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顧 韓
編輯 | 李春晖
法國資産階級革命時期的著名外交家塔列朗說過這麼一句俏皮話," 誰沒有在 1789 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以前生活過,那就壓根兒不算生活過。" 若将其化用到中國的影視行業,那我們可以說:誰沒有在 2019 年以前參加過上影節,就不算真正分享過中國影視行業爆發的那場狂歡。
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在肇始于 2013 年前後的影視資本狂飙期搞出了像洛可可一樣精緻的藝術。但你也得承認,我們當時追求的 " 電影質感 "、服務年輕人、" 網感 ",浮華精緻、大 IP+ 小鮮肉……反正好看的東西可勁兒往上堆的勢頭,确實和布歇筆下媚态逼人、頗能吸引青少年的美人們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這邊就派很能代表那個時代的《小時代》系列出戰吧。
行業的命運荒腔走闆,是從 2018 年開始。都說三年一小運、五年一大運,那三年不夠現在五年了,影視行業是不是該走出低谷了?
因此,在 2 月 8 日還凜冽的北京午後,當硬糖君參加了三年來電視劇行業第一次大型聚會——優酷主辦的 " 新号角電視劇創新發展論壇 ",真忍不住将其視為某種回暖的信号:面對面不戴口罩的圓桌論壇回來了,新導演計劃回來了,會後茶歇和導演之夜也回來了!
但我們也心知肚明,即便再次春暖花開,也不會是上一輪那樣的 " 撈金時代 "。熟悉的流程下,行業讨論的内容已與當年天差地别——傳統編劇坦然與 IP 和解;平台與頭部公司大談 " 省錢經 ";積極投身工業化的同時,影視人也在調侃誰将第一個被 AI 取代。
寒冬過後,一個更理性、更務實的時代正在拉開帷幕。而這一次,會是我們當年想象過的黃金時代嗎?
還會有那麼多錢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也無需因此感到頹喪。因為相比當下的冷靜,那些年的 " 繁榮 " 才是非常态:
2011 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為傳媒産業的投資熱潮埋下伏筆;2013 年,《緻青春》《小時代》等影片在商業上的成功,令 IP 一詞在中國文娛産業獲得了新的涵義;2014 年,《古劍奇譚》大爆,鹿晗歸國,流量偶像概念開始形成;2015 年,受到海外 Netflix 感召、不甘心隻做貨架的視頻平台正式發力自制,制造出巨大的内容需求……
種種因素刺激之下,大量資本流向影視行業。一時間,上市的、跨界的、創業的 " 神話 " 層出不窮,項目成本與版權費用水漲船高。
然而,大數據、網絡 IP 與流量明星能做的僅僅是拉低外行進入影視行業的門檻,卻無法保證最終的質量與成績。許多大牌業内遭遇對賭拿捏的同時,資本也頻頻被影視行業的不确定性教做人。
熱錢一去不回,内容要靠自己去賺取廣告商和觀衆的心和錢。但好的一面是,量變終于帶來了質變。交足學費的視頻平台并未撤離,而是堅定地與内容行業站在一起,在舊時代的爛攤子與珍貴遺産上建立起新循環,直至春暖花開。
說到平台,不得不提到的一個詞就是 " 降本增效 "。見證了 2022 年至今令人振奮的國劇複興後,應該沒人對它再抱着 " 狂砍預算 " 等粗淺理解。" 降本是手段,增效才是目的。" 圓桌論壇上,優酷副總裁謝穎再次強調。
優酷副總裁謝穎發表主題演講
降本增效,首先意味着源頭上的資源優化配置——平台調整内容布局," 把一些腰尾部項目淘汰掉,把更多的錢用到好的内容、好的制作人上 ";其次意味着在創制過程中把錢用到刀刃上,減少不必要的損耗,也就是工業化;最後意味着科學的排播與運營,實現項目收益最大化。
第二點最難攻克,探索成果也最令人欣喜。優酷 CTO 鄭勇在現場将影視工業化的大趨勢拆解為技術化、數字化與智能化。2019 年布局至今,優酷在這三方面已均有建樹。
技術化方面," 幀享 " 虛拟拍攝整體解決方案用 LED 背景取代傳統的綠幕拍攝,節省置景與轉場的時間、成本,同時提升視覺效果;數字化方面," 雲尚制片 " 系統服務于平台制片人與片方負責人流程管理,讓項目過程更加透明;智能化方面,平台将創作者與供應商的數據進行歸類整理,引入智能推薦,讓碼盤過程更加精準、可控。
鄭勇透露,雲尚制片系統在《少年歌行》《點燃我溫暖你》《熾道》《重生之門》《司藤》等爆款劇中都有應用
但謝穎也提到,影視成本難降不僅是條件問題,也是習慣問題。并非所有片方都有工業化的意識,更别提一線的美術、置景、燈光師傅們。就此,平台能做的一方面是盡量将工業化工具開放給新生代創作者使用,另一方面是加強引導。
例如,優酷去年為定制劇拟定了激勵計劃,對于生産過程中能夠節約成本、且播出達到級别的片方給予現金獎勵,希望能起到榜樣作用。
《冰雨火》《風吹半夏》導演傅東育也有同感:好作品的誕生、工業化的實現,前提是所有環節的主動與自覺。" 創作者要有經營的意識,經營者要有藝術的概念,這樣才能在共同的理念上達成共識。好内容并不意味着必然的浪費。"
還會是那群人嗎?
2015 年前後的貴圈,說一句 " 流量 IP 迷人眼 " 不為過。
IP 改編湧現了諸多爆款,粉絲經濟颠覆了内娛規則,二者的作用被無限誇大,導緻行業以一種并不健康的方式瘋狂吸納新鮮血液:演員、作家、歌手、主持人紛紛跨界當導演;演技與人氣不成正比的歸國鮮肉空降名導電影;剛畢業或者非科班的少男少女出道即主角。
IP 是這一切的前提,彼時網文、動漫、微電影、海外劇甚至歌曲都能往 IP 概念裡裝。IP 熱不僅壓縮了原創劇本的空間,也對影視的創作規律、審美格調形成強烈沖擊,導緻一部分傳統從業者對 IP、IP 代表的一切、還有背後推動它的一切郁憤滿腔。
《巡回檢查組》的編劇餘飛直言,自己曾 " 被迫做出相當大的改變 ",且時常輸出批評建議。但最近兩年,他有了新的感受。
" 好像差不多了。"
IP 劇與原創劇 " 差不多了 ",其氣質不再泾渭分明。原創劇可以很有網絡爽文内味兒,而 IP 劇随着 IP 采買思路的調整以及網文行業的發展蛻變,也開始頻頻貢獻現實主義爆款,如鄭曉龍新作《幸福到萬家》。
網絡平台與傳統平台也 " 差不多了 "。以網絡視頻如今的滲透率、影響力,以及對于内容生産的參與度來說,它已經成為主流媒體平台,有運作全民爆款的能力,有輸出價值、凝聚共識的義務。而在此之上,它還有更多的内容野心。
今年春節檔就是一個縮影。除了現實題材的《狂飙》狂走霸屏,各平台還貢獻了熱血漫改劇《少年歌行》、科幻大 IP《三體》、懷舊國民劇《鄉愛》……而在産能低下、一劇多星的過去,是不會出現這種百花齊放、各取所需局面的。
" 一個時代過去了,影視行業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餘飛說," 有些人邊緣化了,但也有一些人重新走到 C 位。"
就在當晚的 " 新号角電視劇導演之夜 ",去年表現突出的 43 位從業者獲得了嘉獎。年度電視劇導演中,有許多 IP 時代前我們就耳熟能詳的名字:丁黑、傅東育、李路、沈嚴、滕華濤、汪俊、楊陽、鄭曉龍……
不僅幕後,演員也是如此。硬糖君此前就讨論過,這個春節檔正在見證 2017 年以來的第三次 " 叔圈 " 高峰,張譯、張頌文、于和偉、甯理等實力演員大受追捧。
當天的一大重點是 " 新号角青年導演扶持計劃 " 的發布。該計劃由鄭曉龍擔任戰略顧問,傅東育、張挺、楊陽擔任藝術指導,将定期舉辦青年導演大師課,并在現場公開報名通道。
鄭曉龍說," 行業裡有人在當導演,有人在做導演,有人在演導演,希望演導演的能少一點。" 可謂一語中的又語重心長。
還會産出那種東西嗎?
其實大家都能明顯感受到,2022 年至 2023 年初,國劇質量明顯提升。據藝恩統計,去年電視劇與網劇的平均播映指數分别同比升高了 15.9% 與 20.7%,作品命中率大大提升。口碑也打出翻身仗,2022 年上新劇的豆瓣均值為 6.24,達到四年來最高水準。
值得一提的是,大盤回暖,也讓微短劇這一内容新物種持續高速發展,商業模式愈發清晰,影響力與日俱增。日前網上流傳的一份 " 台灣十大熱門大陸劇 " 中,除了意料之中的幾部頭部古偶,優酷的微短劇《千金丫鬟》也榜上有名。
錢變少了,反而内容好了?這種變化背後的原因,是專業主義的回歸:不再熱衷賭爆款,而是追求優質内容的持續生産;不再生搬硬套舊有爆款标準,而是服務于創作規律,重回講故事的傳統手藝,從更純粹的角度來評判和策劃項目。
謝穎特别提到,下一個階段,如何有效篩選、制作、運營内容将成為平台重點。目前優酷對于好内容的劃定是 " 故事性和價值觀雙輪驅動 ",以真善美為永恒内核,同時要與時俱進,不創新毋甯死。
2023 年,優酷延續了以往的内容布局,在現實題材大劇方面儲備了聚焦中醫傳承的《後浪》、丁黑導演新作《鳴龍少年》、劉家成 " 京味兒 " 劇《情滿九道灣》。年輕人喜愛的類型劇方面儲備了古裝劇《安樂傳》、《長月燼明》,青春劇《偷偷藏不住》。在創新賽道方面儲備了國漫改編劇《異人之下》與創新精品短劇系列《邊水往事》《夢之海》《新生》等。
現場,謝穎進一步向全行業提出三個倡議:拒絕唯數據論,升級平台内容方法論;拒絕行活思維,倡導專業主義;拒絕套路創作,堅持内容生産的創新性。同時,謝穎表示,未來優酷對好内容會更看重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理想主義主角人設、浪漫主義大衆情緒,在内容領域堅持 " 長期主義 + 專業主義 ",為好内容全力以赴。
套用那句 "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當寒冬驟然結束,才知道過去三年中誰是真的躺平,誰又一直在積蓄能量、等待重啟。在線下會再次看到同行們不戴口罩的臉,硬糖君欣慰地看到,影視行業應該算得上後者。
當年上影節上、咖啡廳裡的資本、IP、大數據,已被台上台下大家念茲在茲的專業主義、現實主義、長期主義所取代。當我們懷着謹慎的樂觀、虔敬的熱情再次上路,相信這一次能抵達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