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底層,一路攜手,最終逆天改命賺得 420 億身價,成爲河南最有錢的 80 後夫妻。張國濤和盧依雯曾是無數人豔羨的對象。
但現在,他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危機。
01
暴跌 90%
很多人可能還沒有注意到,鑽石已經崩盤了。
2022 年 3 月,國際鑽石交易所鑽石價格指數達到 158 的曆史峰值,随後便一路下跌,到目前隻有 110 左右,跌去了約 3 成,并創下近 5 年來新低。
有印度鑽石批發商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一組數據:
過去一年,有證書的鑽石價格下跌了 35%-40%,其中 50 分到 3 克拉的鑽石受沖擊最嚴重,同期銷量也下降了 30%-35%。
鑽石價格跳水直接帶崩了鑽石企業。
戴比爾斯是全球鑽石産業的壟斷寡頭,其主流産品爲 2-4 克拉的婚戒原鑽,巅峰時,這類鑽石曾經賣出過每克拉 2400 美元的價格,但到去年 6 月,價格已經降至每克拉 1400 美元。今年 7 月,價格已跌至每克拉 850 美元左右。
最新數據顯示,8 月,戴比爾斯今年的第 7 個銷售周期,公司僅售出 3.7 億美元的天然鑽石,同比下滑 42%,環比下降 10%,已連續第四個月銷售業績下滑。
比戴比爾斯更慘的,是張國濤和盧依雯的迪阿股份。
作爲 DR 鑽戒母公司,迪阿股份過去的小日子相當不錯,毛利率長期維持在 70% 左右,遠超老鳳祥、周大福等同行(毛利率均在 10% 以内)。
2021 年,迪阿股份在創業闆上市,随後開始新一輪擴張。據财報數據,公司門店數量從 2021 年底的 461 家增長到 2022 年底的 680 多家,一年就新增 220 家。
企業擴張與行業下行迎頭相撞,結果可想而知。
今年上半年,迪阿股份實現營業收入 12.42 億元,同比減少 40.45%,歸母淨利潤僅爲 0.53 億元,同比大跌 90.77%。這其中還有 1 億多的投資收益,如果剔除這部分理财收益,迪阿股份上半年的扣非淨利潤是 -4936 萬元。
股價已先于業績暴跌。
上市首日,迪阿股份的股價一度漲至 177.0 元 / 股(前複權),但現在卻隻剩下不到 35 元 / 股,兩年時間已較曆史高點跌去 80%。
一同被帶走的,還有一段鮮爲人知的奮鬥佳話。
02
僅次于張一鳴
1985 年,張國濤出生在河南開封,1987 年,盧依雯出生在河南許昌,二人均來自普通工薪家庭。
2007 年,年僅 20 歲的盧依雯獨自來到廣東深圳打拼,在那裏認識了比她大兩歲的張國濤。身在異鄉,又身爲同鄉,讓兩個在大城市奮鬥的底層年輕人倍感親切。很快,他們便走到了一起。
2010 年,張國濤和盧依雯決定辭職創業,他們成立深圳茵賽特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試圖作管理咨詢與營銷策劃。由于競争太過強烈,這家公司并沒能做起來。
張國濤和盧依雯把第二次創業鎖定爲珠寶生意,取名 " 戴瑞珠寶 "(迪阿股份前身),剛開始主要是代理其他公司的珠寶産品,然後順帶進行特殊定制。随着業務越來越熟練,二人不再滿足于沒什麽賺頭的代理業務,在盧依雯的主導下,戴瑞珠寶推出了 "DR" 鑽戒定制品牌。
從代理商轉變爲品牌商,早期做營銷的經曆給了他們極大幫助。DR 品牌能火,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高超的宣傳和推廣手段。
一句 " 男士一生隻能訂購一枚,用一生愛一人 " 的口号直擊内心,把年輕人對愛情的憧憬拿捏的死死的。在定制購買 DR 鑽戒時,男士必須簽署 " 真愛協議 ",綁定自己與受贈人的身份信息,并且承諾将來無論任何原因,都不能再送第二人,且不能删除購買記錄。
另一邊,他們不惜花重金邀請名人爲其代言,持續占領消費者心智。
" 亞洲飛人 " 蘇炳添、" 跳水皇後 " 吳敏霞、乒乓球名将許昕、奧運 " 五冠王 " 鄒凱等超 10 對體育名将夫婦,吳京與妻子謝楠、戚薇和李承铉、鋼琴家郎朗和吉娜等衆多影視明星,均先後爲 DR 品牌站台。
2022 年,迪阿股份銷售費用一度達到 14.22 億元,占公司當期總營收的 38.6%。
憑借這種花裏胡哨、高舉高打的打法,迪阿股份在短時間内快速成長。2013 年,公司在線下市場開設第一家門店,到 2018 年末,門店數量已達到 250 家。2018 年 -2021 年,公司營收從 15 億增長到 46 億,三年的時間翻了兩倍。
迪阿股份屬于典型的夫妻店,上市前,張國濤和盧依雯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控制公司超 98% 的股權。也因此,随着迪阿股份登陸創業闆,夫妻二人身價瞬間暴漲。
據《2022 胡潤全球白手起家 U40 富豪榜》,張國濤、盧依雯夫婦曾以 420 億身家位列中國白手起家富豪榜第二位,僅次于張一鳴。
從小鎮青年到最有錢的河南 80 後,再到如今深陷泥潭,張國濤、盧依雯恐怕從來沒想到自己的人生會如此這般跌宕起伏。
更不會想到的是,終結他們的竟是自己的河南 " 老鄉 "。
03
世界鑽石河南造
1880 年,英國殖民者塞西爾 · 羅得斯創辦了德比爾斯礦業公司,随後在南非瘋狂囤積鑽石礦場。到 20 世紀初期,戴比爾斯已直接或間接控制了全球 90% 的鑽石礦産,擁有絕對的産業主導權。
1929 年大蕭條期間,鑽石需求大幅下滑,本應順勢而爲降價銷售,但戴比爾斯二代掌門人恩斯特卻反其道而行之,通過減少産量來維持鑽石價格。僅用三年時間,世界鑽石年産量便從 2200 萬克拉驟降到 1.4 萬克拉。
保住價格,熬過危機,戴比爾斯開始瘋狂給年輕人洗腦,把鑽戒和愛情綁定在一起銷售,然後通過自身壟斷能力強行控制鑽石産量,讓一個本身并不稀缺的産品顯得無比珍貴。
隻要全社會都相信值錢,原本不值錢的東西也就變得值錢了,過去近百年時間,全世界其實都沉浸在這樣一個夢境之中。
2019 年,中國科學院成功突破 " ⼈造鑽⽯ " 培育技術,在河南商丘柘城縣成功試點推⼴,潘多拉魔盒就此打開。
和天然鑽⽯相⽐,這裏的⼈造鑽⽯在外觀、工藝、品質上均不落下風,而價格隻有天然鑽石的 20%。一時間,人造鑽石産業在中原大地遍地開花,到今天,全球 95% 的人造金剛石由中國制造,而全國 80% 的産量來自河南。
在鄭州、許昌、南陽、商丘等地,已形成集産品研發、生産和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産業鏈,并先後崛起了力量鑽石、黃河旋風、*ST 金剛、惠豐鑽石、國機精工等一批上市公司。
由于價格便宜,人造鑽石直接搶了天然鑽石的飯碗,2021 年,人造鑽石的市場份額還隻有個位數,但到今年 7 月,這一數據已逼近 50%,取代天然鑽石指日可待。
越便宜越能得到市場青睐,越能得到市場青睐也就會進一步越做越便宜,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之所以說是惡性循環,是因爲此舉一下子把鑽石這個行業給打掉了。
過去大家愛買鑽石,是因爲全社會達成了鑽石珍貴這個共識,而之所以能達成這個共識,是因爲上遊長期控量,強行制造稀缺。現在機器一開就能随便造,鑽石鋪天蓋地爛大街,價格破,信仰跟着破,故事也就講不下去了,畢竟年輕人不可能認爲自己的愛情就值十元八塊。
這就是爲什麽鑽石不僅在殺價,也在殺量。
過去兩年,人造鑽石廠商通過擠壓天然鑽石一度賺的盆滿缽滿,但自己搬起的這塊石頭終究還是砸到了自己腳上。最新财報顯示,中兵紅箭、黃河旋風、力量鑽石等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均大幅下滑。
不出意外,整個鑽石産業的崩盤可能就在眼前。
迪阿股份業績說明上,張國濤坦言這是創業以來最大挑戰,宏觀環境的變化讓所有人始料未及。從給出的拯救措施上來看,張國濤、盧依雯夫婦依然寄希望通過調整門店的方式提升經營水平。
但這樣做真的還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