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蓉(化名)沒想到,
進入小學的最後一個學期,
女兒的變化來得如此之快。
個頭一下子竄高,人壯了不少,
性情也突然大變,
原本柔聲細語撒嬌的乖乖女,
一下一言不合就怼過來。
最讓她難以接受的,
是女兒時不時要求用手機,
還要玩遊戲。
" 以前經常聽親戚朋友吐槽兒子要打遊戲,慶幸自己家是乖乖女,沒想到女兒也會沉迷!" 手機 " 給 " 與 " 不給 " 的拉鋸戰,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她與丈夫輪流上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威逼利誘,卻毫無起色。甚至女兒爲了玩遊戲,悄悄用壓歲錢買了手機!
好幾次,她下班回家,車子停進車庫,雖饑腸辘辘但就是不想開車門,不想回家面對女兒。
有一次,她情緒失控,把女兒罵哭後,突然悲從中來,一起大哭。最後是老公沖過來救場,把母女倆分開,分别安慰。
通宵玩手機
到底是什麽時候開始失控的?
最近幾天,程蓉不斷和丈夫複盤女兒的種種表現。
" 應該是在去年底開始的超長寒假,她變了 ……" 女兒借着上網課、查資料、和同學溝通等 " 名頭 ",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用手機。
程蓉有個備用手機,給女兒查資料、上網課用,也有自由使用時間,周六晚上 8 點到 9 點,可以用一個小時。
寒假裏,女兒要求用手機的頻次高了起來。" 晚飯後,經常要求用一下手機。寒假嘛,放松一下也沒啥。"
過年那幾天,女兒說好些同學都在玩一款手機遊戲,她也想試試。" 她用爸爸的賬号注冊了。說好隻在每周六的 8 點到 9 點玩。"
手機設置了密碼,隻有程蓉知道,她覺得,這樣肯定安全了。
但寒假的一次下午,她提前下班回家,發現女兒坐在房間的書桌前,神色慌張。
" 直覺告訴我,哪裏不對!" 卧室的抽屜裏,沒有備用手機。
女兒拿了!
打開後,她馬上查看屏幕使用時間。連續三天,女兒都在偷用手機,竟 " 破解 " 了密碼,幾乎每天都用了超過 6 小時,有一天則通宵在玩——從晚上 10 點,一直用到第二天淩晨 5 點多,遊戲、網頁、b 站、小紅書、微博等看了個遍!
程蓉氣到全身發抖,狠狠把女兒罵一頓後,删掉了全部的娛樂、社交類 app。
用壓歲錢買二手手機
那次激烈沖突後,女兒一下子乖了,似乎是認識到自己 " 過分 " 了。
有那麽一周,女兒壓根沒提起手機。但開學後不久,女兒又纏上了程蓉,要求重新用手機。
" 她的理由很多,學習上要用。學業壓力大了,周末想放松。而且一次次保證會遵照我們的手機使用約定。有時候,她甚至會自發多做幾篇閱讀或者多做幾道數學題,就爲了讓我高興一下,給她手機。" 看着女兒可憐巴巴的央求眼神,程蓉心軟了。
她專門爲女兒申請了手機賬号,全天禁用所有的 app,女兒要用,必須要發申請,她在手機上批準使用才行。女兒自由使用手機的時間,隻有周六晚上的一小時。
按照約定,周六晚上 8 點整,手機才會交給女兒。但通常在周六晚飯後的 6 點多,女兒就開始各種心神不甯,隔個三五分鍾就要看一次時間。
提前幾分鍾,女兒就會軟磨硬泡把手機要走,歡天喜地進房間,臉上寫滿了笑。
提前拿走,但總是晚交回。
" 沒有一次主動。要催三四次,才滿臉不情願地交回手機。"
" 馬上 " 成了女兒的口頭禅。隻是這個 " 馬上 ",有時候持續十分鍾甚至半小時。
她發現女兒重新玩起了寒假裏迷上的遊戲。" 女兒說,班裏很多人都在玩,平時也讨論這個,自己不玩就沒有共同話題。‘媽媽,一周一共也才 1 小時,爲什麽不行?不然我沒有社交圈子了!’ " 程蓉妥協了。
但不久前,程蓉又發現了不對勁。她整理女兒的書櫃時,發現書櫃的深處,竟藏了一個手機。
真相讓她哭笑不得——女兒爲了多玩遊戲,借了爺爺的手機登上自己的微信,用僅有的百來塊零花錢,在某購物小程序上悄悄買下一個二手手機!
但,因爲型号太老,很多遊戲都沒法安裝。
" 雖然被迫不能玩,但她還是老想着,特别是和同學一聊遊戲後,更惦記遊戲了!甚至草稿紙上都畫滿了遊戲人物。" 最近女兒的學習狀态,讓程蓉再次抓狂,原本成績不錯的女兒,錯誤率陡增," 好幾個任課老師來說,她沒有心思在學習上,注意力很不集中。這都六年級畢業班了啊!我真的很害怕她進一步沉迷,能用的辦法也都用了,該怎麽辦?"
電子産品依賴怎麽破?試試這樣做
在杭州市金都天長小學的石海屏老師看來,孩子依賴電子産品的情況,不是 " 突然爆發 " 的,而往往是長期積累造成的。" 尤其在小學高年級,孩子有了更多同伴交往的需求,新穎的遊戲,成爲了交友時的一個話題。如果同伴都在玩,那就有一個‘同伴壓力’存在。" 石老師表示。
爲什麽現在有越來越多孩子依賴電子産品?石老師表示,一方面是父母忙于工作,對孩子缺少陪伴,而電子産品代替了這一部分的缺失,另一方面,當下的多媒體時代,技術發展颠覆了傳統教育的一些方法和手段,電子産品成爲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之前因爲疫情的原因進行線上教學,也讓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電子産品。
如何防止電子産品依賴?石老師給了一些建議。
隔離。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讓孩子把電子産品交給家長保管,第一周,可以在做完作業後玩一段時間,第二周,在原有基礎上減少使用時間,第三周,養成非必要不使用的習慣。具體使用時間和時長,可以和父母共同商量決定,最好把具體的使用細節打印出來,父母孩子都簽上姓名,這樣做比口頭約定更具儀式感,對孩子來說也更有約束力。
目标。孩子隻想玩電子産品而不想做其他事情,一部分原因在于沒有清晰的目标,可以嘗試制定短期具體的目标,激勵自己。如學會演奏一種簡單的樂器,完成一幅繪畫作品,組織一場好朋友間的戶外競技運動,體驗成就感與滿足感,對抗電子産品帶來的愉悅感。
定時。假設要使用電子産品兩個小時,可以分别在剩餘 1 小時、半小時、15 分鍾、5 分鍾及剩餘 5 分鍾内的每一分鍾,分别設定鬧鍾提醒,這樣起到了重新框架時間的作用,可以有效抵抗時間感的扭曲。
預防。如果必須使用電子産品,使用其自帶的屏幕使用時間、個性化停用時間、APP 限額、訪問限制等功能,也可以幫助達到健康使用電子産品的目标。
擠占。也就是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每天安排一些必須要做的事,給自己多一些強制性的任務,讀書摘抄、體育運動、研學旅遊、親子互動等,擠占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既能提升生活的品味與趣味,也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融洽親子關系。
石老師提醒,改變電子産品依賴,家長也要有心理準備,過程可能有反複,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來源:潮新聞 · 錢江晚報記者 金丹丹 通訊員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