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發現身邊很多中年男性徹底頹了。
他們不僅遭遇了生活和工作的聯合圍剿,還經常遭遇嘲笑,被狠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
· 大概就這感覺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從現實中找些正面典型。尋找中年男人支棱起來的秘訣。
于是,我把研究研究對象,定爲了黃曉明。
01.
黃曉明之 " 時間靜止 "
最近,黃曉明の" 時間靜止 ",成了一個讨論度直線上升的話題。
46 歲的他,在民國劇《潛行者》中以清爽的姿态出現,展現出了不同以往的 " 精氣神 "。
作爲 70 後的黃曉明,面龐棱角分明,氣質自帶一種清爽感。
· 回眸一望,面龐棱角分明
硬朗的身型,配上身筆挺的西裝,更是襯出了人的緊緻。由内而外散發出一種内斂的剛毅。
· 曉明飾演 40 年代的 " 西裝暴徒 ",範兒很正
· 圖爲 40 年代的真實老照片,上海南京路幾位男子西裝筆挺,不得不說質感複刻得相當到位
特别是一身三件套上身,配上堅毅的臉龐。這種 " 複古的清爽 ",不僅看上去文質彬彬,還能讓人隐隐地感受到一種曆史、故事的積澱。
· 這身三件套很絕,看着眼熟
· 尋找資料後,我感覺曉明的穿搭,頗像蔡元培先生的這張舊照
作爲一名中生代演員,黃曉明的狀态,讓身爲中年男性的我着實羨慕。
但就在幾年前," 中年 " 這個詞放在曉明身上,還是被群嘲的原罪。
那麽,曉明同志是怎麽支棱起來的?我開始了一番分析。
02.
" 二元對立 " 的黃曉明
放在幾年前,黃曉明的形象在外界看來,就像個二元對立的矛盾體。
一方面,黃曉明有實力,拿得出作品。
但另一方面,他身上的負面标簽,卻往往是 " 中年 " 的派生。譬如 # 油膩、# 直男、# 霸總等等。
· 一個眼神,懂得都懂
是什麽原因,造成了如此局面呢?
我分析,是曉明的兩種行爲模式,讓他和大家所厭惡的中年形象,捆綁在了一起。
1. 在熒幕表演上,曉明過于執着,容易用力過猛。
2. 生活中,曉明比較 " 直男 ",做事情直來直去。
先說說表演。
通過采訪我們不難看出,黃曉明對表演這件事是矛盾的。他将演好戲看得重,但内心卻缺乏自信。
在求學時期,他就被老師評價爲 " 木頭 "。曉明也自我剖析過,認爲自己不适合抛頭露面,經常緊張。
本就緊張,對表演又非常執着。爲達目的,曉明選擇了 " 對自己狠一點 " ——在表演上 " 死磕 "。他曾在《大漢天子》片場的惡劣環境中苦熬,硬着頭皮和老戲骨對戲。
執着的死磕精神,讓他嘗到了成功的甜頭。
· 黃曉明塑造的少年天子,确實可圈可點
但是,比努力死磕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方向。盲目地死磕,就是 " 用力過猛 ",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曉明身上,我發現了一則" 微笑鐵律 "。也就是,一旦曉明在壓力下執着地死磕角色。他的臉上就會出現一種" 神秘的微笑 "。
· 世界名畫:《曉明的微笑》
比如,曉明的五官明明是周正的。要演韋小寶這個市井聰慧的角色,難度很大。
于是,曉明選擇了死磕表演,拍戲受傷都都不下火線。但是,曉明在熒幕中的觀感,卻是不夠松弛的。他的臉上總是有一種 " 用力過猛 " 的笑容,這給觀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曉明的笑容稍顯刻意
而在《泡沫之夏》中,曉明的招牌式笑容,則成了核彈級别的 " 武器 "。
這樣的笑容,過于張揚、誇張,被網友貼上了 " 霸總 " 的标簽。
· 你好,再見
實際上,曉明在拍這兩部戲的時候,都非常努力。
但還是那句話," 選擇比努力重要 "。即便曉明再死磕,人們記住的也不會是他的努力、付出。而是曉明用力過猛時,充滿 " 崩壞感 " 的表情。
· 曉明的經典表情
而這樣的表情,給人解讀的空間是很大的。人們很容易在這用力過度的表情上,解讀出刻闆印象中," 讨厭的中年男人特質 "。譬如:
遲鈍的時代感,不自知的謎之自信,打破社交邊界的侵略感。
這樣的窘境,可以說是廣大中年男性之痛:努力的樣子反而被人當作笑料,便是一種不能承受之輕。
· 越努力,被嘲笑得越狠
而在生活中,曉明比較直率,做事直來直去。這則容易和中年人刻闆印象中的 " 直男主義 ",聯系在一起。
譬如 2008 年 " 鬧太套 " 事件。爲了給奧運會添磚加瓦,曉明很努力。他不僅帶病錄歌,爲達效果還錄了好幾次,甚至感動了奧組委。
但面對網友的嘲諷,曉明的真性情上頭了。他發微博義正嚴辭地指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和網友關注點的荒謬,進而被二次嘲笑。
· 這給人一種感覺:方丈爲人很小器的!
這兩種行爲模式加在一起,讓小明和 " 中年 " 的負面标簽越箍越緊。他非常努力,卻總是遭遇群嘲。關于這一點,曉明也很苦惱。在與易立競長談時,他自我評價到:
自己特别想活成一批馬,結果成爲了一頭騾子。
· 曉明同志也曾 emo 過
同樣是四條腿着地,馬是自由的,它馳騁草原。
而騾子任勞任怨,低頭拉磨。結果不僅被嘲笑,最後搞不好還會被做成假冒僞劣驢肉火燒,被榨幹最後一絲剩餘價值。
這窘境是殘酷的。特别是在這個信息碎片化時代,信息流速越快,人們接受到的内容卻越扁平。
任何三維立體的人,被壓縮成幾個形容詞、流行梗。仿佛梗即正義,梗即代表一切。
" 中年 ",仿佛成了一種該被口誅筆伐的原罪。
03.
黃曉明的支棱之路
于是,黃曉明選擇了行動和改變。
但改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于是,曉明在生活中,尋找一種松弛。在業務的積澱中,去尋找緊緻。
這一松一緊,就成了黃曉明 " 洗髓換血 " 的底色。
2012 年,35 歲的黃曉明在《中國合夥人》中,選擇了另辟蹊徑。
假使按照以往的 " 努力死磕 " 路數,黃曉明很可能會再次用力過猛,複刻出一個邪魅一笑的英語營銷狂人。
· 畫風可能是這樣的
但這次曉明則靜下心來體會角色,回溯自己。他發現,自己和電影中的成東青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成東青要強、耐性、認死理。而黃曉明也一樣,他對塑造好角色,有一種渴望。
于是,黃曉明把人生經曆,融入進角色表演,将人物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的追夢人。
· 黃曉明飾演的成東青,擺脫了模闆化的笑容,變得真實了起來
至于角色内涵,黃曉明還在戲中加了一場哭戲。他抛棄了用力過猛的 " 直球打法 ",而是将自己帶入到了角色中。這場哭戲中包含了許多真實的情感和體會,即便導演喊了 "cut",曉明都沒從角色中走出來。
· 這段表演讓陳可辛大爲贊賞
而在選角方面,曉明也不再急功近利,非得選擇 " 最好的 " 死磕。而是将目光投射到更能讓自己發揮的角色上。
比如《琅琊榜 2》蕭平章,就很得觀衆緣,雖然是配角,但依然十分出彩,黃曉明通過自己的表演,塑造了一個好戰士,好臣子,好哥哥。
2020 年,黃曉明以男二身份,出演民國梨園戲《鬓邊不是海棠紅》,飾演了一個忠肝義膽的 " 霸總 " 富商程鳳台。
· 霸總終于不笑了
這個角色不是 "C 位演出 ",但松弛下來的曉明卻非常享受演這個綠葉角色。他沒有喧賓奪主,也沒有再邪魅一笑,而是演出了一種民國範兒的貴氣。
到了《潛行者》中,曉明則将 " 民國戲制霸 " 的特色诠釋了出來。
他演的方嘉樹,是 1940 年代的隐秘戰線工作者。這個角色周旋于多方勢力,本就需要很強的 " 松弛感 "。于是,除了文章開頭的外表緊緻,黃曉明也通過自己的松弛,演出了角色的多面。
· 身着長衫的曉明,深思熟慮
· 徹夜行動後的方嘉樹爲迷惑敵人,戴着墨鏡掩飾神色,一邊嚼咖啡豆提神
不僅是演戲,曉明還當起了制片。籌劃并主演了新片《最後的真相》。
· 這部片的品相非常好,我十分期待
他請來了自己最想邀請的演員,拍了一部《最後的真相》。創作過程中,曉明不再死磕,而是希望大家的表演,能從生活閱曆中汲取真實感。
曉明飾演的角色,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 " 高大全 ",或是 " 表面的光鮮 "。他不修邊幅,有着自己生活的困境,爲了求勝,可能也放下所謂的原則。不管是創作還是表演,曉明都在嘗試松弛下來,然後探索更多東西。
· 曉明在故事中的角色颠覆極大,松弛不下來,便很難演好
而在面對負面時,曉明也心量擴大,完全看開了。他不僅和網友玩梗。還感謝嘲笑過自己的人,主動下場和大家打成一片。
經過了時間的沉澱,黃曉明好像徹底擺脫了 " 中年危機 ",支棱了起來。
外表勝千言,這絕對是最有說服力的一點。
而曉明的故事,也帶來了很多啓發。
跳脫出來看," 中年危機 " 很多時候是在自我捆束,給自己制造焦慮。
而面對焦慮,一些人會過于 " 緊 ",他們偏執地死磕,卻發現自己幹成了苦吧苦力的騾子。
也有人在生活、職場沉浮,把 " 松 " 看做一種世故的處世态度。終于在一次次推诿中,成了自己最讨厭的人。
而黃曉明展示了,在着二者之中,還有一條新的道路,從容的面對事業以及生活," 松緊有緻,外松内緊 "。
這種由内而外的力道,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真的能讓人支棱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