的核心人才流動正在成爲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