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曾思怡
繼慢就業、靈活就業之後,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嘗試 " 隐藏 " 學曆,以獲取工作機會。
今年 9 月,連續兩個月找不到工作後,24 歲的于冰把簡曆的學曆一欄從本科改成高中,第二天即收到多個招聘者的招呼,有的甚至通完電話第二天就能到崗上班。
和于冰一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近日,社交媒體上 " 把學曆改成高中後收到幾十個面試 " 沖上熱搜,拉長時間往回看,類似話題曾經引起熱議,不少網友都表示有類似經曆。
社媒上的相關讨論 圖源:圖蟲創意
中國科教院體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家勇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年輕人改低學曆求職的本質是人才市場供給的結構性矛盾。
學曆一向被視爲就業 " 敲門磚 ",求職者學曆越高,擺在面前的往往是專業性更高、選項更豐富的職場機會。
對社會來說,當前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已超過 2.4 億," 人才紅利 " 正在形成,有效促進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勞動生産率提高,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穩健發展。
張家勇表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大量年輕人擁有大學文憑,但職場需要更多藍領工人,這種結構性矛盾導緻部分年輕人在原來的職業方向求職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調低學曆求職,成爲他們拓寬職業選擇、争取更多職業機會的行爲。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否認學曆的價值。相反,這是反映了勞動力市場結構和需求變化,也爲個人提高競争力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徑。
一天收到十幾條崗位邀請
把學曆從 211 本科改成高中的第 2 天,于冰的對話框熱鬧起來。
" 各種行業、各式崗位,十幾個 HR 發來招呼。" 于冰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些崗位集中在銷售、店員、助理、主播、公司文員等,基本薪酬在 2000-4000 元不等,近三成崗位都是對方打完電話後的第二天,就能到崗上班。
這與她早前的求職境況形成對比。2022 年 12 月,因爲一場突發事故導緻腿部受傷,加上本就對當時的崗位興趣不大,她辭掉蘇州一家制造業人事崗位,并在不久後前往男友工作地重慶。
這期間她給自己放了半年的假,當時的于冰并不擔心這段 " 職業空窗期 " 對今後求職造成影響。和同屆畢業同學求職瞄準 " 大平台 "、" 月入過萬 " 不同,她覺得自己對工作并沒有過高要求," 坐标重慶,企業文員,月收入三四千元,有社保,有雙休,就行 "。
但現實還是超出了她的想象。于冰說,今年 7 月以來,她每天都會在招聘軟件刷新重慶當地的招聘崗位,每天都會投出至少 7、8 份簡曆,但是回複寥寥," 大概投出 50 份,會有一兩家回複,其他都是已讀不回 "。
圖源:圖蟲創意
在學曆改低之前,她同步調整自己的工作時間預期——單休也行。
于是兩個多月的求職時間,她共計拿到 5 家企業面試,但是最後依舊沒能敲定下來," 規模較小的企業,提到學曆和職業空窗期,面試官說她缺乏穩定性 "。
和于冰類似,在深圳的沫沫失業一年後,爲了擴大就業機會,在招聘網站上把本科學曆改成專科,随後收到大量招呼。
沫沫大學學的是英語專業,2021 年畢業後在一家物流公司任職,但入職兩個月被公司勸退,理由是 " 沒有工作經驗 "。
再求職時,她失去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優勢,爲期 2 個月的工作更談不成加分經驗," 想要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崗位難上加難 "。
改低學曆後,沫沫很快得到了一份質檢崗位,每天抽查和複核一線員工的服務質量,雖然和大學專業并不相關,但她覺得這是可選範圍内最滿意的一份工作。
被動 " 隐藏技能 "
從傳統觀念來看,高學曆向來是求職者在就業市場上的競争籌碼,但在當下,相當一部分求職者正在扔掉這些籌碼。
對于沫沫們來說,這既是他們争取更多職業選擇的積極嘗試,也是求職受挫後無奈之舉。
被扔掉的籌碼不止學曆。爲了順利找到工作,求職者也會隐藏其他技能和資質。
新雨是一名資深建築設計師,有 10 餘年工作經曆,但在找工作幾個月未果後,今年初,她在簡曆中抹去 " 一級注冊建築師 " 的字樣,很快收到一家設計企業的 offer," 雖然是畫圖工,但是至少有工作了 "。
在建築設計領域,持高級證書往往意味着更高的薪酬。但近年來建築業下行,建築項目數量減少,對應的是建築師供大于求,企業盈利下滑,傳導至員工就是個人收入下降,部分企業更願意招收資曆較淺但薪資更低的員工,這也導緻資深從業者反而找不到工作。
全聯并購工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企業角度來看,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可能更加注重成本、招聘穩定性以及崗位與學曆的匹配度,這些因素都可能導緻了一些年輕人降低學曆後獲得更多工作機會的情況。
與此同時,一些實操性較強的崗位可能并不要求高學曆,而是更注重實際工作經驗、技能和個人素質。在這種情況下,求職者将學曆調低更突出自己的工作實踐經驗,獲得大量此類崗位機會。
圖源:圖蟲創意
對于個人來說,調低學曆獲取更多職業機會和選擇後,他們是否如願?
沫沫認爲還不錯," 公司正規,福利待遇不錯,每個月付完房租和其他生活費還能存下一筆錢。" 她說,打算在現在崗位待上至少 1 年,在這期間攢錢和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之後再嘗試内部競聘。如果有合适的機會,再考慮跳槽。
IPG 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建議,對于這類求職者,可以考慮在客戶服務等其他能力上增強技能,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
于冰在面試店員、前台等 5、6 個崗位後,大都拿到了錄用通知,但她覺得性價比并不高," 店員沒有節假日,一天要工作 9-12 個小時;酒店前台底薪 2000 元我也可以接受,但是上一休二,也就是上班 24 小時然後休息兩天,這樣算下來還是全年無休 "。
最後,她又把學曆改回本科,如果接下來還不順利,她打算換個城市試試。
在她看來,學曆背後是高能力的無限可能性。畢竟,在當今高度競争的就業市場中,學曆依然是許多公司用來篩選人才的重要标準。在大多數情況下,學曆代表着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使招聘人員更易區分應聘者的實力和素質。
結構性矛盾
繼續細究,這或與人才市場供給的結構性矛盾有關。
中國科教院體制所副所長、研究院張家勇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大量年輕人擁有大學文憑,但職場需要更多藍領工人,對學曆要求沒那麽高,這種結構性矛盾導緻相當一部分大學文憑年輕人在原來的職業方向就業困難。
" 另外,也有一部分高等教育畢業生既沒有從事白領工作的專業知識,也沒有從事藍領工作的思想準備和必要技能,還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存在不切實際的期待,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學文憑反而成爲他們就業的障礙。" 張家勇補充。
當前正是産業快速升級轉型時期,傳統行業鲸落,新興産業崛起,但高校相當一部分專業未能跟上産業轉型的步伐,結果就是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質和量方面都難以和當前行業需求達到平衡,對個體來說就是在原有軌道求職難度增加。
此外,在高等教育向社會供給越來越多人才的情況下,高學曆人才應當将眼界放寬,用自己的智識和行動推動各行各業的更新、升級和發展。
山東财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教授周平從事勞動經濟研究多年,在他看來,适當調整就業期望值,尋找門檻較低工作、短期過渡崗位,可以視作年輕人在就業上的積極嘗試,加上近年服務業蓬勃發展,而服務業被視作最大就業蓄水池,可提供大量崗位,對年輕人來說也可以當作一種階段性選擇。
但從根源來看,周平認爲,真正解決結構性失業的問題,一方面是教育上要有預見性,在專業設置和不同類型人才培養上,緊密貼合接下來的産業結構走勢;另一方面是做好産業規劃,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同時完善勞動規章制度,爲不同類型從業者的權益提供保障。
(文中于冰、沫沫、新雨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