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作業要淡定
1
杭州一位研究生老爸,輔導兒子作業被氣到 " 眼睛漏水 "。
原本他以爲自己輔導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會很輕松。
可不成想,本就有些掉隊的孩子,在家學習根本不認真。
寫作業時,不是喝水,就是上廁所,而且寫寫就溜号,不是轉筆就是玩手,看得他火氣是蹭蹭往上蹿。
有一段時間,他被氣得右眼看東西都發糊,還有些扭曲。
當時沒太在意,因爲過幾天就好了,他就想着是被氣狠了。
可前些天,眼看要開學了,兒子作業還有一大半作業沒做,他就有些上火。
然而,他着急兒子卻不着急,甚至還和他頂嘴。
這氣得大聲訓斥了孩子,随即右眼再次出現 " 奇特視覺 " 且更嚴重。
去醫院檢查得知,他的眼底上有個小破口 " 漏水 " 了,視力也下降了。
碩士爸爸輔導孩子作業,都被氣進醫院,對此不少網友直呼輔導作業太難了。
更有家長直言,自己已經不想和兒子說話了。
可以說,别看新學期剛開始,但已經有一大批家長崩潰了。
2
深圳一男子偷偷拍下妻子輔導女兒寫作業的畫面:
女兒寫作業時,有字寫得不對,媽媽一開始還耐心地指出了這個問題。
可見女兒重寫仍然是之前的寫法,媽媽的情緒逐漸變得焦躁起來。
看着說話聲越來越大的妻子,男子躲在門外緊張得大氣都不敢出。
他心疼女兒,也理解妻子的不易,于是拍了一段視頻後趕緊離開了。
不少家長看完後表示:
我仿佛看到輔導孩子作業時自己。
别說教孩子做題了,就是教孩子寫一個字,都足以令家長們抓狂。
可見,輔導孩子學習的難度系數有多大!
3
深圳一位爸爸因爲輔導孩子作業時情緒崩潰,沒控制住脾氣狠狠地扇兒子一耳光。
一下就把孩子的左耳鼓膜打穿孔了!
好在經過一個月的休養,孩子的鼓膜自動愈合了。
否則,就因爲一時沒控制好情緒,将孩子耳朵打壞,不知道家長該有多後悔。
可即便孩子身體傷害治愈了,但這一巴掌給孩子心理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
隻能說,不管大人還是孩子,在作業這件事上身心都很容易受傷啊。
其實,家長們都不想和孩子發脾氣,更不想傷害孩子。
但很多平時可愛的娃,偏偏就在寫作業這件事上表現的很氣人。
對此,不少家長都不理解:
好好寫個作業,真就那麽難嗎?
實際上,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回想我們自己的學生時代,對于作業,我們是否也會抵觸、會磨蹭?
因此,面對孩子對作業的抵觸情緒,家長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發火沒有用,多了解下孩子爲何不願意寫作業,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隻有真正了解問題所在,我們才能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方式,引導他們更好地面對學習成長。
4
就像莆田一位媽媽,她家兩個孩子寫作業速度很慢。
她觀察發現,他們不是不會寫,大多時候就是單純的磨蹭,愛與對方聊天。
于是,她想了一個辦法:
她在老師發布作業的平台上,注冊了一個新賬号,把自己設爲老師。
之後,她便假裝老師發布作業,讓兩個孩子寫作業時全程錄視頻。
孩子們有了 " 老師的監督 ",寫作業時明顯用心了很多。
不僅能按時完成,中間也不怎麽說話了。
對此,她忍不住感歎:" 老師的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
之前她怎麽講道理孩子們都不往心裏去,換個方式寫作業效率一下子就高了。
網友們看到後,紛紛表示學到了。
還有孩子就是單純不喜歡學習,覺得學習太累,就有家長會帶孩子體驗生活,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有更深的認識與理解,從而改變學習态度。
教育孩子就是這樣,一種方式不行,那麽就想辦法再換一個,總能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辦法。
5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想要養出優秀的孩子,更是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精力。
生氣解決不了問題,還影響身心健康。
孩子不會的題,對他發火,他還是不會。
所以,家長們對自己、對孩子都好點,别着急。
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也需要時間。
我們要耐心一點,平時給孩子做榜樣,多鼓勵孩子,孩子會慢慢越來越好的。
本文爲米小圈公衆号(ID:beimaogege)原創。作者圈媽,有一男寶和一女寶的二胎媽媽,用心用文字和大家分享海量育兒知識,解讀婚姻情感生活。陪伴千萬父母們和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