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譜 AI CEO 張鵬(來源:智譜 AI)
钛媒體 App 獲悉,3 月 14 日,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智譜 AI")于今年年初已完成新一輪融資,參與投資方爲北京市人工智能産業投資基金。
钛媒體 App 了解到,這是該基金成立以來投資的第一家 AI 大模型公司。據悉,北京市人工智能産業投資基金是去年 9 月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拟聯合社會資本組建設立的,緻力于加快推動北京市 AI 産業高質量發展,支持底層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促進适合首都定位的重大創新成果在京落地産業化,營造 AI 産業創新生态。
本次融資将持續用于基座大模型的進一步研發,與各家産業龍頭企業合作,一同在千行百業打造蓬勃繁榮的大模型生态,共同賦能落實市政府産業戰略,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速邁向通用 AI 的時代。
成立于 2019 年的智譜 AI,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技術成果轉化而來,源自成立于 1996 年的清華大學知識工程(KEG)實驗室。該實驗室專注研究網絡環境下的知識工程,在知識圖譜、圖神經網絡和認知智能領域已發表一系列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
同時,智譜 AI 也是國内最早入局大模型賽道的公司之一,以及目前國内頭部大模型廠商代表之一。
智譜 AI CEO 張鵬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與總裁王紹蘭同爲清華創新領軍博士,董事長劉德兵師從高文院士,曾任清華數據科學研究院科技大數據研究中心副主任,三位創始成員都是 KEG 實驗室核心成員。
2023 年 3 月,智譜 AI 推出千億開源基座對話模型 ChatGLM 系列,并在過去一年内完成 4 次升級,去年底推出 GLM4 系列。而基于全自研基座大模型的能力,智譜 AI 亦已構建了 AIGC 模型産品矩陣,包括 AI 提效助手智譜清言、高效率代碼模型 CodeGeeX、多模态理解模型 CogVLM 和文生圖模型 CogView 等。
3 月 14 日上午,ChatGLM 發布一周年之際,智譜 AI CEO 張鵬在北京對钛媒體 App 等透露,2023 年,智譜 AI 已擁有超 2000 家生态合作夥伴、超 1000 個大模型規模化應用,另有 200 多家企業跟智譜 AI 進行了深度共創,覆蓋傳媒、咨詢、消費、金融、新能源、互聯網、智能辦公等多個細分場景的多個頭部企業。
" 切切實實的、潛移默化的在改變着每一個客戶的業務、效率,甚至更深度的改變着客戶的業務範式和組織架構,這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張鵬說道。
與此同時,張鵬稱,因爲智譜對多個模型版本進行開源,所以到目前爲止,智譜 ChatGLM-6B 全球累計下載量已經超過了 1300 萬,GitHub Star 星數達到 5 萬,整個量級超過了 Meta Llama 兩個版本的總和。
張鵬還強調,智譜 AI 團隊已獲得全球最受歡迎的開源機構的第五名,是全球唯一一家上榜的中國機構和組織," 力壓了包括 OpenAI、谷歌,還有微軟 "。
(圖片來源:钛媒體 App 編輯拍攝)
會後交流中,張鵬首先對钛媒體 App 等表示,與國際頭部大模型技術相比,智譜 AI 提供給客戶一個 MaaS ( Model as a Service ) 解決方案,并面向不同客戶提供不同的落地模式。
" 到目前爲止,我們現在有 4 種方式來實現這樣一個商業化落地:
第一種是最輕量級的,跟國外沒有太大的差别,我們把我們的模型封裝成開放平台,提供 API 的方式給我們的開發者、企業去進行調用,按照調用量進行付費,這種商業模式非常簡單、成熟,就看使用量。
第二種是我們考慮到有一些企業對于自己使用過程當中的一些用戶數據非常關注,不希望跟公開的用戶一起去分享,它需要有相對比較獨立的數據的保障,但同時又不希望自己去維護算力等基礎設施,我們提出了基于雲端算力的雲端私有化的方案,利用我們自己雲端的算力幫用戶開辟專門的模型的專區,它在使用整個服務過程當中保持數據與其他客戶的相對隔離。
第三種是完全私有化的、更開放的落地方式,很多國有企業或者是一些非常關注數據安全和保密的行業,它要求自己的數據、自己的系統不能出自己的物理邊境,這個時候大模型就可以用私有化落地的方案進入到企業當中,在他們提供的硬件和算力的基礎平台上,爲大家提供大模型的基座能力,去開發相應的應用和業務的需求滿足。
現在我們也發展出第四種方案,我們叫軟硬件結合的一體機的方案。我們把模型和适配好的國産化的信創硬件進行綁定,這樣的适配性更好,免去了在客戶的環境當中進行部署和實施調試的過程,軟硬件一體化的進行銷售和部署。
結合這四種方式,我們提供了相比于國際同行更豐富、更多樣化的商業化落地的方案,這也是過去一年當中很多商業合作夥伴來選擇智譜進行合作的原因之一。" 張鵬表示。
張鵬坦言,智譜 AI 作爲一個從高校當中走出來的企業,技術研發的實力大家都是看得到的,但過去一段時間外界對于智譜 AI 的商業化能力非常感興趣,或者說打心眼裏存在着一種懷疑。" 因爲實驗室裏面的技術到市場上應用需要的東西不一樣,過程也不一樣。"
張鵬認爲,一方面智譜 AI 的産品要保證自主可控的原創性,另一方面," 智譜的特色是全線對标 OpenAI 的産品線,當然不是說人家做什麽,我們就做什麽,而是與 OpenAI 的理念非常相近,就是瞄着 AGI(通用人工智能)去的。"
當談到 "AI 四小龍 "(商湯、曠視、雲從、依圖)前期融資能力比較強,後期普遍遭遇了商業化的艱難探索情況時,張鵬認爲,這一方面是時間問題,另一方面如今 AI 技術實現大的跨度提升,泛化性和通用性更強,智譜 AI 則比其他 AI 企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快的發展速度。
" 我覺得這件事情裏面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是時間,所謂的 AI 四小龍成立以及發展的時間離現在已經過去了有十多年的時間,在上一個十年當中,它們所基于的這樣一些 AI 技術,我們稱之爲叫做第二代人工智能技術,就是我們說的傳統機器學習的那些方法,那些方法存在着一些天花闆,這個天花闆在于對于數據的依賴,對于任務的依賴,它是用大數據解決小問題,泛化能力不夠,這是技術本身的瓶頸所帶來的天花闆。
正是由于這些技術本身的天花闆所帶來的一些特性,造就了相應的業務形态和商業化落地的形态,也會帶來一些持續的問題。" 張鵬表示。
張鵬強調,生成式 AI 時代下,大模型大大提升了 AI 能力的泛化性,不再非常依賴标注、具體任務和場景,它的泛化能力更強,它不是沒有天花闆,是天花闆比以前要高很多。所以,在這樣一個更高的天花闆之下,AI 企業能夠保持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快速的發展速度。
同時,在商業化路徑上," 會看到我們合作的夥伴遍布各行各業,遍布聚焦在不同的行業,我們從垂直煙囪狀的商業化發展路徑,變成了真正我們所期待的 AI 平台型的發展模式,這也是有根本的不同。" 張鵬表示。
再次,談及今年橫空出世的 OpenAI 文生視頻産品 sora,張鵬提到,智譜 AI 也在布局相關領域,但坦言差距就在那,因此 " 内心并未産生太大的波瀾 ",且智譜 AI" 并不是沒有準備 ",自 2021 年左右就開始做文生視頻的相關研究 CogVideo,"Sora 的能力得到了階梯式的增長,我們仍然存在着差距,還需要繼續努力。"
" 首先 Sora 本身在多模态模型方面,目前是非常頂尖的成果,但我們智譜 AI 對這件事情的認知,不僅僅是說它是一個獨立的模型、是一個産品,而是它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到底是什麽。我們之前講過這些問題,說大語言模型的飛速發展代表着我們從語言這個層面上去突破了一些認知能力的極限,它已經在語言層面上非常接近人,現實世界當中語言之下還有更多信号和數據,比如說視覺信号、聲音信号、機器人控制信号等信号,本質上 Sora 解決的就是從語言這種高度抽象的知識和低級的信号——視覺信号之間的打通,在認知上的統一,本質上它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
我們期待的是,智譜 AI 在這件事情的布局。爲什麽我們說,2024 年一定是 AGI 多模态起點?就是因爲我們真的想走到 AGI 這條路上去,隻停留在語言的層面是不夠的。我們一定要以語言爲核心,變成高度抽象的認知能力爲核心,把視覺、聽覺等一系列模态的認知能力融合到一起,這才是真正的 AGI。
所以對于 Sora 出現,首先我們并不吃驚,第二是我們也正在做,我們仍然會按照我們的步調,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一步一步去實現 AGI 的過程。當然,多模态這件事情會是一個裏程碑式的節點。" 張鵬表示。
最後,談到智譜 AI 的國際化布局以及市場和合規挑戰,張鵬認爲,公司努力要讓國外 AI 企業來跟中國廠商進行合作,在中國實現業務落地。同時,國内企業必須要帶着國産大模型面向海外用戶來提供服務,帶着大家一起出海。
" 國際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大家都知道,可能應該像美國這樣一些 AI 企業,它的客戶是來自于全球,不僅僅局限在美國範圍之内。那麽從我們一家中國企業來講,走出去目标,一定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 張鵬稱。
張鵬強調,之所以智譜AI能夠在過去一年取得相對不錯的商業成果,核心原因在于智譜AI并不是在 2023 年才開始做大模型。
" 大模型技術需要時間的積累,認知也需要積累,其實大模型商業落地能力同樣也需要時間的積累。在大模型這個市場還沒有那麽火熱的時候,我們其實就已經基于我們的模型在做一些企業化的合作、交付。
當然在初期有特别多的問題,我們幹脆就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和這個市場一起摸着石頭過河,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有一些磕磕絆絆,當然更幸運的是我們走通了一條路,找到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市場當中真正讓大模型落地産業形成價值的方法。然後到了大模型真的走到所有人面前的時候,我們真的開始做大規模企業交付的時候,其實好多坑我們在之間的過程當中已經踩過,别人有了我們自己的理解和解決方法,我們可以把這些經驗教給我們的客戶和合作夥伴。" 張鵬表示。
張鵬強調,今天,智譜 AI 正在經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特别是像大模型所謂的湧現。
" 站在這個節點上,不管是往前看,還是往後看,我覺得我們的團隊挺幸運的,市場給了我們努力者很多的機會和機遇,雖然自己自主創新的研發這條路會很艱難,但我們仍然還在堅持下去。此外,AI 的發展會更加瞄準我們的 AGI,實現超過人類水平的超級認知智能、實現 AI 的自我解釋、自我評測、自我監督。同時,爲了确保模型的表現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和安全标準,超級對齊一個技術也在開發中,目标就是實現機器自動對齊人類的智能和人類的價值觀,實現模型自我反思和控制。智譜 AI 作爲一家大模型的企業,始終确保模型安全、可控,也是智譜 AI 關心的重點。" 張鵬表示。
智譜過往融資情況如下:
2021 年 9 月 15 日,智譜 AI 完成 A 輪過億元融資,由達晨财智、華控基金、将門創投、圖靈創投、北京達凡、通智投資、棗莊通智、榮品投資、财智創赢、淩雲光等機構聯合投資。
2022 年 9 月 26 日,智譜 AI 宣布獲得數億元人民币的 B 輪融資,由君聯資本、啓明創投聯合領投。
2023 年 10 月 20 日,智譜 AI 宣布 2023 年已累計獲得超 25 億人民币融資,參與方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君聯資本爲基金管理人)、美團、螞蟻、阿裏、騰訊、小米、金山、順爲、Boss 直聘、好未來、紅杉、高瓴等多家機構,包括君聯資本在内的部分老股東跟投。
2023 年 11 月,智譜曾被爆出估值超 200 億元的消息。如今新一輪融資終于落地,但智譜 AI 并未公布具體金額和輪次。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