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0 号,高葉工作室發布了一條聲明,總結起來就一個意思:解散後援會。
明星解散後援會不算稀奇,後援會給正主惹得麻煩也不少。
但就像很多人說的,娛樂圈很少有明星真正敢去得罪大粉。
畢竟天命資本和粉絲父母,總得占一個。
高葉剛剛翻紅就主動放棄粉絲和營銷,有網友直言:這樣做無異于自毀前程。
但這就是高葉,堅守初心,做一個安靜拍戲的演員。
她用實力告訴我們," 紅需要運氣,但是一直紅下去就需要實力支撐 "。
高葉不是什麽天命資本。
雖然早在小學六年級時,她就萌生出了當演員的夢想。
也會唱歌、芭蕾、畫畫,體操,體操還拿到了常州市藝術體操比賽第一名。
但是在考進北京電影學院後,差距就體現出來了。
在場的每一個女生都比她漂亮,每一個也比她有背景。
要麽是演藝世家,要麽已經成名有經紀公司。
高葉也真的需要粉絲。
記得在電影《邊境風雲》發布會現場,孫紅雷拿着話筒質問制作方,爲什麽字幕上沒有高葉的名字。
" 這個海報上沒有這個女孩的名字,她叫高葉。"
高葉是劇中的女二号,拍攝過程中犧牲很大,她要被變态殺手用保鮮膜纏住整張臉。
本來設計點到爲止,但爲了追求真實感,高葉差點窒息休克,拍完就被送進了醫院搶救。
這個片段也成了電影的一個經典畫面,可是這些成績卻和高葉沒了關系,連署名權都沒有。
當時張頌文也氣憤的留言,可以受冷落,可以被欺負,但一定要有尊嚴。
高葉回複:沒那麽嚴重啦。
如果當時有粉絲的話,片方早就被撕爛了吧。
畢竟童星出身的楊紫都說:
" 一個演員你要有商業價值,這樣才能被看到,才能夠有選擇,才能夠不會被換掉。"
但是我覺得她與粉絲割席就是自毀前程倒也算不上。
實在是現在一些粉絲的概念已經歪了。
原本追星,是一種靠近美好的指引,如今追星行爲完全變成了一場金錢與數據的賽跑。
就像爲了給偶像打榜投票,大量白花花的牛奶,被一一拆開,并直接倒入溝渠中。
有人專門計算過,一個後援會,一次打投,就能倒掉 3030 件牛奶,每件 6 箱,每箱 15 瓶。
就是說,一共 27 萬瓶牛奶,以每瓶 250 毫升算,累計超過 67 噸。
甚至曾經還有新聞說,因爲當日沒有達到集資 11 萬的目标,某偶像藝人的後援會通過微博公開表示對于粉絲的懲罰條例:
粉絲可以增評打榜,也可以向特定賬戶打款 2.22 元。
集資不成改搶錢的背後,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利益代替的價值觀。
有錢,就可以讓愛豆出道,有錢就可以買牛奶倒着玩,有錢就可以用商品屬性來衡量所有東西的價值。
當然因爲有錢,愛豆也要事事聽自己的。
雖然說這也屬于是 " 互相成就 " 的一種體現,畢竟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但真嚴格要求偶像嚴于律己還罷了,現在的粉絲們更注重滲入明星的私生活,PUA 明星本人。
外出行程要掌握,接什麽樣的劇本要掌握,甚至談戀愛也要掌握。
比如張子楓傳出戀情後,粉絲集體宣布與她決裂。
鹿晗官宣女友 8 小時後,粉絲爬上天台以跳樓威脅他分手。
甚至最近還傳出因爲喜歡熊貓去睡熊貓飼養員的新聞,跟當年喜歡丁真去睡他舅舅一樣。
流量的美好在貶值,價值觀也在被踐踏。
這已經是飯圈文化中惡臭的一面。
這樣的毒流量,确實也應該早割席。
最重要的是,高葉是走紅之後才有的這些 " 粉絲 "。
硬要說她的成功歸功于誰,那也應該是她的好姐妹李洋。
在高葉默默無名的時候,是李洋力排衆議選擇做了高葉的經紀人。
2015 年李洋又幫高葉接到了網劇《我是餘歡水》裏 " 梁安妮 " 這個角色。
高葉還沒看完劇本,李洋就發來反饋," 真的一點一點全力幫助我。"
因爲做足了準備,一個壞女人角色發揮的空間可以大到連發型也成了流行款。
這部劇播出後,到處都是高葉的新聞。
而李洋看到别人誇高葉,就老開心。
有人因爲角色辱罵高葉,李洋就幫着高葉一起罵回去。
高葉曾經就說," 李洋真的是把我從垃圾堆裏撲了撲了,撲了開了然後告訴我你是塊金子啊,你别忘了你是塊金子。"
當然,從考進電影學院,入行後接拍影視劇,更多時候,還是靠高葉自己在獨自一人奮鬥。
上大學時,班裏形象好的同學外出接戲約的時候,高葉就一邊看書一邊健身,把所有的時間用來成長。
她曾說,不想當将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也從沒有避諱過自己要靠這種拼命式的努力成爲影後的野心。
她和班上的同學聊天,約好 " 你拿這個影後,我拿那個影後 "。
會在假期參加表演培訓班,暗暗下苦功。
當時教她的老師便是張頌文。
一步一個腳印走來,高葉靠自己的實力拿下了角色,而且不斷精進。
拍《少帥》中張學良的姐姐張首芳,因爲将門虎女,高葉把自己吃到已經不是一個正常女演員的體重。
拍《四十九日祭》時,她二話不說跳進臭水溝。
拍《海上牧雲記》時,她在冰天雪地裏被捆了了一天一夜。
2020 年,高葉轉換風格扮演了一個不得志的配角打工人,吳紅玫。
後來,在《我們的婚姻》中,又演了同樣反差的黎小田。
記得曾經高葉接受采訪時被問:運氣和實力哪個更重要?
當時她就說:
運氣決定你能不能火,但實力決定你能不能火下去。
面對撕番現象,她說,演員該撕的是觀衆心裏的番位。
沒好好演,怎麽撕都沒有用。
該努力還得努力,該拍戲接着拍戲。
高葉從來沒有走過飯圈的道路,也不需要走飯圈的路。
于她而言,數據隻是一時的快餐,作品才是永遠的主食。
在複雜的娛樂圈裏,不避迷茫,不拒彷徨,堅守住自己内心的純真,來對抗這個世界的冷漠。
她走的是演員另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但卻是一條通往真正恒久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