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李子霄 ,作者李子霄
不懂制怒,難成大事,誰敢支持你?要成大事,必須控制你的憤怒!
換一個視角,看劉邦和項羽。
劉邦和項羽兩個人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方面,他們兩個反差非常大。
這個非常強烈的反差點,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他們兩個用一系列的事實告訴我們:要成大事,必須控制你的憤怒。
咱們可以盤點一下。
咱們就從劉邦進入鹹陽之後說起。

劉邦進入鹹陽之後,有人建議他派人守住函谷關,不讓其他諸侯進來。
雖然是利欲熏心,劉邦卻認可了這個建議。
但是,項羽很快來到了函谷關外,看到函谷關大門緊閉,立刻派人進攻函谷關。
這時候的函谷關,已經是劉邦的人在把守了,但是,項羽卻非常憤怒,直接派人攻打。
好歹也是反秦的友軍吧,項羽很明顯就是來摘桃子來了,還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覺得天下是他打下來的。
等項羽攻破函谷關,項羽在鴻門駐紮下來之後,曹無傷偷偷給項羽送信:劉邦想在關中稱王,封秦王子嬰爲丞相,占據秦宮的财寶……
項羽立刻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又憤怒了,又被點燃了,這小脾氣,在和平年代,那還不是被人忽悠進局子呀。
項羽下令,讓士兵們早點吃飯休息,準備第二天天一亮就攻打劉邦的軍隊。
而劉邦聽說項羽要進攻自己的時候,并沒有表現出來憤怒,而是考慮如何把這個問題給解決掉。
他通過張良拉攏項伯,最終讓項伯給自己說好話,而劉邦更是情緒穩定地參加鴻門宴,在跟項羽見面之後,短短幾句話,穩住項羽,更是三言兩語從項羽嘴裏套話。
一個照面的工夫,就把項羽給忽悠住,從項羽嘴裏套出自己陣營那個通風報信的曹無傷。

接下來,項羽分封,準備把劉邦分封到巴蜀,劉邦聽說之後,當時也是非常的憤怒。
但是,蕭何一勸,劉邦立刻情緒就穩定下來,馬上想出來對策。
讓張良給項伯帶去金銀财物,讓項伯在項羽面前給他說好話,把漢中也封給他。
面對問題,一個人能不能控制情緒,往往直接影響事情的結果。
再說,項羽分封完諸侯,一把火把鹹陽給燒了,準備回彭城。
但是,有個人,韓生勸項羽說:你應該定都鹹陽。
但是,項羽看着被燒毀的鹹陽宮,心裏有些後悔,不過他更想回家鄉炫耀一番。所以說韓生說:富貴發達了,不回故鄉給大家看一看,誰知道你混得怎麽樣呢!
韓生這個大嘴巴,出了門就嘲笑項羽:大家都說楚國人跟穿上衣服的猴子一樣,如今一看,果然是這樣。
幾句話,點燃了項羽的怒火,憤怒的項羽就把韓生給煮了。

這算是對事,對人也是一樣的道理。
項羽派陳平去平定殷王司馬卬,那時候,司馬卬已經投靠了劉邦,陳平輕松平定司馬卬之後,回去找項羽彙報工作情況。
但是,沒過多久,劉邦又把司馬卬給拿了下來,司馬卬這棵牆頭草,又投到了漢軍陣營。
項羽很生氣,要追究陳平等人的責任。
而陳平一看,知道危險來臨,果斷從楚營逃了出來,投奔劉邦。
項羽這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結果把陳平這樣一個人才,推到了劉邦的陣營。
同樣是在對人的态度上,劉邦往往就能控制住自己。
比如說,陳平投到劉邦陣營之後,小動作不少,收一些将領的錢财,周勃、灌嬰這些老兄弟都不滿了,讓劉邦處理陳平。
史書上沒有說劉邦當時的情緒如何,按照我們大家反應,下屬在背着自己拉幫結派,挖自己的根基,加上老兄弟告狀,怕是陳平這樣初來乍到的,沒什麽好果子吃。
但是,劉邦處理的時候,卻能壓制住自己的憤怒,沒有直接找來陳平對峙,而是先招來陳平的推薦人,先了解一下陳平的人品。
就算調查屬實,劉邦也沒有處理掉陳平,而是給陳平升職加薪,給了陳平更大的權限。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這就是對人的态度。
對人的态度上,往往隻要不順自己的意,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樣的人往往很難成大事。

再比如說,韓信平定齊地,派出使者對劉邦說:要你封我爲代理齊王,幫你管理齊國。
劉邦當時也是非常的憤怒,正跟項羽打得死去活來,遭遇困境的時候,韓信卻不顧大局,但是,劉邦已經開始破口大罵,很快被旁邊倆人一踩腳,立刻就意識到,自己過頭了,立馬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話題一轉,轉變自己說話的意思,立刻答應,封韓信爲齊王。
再說項羽,英布被随何策反了,背叛了項羽,項羽派出龍且、項聲等人攻下了英布的地盤九江,項伯還把英布的一家老小都殺得幹幹淨淨,徹底把英布推向了劉邦陣營,這事怕是也需要項羽點頭。
英布好好一個助力,徹底沒有了和解的機會。
這就是能夠控制自己憤怒,和不能控制自己憤怒所帶來的不同的結果。

不管對人對事,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控制住自己的憤怒,你往往會更加的理智,處事往往會更加的全面。
跟人相處也是一樣,你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
遇到事情,出了問題,總是歸罪于人,你身邊的人一個一個也會被你逼走,甚至站到你的對立面,反對你、攻擊你。
所以,對我們來說,一定要修煉自己的領導氣質,做到不動聲色,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對人對事,要學會控制你的憤怒,你才能夠把控全局,這才是領導應該具備的成事思維。
你覺得是這樣嗎?
更多深度解讀内容,歡迎訂閱我的專欄《劉邦的啓示》,爲你解讀劉邦底層逆襲的謀略智慧。
讀史學謀略,有位又有爲。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謀略智慧。
( 新專欄《品人悟道:品讀史記人物,領悟成事之道》上線,感興趣的朋友私信我訂閱,限時優惠,也可以直接點擊下方小程序,點頭像即可查看所有專欄 )
(我的線上專欄↑↑↑)
如果你想讀一讀關于劉邦的書,那麽,我推薦你讀一讀這本《謀天下 - 劉邦篇》,這本書中羅列了很多更加細緻的成功秘訣。
比如說。
如何看清你的對手?
如何找到你的夥伴?
如何組建高效的團隊?
實力不如對手的時候,你應該怎麽做?
如何留住重要的人才?
如何恩威并施?
如何駕馭優秀的人才?
……
掌握了這些内容,你也能把自己培養成爲一個優秀領導者。
如果能從這本《謀天下》中,有一絲一毫的啓發和受益,對你來說,這不到一杯咖啡的價格換來的智慧,可以讓你受用一生,那才是無價的。
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做事的能力不行,而是缺少像劉邦這樣謀人謀局的能力,這本《謀天下》你一定要讀一讀,讓你謀人謀局、安身立命、成就事業!
讀完這本書,我總結了相關文章,可以點擊下方藍字鏈接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