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聽到了集結号一樣,越來越多的車企法務部上崗營業。
撰文丨 JR
責編丨 MANGO
設計丨 PinZow
"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 "。
在近期開通微博之後,比亞迪、長城汽車等車企法務部相繼發布消息稱,對個别惡意诋毀品牌的網絡賬号提出起訴。不知從何時開始,面對網絡造謠和惡意抹黑等情況,企業不再唯唯諾諾,開始通過法務部加強法律維權。
車企法務部與自媒體 " 對簿公堂 ",與當下複雜的輿論環境有着直接的關系。面對各種蓄意抹黑行爲,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品牌形象,成了許多車企不得已的選擇。但轱辘哥想說的是,車企的法務部是否也會矯枉過正?他們會不會掉進施壓媒體的思維局限中?
車企法務部 " 殺雞儆猴 "
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在當前這個網絡無孔不入的年代,任何人都極易遭遇侵權。面對網絡造謠和惡意傳播等現象,越來越多的車企法務部上崗營業。近段時間來,國内已發生多起車企就不實報道起訴網紅的訴訟案件。
7 月 25 日,長城汽車微博發文稱,已正式針對六個自媒體賬号運營主體啓動訴訟程序,鑒于六個賬号均存在涉嫌嚴重侵權行爲,長城汽車将向上述賬号運營主體分别索賠 200 萬 -500 萬元。
就在前一天(24 日),比亞迪法務部官方微博也發布首條内容稱,微博用戶 " 龍豬 - 集車 " 長期發布大量不實信息,惡意诋毀、貶低侮辱比亞迪,對比亞迪品牌聲譽造成了嚴重損害。比亞迪要求其删除相關侵權言論、公開道歉并賠償 500 萬元人民币。
不僅長城和比亞迪,面對網絡造謠等現象,特斯拉、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等車企也紛紛注冊法務部賬号,并且動不動就是要求自媒體賠禮道歉或賠償。前不久,理想汽車起訴 " 理想汽車貼膜店 " 侵害商标權及不正當競争的消息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這件事也把車企法務部的熱度再次推高。
誰來監管車企法務部
今年以來,中國車市競争激烈程度增大,部分車企更加重視輿論環境對于用戶的影響。但有些品牌自帶 " 熱搜體質 ",一點風吹草動就能引來鋪天蓋地的關注,再加上目前噴湧出現的自媒體也是良莠不齊,他們爲了流量 " 不擇手段 ",不惜通過诋毀的方式 " 吸粉 " 牟利。
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些無奈 " 躺槍 " 的車企,隻好通過法務部來維護企業形象。車企将法務部推向台前,并公示起訴案例。一方面可以讓信息更透明,加強車企與消費者、公衆之間的溝通;另一方面也對部分惡意傳播起到震懾作用,減少企業的負面消息傳播。
雖說車企建立自己的法務部合情合理,但前提是你的産品質量過硬,并且把服務做好。如果自身問題多多,還濫用法務部并企圖用法律去堵住公衆或媒體的評論,那就錯上加錯了。其實無論是汽車還是其他産品,每一次的進步都是在市場的批判性表達中完成,如果一味打壓媒體和網絡聲音,這是不利企業走向良性發展的。
退一步來講,車企其實是應當能承受合理的批判的,那些動不動就以侵犯名譽權起訴媒體的車企,哪怕是赢了官司也會丢了口碑與形象。畢竟沒有一個用戶,是因爲法務工作做得好而選擇它家産品。甚至,過分強勢的法務部還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所以,車企在維權時應該注重平衡,除了減少負面也保護品牌口碑。
當然,淨化網絡環境也不能僅靠車企。面對網絡造謠和惡意傳播等現象,中央網信辦近日也發布《關于加強 " 自媒體 " 管理的通知》,明确網站平台應當及時發現并嚴格處置 " 自媒體 " 違規行爲。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網絡環境會越來越好。
仿佛聽到了集結号一樣,越來越多的車企法務部上崗營業。不斷湧現且強勢的車企法務部,或許會讓部分 " 網黑 " 有所收斂,他們的表達會更客觀嚴謹,有利于網絡環境的淨化。但是,如果車企法務部動不動就通過發律師函等流程打壓合理的監督,這種不正之風也不應該提倡。面對越來越多車企啓動法務部,我們也應該建立機制,對車企法務部濫用訴訟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懲處。
行業丨自主品牌混動技術出海!被奔馳看好,吉利在合作這件事上赢麻了?
又一次打破天花闆,不能僅用換代眼光審視全新第二代 GS8
新車丨新亞洲龍 2.0L 臻選版上市,一汽豐田堅持長期主義的誠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