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astland
頭圖|《大話西遊》截圖
按 2022 年 3 月 19 日收盤價,中國移動(SH: 600941)市值 2.16 萬億,貴州茅台(SH: 600519)市值 2.19 萬億。A 股市值第一的寶座估計要易主。
2022 年,茅台營收 1094 億、淨利潤 525 億。中移動營收 8482 億、淨利潤 1159 億。中移動淨利潤超過茅台營收,後者市盈率高達 37 倍。
單就 " 印鈔 " 能力,中移動市值理應高于茅台。但中移動是 "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好比 " 碼農 ",薪酬雖高但要不斷學習,才能不被技術進步抛棄。中移動每年的資本開支動辄一兩千億,從 2G、3G 到 4G、5G,現已開始籌劃 6G ……每年還有 180 多億研發投入……
中移動是 " 印鈔機 ",也是 " 無底洞 "。而茅台是 " 群衆基礎最廣的奢侈品 ",即便不研發、不擴大生産,在可預見的未來,每年大概率也能賺 500 億。
綜上所述,中移動估值已被修正進入合理區間,進一步大幅上漲的空間有限。
疲憊的巨人
1)用戶增速放緩
截至 2023 年 1 月末,中移動用戶總數達 9.76 億,較 2015 年末淨增 1.18 億,年均增速僅 2.4%;中移動寬帶用戶數達 2.75 億,較 2015 年末淨增 2.2 億,年均增速達 25.7%。
中移動用戶增長空間不大,但用戶享受的服務有天壤之别。從 2G 到 3G、4G,再到 2019 年 5G 正式商用。到 2023 年 1 月末,中移動 5G 套餐用戶達 6.23 億,占比 63.8%。
2)通話時長見底、上網流量見頂
2011 年,用戶月均通話時長(MOU)達 525 分鍾,大約每天 17 分鍾。
2011 年 MOU 達到巅峰,2016 年 MOU 跌至 408 分鍾,不到 2011 年的 80%;
2021 年 MOU 進一步跌至 264 分鍾,剛巧是 2011 年的 50%。
2022 年前三季,MOU 爲 256 分鍾,平均每天 8.5 分鍾,相當于 2011 年的一半。
2019 年以來,MOU 下跌速度大幅放緩,250 分鍾可視爲 " 大底 "。
2012 年,中移動每戶月均上網流量(DOU)爲 36MB;2013~2014 年連續翻番,2015 年達 340MB,比 2012 年高一個數量級。
用戶手機上網流量的幾何級數增長一直持續到 2018 年,這一年 DOU 達 3.6GB,相當于 2015 年的 1062%,三年又上了一個數量級。
2019 年 5G 正式商用,DOU 同比增長 86%,但增速降至 2018 年的一半。2020 年 DOU 增速進一步降到 40%;2022 年前三季,DOU 達 13.6GB,相當于 2015 年的 4012%。
上網流量增長仍在繼續,但距離天然上限已經不遠——用戶每天有多少時間看視頻,清晰度到一定程度對手機播放效果沒有意義。所以,用戶上網流量随時可能見頂。
3)提速降費
2013 年,中移動語音業務量見頂,全年通話時長近 750 億小時;2016 年跌破 700 億小時。2020 年、2021 年,企穩于 500 億小時一線。微信的語音通話功能對此貢獻巨大。
十年來,中移動話費下降了七成。
2011 年,每小時通話收費 5.3 元 / 小時(每分約 9 分錢),2012 年 5.1 元,2013 年 4.8 元 / 小時;
2014 年開始,語音業務費率降速驟然加快到 2 位數。其中,2017 年一降 20%、至 2.4 元 / 小時;2018 年下降 24.5%、至 1.8 元 / 小時;
随後兩年,費率仍在下降但速度放緩。2021 年爲 1.5 元 / 小時,每分鍾不到 3 分錢。
無線流量業務 " 提速降費 " 遠比語音業務 " 劇烈 "。
2012 年,中移動 7.1 億用戶中 3G 用戶占比隻有 12.4%;2014 年 8.1 億用戶中 4G 占比達到 11.1%,DOU 爲 0.155GB,用戶爲每 G 流量付出的資費接近 60 元。
2018 年,中移動 9.25 億用戶中 4G 用戶占 77%,DOU 達 3.6GB,每 G 資費 9.6 元;
2020 年、2021 年,中移動累積增加了 2.6 億 5G 用戶。2021 年移動用戶無線總流量 1.47 億 TB,每 G 資費 2.7 元,相當于 2015 年的 4.5%。
2010 年,中移動手機用戶每月每戶支出(ARPU)達 73 元。5.4 億用戶發了 7110 億條短信、531 億條彩信,平均每人每天 3.3 條短信、0.25 條彩信。
2012 年 ARPU 跌至 68 元,其中話費 43 元、約占 ARPU 的 64%;流量費 2 元出頭、占比 3%;
2018 年,ARPU 降至 53 元,比 2012 年少 15 元。其中話費不到 10 元,較 2012 年低 33 元;流量費上升至 35 元、較 2012 年增加 32 元;其它費用(包括短信、彩信等增值服務)不到 9 元、較 2012 年減少 14 元。
到 2021 年,ARPU 跌至 49 元,流量業務增長乏力、增值服務 " 拉胯 "、話費一年不如一年。諸多因素造成 ARPU 下降,趨勢難以逆轉。
2021 年 5G 用戶占比剛剛超過 40%,2022 年前三季迅速提高到 63%,ARPU 從 2021 年的 48.8 元增至 50.7 元,算是 " 吃到技術進步的紅利 ",但與 1800 億的資本開支相比有些令人 " 寒心 "。
中移動的 " 鈔能力 "
1)每年最多賺 1200 億
中移動将營運支出分爲六大類:
網絡運營及支撐:2021 年成本 2250 億,占營收的 26.5%;
折舊及攤銷:2021 年成本 1930 億,占營收的 22.8%;
薪酬:2021 年成本 1187 億,占營收的 14%;
銷售費用:2021 年成本 482 億,占營收的 5.7%;
産品銷售成本:2021 年爲 961 億,占營收的 11.3%,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産品銷售收入 969 億,進銷差價不到 8 個億,基本 " 白忙活 ";
其它營運支出:2021 年爲 492 億、占營收的 5.8%;
2008 年,中移動淨利潤首次突破至 1124 億。此後連續十幾年,淨利潤一直高于 1000 億。峰值是 2018 年的 1180 億。
2022 年前三季,淨利潤達 985 億、同比增長 12.3%。
2)每年最少花 1600 億
中移動是 " 印鈔機 ",但也是 " 無底洞 "。
2014 年資本開支達 2135 億,其中 48% 用于移動通信網;
2015 年資本開支 1956 億(其中 791 億投資于 4G 網絡),相當于營收的 27.6%、淨利潤的 180%。
2016 年資本開支 1873 億(其中 830 億投資于 4G 網絡);
2020 年,資本開支 1806 億(主要用于建設 5G 精品網絡),相當于營收的 21.3%、淨利潤的 167%;
2021 年,資本開支 1836 億(其中 1100 億與 5G 相關),相當于營收的 25.4%、淨利潤的 158%。
2022 年資本開支預計爲 1852 億,主要用于 " 構建品質一流的 5G 網絡 "。
中移動好比西西弗斯,永無止境地把巨石推上山頂,2G、3G、4G、5G、6G、7G、8G ……
擺脫 " 管道宿命 "
所謂 " 管道 " 就是運營方不能染指 " 管子 " 裏跑的内容。給朋友發短信說 " 請你吃飯 ",電信運營商不能發短信問 " 吃什麽?叫個車嗎?"# 微信也不能 #
廣義來講,許多行業都具有 " 管道 " 特性:出租車司機不能過問乘客去見什麽人、高速公路不知道物流公司卡車裏的貨要發給誰……搶了電信運營商語音、短 / 彩信生意的微信也是 " 管道 ",供十幾億人免費使用,具備公益性。
" 管道 " 的宿命是被 " 過頂 ",簡稱 OTT(Over The Top)。OTT 就是以别家提供的産品和服務爲基礎,越過服務提供者直達用戶。
被過頂者在估值方面會吃很大的虧。中移動花費上萬億打造基礎電信網絡,每年淨利潤超過 1000 億,拿出一半利潤分給股東,市盈率隻有十幾倍。
中移動要擺脫管道宿命,隻有學習騰訊、網易,成爲頂級 " 互聯網信息服務 " 提供者。
2003 年," 彩鈴 "" 炫鈴 " 火爆一時,讓中移動初嘗增值服務的甜頭;
2006 年,中移動打造音樂基地,兩年後的 2008 年營收超過 40 億元;
2010 年,中移動增值服務取得長足進步——手機報注冊用戶 7279 萬(收入近 20 億);飛信活躍用戶 7842 萬(收入 6.4 億);校訊通用戶 4400 萬,銀信通用戶 1500 萬……
爲應對即将到來的智能手機時代,中移動在 2010 年推出了應用商店,上線當年就有了 3500 萬注冊用戶,累計下載 1.1 億次;次年注冊用戶、累計應用下載數分别爲 1.58 億和 6.3 億。
在《中國移動 2010 年年報》中,增值服務被當做 " 封面故事 " 講給投資者。
2011 年,中移動一口氣建立了十大基地:上海手機視頻基地、四川無線音樂基地、浙江杭州閱讀基地、遼甯手機位置基地、江蘇手機遊戲基地、福建手機動漫基地、湖南電子商務基地和廣東廣州南方基地、重慶的物聯網基地、安徽的浏覽器基地。
2021 年該闆塊收入達 1370 億,占營收的 16.2%。
收入突破千億可喜可賀,但 " 應用及信息服務 " 闆塊業務龐雜,缺乏 " 拳頭産品 ",暫時不足以擺脫管道宿命。
*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