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沒有睡眠。
韓國人半夜健身。
韓國人的精神狀态 be like :
年輕人造梗玩梗,一邊宣洩情緒一邊也帶了幾分慶幸。
畢竟我們還在讨論要不要脫掉長衫,韓國人已經尋求徹底解脫了。
就在我們覺得有人墊背還不錯的時候。
一個韓國高中畢業生自殺的故事,掐住了所有中國年輕人的脖子!
窒息!壓抑!
是因爲劇中主人公是高壓社會環境下的普通人。
是每個職場新人的「世另我」。
是一則對年輕人現實又殘酷的預言。
金素熙,職業高中的應屆畢業生,即将步入社會開啓職場生活。
她正義勇敢,遇到亂嚼舌根的大叔會直接沖上去的程度。
她開朗活潑,在工地都會随時尬舞的程度。
但跳舞是沒有出路的,當 idol 年紀太大 。(小聲 BB: 高中生當 idol 年紀都大,不愧是東亞卷王思密達)
何況對素熙這種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工作和興趣是很早就能分清楚的事。
上了職業高中,當然要趕緊工作賺錢啦 ~
成爲女白領是多麽讓人興奮的事!
然而工作第一天,素熙就傻眼了。
這是一份能把好脾氣逼成瘋子的電話客服工作。
第一次上機,素熙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上來就親切問候 : 愛您顧客,有什麽可以幫到你 ~
然而對方根本不吃這一套,單刀直入嚷着解約。
素熙有點慌,但很快調整過來,按照李組長指示放出優惠,引導客戶續約。
結果客戶直接開罵!
哎 ~
其實素熙算是運氣不錯的。
還有同事被罵到從座位上彈起來。
萬事開頭難,何況再難的工作也有秘訣。
電話客服也不例外。
就倆字:「拖」和「忍」
電信公司不想讓客戶解約,客服對要解約的客戶就隻能裝——表面上在積極響
應客戶的訴求,真正的目的是讓客戶回心轉意。
遇到愛貪便宜的,就誇大違約金,順帶适當給點優惠券。
遇到怕麻煩的人,就讓客戶提供一大串信息,比如姓名、年紀、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等,再把各種流程操作走一遍,讓顧客覺得煩,煩到放棄解約。
遇到年紀大人,就要态度溫柔,多多送溫暖。
分門别類地應付難纏顧客,誘導他們繼續消費。
不過套路雖然多,還是有拿不下的人。
把客戶惹急了,很難不招罵。
所以忍就是被罵時的精神安慰劑。
工作時間長了,對髒話就免疫了。
但如果客戶隻是口吐芬芳,這個世界就太美好了。
變态的是,有時候會遇到搞性騷擾的變态。
如果發火,就等着投訴吧。
然後等着大領導從總部殺過來指着你鼻子罵。
大領導現場開麥果然不同凡響。
平常他都是在視屏中訓話。
什麽銷售掉到第四不行!
什麽業績墊底的組會連累其他人拿不到獎金!
總之所有人都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努力幹。
因爲不想拖油瓶,所以努力去幹。
好不容易在業績上有了起色,以爲自己終于在公司有了一席之地。
現實再次給你當頭一棒。
怎麽工資這麽低啊?
公司會說,你隻是實習生不是嗎?
勞動合同上寫的是 160 萬,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看細則,是不是沒達标?
所以作爲新人,必須再熬一熬,繼續努力一定會轉正的。
然而就在當你還在憧憬職場時,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前輩已經走入了絕境。
李組長燒炭自殺了。
警察很快來公司帶走了李組長的東西。
沒有人知道爲什麽,也沒有人關心怎麽了。
新來的組長說李組長是突發疾病去世。
公司也很快做好了輿論控制。
讓大家簽承諾書,給每個人一筆封口費。
不準同事相互打聽,不準同事去參加葬禮。
所有人都沒去,隻有素熙去了。
所有人都簽了,隻有素熙遲遲沒有下筆。
平時雷厲風行的組長第一次放緩語氣,勸素熙不要意氣用事,向前看!
即使有隐情,自己又能幫上什麽呢?
大家都沒覺得良心不安,自己幹嘛要難過了?
其他人都簽了,爲什麽要爲難自己呢?
打工掙口飯吃而已,别消耗自己。
素熙終于學會了職場生存法則 ——搞錢第一。
她完全變了一個人,沒有那麽多傷春悲秋。
每天都像機器人一樣高效率地處理好每一通電話。
某天夜裏,一位聲音低沉的男士打電話來解約。
素熙熟練地介紹着業務,噼裏啪啦分析了一大段。
現在解約要付很高的違約金哦,實在太不劃算了。
這時,男士的聲音壓得更低了,隐約還能聽到抽泣,随後斷斷續續聲音傳來
「我的 ...... 我的孩子死了,所以不再需要了,麻煩你解約吧」
素熙遲疑了一秒,繼續走流程,順便還不忘推銷一下新産品。
畢竟良心不能當飯吃,KPI 才能養活人。
有這樣的敬業精神,素熙的業績自然遙遙領先。
然而這次的結果并沒有比上次好多少。
同事嫌她太卷,對她惡語相向。
和同事處不好,至少能讨上級歡心吧?至少能多拿提成吧?
想什麽呢?别忘了你還是實習生。
既然如此,幹脆不幹了!
想要錢,就得繼續待下去。
那直接擺爛好了。
既然工作是幫客戶解約,就快點幫客戶解約。
領導直接翻臉,叫你滾蛋!
不想幹别幹,有的是螺絲釘。
一顆螺絲,是一個随時都可以被抛棄的零件。
太可笑了!
你以爲每個人生來就是螺絲釘的形狀嗎?
爲了融入社會這個龐大的體系,爲了做這顆螺絲釘,有多少年輕人像素熙一樣被磨平了棱角?
興趣、自尊、良心、人際關系被一一抛棄,你以爲自己成熟得像個大人,最後發現自己血肉模糊。
可即使這樣,也拿不到那份被承諾的薪資。
被不斷地否定打壓、制造焦慮 、壓榨 " 白嫖 "、道德綁架 、人身攻擊 ......
素熙眼裏的光芒徹底熄滅了。
素熙自殺了。
影片的前半段以素熙的視角,講述了她令人窒息的職場生活。
後半段則是裴鬥娜以女警察的身份接管了故事,追溯素熙死亡的真相。
在擁有全知視角的觀衆看來,素熙的自殺毫無懸念。
可在素熙身邊的人看來,素熙的死亡簡直是一起懸案!
所以哪怕把漂亮的女兒剖開,父母也堅持要做全面屍檢。
可事實上,素熙曾拼命求救過。
在素熙心情跌到谷底的時候,她用碎酒瓶割過腕。
被救起後,素熙怕家人擔心,說自己隻是耍酒瘋罷了。
而在父母看來,能進大公司就意味着前途光明,在失業率高極高的大環境下,沒有什麽是不可以忍下去的。
所以當母親聽到素熙說離職的時候,會故意裝傻,而父親則是漠不關心。
父母以爲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過往的經驗和眼界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判斷、對危機的警覺,遑論對孩子足夠的理解與支持。
·
素熙的朋友們呢?
和她一樣在做追逐胡蘿蔔的驢子,早就累蔫巴了。
壓根沒時間照顧素熙。
那安排孩子實習的班主任呢?
當素熙聲淚俱下訴苦時。
班主任沒有一句安慰,反而數落她在公司頂撞上級的表現會連累學弟學妹們。
女警察查到這裏,總算逮到一些苗頭。
肯定是學校和企業狼狽爲奸,讓學生去做免費勞動力。
學校領導大喊冤枉,哪有什麽地下交易?大企業能給學生安排就業就謝天謝地了。
因爲教育廳隻看入學率和就業率,根據這兩個數據分配教育資源。
所以學校要經營下去,就必須達标。
那麽制定标準的教育廳怎麽說呢?
又是指标!
既然各地的教育廳都是靠指标分蛋糕,誰又會吃飽了閑着去關心學生們的就業環境呢?
總之他們是按規章辦事,有本事找教育總局。
所以真相就是社會這個大機器絞殺了素熙。
機構與利益捆綁運轉,即便有正義和同情的介入,也無法輕易撼動運轉的鏈條。
每個人都是利益的一環,連維護正義的警察也是講性價比的。
一旦某個環節崩壞,沒有人會去責問系統,而是自然而然将社會性問題個人化歸因。
" 加害者們 " 躲在看似 " 客觀的指标 " 後面推卸責任自認無辜。
但 " 加害者們 " 請記住!
在資本主義貪婪追求利益的現代化過程中,國家的經濟都隻用 GDP 衡量,遑論個人。
誰不是一個數據,一個業績,一個指标?
當活生生的個體變成了統計學層面的大數據。
門縫漏出的陽光也是絕望的。
每個人都可以被犧牲,每個人都可能成爲下一個素熙。
《下一個素熙》表現的社會問題不是個案,她是千萬新入職場的打工人的縮影。
所以 "" 韓國人沒有睡眠 "" 韓國人半夜健身 " 這些話的真谛是什麽?
了解後,這些梗還能讓人笑得出來嗎?
好消息是,這部電影上映後,擱淺已久的韓國《職業教育訓練促進法》修正案終于得到推進。
就在大家以爲韓國電影又又又一次改變國家法律的時候。
韓國政府推出了每周最長工作 69 小時的改革方案。
這是什麽地獄級轉折?
現實果然比電影更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