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 始終認爲,這是近十年最特殊的爆款作品之一。
《進擊的巨人》。
今年播出十周年。
2013 年 4 月,《進擊的巨人》首季在日本每日放送電視台播出,從一檔深夜節目逐漸破圈成爲過去十年現象級的日本動畫。
特殊不言而喻。
戲内,一句 " 獻出心髒 " 燃炸全世界,但它的嚴肅性和寓言性讓其區别于傳統老少鹹宜的日本熱血漫,最後又因 " 爛尾 " 陷入十年一遇的粉絲集體倒竈。
戲外更神奇。
過去十年我們經曆疫情與戰争,目睹互聯網變革的高歌猛進,親身體會信息繭房悄然築起,世界在眼前滑向撕裂、閉塞 …… 而這一切 Z 世代的魔幻現實,這所有的集體情緒,《巨人》步步踩中。
于是。
無論粉絲還是路人,對《巨人》都陷入一個永恒争論:
神作 or 過譽?
最近完結篇 " 前篇 " 剛剛上線,輿論再次吵起來。
Sir 自己還沒來得及看完,但 Sir 的老朋友 @豬歌騎雷錘 第一時間發來辣評(作爲 Sir 前同事,他在職時已是公司内 " 巨人十級研究者 ",轉行後依然念念不舍)。
他的結局解讀,有句話再次打動了 Sir。
我們評價《巨人》時總會提到一個詞:自由。
然而他說。
谏山創最後真正留給觀衆的震撼,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坍塌。
" 越求自由,越成奴隸 "。
文 | 豬歌騎雷錘
早在《進擊的巨人》結局揭幕前,我就說過,視自由高于一切的艾倫,會以相當驚人的方式,在死亡到來前,爲後代人留下一個有更多可能性的世界。
對了嗎?
對也不對。
如今,巨人大軍洶洶而來,帶着不把舊世界踩爛誓不罷休的決絕、兇蠻和偏執。
方式驚人嗎?
相當。
世界因此産生了更多可能性嗎?
也許。
正如關于作品的争論不止不休。
但觀衆嘴上不客氣,身體卻很誠實:
完結篇前篇流出即霸榜,豆瓣 2.6 萬人打出 9.7,Myanimelist 鐵打不動榜首,IGN 怒甩滿分并直呼 Masterpiece(傑作)……
像網友說的:
能和巨人完結篇前篇競争年度最佳動畫劇集的,隻有巨人完結篇後篇。
這是陪伴我們走過 10 年的 " 紙片人 " 們的最後一舞——
前有絕景,敬請見證。
01
巨人是誰?
你叫艾倫 · 耶格爾。(不是罵人)
從出生開始,你就生活在牆内的世界,探索外界絕對禁忌。
因爲牆外有巨人。
巨人高大強壯,見人就吃,破壞後頸是已知唯一能切實消滅它們的方法。
但彼時,人類,别說消滅,連與之對抗的能力都非常不足。
然而。
你的摯友阿爾敏,卻用書本的隻言片語,開啓你對 " 外面 " 的想象,和對自由的渴望。
火焰之水 冰之大地 沙之雪原
看到這些的人
就是得到這世界上最大自由的人
自由 ……?
你還沒來得及思索,突然一天,牆壁被巨人撞破,虛假的和平表象被撕開。
人類再無處可逃。
你目睹家園被蹂躏,媽媽被巨人吞食,鄉親倉皇逃命 …… 而你什麽都做不到。
家畜一樣,任人處置。
幸存後,爲了複仇,爲了把巨人一隻不留地驅逐出去,更爲了抵達外面的世界,拾獲自由,你十五從軍。
在這場漫長得像一場夢的征程——
你和同伴一同訓練,吃飯,睡覺,讨伐巨人,出生入死。
又無數次經曆隔閡、背叛、訣别。
最終竟然覺醒了進擊巨人的能力。
你以爲自己是天命之子,卻得知自己不過是個隻剩幾年壽命的、可以随時被替換的可憐容器。
你了解了曆史的真相,才諷刺地發現巨人原來和你同爲手足。
原來。
你并不是天選之子,隻是從出生那天就背負前人犯下的罪;
原來,在牆壁外面,海的另一邊,剝奪了你們自由的,從來都不是巨人 ……
而是人類。
你卧底敵方腹地,卻發現你和他們沒有不同。
沒有對錯,沒有正邪,隻有立場。
立場一旦轉變,普通人也會露出獠牙。
和巨人戰鬥時,巨人就是敵人。
和國家戰鬥時,國家就是敵人。
隻要仍有信念的碰撞,敵人就不會消失。
雙方都把彼此視作威脅生存的死敵,因而不得不以百年爲周期,反複上演殺戮戲碼。
事情不是沒有轉機。
你的哥哥吉克,向你提供了一個可行方案——
安樂死計劃。
利用始祖巨人的力量,讓包括你在内的所有島上居民絕育,不過一百年,待這代人盡數死去,巨人之力的威脅也将随之消散。
仇恨的連鎖就此解斷。
你會接受嗎?
答案很明顯——
你深感憤怒。
腦海裏有巨大的問号盤旋:
爲什麽?
爲什麽必須是我們犧牲?
難道我們不是生而自由的嗎?
難道一部分人自由的實現,不得不以剝奪另一部分人的自由爲基礎嗎?
恰好,進擊巨人的能力之一,是窺視未來。
以及通過影響以前進擊巨人繼任者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未來。
很可能,你也曾在近乎無限條時間線上來回漫溯,想學奇異博士找到正确的唯一解。
證據是你的雙眼不知何時開始早已銳氣盡失,布滿疲憊。
這疲倦源于洞悉未來而生的虛無。
你隐約感知,未來早已注定。
那麽,自己所有的努力有什麽用?
漫步異國街頭,你甚至懶得伸手搭救一位被圍毆的難民扒手少年。
直到你還是救出了他。
卻不知爲何,對着他嚎啕大哭,還不住地向他道歉。
因爲你知道,你救男孩,是注定的。
隻有行動和你曾看到的每一塊未來的碎片吻合,你期望的未來才會真正到來。
那,你對眼前這個并不相識的男孩說對不起,又是爲什麽?
現在,你導向的未來已至,答案揭曉。
你成功發動地鳴。
并向全體同胞宣告——
敬告所有尤彌爾子民:
我的名字是艾倫 · 耶格爾。
我的目的是保護和我一起生長在帕拉迪島的人們。
世界不僅希望消滅帕拉迪島的人。
更渴望将所有尤彌爾子民趕盡殺絕。
我拒絕接受他們的期望。
城牆中的巨人将踏遍這座島以外的所有土地。
直到将島外所有生命,從這世上驅逐殆盡!
是的。
你之所以要對男孩說對不起,是因爲你已看到這幅不久後的煉獄圖景:
男孩、男孩的家人、男孩居住的城市 ……
一切的一切。
地鳴之後,悉數毀滅。
一切早已不可挽回。
一切都是你追求的結果。
一切道路都在前方。
02
艾倫是誰?
一定有人按捺不住要噴了:
爲什麽用第二人稱來盤劇情?
沒有人會願意代入艾倫這個食父弑母的大孝子。
這正是巨人後期飽受争議的最大原因之一——
我們幾乎不能代入、共情這麽一個主角。
他似乎真的像頭畜生,一頭狂奔至死的野豬一樣純粹。
爲追逐終生渴求的 " 自由 ",他利用、背叛、犧牲一切,無論是他自己,至親至友,還是無數普通人的性命。
(他甚至連頭都是自由的。)
他決絕地貫徹自己的道路,啓動地鳴。
不帶任何憐憫地踏平世界,令生靈塗炭。
哪怕最終被同伴阻止,也仍創下全世界 80% 人口滅絕的逆天 " 戰果 ",如願以償地死去。
至于制造浩劫的原因麽。
他辯解道——
這是爲了拯救我們的島,拯救艾爾迪亞
但不止是因爲這個
巨壁外的世界的真相 和我夢想中截然不同
與阿爾敏的書中的世界截然不同
當我知道巨壁外也有人類的時候
我可是 ……
我好失望
于是我想
抹消一切
被幻滅俘虜的他,想這麽做,于是就這麽做了 ……
最後,他還再度人設 " 塌房 "。
本來一個極惡大反派,直挺挺挂掉,也算硬氣。
他偏還要袒露他的自私、龌龊和軟弱。
表示接受不了在他死後,女主和除他以外的其他男人在一起,留下足以引發全球讀者精神地鳴的一句:
那種事不要啊!!
爲表明和捍衛自己作爲人類的基本倫理道德立場,很多粉絲在漫畫結局出來那會兒,都在忙着和艾倫 · 耶格爾、和《進擊的巨人》做切割。
怎麽切割?
開噴。
一時無數梗圖齊飛。
自媒體進場,用充滿情緒和攻擊性的語言加大力度。
成功組建 " 隻要你噴巨人我們就是兄弟 " 臨時統一戰線。
然後?
也就到此爲止了。
罵一罵,樂一樂,流量恰飽飽,大夥一齊趕赴下一場賽博派對。
誰還願意費力不讨好去細究一部被烙上 " 爛尾 " 标簽的動漫?
每每有人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或是想再作探讨,朝向稍和已定性的主流不一緻,馬上就會懷疑是否意在爲巨人 " 洗白 ",是否 " 成分 " 存疑。
浪潮之間,真實的艾倫 · 耶格爾變得面目模糊,無人在意。
有意思的是,也因此,作品和現實,竟然就此互文,互成映照——
耶格爾派:力挺艾倫。
認爲既然艾倫能看見未來,那他沒有理由選擇的不是最優解。
當然,耶格爾派中其中也不乏最容易被煽動的、發情般渴望揮灑熱血的好戰分子。
或單純就是享受坍塌的虛無主義者。
既然隻能發動地鳴,那想必是無可奈何的最終手段。
不論代價何其可怖,他的出發點始終是爲了保護同胞。
所以,劇中弗洛克等一衆小夥,盲目且狂熱地支持艾倫的行動計劃,爲他掃平一切阻礙,從不懼怕犧牲自己。
他們夥同現實的耶格爾派,急不可耐地要爲他們欽定的唯一救世主 " 獻出心髒 ",徑自将艾倫架上神壇。
要是艾倫被殺
帕拉迪島就會化爲一片血海
我們會被全世界報複
你們的父母 兄弟姐妹還有孩子 全都會被殺
獻出心髒吧
反對派 1:支持吉克 " 安樂死計劃 " 的吉派。
他們認爲,艾爾迪亞人實施自我滅絕,是 " 成本 " 最低的必要犧牲。
反對派 2:以樸素正義爲綱領、始終在努力尋找和平道路卻最終失敗的韓派。
他們堅決抵制艾倫 · 耶格爾的做法。
認爲不管有什麽理由,屠殺都不能正當化。
随意奪去他人性命的人必得制裁。
不能虐殺
無論如何
都不能肯定虐殺
屏幕外的觀衆大可以毫無顧慮地猛敲鍵盤洩憤,選邊站隊。
但别忘了——
巨人世界裏,除了吉派、韓派,還有島外幸存的20% 人類。
他們時刻活在對可能再次到來的地鳴的恐懼之中。
在這部分人眼裏,實施地鳴這一奪去數以億計性命暴行的始作俑者,絕對是史上最兇暴、低劣、被永遠唾棄的惡魔。
爲了防止悲劇重演,爲了生存。
他們不得不緊握武器,直到最大的願望實現:
掐去 " 惡 " 的種子。
殲滅帕拉迪島,爲全世界永遠地解除巨人的威脅。
救世小隊:
他們和艾倫一同成長,參與過他的故事。
他們理解艾倫的苦衷,知道地鳴是因爲他們拿不出更好方案,緻使他走投無路而選擇的結局。
牆外,反巨人炮、反巨人步槍等針對帕拉迪島研制的先進武器裝備相繼投入使用,工業文明即将到來,巨人的威懾力很快将化爲烏有。
艾倫必須抉擇。
但即使如此。
作爲地鳴實際受益者的救世小隊成員,也拒絕接受艾倫的做法。
如今,他們付出了沉重代價,終于來到艾倫所在的地方。
爲的,就是手刃摯友,停止地鳴。
當然,哪裏都有全無所謂、隻愛雙手抱臂站在一旁看笑話,不時陰陽怪氣幾句的樂子人。
要問我是哪一派?
我想借用前陣子,巨人的作者谏山創在一場活動,關于 " 什麽是自由 " 這一問題的回答。
他坦率地說:
我不知道。
但。
至少,我知道,如果艾倫真的無所不知、運籌帷幄,将所有人視作棋子排布。
他不會在戰友莎夏被馬萊狙神一槍狙殺的時候,突然産生巨大的情緒波動,瀕臨崩潰。
如果他真如島外人所言,是沒有人性的惡魔。
他不會糾結救不救眼前的男孩,更犯不着用公式書設定裏隻有 3 的腦力,絞盡腦汁地展開自我審判。
我遲早會把這個男孩也殺掉
我以爲我是什麽好人嗎
會把極端的暴力帶給世界的我
有什麽資格自诩是正義的呢
艾倫 · 耶格爾是誰?
他變了嗎?
他說過:
" 如果有人要剝奪我的自由,那我就會反過來先剝奪他的自由。"
自始至終,他都沒有食言。
他追求的自由,是不受任何幹涉。
要是願望受阻,他就不惜一切代價排除障礙。
" 驅逐出去,一隻不留。"
他的方針一字未變,隻是驅逐對象從巨人變成了人。
如三笠所說:
如果艾倫從開始到現在一點沒變
如果那就是艾倫原本的樣子
那麽 ……
我一直關注的 又是艾倫的什麽呢
說穿了。
答案取決于你的認知、立場、目的,取決于你希望他是誰。
更取決于你願不願意撥開重重迷霧,走出森林,去真正認識一個肩負了遠超出他能力的重擔的,死去那年僅 19 歲的艾爾迪亞少年。
03
我們是誰?
上次看完《進擊的巨人》,我當時最大的感受,是孤獨——
人和人之間的無法理解,種族的隔閡,溝通的缺位,讓每一個角色如同深陷無形囹圄,在無邊的孤獨中各自漂遊。
這一次?
是疲倦。
累了。
真的累了。
短短 139 話篇幅,卻承載了幾千年人類文明都證明無解的天問:
如何長久實現和平?
如何讓世界再無惡魔?
如何讓每一個人,都真正地生而自由 ……
那不如把時間線縮短一點看看——
2013-2023 年。
10 年,我們見證無數看似堅固的最後煙消雲散。
越是強大,越是軟弱。
第一個擁有巨人之力的艾爾迪亞始祖,尤彌爾。
真實身份是奴隸。
就算能輕松滅掉一個國家,她也沒有違背過哪怕一次國王的命令,不管國王如何利用、盤剝、虐待她,尤彌爾都寸步不離地服侍他。
甚至還被虐出了清奇的愛意,甘願爲他擋槍而死。
死之後,她的靈魂也依然被困在束縛裏,爲曆代艾爾迪亞王源源不斷地制造巨人。
越要拯救,越要殺戮。
救世小隊的目标,無論說得如何冠冕堂皇,如何地有 " 大局觀 "。
他們都得不到同胞認同。
爲了實現正義,拯救更多人的性命,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奪走同伴的命。
面對這道電車難題,沒人有資格自作清高,置身事外。
必須有人親手沾染鮮血
越求自由,越成奴隸。
冥冥中,命運已成閉環。
艾倫要做的,隻是嚴絲合縫地拼好每一塊拼圖,接受來自未來的自己的引導。
諷刺的是他說:
這就是
自由
似乎越是追求什麽,越容易來到它的反面。
到了尾聲,我看得幾乎喘不過氣。
一切趨于混沌。
任何觀點,都能在作品中找到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它的充足論據。
而作者谏山創被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讀者寄托了過多期望,和艾倫一樣,被架在了半空,雙腳離地。
我們太希望他爲《進擊的巨人》畫出完美結局,成就震古爍今的絕唱。
現實顯示,這隻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既然連讀者都深感厭倦,作者隻會更甚,于是谏山創和艾倫做出了完全一緻的選擇——
掀桌。
倉促的結局,顯然和前中期缜密的編排相去甚遠。
有讀者評論,結尾哪怕能多幾話,調整節奏,多用些篇幅找補,緩和讀者被嚴重傷害的感情,争議也不至于會這麽多。
再說,讀過《三體》的都知道,終極威懾的特點在于:
威懾者與被威懾者對威懾結果都有相同的恐懼,一旦威懾失敗後再進行威懾操作将會毫無意義。
艾倫何必做絕?
既然目的隻是爲了讓身邊的同伴安度餘生,大可以隻顯示地鳴的威力就停手,将地鳴繼續作爲終極威懾,維持短暫和平。
谏山創何必一根筋?
前輩各種收尾招數應有盡有——
聰明的,像《死亡筆記》。
順應期待,讓殺人如麻的反派夜神月,以最凄慘的方式,蛆蟲一般死去,正義得到完全伸張,觀衆壓抑的情緒得到充分釋放。
就此完美收官,成爲一代經典。
圓滑的,像《EVA》,讓不斷退怯、猶豫、徘徊的主角碇真嗣下定決心駕駛初号機,完成最後一次戰鬥。
然後片場一換,回到平凡世界。
沒有使徒,沒有橙汁,不再有人需要戰鬥,隻需做好油膩社畜一枚。
" 無恥 " 的,像《全職獵人》。
黑暗大陸篇至今,船還在海上,就是靠不了岸。
别問,問就是休刊。
" 拖 " 字訣吊足胃口,也擱置了對其作品的曆史評價。
這也是爲什麽我們稱《EVA》的作者庵野秀明是 " 痞子 ",說《全職獵人》的作者富堅義博是老賊。
谏山創從不是這類創作者。
對于奉上這樣的結局,他耿直道歉。
自己曾經有段時間的狀态非常不好
對此我感到抱歉
我們也知道,他不會悔改,更不會取巧。
傾注畢生心血,剖開靈魂最深處,把好的壞的、精美的粗粝的、凝結的潰散的齊齊端上台面,任人指摘,似乎是谏山創唯一踐行到底的創作道路。
谏山創造出一座精妙絕倫的龐大迷宮。
結果卻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遊覽者都迷失其中,至今找不到出路。
該指責他嗎?
我隻覺得,怒罵他的人的嘴臉,倒有幾分像當年班裏那種,别人不給他抄答案就擺臭臉、說怪話的白嫖黨。
不得不承認,從古至今,人類最樂意做的事有兩件:
造像 & 弑神。
然後,将倒地的神像踐踏成一地碎片,滿意地離場,繼續尋找新的圍獵對象。
萬幸,已成定數的作品就在那裏,它早晚有一天,會再度爲自己發聲。
如《巨人》結尾。
不過百年,帕拉迪島不出所料地遭遇全世界的猛烈報複。
這一次,沒有艾倫,沒有巨人,沒有地鳴。
面對懸殊的科技差距,艾爾迪亞人如同家畜,隻能任人宰割。
鏡頭一轉,是一個瘸腿男孩走近樹洞。
看起來,這裏像是當年始祖尤彌爾意外獲得巨人力量的場所。
△ "Under the tree ee~eee~eeeeee~ "
這意味着什麽?
巨人之力也許仍然存在,新一輪你死我活的鬥争又即将開始。
一切都将重蹈覆轍。
仇恨的循環也仍在此處上演,就在不遠的焦土之上,有無數個 " 艾倫 " 和 " 艾倫 " 正拼殺不止。
千萬普通人不得不變成惡魔。
誰又敢保證 " 地鳴 " 不會在現實發生?
互聯網前所未有地将人與人聯結,也前所未有地将人與人隔絕。
我們習慣大聲叫嚷,卻從不願意傾聽。
而願意溝通的話,大戰前夕,你甚至能和曾經的敵人搞搞戀愛。
△ 我的團長和團長夫人
置身這樣的世界。
普通又渺小的人類,到底該做、能做、值得做什麽?
你可以逃。
拒絕看似既定的使命。
抱歉 我不上
拯救人類
對我來說
太複雜了
你可以戰鬥。
面對不公的命運,痛哭,咆哮,怒吼。
恐懼卻不停下腳步,一次次地向巨大的敵人揮刃。
戰果豐碩也好,一無所獲也好,最後你都将如塵埃般死去。
你可以 ……
最後,舉一個更 " 驚人 " 的例子吧。
解放了被束縛兩千年的始祖尤彌爾的人,是女主角三笠。
此前,劇裏劇外,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以她對艾倫的深沉愛意,不可能舍得對他下殺手。
出乎意料地,最後正是三笠手起刀落,終結了艾倫 · 耶格爾短暫又漫長的一生。
留下又一幅 " 世界名畫 "。
這一刻我們幾乎可以肯定。
《進擊的巨人》要說的從來沒變——
無論誰,都有資格解開束縛。
無論誰,都可以依照本意做出選擇,并将選擇貫徹到底。
無論誰,都生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