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了,怎麽辦?解釋還是掩飾,還是大大方方地承認?
《資治通鑒》這段故事,告訴我們,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有人替你蓋上遮羞布,有人替你找借口,有人替你掩飾!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這是《資治通鑒》中的一段話。
什麽意思呢?就是說古代的君子有錯,他就知道改,但是現在的一些君子,有了錯誤也不改正,反而會聽之任之,甚至會掩蓋起來,更甚至還會把錯誤宣揚起來,把錯誤包裝起來,把錯誤說成正确。
古代的君子,出現了過錯,就像出現了日食、月食,老百姓不是看不見。但是,這些君子一旦改正錯誤,反而會赢得老百姓的敬仰和尊重。
這段話發人深省,這段話背後,其實還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資治通鑒》記載,齊宣王曾經用了僅僅五十天的時間,占領了燕國全境,受到了燕國百姓的熱烈歡迎。
但是,齊宣王到了燕國之後,卻并沒有幹好事,他辜負了燕國百姓的信任,他在燕國大肆搜刮地皮,狠狠地收割燕國的百姓,這也引來了燕國百姓的憤怒,最後燕國各地烽煙四起,齊宣王不得不退出燕國。
而這件事呢,毫無疑問,齊宣王做錯了。當時孟子曾經給齊宣王提過意見,讓他善待燕國百姓,把燕國當成他的齊國百姓一樣,這樣燕國就會變成齊國的地盤。
但是,齊宣王并沒有聽取孟子的意見,他迷信強大的武力,所以,最終灰溜溜撤出了燕國。
之後的一段時間,孟子的話,仿佛就在耳邊回蕩,齊宣王特别後悔。
他說:" 唉,我錯了呀!我當初真應該聽孟子他老人家的話呀!"
但是,有個馬屁精叫陳賈,他對齊宣王說:" 您沒有必要這樣。畢竟聖人也會犯錯誤!"
聖人怎麽會犯錯呢?
陳賈找到了孟子,問孟子:" 周公是什麽人?"
他說的周公就是周公姬旦。
孟子說:" 他是聖人。"
陳賈說:" 周公派他的老哥管叔去監督商王朝遺民首領武庚,結果跟武庚聯合起來謀反。那麽,周公知道他老哥會謀反嗎?"
孟子說:" 自然不知道。"
所以,陳賈就得出一個結論:原來聖人也會犯錯誤呀。
言外之意,我們齊王犯這麽點錯誤,那也不叫錯誤。是吧?這既是安慰領導,給領導解圍,也是拍領導的馬屁。
但是,孟子卻很不客氣,說出了這段話: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
對我們來說,我們要小心身邊有陳賈這樣的人,一定要對這類人的話,提起注意和警惕。
如果你犯錯了,有的人還幫你掩飾錯誤,有的人還幫你美化你的錯誤,甚至撥正反亂,讓你的錯誤變得正确。這樣的人,絕對是有問題的,絕對不是真的爲你好。
發生了錯誤,對我們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力去改正錯誤,勇敢的承認錯誤,或許還有補救的機會,即使沒有補救的機會,吸取教訓,也能避免犯更大的錯誤。千萬不要掩飾、美化錯誤,更不要死不認賬,你覺得是這樣嗎?
更多《資治通鑒》的解讀文章,歡迎訂閱我的專欄,爲解讀《資治通鑒》中的領導智慧和成事之道。
注意:
小鵝通和小報童,二選一訂閱均可,同步更新。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