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審美,
高級還是低級?
郭敬明新劇《雲之羽》開播幾天,不出所料,讨論度挺高。
雖然導演是 " 顧曉聲 ",大家一緻默認,這是因爲郭敬明這幾年不能署自己本名,化名顧曉聲,意爲 " 郭小四 "。
對劇集的評價嚴重兩極分化。
一方面,豆瓣對劇情差評一大把," 不會講故事、ppt 式電視劇、古裝版小時代。"
另一方面,# 郭敬明審美 # 反複登上熱搜,似乎成爲一個跟他深度綁定的賣點。
《雲之羽》的熱度也突破了 9000,熱度值愛奇藝排名第一。
在意劇情的人對他棄如敝履,在乎審美的人又将他奉如圭臬,有些人啊,你還真是看不慣他又幹不掉他。
郭敬明,一個神奇的存在。
郭敬明新劇開播,
審美第一劇情最後
早在《雲之羽》開播前幾個月,就靠演員海報刷了一波熱度,當時的讨論一如既往地集中在 " 郭敬明審美 "。
的确,這樣的虞書欣跟以往的形象很不一樣,張淩赫看起來也要帥出新高度。
拉滿了幾個月的期待,《雲之羽》一開播,大家就迫不及待去檢驗結果。
比起劇情好不好,大家更關心的是,服化道行嗎,場景美不美,郭敬明吹了很久的審美,是不是真能呈現一場視覺盛宴?
就連一向對郭敬明絲毫不感興趣的 s,也第一時間趕去觀摩審判了兩集。
乍一看,是一副有質感的賣相,色調比較暗,滿足粉絲愛吹的 " 電影感 "。
仔細看,虞書欣雖然瘦了不少,有些時候也被他拍得輪廓很不流暢。
張淩赫呢,嘴巴一直也閉不上,帥氣值還比不上之前的長珩仙君。
多看一會,問題更大,郭敬明對古裝的審美,疑似倭風。
人跪坐在地闆上,容易讓人想起日式。
男演員頭飾、女主發型也很日式。
甚至連布景圖,都被懷疑是富士山旭日。
劇裏宮家無處不在的家徽,也是日本氏族才有的特定文化。
很多網友直接在官博下要求下架《雲之羽》。
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爲《雲之羽》不是倭風,本來日本很多文化元素都源自于中國,劇裏很多看似日式的行爲也有我國古代曆史參考。
布景圖不是日本富士山,而是我們的日出東方圖。
劇裏的服飾其實不是日式,更接近兩漢魏晉風。
總之,大家對這部劇的關注點很一緻," 郭敬明僅剩的這點所謂審美,還行不行了?"
s 審判 2 集之後的結論是,真的很難看下去。
郭小四還是郭小四,一如既往地無師自通自成一派。
爲了體現所謂懸疑感,在劇情上他可能自己也感覺不太能調動觀衆,就在全劇使用了鋪天蓋地的 bgm,完全無法讓人安靜一秒。
這種 bgm 不要錢的用法,在抖音短視頻裏,都相當罕見。
爲了拍出人物的美感,郭敬明常常毫無理由地怼臉放慢鏡頭,問就是唯美。
而打着懸疑名号的劇情,又過于幼稚簡單,讓殺手組織無鋒派幾個殺手僞裝成候選新娘,混入江湖大派宮家,一點點事就講了幾集。
光是無鋒要故意把有殺手的消息放給宮家,就用不同角度來來回回解釋了半天。也不知是導演對自己講故事的能力不自信,還是對觀衆的智商不自信。
開篇信息量太少,導緻觀衆看得興緻缺缺,對後續劇情都失去了期待。
看懸疑劇沒有期待,好比看偶像劇沒有愛情,簡直百無聊賴。
把電視劇當成 ppt 和 mv 來拍,真的合理嗎?
可現實卻有點打臉,看劇情給他打一星的人雖多,看審美就給他打五星的也不少。
審美放第一,劇情放最後。郭氏準則這次也精準拿捏了受衆。
郭氏審美,
怎麽做到高級又低級的?
處處透露着自戀和刻意的郭氏審美,爲什麽還是擁有了受衆?
《小時代》系列賣得最火的那幾年,郭敬明也是叫座不叫好。
一邊是無數少男少女攜手去電影院懷念青春,一邊是無數成年人羞恥地試圖忘記自己年輕時追過《小時代》的事。
這幾年流行影視劇複古潮,《甄嬛傳》火了十年,甄學十級學者隻增不減,《小時代》的 " 發爛、發臭 ……"" 林蕭你 ……" 也都成了名梗。
有人甚至年年給顧裏過起了生日。
灑狗血的《小時代》,經過十年的發酵,成了另一個維度上的 " 經典作品 "。
大家回想起來,電影雖爛,作爲一部時尚劇,在服裝上,郭導還是用足了心。
116 分鍾的電影,他足足塞進去七八十個名牌,每個場景演員都要換一套衣服。連當時早就是大明星的楊幂,都聲稱自己愛逛劇組服裝間。
片尾長達 7 分鍾的品牌緻謝,更是至今無人超越。
當時的用力過猛,現在也成了郭氏獨一份。
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國内簡陋的影視制作。
古裝醜男、摳圖、五毛特效,都讓觀衆覺得被糊弄。
而顔值黨是永遠客觀存在,且數量不小的一群人。國内影視劇行業近些年急功近利,在審美方面付諸的功夫太少了,一直在倒退,市場空缺大,顔值黨沒肉吃。
郭敬明在這方面下的功夫,某種程度上彌補了空缺。
郭敬明也對自己的審美很有信心,會花功夫和成本把它包裝成一個主要賣點。
早在 2013 年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郭敬明就說過:" 我有一個優點,就是我的審美很準,不能說好,因爲審美沒有好壞差别。審美準的意思是說,我非常清楚大衆的審美是什麽,然後我會給他比這個審美再高半格的東西。"
他把自己的受衆精準拿捏,你們不就是喜歡華麗精緻和唯美嘛,帥哥美女管夠,服裝置景預算給夠。
理論很完整,可爲什麽,郭氏審美看似高級,又給人低級感?
爲了拍有錢人的世界,他隻能句句必帶 lv 愛馬仕,爲了體現古裝質感,他隻能色調調到最暗,人物帶風出場。
刻意在審美上花功夫,迎合受衆,并不完全是郭敬明自嗨。曾經于正就靠《延禧攻略》裏的審美大火一把,帶爆了莫蘭迪色系。
但後來于正故技重施,在《玉樓春》上也下了很多功夫,花了半年搭建 1200 餘平米的實景,光劇中人物服裝就準備了 2400 套,服裝融入顧繡、灑地繡等多種經典繡法。
最終《玉樓春》卻隻獲得了豆瓣 4.7 的成績,熱度值也一般。
審美于影視劇,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于正搞錯了邏輯,觀衆稱贊《延禧攻略》審美的前提,是劇情看得下去。
服化道是服務于劇集的道具,劇情和人物才是靈魂。沒有靈魂,再美的服化道,也隻是自嗨。
我們永遠喜歡 87 版《紅樓夢》,不僅僅因爲人物形象貼切,更因爲演員演得好,劇情耐看。
我們能忍受以前 tvb 的簡陋置景,五毛特效的武俠,也是因爲演員靠演技和劇情就讓我們相信了一切。
如今的郭敬明也陷入了于正的邏輯不可自拔,自以爲拿捏了一群顔值黨,在審美上迎合他們,就能占據市場。
從營銷角度來說,這的确是個賣點,但電視劇不是 ppt,更不是 mv 和短視頻,觀衆需要強刺激,更需要和劇情一起細水長流的信心。
把電視劇當 ppt 拍,再高級的審美也有種孤芳自賞的低級感,脫離了劇情和故事,就像無源之水,無法和觀衆達成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