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随着锂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高端新能源汽車的續航焦慮得到了有效解決。其中,矽基負極材料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用這種技術的電池不僅實現了更高的容量,而且體積更小,因此成爲了衆多新能源汽車的首選。
自 2021 年開始,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如特斯拉、蔚來和甯德時代等紛紛開始布局矽基負極電池領域。如今,矽基負極材料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應用也逐漸受到關注。
在 2021 年 3 月 29 日,小米 11 Pro 成爲首款搭載 5000mAh 矽氧負極電池的智能手機;2022 年 4 月 28 日,華爲在 Mate Xs 2 折疊屏手機上采用了 4880mAh 的高矽負極電池,這一技術雖然并非行業慣用名詞,但根據華爲的描述,它屬于矽基負極電池的一種。
圖片來源:小米官網
到了 2023 年 3 月 6 日,榮耀 Magic 5 Pro 發布,搭載了 5450mAh 的青海湖電池,榮耀表示這是首款将矽碳負極電池技術商用的智能手機産品。而在 2023 年 11 月 13 日發布的 vivo X100 Pro 所采用的藍海電池,據傳是由 vivo 和甯德新能源共同開發,采用了碳元重組、激光刻蝕、極片重塑等技術,容量達到了 5400mAh。
據在智能手機大廠工作的李明透露,随着矽碳負極電池技術的加速普及,預計在 2024 年将有一大批容量高達 6000mAh 的智能手機上市。考慮到今年高通和聯發科的 SoC 功耗表現都相當出色,這意味着智能手機用戶或許從此可以徹底擺脫困擾多年的續航焦慮。
技術的改進,細節的博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早在 1990 年,索尼公司就發明了第一塊锂電池,這一基本架構至今仍在使用。锂電池由正極 ( Positive electrode ) 、負極 ( Negative electrode ) 、電解液 ( electrolyte ) 和隔膜 ( Separator ) 四個部分組成。
根據正極材料的不同,锂電池可以分爲磷酸鐵锂電池、钴酸锂電池和三元電池等類型。長期以來,锂電池的負極主要采用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
其中,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就是電池容量與體積的比值,由正極和負極的材料共同決定。目前,天然石墨負極的實際克容量大約在 360-370mAh/g,人造石墨負極的實際克容量大約在 340-360mAh/g。而矽負極的理論克容量可達 4200mAh/g,遠遠超過了石墨材料。
但實際上,由于矽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體積膨脹,特别是當矽與锂反應時,體積膨脹可以達到 300%,這在電池領域是無法接受的。因此,實際應用的電池負極通常采用 10% 左右含量的矽和碳的複合材料組成矽碳負極材料,其實際克容量大約在 450-600mAh/g 之間,約爲傳統石墨負極的 1.3 倍。
關于矽碳複合材料的具體形式,有多種技術和工藝路徑,包括納米化、改性、包覆等。這些技術的核心在于增加锂離子嵌入活性位點和擴散通道的數量,使膨脹後的矽不會導緻整體電池的膨脹變形。
這樣,矽基負極在保持較高克容量的同時,也能滿足快充所需的倍率性能的要求。展望未來,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矽在矽碳負極電池中的含量有望進一步提高,從而不斷提升電池的實際克容量。
目前來看,矽碳負極材料存在兩大缺點:一是壽命短,天然石墨負極循環壽命通常小于 1000 次,人造石墨負極循環壽命超過 3000 次,而矽碳負極材料隻有 300-500 次;二是價格高,常見的石墨負極價格大約是 150 元每 100g,而矽碳負極價格可以高達大幾百元每 100g。
不過,從技術角度來看,使用壽命不長的問題并不能阻止矽基負極電池的普及。
西南科技大學副教授萬琦告訴钛媒體 App,此前矽基負極電池的壽命表現較差,因此矽基負極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廣應用并不順利。但對智能手機産業而言,由于本身的換機周期更短,更換電池更容易也更便宜,因此對于電池循環壽命要求相對寬松,掃清了矽基負極電池在智能手機領域普及的障礙。
大時代下的必然
剛剛過去的 2023 年,對智能手機産業來說,是自誕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一年。
根據 IDC 的數據報告,盡管 2023 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結束了連續 10 個季度的下滑趨勢,但全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了 5.0%,降至 2.71 億台,創近 10 年來新低。
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争,影像技術成爲智能手機廠商的必争之地。盡管過去被認爲是 " 費力不讨好 ",且用戶感知度低、教育成本高,但華爲、榮耀、OPPO、vivo、小米等品牌在算法、影調和主攝長焦領域都展現出了各自的實力。
但是,在面對能夠一個全新的、能被用戶感知、且能夠通過數字直接傳達的新技術時,智能手機廠商似乎沒有理由因爲較高的成本拒絕矽基負極電池。
華經産業研究報告指出,随着我國锂電池産量的不斷增長,對負極材料的需求也在持續增加。2016 年,我國負極材料出貨量達到 11.8 萬噸,而到了 2022 年,這一數字增長至 137 萬噸,期間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 50.5%。
從市場份額的角度看,2022 年前六大負極材料供應商分别爲貝特瑞(26%)、上海杉杉(16%)、江西紫宸(璞泰來,11%)、中科星城(9%)、廣東凱金(9%)以及尚太科技(8%),合計占據了 79% 的市場份額,顯示出市場集中度較高。
在 2000 年以前,日本是全球主要的負極材料供應國,占據了超過 95% 的市場份額。然而,如今中國已經成爲全球負極材料供應的主要國家,其供應量占比超過 80%,并且這一比例仍在持續增長。
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的新能源戰略推動了锂電池的國産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負極材料的創新突破首先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随着産業成熟和技術進步,這一技術的應用逐漸普及到智能手機領域。
西南科技大學副教授萬琦對钛媒體 App 表示,貝特瑞在矽基負極領域一度具有較大程度的領先,其售價曾高達 35 萬元每噸。然而,随着競争對手的加入和技術不斷成熟,市場價格逐漸下降。目前,市場普遍的均價約在 10-20 萬每噸。
目前來看,矽基負極電池技術正在進入高速發展期,智能手機雖然仍處于低谷期,但每年約 12 億出貨量的産業規模仍具有足夠大的體量。随着技術的普及、均價的降低,每個人的手機都有 6000mAh 的大電池,每天隻需要充一次電的日子,應該不遠了。(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 / 吳泓磊 編輯 / 鍾毅,文中李明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