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巨潮 WAVE,作者 | 小盧魚,編輯 | 楊旭然
本周,有關量化做空砸盤和融券業務成 "T+0" 幫兇的争議持續發酵。
從 8.28 行情後量化大佬們紛紛跳出來喊冤,到 9.1 交易新規出台後表态稱 " 規範量化對行業發展而言是利好,将用實際行動嚴格落實程序化交易制度要求和監管安排 ",站在風口浪尖的量化投資機構們隻能保持政治正确,并低調行事。
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量化投資因爲惹眼的賺錢能力和特殊的賺錢方式,正在成爲行業内外人士口誅筆伐的對象。
9 月 13 日,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就發文稱,建議規範限制 A 股量化交易,在完善之前可以考慮暫停量化交易一段時間,因爲 "2015 年的杠杆融資、現在的量化交易,我們都付出了巨大代價 "。
幻方李橙朋友圈截圖(來源:市值風雲)
在當時交易新規出台時,還敢在朋友圈裏發表 " 鳥屎論 " 的李橙和幻方量化,這一次也老實了許多,沒有再傳出什麽驚人之語。
畢竟如果監管部門爲了照顧市場情緒,對融券業務也進行嚴格限制的話,幻方花費巨資囤的那一萬枚 GPU,可能就得想辦法拿出去換錢了。
01 算力優勢是大事
2008-2014 年,幻方量化的創始團隊開始從零探索全自動化交易,到 2016 年 10 月 21 日,幻方量化上線了第一個由深度學習算法模型生成的股票倉位實盤交易模型。從此,幻方量化的業績與人工智能的發展就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無論是量化四天王還是量化六巨頭的時代,幻方量化都憑借着較高的收益率和巨大的管理規模,占據了行業的一席之地。
幻方旗下部分産品的業績表現
在量化投資表現不及預期的 2022 年,在上證 50 指數、中證 500 指數、中證 1000 指數當年均下跌約 20% 的背景下,幻方量化大部分指數增強産品在 2022 年取得了 15% 以上的超額收益。
幻方旗下量化對沖産品 2022 年的收益在 4.6%-6.8% 之間,最大回撤在 18.2%-19.8% 之間,平均收益爲 0.38%,在 92 家百億私募中排名第 24,是少數取得正收益的百億私募。
按照業内通用條款,指數增強産品的管理費率一般是 2%,提成則是按照絕對收益收取 20%,或按照跑赢指數部分收取 25%。在業績和管理規模的加持下,幻方量化的收入想必不低。
這種 " 有錢 " 直觀地體現在幻方量化的員工招聘上。據說去年幻方在全網招聘的 PR 崗位,年薪高達兩百萬,而對于公司日常運營比較重要的量化策略研究員、深度學習科學家、開發工程師等崗位,幻方量化開出的年薪都在百萬級。
幻方量化對程序員的重視、對人工智能的投入,在私募當中也是獨樹一幟。
2019 年,幻方量化成立 AI 公司,投資 2 億元自主研發深度學習訓練平台 " 螢火一号 ",搭載了 1100 塊 GPU。2021 年,幻方量化對 " 螢火二号 " 的投入增加到 10 億元,并且搭載了約 1 萬張英偉達 A100 顯卡。
1 萬枚英偉達 A100 芯片是做自訓大模型的算力門檻,幻方量化事實上已經比許多互聯網大廠更早拿到了語言大模型團戰的入場資格。
如果單純隻做量化投資,幻方量化用很少的 GPU 其實也能達到目的,但創始人梁文鋒解釋道," 對研究員來說,對算力的渴求是永無止境的。做了小規模實驗後,總想做更大規模的實驗。"
幻方算力相關宣傳材料
而幻方量化想要做的實驗是,如何用一個清楚的範式完整地描述整個金融市場,以足夠複雜的金融交易體系爲切入點,最終開發出一套通用人工智能 AGI。
盡管幻方量化一再強調,自己開發 AGI 不是用來炒股的,AGI 對社會進步的用處和價值遠遠超出于此,但投資者都清楚,這些人工智能技術最終還是會應用在量化投資和金融交易之中。
目前,ChatGPT 雖然并不能完全取代基金經理和量化策略研究員的工作,但已經在數據檢索、處理和清晰上發揮了明顯的作用,研究員隻需要設置好相應的參數,機器就可以自動進行數據加工。
無論是算力還是數據方面,幻方量化都具有碾壓散戶和普通機構投資者的優勢。對于被碾壓的對象來說,産生任何恐懼不安都是合情合理的。
02 券源公平是大事
從目前的輿論來看,散戶和一些普通機構投資者顯然認爲自己被量化投資機構 " 割韭菜 " 了,而融券業務就是幫助量化投資收割他們的 " 鐮刀 "。
融券業務,指的是投資人在信用櫃台借出券商提供的可融券池,并在提供保證金的情況下,進行融券賣出的行爲,是非常成熟與标準的場内業務。不僅是機構投資者,普通投資者也可以開通兩融資格,進行融資融券。
但融券不易,主要是因爲券源向來緊張。自 2010 年融資融券業務啓動以來,新股長期處于無券可融的狀态,直至 2019 年科創闆改革試點,創新出戰略投資者可以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内證券出借機制,這種找不到券源的情況才得以改善。
2019 年,國内量化基金開始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出現了首批四家百億級巨頭;同一年,兩市融券餘額也從年底的 137 億飙升至 2021 年 9 月的 1600 億左右。融券業務與量化投資之間的關系,的确有幾分微妙。
戰投配售股、券商跟投股成爲了新的券源,也讓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金國際等頭部券商的兩融業務、轉融通業務規模迅速提升。
由于融券的成本整體在 7%-30% 左右,券商會從中收取一定的利息,加上量化高頻交易到來的高傭金,預計上述券商已獲得了可觀的業務收入。
這同樣引發了部分投資者的懷疑,即券商是否會利用自身優勢幫助量化投資機構優先獲取券源?
客觀來說,價高者得、量大者先完全符合商業邏輯,越是緊俏的券源越是會在全市場範圍内競價。如果量化投資機構總是願意支付較高的利息來融券,那麽券商确實很難找到拒絕的理由。
所以很多量化投資業内人士表示,量化基金在融券方面并沒有券商的特殊照顧,不存在不公平的地方。
然而程序上的公平,并不能完全掩蓋住實質上的壟斷,量化投資機構擅長利用融券來鎖住利潤,這是不争的事實;個人投資者因爲沒有對沖、多空策略或 T+0 的需求與技術,參與融券的比例不高這也是不争的事實。
就像幻方量化剖析過的,中國的量化投資一開始賺走的是技術派的錢,現在要賺的是基本面派的錢。幻方量化的李橙也曾在朋友圈諷刺但斌,把價值投資做成了 " 時間的櫻花 "。
并不以價值投資、基本面分析爲基準的量化投資,要如何賺走主觀權益投資者的錢,恐怕融券 T+0 确實是一種可行的路徑。
不過據了解,頭部量化私募的融券規模也就在十億元左右,全市場被量化投資機構用于 T+0 的融券規模預計在 200 億元 ~300 億元。以 2022 年 A 股日均成交額 9251 億元來計算,量化做空的交易占比似乎隻有 2.2%-3.2%。
整體上看,把行情震蕩、股價下跌完全歸咎于量化做空砸盤,未免有些偏頗。
03 财富分配是大事
市場情緒是一種很可怕的力量,裹挾着監管部門、上市公司、投資機構和證券公司,最終會影響到千千萬萬個投資者。
9 月 7 日,指南針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廣州展新參與的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計劃原定于 2024 年 3 月 4 日到期,現決定于 2023 年 9 月 7 日提前終止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
指南針股價表現(自 2023 年 6 月至今)
這種控股股東提前終止融券業務出借的情況相當罕見。又值敏感時刻,自然引起了市場的衆多猜測,比如 " 堵上變相減持的漏洞 "、" 減少做空力量,提振公司股價 "、" 監管将對轉融通業務加強限制 " 等。
外界的猜測紛紛擾擾,但是從結果來說,指南針近幾日的股價有所回升,公告第二天股價即上漲 4.13%,9 月 11 日的股價漲幅也達到了 2.55%。
不過指南針的個例并不能證明暫停融券就是提振股價的靈丹妙藥,融資融券和轉融通業務自有其存在的意義。
專注二級市場投資的人可能并不清楚,創業闆、科創闆上市企業和注冊制下上市企業,都存在很難利用股票質押進行融資的情況。而在減持新規出台後,很多企業股東也不符合減持要求,能獲得流動資金的路徑又少了一條。
企業和股東惡意炒作股價以方便自己高位減持套現,這種類型的資本操作當然應該嚴厲禁止。但是對很多真心在乎企業發展的股東來說,減持、轉融通、股票質押的真正作用在于,幫助他們獲得流動資金以帶領企業渡過一時的難關。
倘若隻爲顧及市場情緒,對融券業務進行簡單粗暴的限制,量化投資機構固然會受到打壓,但同樣會有大量企業、股東的正常融資受到影響。
社會終究是要不停進步的。同時我們也看到,部分主觀投資者已經開始主動擁抱量化,老牌私募重陽投資、煜德投資、悟空投資、相聚資本、康曼德資本等都招募了量化策略團隊。散戶在如今的投資環境下,也該考慮如何調整自己的資産配置,避免一直被收割。
現在的監管政策,對量化基金來說還是過于寬松," 最高申報速率達到每秒 300 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筆數達到 20000 筆以上 " 這個監管阈值對大多數量化基金實際并無影響,因爲他們的換手和交易頻率并沒有這麽高。
對量化投資機構的監管,應該更多的從财富分配和社會公平的角度來考慮,畢竟融券并沒有錯,利用融券實現 T+0 來惡意做空才是有錯。
量化基金既然收割了大衆财富,積累了普通人難以想象的收益,就更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來。
比起因爲買豪宅上熱搜的明汯投資,幻方量化員工炫富的方式是給母校捐款 1.38 億,公司在 2022 年的慈善捐贈總計也超過了 3.5 億,至少看着還有一點回饋社會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