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危機和壓力是自然界生物進化的重要原因,重大社會危機也會是商業模式和組織變革的最佳時機。大疫之後,我們面臨的問題并不僅僅是活下去,而是如何把這次 " 危機 " 視為企業以後必須考慮的一個背景因素,從而讓企業活得更長,走得更遠。經受大疫考驗活下來的企業,本身已具備了很強的适應能力。但隻有提前給未來的更大目标配置資源,構建更優秀的組織力量,才能在危機後第一時間抓住新的機遇,持續進化,成為商戰中的赢家。
衡量一個組織力量的真正标準就是能不能頂住突如其來的打擊,能不能有效應對規劃之外的事件。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尤其遇到這次大疫(突如其來的),組織的外部适應性就變得很重要,組織能不能反脆弱,組織能不能活下來是最大的戰略。
随着智能時代到來,組織其實就是一種算法,實際上起加工信息的作用。如何建立起有強大算法的組織,一直是實踐中的難點。有學者總結到,中國企業家最大弱點就是不會建組織,尤其是不會建大組織。很多一二十億營收規模的企業家,他們對市場的敏銳感知,對産業機會的洞察非常令人折服,但自己的企業就是徘徊在一二十億上下,原因就是不會建組織。
我認為組織建設應從以下四點入手。
01
從個人、團隊,再到組織
建立組織一般從以企業家為核心的班子建設開始。一個企業的高管團隊應該是一個真正的班子,不能是幾個徒有 " 總裁 "" 副總裁 " 稱呼的人的集合。瓶頸一定是在上面的。中國企業有一種形象比較常見," 大樹底下不長草 "。老闆本人能力太強了反而不利于形成班子。因為老闆什麼都懂,他總是習慣把高管團隊當成他的下屬或助手。
02
學會分權
這在實踐中也是一個難點。一分就亂,一收就死。實際上權力與責任是相匹配的,先扛責任,然後賦予相應的權力,但權力的監督又是集中的。權力很多時候是争取來的,是 " 奪來的 ",不是根據崗位說明書自動賦予的。權力是在有 " 為 " 過程中逐步赢得老闆信任,逐步獲得的。
03
學會定規則
随着人數規模的增多,規則要先行,要透明。建立體系的關鍵牛鼻子,是評價與利益分配,其核心是建立依據。要用制度來管人。領導本人也要學會從 2C 到 2B 轉變(借鑒房晟陶先生的觀點)。人數少的時候,你可以點對點,現在人數多了,必須一對多,因為你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其中會包括流程建設,分工與組織,決策、信息傳遞、沖突處理、風險控制等等。這裡要強調一下,基于信息的組織方式越來越重要了。
04
一批批領導産生
這也很關鍵,一個組織必須能自身産生一批批組織所需要的領導人才(70% 應該是自産的,尤其是經營性人才或準企業家人才,這些人才一般以自己培養為主)。
優秀的組織力量是商戰中赢家背後的共性特征。筆者通過對大量企業的觀察,發現一個了一個規律:很多企業做不大的主要原因中企業沒有為未來的大目标配置資源。真正的企業是講究跨時空配置資源的,要為未來,為目标配置資源。如果你的行業處于兩位數的增長期,此時你的企業為目标投入資源,風險是不太大的。人才的配置要有适度冗餘,這樣就能把握産業機遇,順勢而為。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必須伴随着打造組織化,否則更多的人,更多的資源無法被有效地組織起來,這樣也很難把握住機會。所以,必須先有人員規模、資源規模,才談得上組織化。
機會規模必須和組織規模(把人、資源、業務等有效組織起來)相匹配。當然,這其中,企業家精神非常重要,企業家的企圖心如何也很關鍵。如果老闆不想把企業做大,那再怎麼努力也是無效的。(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