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寶丹
股價下跌疊加謠言四起,京東正值多事之秋,但這些顯然沒有擾亂京東的節奏,公司正在發起新一波進攻。
10 月 18 日,京東召開即時零售三公裏模式發布會,發布面向未來的 " 五年行動計劃 "。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目标,但帶動萬億消費的說法意味着,京東對即時零售市場期許不小。
" 即時零售是京東零售一大必赢之戰。" 京東零售 CEO 辛利軍在會上表示,即時零售是京東提供更‘多快好省’消費體驗的重要一環,也是應對外部挑戰、實現穩健增長的重要一環。
目前,京東有四大業務,除了京東零售、京東物流和新業務之外,就是達達所做的即時零售業務,主要包括即時零售平台京東到家和即時配送業務達達快送。
所謂京東即時零售三公裏模式,主要指以京東開放平台爲主導,圍繞即時需求、本地供給、即時交付三要素,實現 3-5 公裏内 " 消費者下單、門店發貨、商品小時内送達 " 的模式高效閉環。
也就是說,京東即時零售市場未來的發力重點是做平台,通過鏈接本地商家、消費者、配送員,完成即時零售服務。
不同于傳統電商平台,即時零售平台具有本地屬性,因此賣家具有地理特點,而且在配送時效上," 小時達 " 已成行業普遍趨勢。京東到家的優勢在于本地供應鏈整合、即時配送能力和數字化。
截至目前,京東到家上的實體門店超 40 萬家,覆蓋了全國超 2000 個縣區市。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今年以來,京東到家新增上線門店超 13 萬家。
配送方面,達達快送提供約 1 小時送達的同城配送服務,目前的運力規模在百萬騎士量級。
達達快送總經理傅兵表示:" 達達快送已搭建起即時配、落地配、揀貨在内的全場景服務體系,并持續通過運力升級和技術創新實現履約效率和體驗雙赢。"
數字化方面,京東整合 B2C 能力和京東到家的 O2O 能力,爲實體零售商和品牌商提供多種數字化運營工具。
根據京東 " 五年行動計劃 ",京東将助力超 200 萬本地中小實體門店數字化轉型,爲社會提供超 1000 萬個靈活就業崗位,并聯合生态夥伴帶動萬億消費。
京東加碼即時零售賽道背後,電商市場越來越卷,阿裏、拼多多、抖音、小紅書、快手等都在發力電商業務,激烈的市場競争之下,京東的業績增長壓力肉眼可見地增大。
8 月 16 日,京東發布了 2023 年二季報,實現收入爲 2879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7.6%,增速較前些年放緩,持續增長也存疑。
最近一段時間,京東股價大跌,尤其是 10 月 13 日,京東港股跌幅高達 10%,股價最低 102 港元,創下今年最低記錄。股價下跌背後是機構對京東三季度業績增長的悲觀預期,麥格理、摩根士丹利等均下調了京東港股評級。
在這種情況下,京東需要更多業績亮點,而即時零售不僅是近年的熱門賽道,更被業内譽爲增速逐年放緩的電商市場的新增量,京東自然不能錯過這一新機遇。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近年來即時零售一直保持 50% 以上的年均增速,2022 年即時零售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 5042.86 億元,預計 2025 年的市場規模将較去年翻 3 倍。
京東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來自于達達的業績表現。作爲即時零售第一股,達達自 2020 年在美上市後一直處于虧損狀态,在經過三年的發展後終于實現盈利,且發展勢頭良好。
8 月 16 日,達達發布二季度财報,實現營收 28 億元,同比增長 23%,調整後的淨利潤同比改善超過 17 個百分點,相比一季度的 3.50 億元淨虧損,扭虧爲盈。
其中,京東到家表現亮眼。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的 12 個月内,京東到家平台總交易額(GMV)達 708 億元,同比增長 30%。
不過,這樣的業績表現固然令人振奮,但作爲電商行業的細分賽道,即時零售賽道早已被互聯網巨頭盯上,美團閃購、阿裏餓了麽和淘鮮達都在發力,京東到家競争壓力并不小。
以美團爲例,過去四個季度,美團閃購規模已達 1750 億元,到 2026 年将超 4000 億元。
去年以來,餓了麽也先後與小米集團、蘇甯易購、Apple 授權專營店等達成合作,尤其今年 9 月 22 日同步開售 iPhone 15 新機,餓了麽數據顯示,Apple 授權店開售兩小時交易額超平時百倍以上,銷售火爆。
更重要的是,美團和阿裏已經開始切入京東核心腹地,持續擴大家電數碼品類,一場貼身肉搏賽已經上演。
即時零售将從之前跑馬圈地的野蠻成長階段進入到精細化運營階段,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認爲,對參與各方而言,新的階段需要拼供應鏈 + 數字化服務能力、拼全品類全場景。
年底大促将至,即時零售的新戰役很快就會打響。京東到家總經理李昌明透露,今年京東 11.11,京東到家将提供 " 全品類免運費小時達 " 服務,帶來百萬低價好物。
未來 20 年的 "35711" 計劃,彰顯了京東未來發展的野心,面對越來越卷的電商市場,京東需要強有力的反擊,即時零售是一次絕佳的增量機會。
這一次,京東必須拿出實力,來證明自己作爲電商巨頭能夠經受住市場的考驗,依舊是電商行業風向的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