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台劇貼一個标簽,那一定逃不過一個關鍵詞叫 " 已經在 next level" 了。
最近新上映的台劇《今夜一起爲愛鼓掌》,光看名字就知道絕對在這個标簽分類裏。
再看簡介,該片又是講 " 早洩菜市場扛把子 "、又是講未成年、還有 SM 和老年女同志。
再加上 " 台灣第一禦姐 " 楊謹華,初代偶像陳嘉桦還有的台北前夫楊祐甯。
編導是真 5G 上網,難怪這部劇未播先火,屬于是狠狠拿捏了觀衆的 xp。
可主題搞這麽大膽,話題搞這麽 drama,結果卻是脫粉回踩?
看過這部劇後,得說一句母道話:
今夜,你糊塗啊!
被标簽爲 "next level" 的台劇,還是把路走窄了。
它的短闆非常明顯,一個是節奏慢,一個是經不起推敲。
一共 12 集,目前播出四集,難言之隐說的不多,母女之間的家長裏短至少占用一集半左右時長。
内容無非是母女互看不爽,矛盾一觸即發,一場鬧劇後終于理解對方,握手言和。
設定是雙女主,分别由佳晨(楊謹華)和青語(陳嘉桦)出演。
前者美麗奔放,是性治療師,對性事如魚得水,也幫人治療性事難題。
後者内向羞澀,是圖書管理員,對性事談之色變,和老公也 " 屢戰屢敗,好久沒做 "。
倆人屬于冤家模式,雖說高中就認識,但互看不順眼,不是一路人。
就這樣的倆人,人生繞了一圈,在性咨詢室這麽一個非常難以啓齒的地方,相遇了。
用腳趾都能猜到,内斂的青語必不可能願意讓前者幫她進行咨詢和治療,哪怕是放下心防都需要漫長的努力和心理鬥争。
而劇中她倆的和好,基本全靠巧合。
結婚三年,性事都不太順的春語,在佳晨對她說完 " 性事不和諧,感情也會不好 " 後,好巧不巧撞上老公有了一些小秘密。
半夜轟炸的消息,襯衫上殘留的口紅印,本來還是溫水煮青蛙的局面變得焦灼了起來,推着春語去信任一個她過往并不認可的人。
且不說夫妻結婚三年沒有 X 生活,是怎麽保持良好心态越挫越勇的。
本片最具有噱頭的性治療師,片中給到 DOI 鏡頭,比工作鏡頭還要多。
這位性治療師生活中似乎時刻散發求偶信号,她可以輕松獲得異性好感,卻搞不定異性來訪,片中對于這一現狀給出的理由是:
第一她脾氣不好,
第二她長得太漂亮。
截至目前,片中并沒有展現出性治療師任何良好的業務能力,最拿手的技能是犟嘴,且屢屢被來訪投訴。
該片雖說台詞直接,尺度不小,但真的很想吐槽,它對人物的刻畫全是刻闆又單薄。
拿片中一段婚外差點擦槍走火的戲碼來說,勾引别人老公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中年富婆。
富婆仿佛把寂寞和饑渴寫臉上,第一面趁機揩油明送秋波,第二面就找機會獨處,巴不得把男人就地推到。
另一位上了年紀的女人,也有同樣的質感。
她在餐廳裏等她女兒來的空擋,和鄰座男人對視一眼,不知怎麽就擦出了火花,倆人立即起身去洗手間翻雲覆雨。
過程中,再附贈一段當場被女兒抓包的戲碼。
光看這些操作,知道的是台劇,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出海短劇。
這種所謂的性感女性形象真的是刻闆到家了
甭管《今夜》裏面到底有多少生猛題材,還是說有雙女主的互幫互助共通成長。這些元素的存在反倒是讓它更像是用高端的食材,做了一桌加滿調味料的擺盤快餐。
簡單總結,就是 " 瑜不掩瑕 "。
其實這不是今年台劇第一次撲街了,《今夜》的問題,也是在今年上映的幾部台劇共有的通病。
拿同性題材來說,作爲名副其實的彩虹島,台灣自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後就經常能在電視劇中看到同性題材。
但能拍,不代表拍的好。
今年上映的《某某》4.7,另一部《彈一場完美戀愛》6.6。
這類題材的影視劇,透着一種可預見性:
要麽就弄成 CP 賣腐;
要麽就是合法後的同性有困境;
要麽就是把同性戀拍的普通,讓觀衆發現原來同性戀也會面臨異性戀的困境。
至于其他的題材,最投機取巧的方式,就是把鏡頭聚焦于邊緣人物和弱勢群體。
觀衆今年被騙的最慘的一部台劇,吳慷仁的《塑膠花》,絕對榜上有名。
看預告以爲是犯罪片,不知道的以爲是女生在網上聊天被陌生人綁架,由此展開一段故事。
事實上,是缺愛富家女愛上情趣店男老闆,兩人一起去搶銀行隻爲了私奔,最後還有殉情戲碼。
台劇的皮,晉江的核,豆瓣評分 5.9,都算網友高擡貴手。
另一部《誰是被害》者第二季,基本就是爲反轉而反轉。
要說今年唯一一部出圈台劇還是《不夠善良的我們》,在滿足了劇本深度的同時,演技又好。
但屬于是特例。
可以看出,憑着快剪輯出圈的台劇其實已經進入了一個公式化的懈怠期。
靠有過出圈作品的演員,和時下熱點的題材,愣撐起一個平庸的劇本是台劇當下的困境。
這種困境和早年間那種台劇隻會拍偶像劇的困境近似卻又不同。
他們的近似點在于制作上的同質化和内容上的懸浮性,不同點在于偶像劇時期的台劇并沒有像現在這樣,過度消費某一标簽和觀衆情緒。
彼時台劇的改變是突破了早先 " 過時偶像劇 " 的沉疴,告訴觀衆:
" 台劇,也是可以嚴肅的。"
2019 年,《我們與惡的距離》
從那時起,台劇一炮打響。
此後,台劇在題材上越來越多元,探讨包括家庭倫理、性别平權、社會壓力等複雜議題。
聚焦消防員的《火神的眼淚》、感慨青年人債務危機的《大債危機》,反映連環殺人案中媒體與警察辦案之間複雜關系的《模仿犯》等一系列台劇接連登場。
沒錯,台劇就這幾個演員
與奈飛合作後,台劇更是擁抱了全球女性主義浪潮。
但真正讓台劇打了場翻身仗的,不單是題材,而是台劇在堅守對日常生活的細膩表達的基礎上,多了對社會的犀利洞察。
《素女養成記》就是最好的例子,它憑借對小人物生活的細膩描繪和幽默化解日常壓力,在尺度和題材的拿捏上遊刃有餘,明明沒有任何大尺度鏡頭,卻成功收獲觀衆喜愛。
誰能不愛謝盈萱
這樣的台劇是具有鋒芒的,它用它自己的表達方式去剝下了東亞含蓄的面具,以血淋淋的傷口面對真實的自己。
尤其是有一票 " 姬圈大佬 " 參演的《她和她的她》,把 " 房思琪 " 的故事搬上熒幕。
劇中的女性困境是如此寫實,她們被家暴,被造黃謠、被性侵、被套上貞潔枷鎖卻不被看見,就像房思琪的那句 " 他硬插進來,而我爲此道歉。"
可惜的是,這股勢頭沒有保持下去。
台劇在吃到甜頭後,開始急功近利。
這幾年好不容易擁有的優勢,突然變成了一種可複制的模闆,開始批量販售。
至于觀衆買不買賬,答案是很明顯的。
前些年就有觀衆在台劇的評論區留言,稱其 " 還不如迷霧劇場。"
像《今夜》這樣,在前期通過話題性與尺度吸引了大量觀衆,但随着劇情展開,觀衆隻看到了内容注水下劇組在消費 " 性治療 " 議題。
要大膽不如 A 片,要深刻不如《自修室》,甚至都沒有李銀河《虐戀亞文化》有看點,低分就是觀衆對挂着羊頭賣狗肉行爲的怒斥。
如今的台劇要想打翻身仗,除去前文提到的内容上的硬傷,還有一點是,台劇與奈飛的合作,讓台劇存在着題材缺乏首發性的問題。
不少台劇都陷入 " 抄襲 " 風波,比如台劇《無神之地不下雨》被指是低配廉價版《鬼怪》。
《永遠的第一名》與《第二名的逆襲》,又在情節上與泰劇《以你的心诠釋我的愛》有多處重合。
這就讓人歎息了,多少年前還是别人抄台劇,《1988》都被指 " 抄襲 "《光陰的故事》了,怎麽現在卻愛上了吃剩飯呢?
觀衆疑惑,觀衆可惜,因爲台劇明明不止于此。
同爲華語區,台灣有着自己獨特的文化,台劇有自己紮根的土壤,審查還沒那麽嚴格,爲什麽要模仿美劇和韓劇,走流水線生産模式?
它本像一出楊德昌侯孝賢的電影,是溫吞的,讓人感受到句與句之間的呼吸和鏡頭間溢散的空氣。
因爲台島的氣候便是溫和的,養成了台島人骨子裏的柔和。
即便是激烈,它也不會像歐美一樣,以獨特的個性表露征服,而是咬緊牙根的,同中國文化相關的含蓄,是骨連着筋哪怕同床異夢的無可奈何。
台劇的頹勢,便是将自身特色的盡數掩蓋,以噱頭的勝利來讨巧。
但這種讨巧不持久,也寫不出島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