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燃燒的島群 Author 群主飛龍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333篇原創文章,作者群主飛龍。
全文共6958字,配圖40幅,閱讀需要17分鍾。本文曾于2020年8月11日首發于TTH和WX,2024年1月2日重發,内容略有增删改。
本文收錄于專輯"潛艇戰史"
接上期()
很多人對太平洋戰争中日本潛艇部隊的運用嗤之以鼻,覺得明明有德國潛艇破交戰的作業可以抄襲,爲什麽榆木腦袋的鬼子就是不開竅。這種對潛艇部隊應用定位的簡單化和臉譜化,正是本文和本站一直以來希望全面分析深入思考并提出不同見解的。
圖1. 一戰時期,德國第二帝國的潛艇破交戰,擊沉"盧西塔尼亞"号直接給了美國人參戰的理由
圖2. 描繪"盧西塔尼亞"号被擊沉時候的畫作,1198人随同該船一起沉沒,震驚了世界
通過早期潛艇運用一文的描述可知,日本海軍很早就開始了對潛艇的研究。衆所周知,1905年的日本海大海戰以日本海軍的完勝而告終,在當時的技戰術條件下,水面主力部隊的運用算是讓鬼子摸到了門道。但是,1903年上天的飛機,和1900年在美國海軍入役的霍蘭型潛艇,即将改變海戰的形态。
日俄戰争仍在進行中的1904年6月,日本三井物産公司即向美國電力船舶公司購買了5艘"霍蘭"型潛艇,1905年10月23日,由這5艘潛艇組成的第1潛艇隊成軍。海軍航空兵的亮相反而要更晚一點雖然有遠見者山本英輔(海兵24期)早在1909年就提交了《關于空中飛行器的意見》,但直到1912年底,海航的第一架飛機才在新即位的大正天皇閱艦式上亮相。
圖3. 畫作:一度強大不可一世的聯合艦隊,在艦隊建設上取得了長足進步,跻身世界三大艦隊之一
接下來,海軍潛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部隊似乎是進入了一場隐形的競争!
道理也不難理解,跟戰功赫赫的主力部隊相比,潛艇跟飛機都是新事物,作戰效能和功勞隻能通過實戰檢驗,平時軍姿戰得再美,被子疊得再方也不代表跟戰鬥力成正比,兩個新興的兵種都迫切需要證明自己。
有一件小事足以說明當時海軍發展的新形勢,1928年6月,時任海軍大臣岡田啓介邀請東鄉平八郎元帥等老前輩前來觀看航空訓練,完畢之後,東鄉說:"日俄戰争的年代,我們隻要注意海上正面就行了。但是今後,水面下有潛水艇,天上有飛機攻打過來。今後的海上作戰實在是危險,辛苦了!辛苦了!"
圖4. 作業時間:這都是誰誰誰?至少回答兩個以上,這裏出現了頭戴陸軍軍帽和海軍軍帽的兩類高級軍官,或坐或站自然是跟軍銜及江湖地位相關
關于日本潛艇部隊的建設就不在本文啰嗦了,真寫起來需要幾本書的篇幅。軍史迷所熟悉的袖珍潛艇"甲标的"正是日本人對潛艇應用的一種嘗試,這種以蓄電池電力驅動的水下兵器曾經被日本海軍潛艇部隊寄予厚望,意圖在九段邀擊中一鳴驚人!
隻不過山本五十六斷然否決了"九段邀擊",替換爲其較爲熟悉和支持的航空兵作戰。值得注意的是,山本本人早在1924年就擔任霞浦航空隊的副長,親自駕機上過天(時年40歲,軍銜爲海軍大佐),後來又在1935年底擔任航空本部部長(時年51歲,軍銜爲海軍中将),是不折不扣的"航空派",對潛艇作戰,他不了解更不會熱愛!
圖5. 參加倫敦會議時期的日本代表團合影,找找看都認識誰
作爲一種海上特種作戰方式,太平洋戰争初期,潛艇部隊不得不根據山本這個航空派的指揮棒來動作。首先在珍珠港作戰時,爲了能趕上趟,潛艇部隊一方面派出多達27架遠洋潛艇參戰,另一方面又主動請纓,将"甲标的"袖珍潛艇用于對對敵方港口内駐泊的大型艦艇發起攻勢作戰,經曆了珍珠港、悉尼港和叠戈·蘇亞雷斯港三次攻勢作戰,損失慘重但收獲甚微。關于甲标的袖珍潛艇的早期作戰,可到同名公号搜索:"甲标的"。
圖6. 現存于江田島海校前面的珍珠港"甲标的"之一,艇艏是後來加上去的仿制品,注意與後段光滑度不同
1942年6月進行中途島戰役時,不甘寂寞的"甲标的"部隊又來湊熱鬧,由于主要目标島嶼中途島沒有大型美艦駐泊,短腿的"甲标的"也不适合在深海行動,因此日本人别出心裁,考慮将輕便的"甲标的"作爲島嶼防禦武器,部署在庫雷環礁,待攻占中途島後入駐。最後由于海戰失敗而作罷,這批"甲标的"被轉而用于在同時攻占的北太平洋基斯卡島的防禦。
圖7. 擱淺在瓜島岸邊的一艘"甲标的"和背景的運輸船"山月丸",這幕戲劇性的構圖代表着日本海軍的失敗
必須要指出的是,将"甲标的"袖珍潛艇用于島嶼防衛作戰,改變了這種特種武器的最初設計用途,在條件很差的前線島嶼是否能夠維護保養好這種較爲複雜的技術兵器,是否能産生預期效果,士兵能夠長期保持訓練水準,都是全新的課題。對于前線島嶼的海上防禦,美國人的做法就比較靠譜,他們多半依靠簡便易維護的PT船,即小型魚雷艇。
圖8. 與袖珍潛艇相比,輕便靈活又廉價的PT船是更加理想的防禦武器,但袖珍潛艇本意是一種深海武器
到瓜島戰役期間,"甲标的"又被轉行用于攻擊錨地的運輸船,費效比仍然很低。在8次出擊中,隻有4次成功實施了攻擊,命中3條,但在航渡中因故障而放棄任務的"甲标的"高達3艘,出擊的全部16名艇員中有6人喪生,雖然生還率已經比之前大爲提高,但跟這次的作戰海域距離日軍控制區比較近有很大關系,戰果仍然甚微,僅有兩艘運輸船被擊沉。
圖9. 人操魚雷是歐洲人的發明,本作中的兵器非常接近意大利的"豬",但卻打上了USN标記,對面似乎是蘇艦
瓜島戰役之後,嚴重損失的日本海軍不得不停止戰略進攻轉入防禦,瓜島的"甲标的"作戰同樣具有一定标志性意義,這是"甲标的"部隊從攻勢作戰向守勢作戰轉變的一個分水嶺。随着美軍反攻日益激烈,"甲标的"部隊基本喪失了主動出擊的機會。
後面的章節裏,我将分爲八個部分介紹"甲标的"參與的太平洋戰争下半場。
一、1942.6.7-1943.7.28,中途島和基斯卡島的"甲标的"
在前線地區設置"甲标的"基地始于中途島作戰,緊接着在基斯卡島和瓜島也設置了臨時"甲标的"基地。到戰争後期,越來越多的"甲标的"被用于島嶼防衛,沒有哪一國像日本海軍那樣如此頻繁的使用袖珍潛艇,戰果卻少得可憐。
圖10. 夏威夷群島全圖,注意最左側的庫雷環礁距離中途島僅有56英裏
圖11. 庫雷環礁地圖,日軍預計占領用作"甲标的"基地
在舉世聞名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安排由訓練近3年的"甲标的"母艦"千代田"号攜帶8艘袖珍潛艇和150人組成的第12設營隊,加入山本親率的主力艦隊,于1942年5月29日從吳軍港出發,跟随在機動部隊以西300英裏處。日軍計劃于6月6号在中途島以西北偏西56英裏的庫雷環礁(Kure Actoll)登陸并建立"甲标的"基地。如此處有美軍駐守,就安排海軍特别陸戰隊先行予以攻占。
但在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中,南雲機動部隊被美特混艦隊擊敗,山本不得不在6月5日取消了中途島作戰後續的一切行動,"千代田"号也隻能帶着8艘"甲标的"灰溜溜地後撤,于6月14日返回了柱島基地。根據事後統計,此次參戰的"甲标的"編号分别是HA-28, HA-29, HA-31, HA-32, HA-33, HA-34,另有兩艘編号不明。
需要說明的,這套"甲标的"編碼并非日本海軍在戰時的通用做法,而是美國人在戰後爲方便記錄而編制,日軍的做法是以搭載母艇的編号或艇長名來标識,但有些潛艇母艇曾多次執行任務攜帶不同的袖珍潛艇,所以日本人的标記方式實在是不好用,本系列通常将采用美國标記。
圖12. "甲标的"的母艦"千代田"号,後來改作航母
圖13. 水機母艦是當時的常見艦種,照片中是兩架美國水上飛機系留在母艦附近
14天後,"千代田"号再度奉命啓航,帶着前文所述有記載的六艘"甲标的"駛往新占領的基斯卡島(一說八艘)。如此着急送走這批炮灰,或許跟爲了掩藏中途島戰役失敗的真相也有點關系。需要說明的是,暫時隻考證到這六艘"甲标的"編号是因爲後來在基斯卡島隻查到六艘的編号,"千代田"上還有兩艘未知編号的潛艇有可能也被一并帶往基斯卡,但又随艦返回了日本。
7月5日,"千代田"号抵達基斯卡島,"甲标的"被分配給島上的第5守備隊特戰分隊,指揮官是鹽地乙坂海軍中尉,他也是先前被指定爲庫裏環礁上的"甲标的"部隊指揮員。随同而來的第12設營隊開始在基斯卡港西側建造一座維護庫房和四條便于"甲标的"下水的軌道。
這是"甲标的"第一次被正式用于前線島嶼防禦作戰,許多問題将在後續幾個月裏暴露出來。
圖14. 日軍曾占領阿留申群島的兩個最西端島嶼長達一年
圖15. 遙遠的基斯卡島
由于基斯卡島靠近美軍基地,美第11航空隊自6月11日開始,隻要天氣允許,幾乎每天都出動中型轟炸機來島上轟炸,美軍潛艇的活動也非常活躍,7月和8月間連續擊沉日軍的驅逐艦和驅潛艇,如果連這些專業的反潛艦艇都無法幸免,運輸船就更别提了,基斯卡島幾乎成爲一座孤島,非常難以補給。
中途島如果在一個月前被日本人攻占,類似的情況很可能也會在那裏發生,隻是天氣不會如此惡劣,更适合航空兵的騷擾。
圖16. 1942年8月7日炮擊基斯卡島的美軍"納什維爾"号重巡洋艦
8月7日,威廉·W·史密斯少将指揮的美艦隊第一次炮擊了基斯卡島,損傷雖然不算大,但讓日本人有了更強烈的危機感。通常來說,持續空襲後的炮擊往往意味着入侵在即。此後,日軍日常都保持了三艘"甲标的"駐泊在港内,以便随時出擊,艇員們也加強了訓練。
10月,簡陋的"甲标的"維護庫房總算完工。從後來美軍占領後拍攝的一張清晰的照片上可以看出,甲标的艇庫依托港口的斜坡構建,帶頂棚可以進行适當的僞裝,地面上的滑軌可通往大海,雖然有6-8艘"甲标的"部署于此,但考慮到訓練和戰鬥部署的要求,艇庫能夠同時容納的袖珍潛艇應該隻有4條左右。
圖17. 基斯卡島岸邊擱淺的日本運輸船
圖18. 發生在基斯卡島附近的一次炮戰,無法确定甲标的艇庫所在的位置
不能保存在艇庫内的"甲标的"将駐泊在港内,一邊進行訓練,一邊熟悉周邊的海域情況,尤其是需要提前預判美軍可能的登陸地點,并且提前摸清水下的礁石狀況。部隊的訓練也不能松懈,除了南太平洋前線,基斯卡島是最靠近美國軍事基地的一處日控島嶼,随時有可能遭到美方的襲擊乃至登陸作戰。
進入秋冬季,北太平洋的嚴酷氣候讓一切軍事行動都變得相當困難。12月,冬季的強烈風暴造成了更直接的損失,駐泊在海上的HA-28号被風暴吹裂,指揮塔和艇體連接處斷開進水,随後沉沒,HA-31和HA-33也因爲維護不足而無法操作,到年底時,隻有三艘(HA-29、HA-32和HA-34)還勉強能用,損壞的潛艇過了年後才勉強修複。
圖19. 美軍登陸後,在基斯卡島上發現的堆積如山的日軍遺留物質,可想而知日本人花了不少氣力來維持該島
1943年2月15日,伊-169号和伊-171号各搭載一艘替補艇、備用魚雷和輪換的"甲标的"部隊人員(新任指揮員爲真島海軍少尉)從吳軍港出發,分别于2月25号和26号安全抵達基斯卡島卸載。4月1日,第一批的艇員随伊-169号撤離。
4月3日,又一場猛烈的風暴吹斷了駐泊在海面無人控制的HA-31和HA-33的系留纜繩,風暴過後,兩艇都擱淺到沙灘上。經檢查,HA-33已不可修複。
圖20. 北太平洋美軍的阿留申雄鷹P-40E
4月14日,連美第11航空隊的P-40戰鬥機都來襲擊基斯卡島,又有兩艘艇,HA-29和HA-34被嚴重擊傷。日本人試圖把兩艘破艇的零件拆出來維修HA-32,因爲美軍持續的空襲和惡劣天氣,直到最後都未能完工。
5月7日,第五艦隊新任司令河濑四郎中将下令"甲标的"部隊後撤到阿圖島,以免在美軍空襲下遭到更大的損失。結果還沒有實施,美軍就在5月11日進攻了阿圖島。
值得注意的是,阿圖島的位置要比基斯卡島更靠近日本,所以日本人的防禦重點一直放在基斯卡島上。結果是讓日本人恐懼的,阿圖島上的鬼子隻堅持了三周就全軍覆沒,5月30日,阿圖島的戰鬥基本結束。
圖21. 今天的基斯卡島,仍然能見到大量戰争遺址,圖爲一艘擱淺的日本運輸船
5月12日,兩艘大型潛艇"伊-31"号和"伊-34"号抵達基斯卡島,他們把部分艇員和技術人員帶回北千島群島的幌筵,實際上,此刻日本人需要考慮的是繼續維持基斯卡島的意義。
5月21日,日軍決定放棄基斯卡島,将所有人員撤離。
5月30日,"伊-21"号帶走了"甲标的"基地的10名人員,也就是在同一天,阿圖島日本守軍全員"玉碎"。
圖22. 基斯卡島被短暫改名爲"鳴神島",圖爲島上日本人遺留的袖珍潛艇内部,兩側排列的可能是蓄電池組
6月8日,日軍開始破壞港口内的袖珍潛艇,3艘駐泊在港口海域的被自沉,另外三艘在維護庫房内被破壞(包括HA-32和HA-34)。
6月10日,伊-9号從幌筵出發,試圖接走剩下的"甲标的"部隊人員,三天後,該艇被美軍驅逐艦"弗萊澤"号(USS Frazier,DD-607)擊沉。
6月29日至7月9日,日軍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撤退,潛艇庫房和周圍建築物都被撒上汽油并縱火燒毀,大約20條剩下的九八式魚雷被扔進港内。
6月30日,最後一批技術人員登上輕巡洋艦"木曾"号(Kiso),借助惡劣天氣的幫助成功逃離。關于這次算是成功的撤退行動,日本人在1965年拍攝了一部電影《太平洋奇迹作戰基斯卡》,三船敏郎主演了艦隊司令大村少将,顯然是以木村昌福少将爲原型。
一個月後的8月15日,美軍登上基斯卡島,他們驚訝地發現日本人已經溜号了。美軍找到了被焚毀的艇庫,拍下了其中仍帶有三條破損"甲标的"的照片。
在持續近一年的駐紮期間,"甲标的"部隊基本上都在跟惡劣天氣和美軍持續不斷的空襲作鬥争,難以保持有效的作戰狀态。不過好歹日本人把艇庫保住了,因天氣故障損失的潛艇都是在海上。
圖23. 1943年8月,美國和加拿大部隊聯手登陸基斯卡島,夏季的島嶼上有許多的蚊子
圖24. 《太平洋奇迹作戰基斯卡》的劇照,上方就是木曾号輕巡洋艦
圖25. 三船敏郎飾演的大村少将,這部電影還有一處非常有意思之處,沒有任何一個女性角色,是純粹的戰争片
圖26、27. 在基斯卡島被美軍俘獲的三艘"甲标的"袖珍潛艇,上下分别是原圖和上色版
圖28. 模型畫作:描繪的是基斯卡島上的日本海軍袖珍潛艇基地運作時的場景,與曆史照片相比,畫作中恢複了艇庫的木質頂棚,清除了垃圾
圖29、30. 從細節圖片上可以看到艇殼的兩側均有破洞,而且顯然是從内部引爆導緻
圖31. 可能也是在基斯卡島上一處被破壞的袖珍潛艇
爲了維持阿圖島和基斯卡島守軍,負責北方作戰的第五艦隊主要負擔的就是運輸任務,多艘大型潛艇爲了給島上輸送補給而被擊沉,上島的"甲标的"也全部損失,可謂大大的得不償失。
後面我們還将看到越來越多的類似情況。
基斯卡島上的戰争遺迹一直保留至今,成爲許多軍事曆史愛好者的樂園。
圖32. 曆史照片上的美軍正在檢查日軍丢棄的袖珍潛艇,這裏可以看到艇殼上有多處大洞,顯然是日本在撤離之前實施的破壞行動所緻
圖33. 現代照片上的這艘殘骸就是當時艇殼上标注了編号"3"的那一艘,經過歲月的沖刷,當年的滑軌和滑道隻剩下依稀一點痕迹,艇殼下方的破洞更加大了,艇尾的那一處爆炸破口還基本保持了與當年類似的大小
圖34、35、36、37. 前往基斯卡島上探索遺址的人
圖38. 基斯卡島海灘上的袖珍潛艇殘骸
圖39. 美軍登陸時發現被丢棄在海灘上的袖珍潛艇的殘骸
圖40. 一名遊客在操縱日本造的雙聯裝高射炮
-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
本文收錄在"潛艇戰史"專輯裏,更多内容也可以從下面的鏈接快捷進入:
- 給本站投稿,隻需輸入關鍵詞"投稿"-
- 加入本站粉絲群,隻需輸入關鍵詞"加群"-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裏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