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史上最長的一次 " 雙 11" 來到了最高潮,今年雙 11 由于有了 " 國補 " 的存在,廣大消費者的購物熱情也達到了新的高度。不過對于有些朋友來說,部分電商平台悄然上線的 " 先用後付 " 功能讓這個雙 11 過得不那麽愉快,因爲不知不覺就買了一大堆東西。
有鑒于此,近日上海市消保委站出來爲消費者鳴不平了。其在相關文章中表示," ‘先用後付’作爲一種新的支付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支付靈活性和購物便利性,确實有利于促進交易。既然是好事,就應該把好事辦好,首先平台應該讓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開通‘先用後付’,其次要通過服務協議詳細告知消費者的權利和義務,并充分說明 " 先用後付 " 的優勢以及逾期後果、相關風險等,同時還要設置簡單便捷的取消方式,當消費者不需要‘先用後付’時,可以方便地關閉。"
先用後付,顧名思義就是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可以先不付款,商品确認收貨後再進行付款。目前,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多個電商平台都上線了這一服務,并允許消費者在一定期限内免息。爲了推廣先用後付這項服務,各大電商平台也是想盡了辦法。
以淘天爲例,此前在 9 月下旬,淘天集團宣布雙 11 期間将爲所有參與大促的商家免費提供先用後付服務,并提供專屬資源位曝光。而且在此次雙 11 前簽約先用後付服務、并成功報名的商家,在大促及預售期間,其店鋪内所有支持先用後付的商品均免收軟件服務費。此外,在數碼 3C 類目 500 元及以下、其他類目 1000 元及以下的商品,将會自動生效先用後付服務。
隔壁拼多多則是用 "0 元下單 " 來包裝先用後付,導緻有消費者向相關媒體反映,他先是以 "0 元 " 拍下了商品,後續又收到銀行發來的扣款短信才發現,"0 元下單 " 并不等于免費。
就在今年這個雙 11,有部分消費者在社交平台吐槽稱,不知何時買了一堆不在購物清單上的東西。此外更是有網友發文稱," 一覺醒來爺爺先用後付買了 54 樣東西。"
那麽問題就來了,爲什麽這些電商平台會如此積極地推廣先用後付?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媒體采訪采訪時表示," ‘先用後付’實際上是一種消費金融的模式,本意是爲了促銷 "。所以讓消費者更頻繁地進行交易,就其實是電商平台的目的。
先用後付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它在海外市場被稱爲 Buy Now Pay Later,早在 2005 年就被瑞典移動支付服務商 Klarna 提出。不過由于當時互聯網滲透率不高,先用後付在與信用卡的市場競争中敗下陣來。而随着移動互聯網的逐步成熟,此前在疫情時期,先買後付被海外創業者從故紙堆裏翻了出來,甚至蘋果都搞起了自己的 Apple Pay Later。
沒錯,先用後付實際上也屬于 "Copy To China",它在國内市場最初是從線下開始的。海外先用後付平台 Afterpay 在國内投資的 " 西瓜買單 " 以及金融科技平台樂信的 " 買鴨 ",在 2022 年就開始在國内商超試水。隻可惜在線下場景,先用後付遇到了一個無法論證的問題,即對于商家來說,在同樣是花費一筆費用來提升交易的情況下,是把服務費交給平台、還是轉換成折扣給到消費者更有效。
如此一來," 西瓜買單 " 和 " 買鴨 " 的結局都是悄無聲息地就消失了。但在線下遇到的問題,放在線上就不再是問題了,對于電商賣家來說,平台的服務費是必須要交的,隻要平台願意向商家讓利,先用後付就有了存在的基礎。正好随着國内電商行業從增量變爲存量市場,當平台之間的競争加劇之後,各家都有了争奪商家資源的想法。
事實上,今年雙 11 這一輪先用後付的浪潮,就是電商平台向商家讓利的結果,以淘天爲代表的平台直接就将使用 " 先用後付 " 功能可以 " 免收軟件服務費 " 擺在了台面上。而這些電商平台看中先用後付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它确确實實是一種促進消費者下單的手段。
先用後付的優勢是在消費與付款之間創造了一個時間差,消費者可以延遲支付購買商品的錢,從而緩解短時間内的财務壓力。對于預算并不充裕、但消費意願卻很強的年輕消費者來說,吸引力自然就會很大。更位重要的是,先用後付還能實現 " 支付無痛感 ",讓花錢變得更簡單。
省略了交易中的決策過程,讓使用先用後付的消費者缺乏對消費總額的真實感知,這其實是電商平台不願意告訴大家的秘密。不同的支付方式會影響到消費心理,這其實已經是一個研究機構經過驗證的現實。斯坦福商學院教授 Chip Heath 的著作《決斷》中是這樣描述的,人們在用現金支付的時候有一種具體的 " 具象感 ",眼看着錢從兜裏拿出來,然後一張一張地數好交到别人手裏,而刷卡或者移動支付隻會看到抽象的數字,并沒有明顯的失去感。
具體實物的失去感強于抽象的數據,而先用後付則更進一步,直接省略了支付這個環節。先用後付的過程中完全沒有支付手段介入,消費者無需輸入密碼,也不用按指紋、掃人臉,幾個不經意的點擊就能實現一次成交。
苦于消費者購物熱情不再的電商平台,自然就會對能讓消費者悄然 " 上頭 " 的先用後付情有獨鍾,他們要的就是消費者一覺醒來發現購物車被清空的效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