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3 月 12 日,友鄰優課創始人、原新東方集團戰略總監夏鵬,做客劉潤讀書會,結合自己閱讀 " 股神 " 巴菲特之子彼得 · 巴菲特全新力作《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的方法、感悟和思考,爲大家分享閱讀理念和高效閱讀的邏輯與方法、如何将一本書真正爲自己所用,汲取适合自己的。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值班編輯 | 金木研
第 7370 篇深度好文:4877 字 | 12 分鍾閱讀
個人成長
筆記君說:
著名作家德尼 · 狄德羅所說:" 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 閱讀能夠幫助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更能提升我們的邏輯思維、文字表達等一系列能力。
你是一個會讀書的人嗎?你能讀懂書中作者的所思所想嗎?如何能夠做到一年有效閱讀 100 本書?快節奏、高壓力的今天,如何能夠做到快速、高效的閱讀,并讀以緻用?
我今天主要向大家分享兩種引導閱讀的方式:一個核心閱讀的技能,另一種增加記憶的方式。
這套閱讀方法,能夠确保大家在讀書的時候,首先是讀的快,第二是理解的透,第三是記得牢。
一、學會用問題引導讀書,事半功倍
1. 用問題引導讀書
關于兩種引導閱讀的方式,第一,我們要學會如培養用問題引導閱讀的意識。
問題引導就像查字典。爲什麽我們查字典的速度很快?因爲我們是帶着問題去讀,有不知道的信息就去查字典,這是第一個類比。
再舉一個問題意識的應用,中學時期,大家都練過閱讀理解。我以前在新東方教英文,我們經常會告訴學生,做閱讀的時候先看題後看文章。因爲這樣速度快,帶着問題容易在文章當中定位,然後再找答案選項。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早就采用過的問題意識引導的閱讀方法。
怎麽去培養問題意識?方法其實有很多。
大學時期,我們在寫論文、做科研時,比如博士、碩士論文需要寫開題報告,老師會和你讨論準備的問題好不好,實際上是幫你去确定讨論話題的核心問題。
同理,咨詢公司也會大量使用問題牽引的方式,比如麥肯錫的七步解決問題法,第一步就是定義問題。
2. 如何梳理個人 6 個月問題清單?
明白了問題引導這種閱讀方法的重要性,該如何知道自己應該去解決什麽問題?我把這種方法和彼得 · 德魯克的人生自我管理的方法結合在了一起。
彼得 · 德魯克說過一個觀點,人一定要學會自我管理,尤其是在現代的知識社會,自我管理是最核心的管理模式。
他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每 6~12 個月,我們要去做一個未來 6~12 個月的人生計劃——去列目标,分析現狀,思考實現的途徑。6~12 個月之後,複盤自己有沒有完成既定目标,以及哪些問題可以修改。
下來,該如何把彼得 · 德魯克的這個方法來和閱讀相結合?
首先,大家要去思考未來 6 個月的核心問題是什麽?它有可能是工作上、生活上或個人成長上的問題。這時,不要着急去讀書,因爲你沒有問題引導,讀書效率會很低。
并且,你在思考這些核心問題時,要清晰、具體,可測量一些。當你一旦有了這個問題清單,讀書的時候的視角和狀态就完全不一樣了。
比如閱讀《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這本書,雖然大家讀的是同一本書,但是每個人的理解、視角都是不一樣的。
以我個人爲例,我的 6 個月清單是:
第一個問題,如何成爲一個内在自足的人。
第二個問題,如何做一家 mcn 機構。
第三個問題,如何識别下一個商業機會。
第四個問題,如何打造一支自治的管理團隊。
6 個月後,我希望得到一些答案——不管是通過讀書、學習、實踐,還是跟别人聊天,我需要把上述 4 個問題進行回答。
以《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爲例,确定好了問題清單,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角度就不一樣了。
這本書的第一章名爲普通的真谛,我發現作者展現了巴菲特家族的四個核心價值觀。
第一,信任。以前我認爲信任就是認爲一個人靠譜,但在這本書中,我得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啓示,那就是信任其實源于樂觀。
如何成爲一個能信任的人?其實你樂觀了,就能信任了。不要惡意地去推測别人的行爲,你就能樂觀的面對世界。樂觀的人,不但能信任别人,也更容易獲得别人的信任。
第二,包容。包容能解決什麽問題?能幫你去應對現實中的差異和沖突。現實中,我們會看到是各種各樣的沖突和差異,這讓大家感到焦慮,爲什麽?因爲我們不夠包容,我們覺得有些事情不正常,但是實際上可能都是正常的。
第三,笃信教育的力量。這是巴菲特家族有很重要的一點,他們相信教育能解決很多的問題。
第四,赢取自尊。《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中講到,巴菲特每天都勤勞工作。他的專業能力、工作熱情、奉獻精神都讓行業的人尊重。這個尊重是自己通過辛苦的勞動獲得的,而不是别人給予的。
最後,書中總結出巴菲特家族非常強調的信條——沒有人可以從我們身上奪走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的遺産。
比如,父親留給你 100 萬,最後花沒了,這不是遺産。但是你學會了一種能力,這個能力可以遷移到别的地方,幫助你解決各種人生問題,這才是家族的核心遺産。
讀完這章,再回顧自己的問題清單,我發現有了答案。
我的第一個問題——如何成爲一個内在自足的人。其實就是說,我們要去修煉那些讓别人拿不走的東西,比如說我的表達能力、價值觀等,今天我可以在這裏做分享,改天我也能去其他場合分享。這些能力,别人拿不走。
我的第二個問題——如何做一家 mcn 機構。打造一家機構,首選要構建價值觀。我完全可以把巴菲特家族的信條套入,活學活用。
并且,市面上大部分的 MCN 機構在很多時候隻去簽約,很少做孵化,如果我笃信孵化本質上是教育的話,我們的 MCN 機構可能跟别人做的就不一樣。然後,我們 MCN 的價值觀有赢取自尊的話,大家都要努力奮發向上,别人才能尊重你,那麽整體的氛圍就會奮發向上。
第三個問題,如何識别下一個商業機會。雖然這本書沒有涉及,但沒關系,我們可以看其他書。
第四個問題,如何打造一支自治的管理團隊。做團隊和管理,領導者首先應該信任自己的員工,他們做的跟自己不一樣沒關系,要給大家成長的時間。
以上,我的第一種高效閱讀的方法,就是用問題來引導閱讀。
再往下讀,《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還有一章中說到,要提供足夠條件去幫孩子做任何事,而不是提供足夠的條件讓孩子無所事事,這是巴菲特家族的關于教育的家訓。
不要因爲自己家裏有錢有資源,就直接把孩子所有事都給安排好,相反,我們應該讓他自己去嘗試。巴菲特告訴自己的孩子,要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并且樂此不疲。
中國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但從不考慮第一這是不是孩子喜歡的,第二這是不是孩子要做這件事。
理解了這個問題,我再用問題清單去套一下。" 如何成爲一個自在内在自足的人 " 的答案就是,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并且樂此不疲。
我對給大家講課,做網紅分享知識這些工作是很熱愛的,所以我每天跟大家分享也不會累,反而覺得很開心。
所以,其實這是另一種引導方式,以志趣爲引導,同時也是在 6 個月問題清單的框架内進行的。
因此,不管怎麽樣,我都在踐行用 6 個月的問題清單作爲指引,它會讓我的閱讀效率變得更高一些。
二、提高閱讀效率的五個方法
下來,具體怎麽做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你需要一種核心閱讀的能力,并且一定要學會總結概括。
很多人看書養成了應試教育下追求标準答案的習慣,但其實讀書往往隻有參考答案,要好讀書而不求甚解。
大家一定要用自己的話把讀過的書概括一遍,這樣才能本質上理解書裏的知識和内容。讀書的本質,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概括。
學會總結和概括,有如下 5 個便利法門:
1. 時間要整
第一,用整塊時間讀書,因爲這樣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态。概括這件事,我們的大腦需要去調各種各樣的思維模式,才能入定,所時間千萬不要太碎片。
我一年能讀 100 本書,是因爲每天我差不多有兩三個小時隻用來讀書。這段時間完全由我自己做主,所有人都找不到我,這才叫做可被管理的時間。
2. 讀書要停
很多人一讀書就是一個小時,全程集中精力。其實讀書特别像爬山,累了就該歇一歇再爬。
每讀幾段,我們就要停下來想想在講什麽,千萬不要一口氣看了 20 頁,什麽也不記得。
3. 寫寫畫畫
大家在停下來,思考閱讀所得之時,可以寫寫概括和總結,再往下讀。别愛惜書,讀書就是需要把它畫掉的,這才能證明真正讀進去了。
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特别喜歡用腦圖,我覺得這是個錯誤印象。腦圖這個工具本質上是輸出功能,它是用來建立聯系的。正确的用法應該是讀完後通過畫腦圖加深記憶。
4. 形成地圖
有人問我,你一年讀 100 多本書,這些都能記住嗎?我是人腦,又不是電腦,其實一本都記不住。但是我讀完這 100 本書會形成一個知識地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我知道在某本書的大概什麽位置找到答案,這就夠了。
讀書到最後,一定是形成地圖,腦子裏的知識隻需要知道它的路徑就好,沒必要一定記住細枝末節。真正要用的時候,按圖索骥就行,會非常有效。
5. 用自己的話複述,輸出倒逼輸入
高效閱讀的最後一個技巧,就是用自己的話把圖書核心複述。這其實就講到了輸出倒逼輸入的費曼學習法。
閱讀的最好的方法是什麽?成立讀書小組,拉朋友一起,分享最近讀的好書。這裏的核心是用輸出去倒逼輸入,效果會很好。你也可以在小紅書、公衆号上寫文章,分享内容,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
總結一下,提升閱讀效率的核心方法就是要學會概括總結,而輸出的方法就是費曼學習法,用自己的話再表述一遍,用輸出倒逼輸入。
那麽,我在《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這本書中,概括總結出了哪些感悟和思考呢?正好在這裏輸出一波:
第一,價值教育比工具教育更重要。這本書核心強調一點就是要價值教育,而非工具教育。
一支筆能寫字,它就有工具屬性。但是如果我送你一支毛筆,沒有配墨水,而且對方也不會書法,但是這支筆是某書法家的遺産,那麽它具備的就是價值屬性,是一種精神的寄托。
爲什麽要強調價值屬性?比如我做英語教育機構,我們一直在強調學英文要降低工具屬性,提升價值屬性。像翻譯這樣工具屬性的事,機器永遠比人幹得好。
那麽,英語的價值屬性在哪?通過學英語了解文化,用它建立溝通和遷移知識的橋梁。這些東西很重要,即便以後我們有大量的翻譯工具,但是你會英語和你會用翻譯工具是兩件事。
《父親巴菲特教我的事》這本書中,一直在強調不要在乎教給孩子什麽具體的技能,而是應該了解他想成爲什麽樣的人。這就是價值教育比工具教育更重要。
第二,陪伴比給錢更重要。書中有很多故事,大意都是給孩子花錢不如陪着他。
第三,充分支持比橫加幹涉更重要。孩子想幹什麽家長就該支持,不要幹涉他。比如巴菲特不會因爲是自己做投資,就要求兒子未來一定要做投資。
第四,尋找答案的過程比答案本身更重要。本書原文甚至引述了佛陀的一段話," 一個人如果漫無目的地尋找,他不一定在迷失,有可能他正在發現 "。
第五,錯誤比正确更重要。中國教育有的時候太追求正确了,其實錯誤往往更有價值。有的知識隻能在錯誤當中才能學得到。
三、快樂讀書的心法
除了用問題來引導閱讀,我們還可以用樂趣,用興緻和志趣來讀書。
但是讀的時候要有一套心法,這套心法叫做 " 讀 - 想 - 變 - 用 "。這套心法是北大的劉瀾老師首先提出來的,運用到讀書上,我進行了一些調整。
第一,讀,就是要學會能夠理解和概括。
讀一讀,停一停,總結一下,再繼續讀。用整塊時間讀完,然後要學會概括和記筆記。
第二,想,就是讀完之後,要理論聯系實際。
閱讀時,或者在聽别人講到這個觀點的時候,你能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能否聯系到自己身上,融會貫通?你得會把自己套進所讀内容中去。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叫 " 躬身入局 ",不僅是做事要如此,讀書也要如此。
第三,變,就是書中的觀點、知識,我們可以做怎樣變化。
書裏面講的,不管是原理、方法、故事、情節,它絕對不會跟個人實際嚴絲合縫、一一對應。
所謂的 " 變 ",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後,跟個人的差距。我們要想想原因,或者說以後要做類似的事情,該注意些什麽。
第四,用。
指的是我們可以将自己從書中得到的知識、感悟等用在哪裏。看完《柯南》,大家肯定當不了偵探,但是也許可以去學着觀察旁人的很多的細節,從而去反向推理出這個人是個什麽樣的人。
總之," 讀 - 想 - 變 - 用 " 這套公式,特别适合以樂趣、以志趣引導的閱讀。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