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劉楊楠
編輯丨海腰
圖源丨 Midjourney
過去一年,微軟和 OpenAI 無疑是大洋彼岸最具看點的一對商業組合。
10 月 9 日,《福布斯》一篇報道又将雙方送上風口浪尖。報道中指出,一家分析公司預測,如果未來三年 OpenAI 無法盈利,微軟将收購 OpenAI。
無獨有偶,10 月 10 日淩晨,有報道稱 OpenAI 或将重組爲公益公司(PBC),以防止敵意收購,并保護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免受外部幹擾。
目前雙方并未對此做出回應,但由此傳遞出的信息卻意味深長。
ChatGPT 發布以來,全球大型科技企業不惜重金投入布局 AI,試圖在 AGI 的故事裏占據主導。然而,2024 年以來,大模型初創公司遲遲沒有找到變現路徑,包括 OpenAI 在内的明星企業均深陷虧損,很大程度上依賴大型科技公司輸血來維持經營,這種模式或許不會持續太久。大廠不會讓已經投入的真金白銀打水漂,收購優質初創企業,或許是讓大廠投資盡快産生回報的路徑之一。
事實上,微軟已經在這樣做了。在 OpenAI 被收購的預測傳出前,微軟已将明星獨角獸企業 Inflection AI 的核心團隊收入麾下。
美國三大雲巨頭中,微軟是對 AI 投入最爲果決、也最全面的一家。ChatGPT 一炮而紅後,微軟一改往日溫吞的風格,乘勝追擊。除 OpenAI 外,微軟陸續與全球各地的 AI 明星企業建立鏈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用資本拼出了一幅遍布全球的 AI 版圖。
激進而專注地押注 OpenAI
" 我在成爲首席執行官之前就認爲,我們應該繼續投資新技術,開發新市場,甚至認爲應該采取更加激進而專注的方式。" 納德拉曾在《刷新》一書中寫道。
OpenAI,則是微軟 " 激進而專注 " 地投入新技術後,催生出的最大的果實。微軟 CEO 薩提亞 · 納德拉曾在采訪中直言:" 如果沒有微軟的早期支持,OpenAI 就不會存在。"
一切開始于 2018 年。
彼時,谷歌旗下研究機構 DeepMind 已先後推出 AlphaGo 和 AlphaFold,在深度學習浪潮中取得先機。而微軟卻被排除在 AI 的主流視線之外,并且仍處在一場内部變革的關鍵時期。
2018 年,納德拉發起的内部改革初見成效,微軟市值超 8000 億美元,超越了互聯網泡沫以來的最高點。同年,微軟宣布重組公司架構,拆解了 Windows 和設備部門,成立了兩個新部門——體驗與設備部門、雲與 AI 平台部門,公司的業務重心由此開始向雲與 AI 轉變。
就在微軟逐漸找到新軌道的同時,2018 年的 OpenAI 卻迷失了方向。
先是大股東馬斯克退出 OpenAI 董事會,并停止進一步資助;而後由于資源與資金的限制,OpenAI 一衆頂尖 AI 研究員選擇離開,加入谷歌等資源更豐富的大廠。作爲非營利組織的 OpenAI,亟需找到新的 " 金主 "。
直到 2018 年末,納德拉與奧爾特曼見面,雙方都迎來命運轉折點。
2019 年,微軟首席技術官在給納德拉和比爾蓋茨的一份郵件中寫道," 谷歌 Gmail 的自動完成功能已經很好用,我們已經落後好幾年了 "。這讓納德拉意識到,不能再等了。
2019 年,微軟首次向 OpenAI 投資 10 億美元。根據合作協議,微軟的 Azure 雲将成爲 OpenAI 的 " 獨家 " 雲服務提供商。同時,納德拉主動提出,幫 OpenAI 采購芯片,以 AI 模型訓練所需的算力體量來看,這意味着至少百億美元級的未知投入。
當時,微軟内部很多高管對納德拉的決定不以爲然。就連比爾蓋茨也不理解,爲什麽要給一個外部公司投這麽多錢?" 我們明明有自己的 AI。"
問題在于,微軟自己的 AI,還不夠好。
早在 2009 年,微軟研究院就開始開發用于語音識别和文本生成的 AI 模型,10 年來并未有突破性進展。而當時的 OpenAI 隻有約 40 人,微軟研究院的上千名研究員們自然不會、更不願相信,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團隊能做到微軟投入多年卻無果的事情。
更讓人難解的是,納德拉對 OpenAI 的 " 偏愛 " 擠掉了微軟其他部門的預算空間,微軟硬件部門的負責人還因此跳槽到了亞馬遜。
這些微小的動蕩并未撼動納德拉押注新技術的決心:
2021 年,微軟對 OpenAI 進行了額外的 10 億美元投資,進一步加深了合作關系,并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将 GPT-3 模型作爲微軟雲計算服務 Azure 的獨家許可方;
2023 年 1 月,ChatGPT 推出 2 個月後,微軟宣布了對 OpenAI" 多年、數十億美元 " 的投資計劃;
2023 年 4 月,微軟再次加碼,對 OpenAI 額外投資 100 億美元,持股比例達到 49%,并規定了微軟能夠獲得 OpenAI 利潤的一定比例,直到收回投資爲止;
在 OpenAI 最新一輪高達 66 億美元的融資中,微軟再度出資 7.5 億美元。
2019 年至今,微軟已向 OpenAI 投資近 140 億美元,不斷與 OpenAI 加深捆綁的同時,也開始對一些和 OpenAI 路線不同的大模型初創企業抛出橄榄枝。
遍地開花,爲我所用
過去兩年,微軟對 Inflection AI 情有獨鍾。
Inflection AI 由 DeepMind 的聯合創始人 Mustafa Suleyman 等人于 2022 年創立,成立不久便獲得了 2.25 億美元天使輪融資,迅速成長爲生成式 AI 領域的黑馬。
技術路線上,Inflection AI 是 " 情感 AI" 領域的代表。2023 年 5 月,Inflection AI 發布了自研大語言模型 Inflection-1 驅動的聊天機器人 Pi,定位爲 " 朋友對話者 ",而非當時主流的輔助工具。
僅 1 個月後,2023 年 6 月,Inflection AI 宣布完成 13 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由微軟、英偉達和三位億萬富翁 ( LinkedIn 聯合創始人裏德 · 霍夫曼、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 · 蓋茨和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裏克 · 施密特)牽頭投資,投後估值達 40 億美元。
但誰也沒想到,9 個月後,Inflection AI 的故事戛然而止。
今年 3 月,微軟宣布向 Inflection AI 支付 6.5 億美元,以獲得其 AI 軟件的授權;同時,Inflection AI 聯合創始人 Mustafa Suleyman 和 Kar é n Simonyan 以及約 70 名員工集體加入微軟,微軟甚至爲其組建了一個全新的部門—— Microsoft AI,負責 Copilot 和其他消費者 AI 産品。
作爲交易的一部分,Inflection 表示将停止開發其推出不到一年的 Pi 聊天機器人的消費者版本,并集中精力爲企業客戶開發定制聊天機器人。
Inflection AI 的境遇也向外界傳遞出一個信号——微軟顯然不滿足于僅僅通過外部投資參與這輪 AI 浪潮,最終還是要充實内部團隊,強大微軟自身的 AI 實力。
隻是,目前大模型技術尚在早期,技術路線尚未統一,對巨頭而言,最低成本的試錯方式就是把雞蛋放進多個籃子裏。
今年 2 月,微軟向Mistral AI投資 1600 萬美元,并建立合作夥伴關系。
Mistral AI 成立于 2023 年 5 月,由前 DeepMind 和 Meta 的科學家共同組建。不同于 OpenAI 的閉源路線及其對 Scaling law 的堅持,Mistral AI 是開源模式與 MoE 架構的代表。差異化的技術路徑也讓 Mistral AI 頗受市場青睐,目前估值已飙升至 60 億歐元(約合 64 億美元)。
4 月,微軟又宣布向阿聯酋 AI 公司 G42 投資 15 億美元,雙方還将支持設立 10 億美元的基金。
事實上,在不斷向外投資的同時,微軟始終沒有停止内部的 AI 研發。
今年 4 月,微軟透露,已建立了自己的 Phi-3 模型系列,這是一個小型開放 AI 模型家族,運行成本低于 OpenAI 的 GPT-4 等大型語言模型。微軟還表示,Phi-3 模型已被包括貝萊德、Epic 在内的企業采用,且在性能上超越了 OpenAI 的 GPT-3.5。在最新的 Phi-3.5 系列中,微軟還首次推出了基于 MoE 架構的模型 Phi-3.5-MoE-instruct。
在模型之上,微軟也廣泛投資 AI 應用,涉及 AI Agent(Adept AI)、低代碼 / 無代碼應用開發(Builder.ai)、機器人 ( Figure Robotics ) 、AI 内容創作(Typeface)、AI 角色創作(Inworld AI)等熱門方向。
AI 界的 " 基建狂魔 "
某種程度上,GPU、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決定了模型訓練的下限,其中也蘊藏了一個萬億美元的市場。作爲雲服務商,微軟自然不會放過這塊蛋糕。
2023 年,微軟共投資了兩家芯片公司:6 月,微軟宣布将在未來數年内向 GPU 雲計算公司 CoreWeave 投資數十億美元,用于建設雲計算基礎設施;9 月,微軟的 M12 風險基金參與了 AI 芯片企業 D-Matrix 的 B 輪融資,正式布局 AI 推理。
進入 2024 年後,微軟便開始在全球範圍内加大對 AI 基礎設施層的投資,足迹遍布日本、東南亞、歐洲、中東、北美、拉美、非洲等多個國家與地區,還出現了多起 " 曆史之最 " 的大手筆:
今年 4 月,微軟宣布将在未來兩年将對日本投資 29 億美元,這是微軟 46 年來對日本單筆投資最大的項目。
同月,微軟又宣布向阿聯酋AI 公司 G42 投資 15 億美元,以獲得該公司的少數股權。此外,微軟和 G42 還将支持設立 10 億美元的基金,以便開發人員在阿聯酋和更廣泛的地區提升 AI 技能。
5 月 2 日,納德拉在曼谷做出 " 重大承諾 ",稱微軟将在泰國建設新的雲計算和 AI 基礎設施,爲超過 10 萬人提供 AI 技能機會,并支持該國不斷增長的開發社區。
納德拉還宣布,微軟将在未來四年内投資 22 億美元,以支持馬來西亞的數字化轉型,包括建設雲和 AI 基礎設施、爲 20 萬人創造 AI 技能機會、建立馬來西亞國家 AI 卓越中心等。這是微軟在該國 32 年曆史上最大的單筆投資。
此外,微軟未來還将向印度尼西亞投資 17 億美元,擴建數據中心。
5 月 9 日,微軟又宣布了一項面向美國威斯康星州的 AI 投資計劃,包括 33 億美元的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創建該地首個以制造業爲重點的人工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以及一項人工智能技能計劃,爲該州 10 萬多名居民提供必要的人工智能技能。
此外,微軟還與美國國家電網合作,在威斯康星州建立一個新的 250 兆瓦太陽能項目,該項目将于 2027 年開始運營。
5 月 14 日,微軟宣布将在法國進行一項重大投資,計劃在未來幾年内投入高達 40 億歐元 ( 約合 43.88 億美元 ) ,聚焦人工智能領域,并計劃在法國東部的米盧斯市設立新的數據中心。這是微軟在法國運營 41 年以來最大的單筆投資。
6 月 3 日,微軟宣布将在未來兩年内對瑞典進行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金額達 32 億美元(約合 337 億瑞典克朗)。同時,未來三年内,微軟将确保 25 萬瑞典企業員工接受如何使用生成式 AI 培訓。
9 月 18 日,微軟宣布與貝萊德、全球基礎設施合作夥伴(GIP)、和 MGX 宣布聯合成立全球 AI 基礎設施夥伴關系 ( GAIIP),以投資新建、擴建數據中心和能源設施。該基金最初尋求釋放 300 億美元資本,是全球最大的 AI 投資基金,未來總投資潛力高達 1000 億美元。
9 月 25 日,微軟 CEO 薩蒂亞 · 納德拉在訪問墨西哥城期間宣布,微軟計劃未來三年内在墨西哥投資 13 億美元,以提升墨西哥 AI 基礎設施水平。通過這項投資,微軟計劃在未來三年内在墨西哥培訓 500 萬掌握人工智能技能的人才。
10 月 2 日,微軟宣布将在未來三年内在巴西投資 147 億雷亞爾(27 億美元),以加強其在巴西的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并爲約 500 萬人提供人工智能相關的培訓。
10 月 4 日,微軟宣布,自 2025 年起,未來的 2 年内,微軟将在意大利投資 43 億歐元,用于加強意大利人工智能基礎建設和建設超大規模雲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并在 2025 年年底爲 100 萬意大利人提高人工智能的技能。
一場價值千億美元的豪賭
除上述已經正式宣布的合作外,微軟依然在 " 激進而專注 " 地跑馬圈地。
今年 3 月,微軟和 OpenAI 計劃建設一個名爲 " 星際之門 " 的 AI 超級計算機,預計最快在 2028 年推出,由微軟承擔大部分資金投入。
對微軟而言,這不是一個容易的任務。" 星際之門 " 項目總成本或将超過 1150 億美元,是微軟去年一整年服務器、建築物和其他設備資本支出的三倍多。該項目将分爲五個階段,當前正處于第三階段,第四階段的超算預計将在 2026 年投入使用。
要支撐如此龐大的數據中心運行,必須要有大量的 GPU 儲備,微軟已經有所行動。
今年 4 月,據外媒報道,微軟計劃到今年年底前囤積 180 萬塊 AI 芯片。此前,基于英偉達披露的相關信息,瑞銀分析師 Timothy Arcuri 分析認爲,微軟是英偉達最大的客戶,爲英偉達 2024 财年貢獻了 19% 的收入,多達 115.71 億美元(838 億元人民币)。
這個數目在微軟 2024 财年的資本支出中也占據不小的比例。據 2024 财年财報數據,2024 财年資本支出共 560 億美元,約一半用于數據中心和土地等基礎設施,其餘用于芯片和服務器容量。其中,2024 财年第四季度(即 2023 年 4 月至 6 月)資本支出高達 190 億美元,同比增長 77.6%,主要用于基礎設施需求和服務器投資。
而關于這些投資産生回報的時間,微軟首席财務官 Amy Hood 給出了一個大多數投資人很難接受的答案——"15 年甚至更長時間 "。盡管如此,Hood 還表示,這筆支出對于支持人工智能服務的需求是必要的,并預計 2025 财年的資本支出将超過本财年。
目前來看,微軟在 AI 領域的巨量投資能否如期取得回報,主要取決于三方面——
首先,微軟自身 AI 産品與業務的收入情況。
迄今爲止,微軟并未披露其 Copilot 工具等生成式 AI 産品的具體收入。但此前曾有報道分析認爲,盡管 GitHub Copilot 每月收費 10 美元,但微軟依然平均每月爲每個用戶倒貼超過 20 美元,可見其變現的難度。
相比之下,Azure 的 AI 服務增長較爲樂觀。2024 财年第三季度的财報會上,Hood 透露,微軟 Azure 雲服務最新季度收入同比增長 29%,其中 8 個百分點來自 AI 服務。
其次,全球各地建設的 AI 數據中心能否高效運轉。
近期有知情人士透露,從 2024 财年到 2027 财年(到 2027 年 6 月 30 日結束),微軟預計将在 GPU 和數據中心上花費約 1000 億美元。由于微軟很多支出用于采購 GPU 和建設數據中心,其中涉及大量土地、設備的投入,微軟還将面臨更高的折舊費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利潤增長。
最後,OpenAI 的盈利狀況也将直接影響到微軟的投資回報。
OpenAI 此前一直采用一種獨特的組織架構,這種架構下,OpenAI 并不會給投資者分配股權,而是分發 " 利潤參與單位(PPU)",即 OpenAI 盈利後,投資者們會根據手中的 PPU 分得 OpenAI 相應比例的利潤。
換言之,如果 OpenAI 不盈利,投資者手中的 PPU 就是一張廢紙。而一個緻命的問題在于,OpenAI 至今仍在虧損,且虧損會持續擴大。OpenAI 近期流出的财務文件中顯示,僅今年上半年,OpenAI 已經燒掉 3.4 億美元,預計到 2026 年時,OpenAI 虧損将高達 140 億美元。
事實上,不隻 OpenAI,對于從預訓練做起的所有模型廠商而言,變現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人們在一年前暢想的 AGI、Super App 并未如期出現,而訓練所需的資金基本都來自于大廠輸血。長期來看,這并非健康的模式。
這種情況下,AGI 的主導權或許最終會回到科技巨頭手中。從這個層面來說,今天的微軟已經沒有退路。
作爲微軟現任掌舵人,薩提亞 · 納德拉已經見過太多微軟因猶豫而敗北的教訓,他在《刷新》中犀利指出:
" 我們在 iPad 推出之前就開始做平闆電腦,早在 Kindle 出現之前就開始開發電子閱讀器。但有的時候,我們雖然開發出了軟件,但成功所需的必要元件卻尚未出現,例如觸摸屏和寬帶網。另外有的時候,我們還缺乏端對端的設計思路,無法爲市場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我們也對自己快速跟進競争對手的能力有點過于自信,忘記了這種策略存在與生俱來的風險。我們在颠覆自己極其成功的商業模式時顯得畏首畏尾。我們已經從中吸取教訓。"
在這些教訓之上,當微軟再一次面對颠覆性的技術變革,果斷出手或許是唯一選擇。在納德拉看來," 在創造未來的道路上并沒有一定之規。一家公司必須對它所擅長的事情規劃完整的願景,然後用信念和能力将其變成現實。"
不過,看着微軟迅速擴張的 AI 投資版圖,你已經很難分清,這究竟是 FOMO 心理在蠢蠢欲動,還是微軟真的提前一步看到了未來。
但退一步講,這個答案或許并不重要。畢竟,今天站在大模型浪尖上的人,有誰不是在賭呢?
本文爲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