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
古裝劇裏是和帥字不沾邊的喜劇人,
電影裏成了濃墨重彩的少年帝王。
她 ↓
偶像劇裏上演姐狗 CP 被質疑過瘦和油膩,
電影裏搖身一變成了風情萬種的大美女。
他 ↓
演了多部男一劇都無人在意,
電影裏出場不到五分鍾成了極品 " 白月光 "。
她 ↓
年代劇裏貢獻過出圈表情包,
(ps:原劇中這段演的是故意撒潑)
電影裏卻能輕松駕馭 " 小白花 " 和 " 惡女 "。
.......
就像互聯網世界廣爲流傳的說法:" 網紅和明星之間有壁 " 一樣,
長久以來,電影咖和電視咖之間也存在一條鄙視鏈:電影咖>電視咖。
今年有史以來最火熱的暑期檔,也似乎在隐隐驗證着這一點。
開篇提到的幾位演員,在電影中的表現和圈粉程度都遠遠優于電視劇。
于是有了 :
" 楊玏以前演的那些都是個啥?"
因出演《封神 第一部》姬發一角被看好爲待爆咖的于适,
網傳某部古偶劇在接觸他和李一桐,立馬遭到了大批新粉的強烈反對。
默認接古偶等同于自降咖位、不愛惜羽毛。
于是有了:
" 他拍古偶多浪費啊!這張小臉不就得在電影裏發光才對嘛!"
很想借用一句《鬼家人》裏的台詞:
都什麽年代了,還有人在看不起電視劇啊!
電影臉和電視臉确實有所區别,表演方式也有所不同。
(cr:張譯在某平台的高贊回答)
但不同,
并不等于前者就高級 / 複雜于後者。
如果說以前還能把一個演員準确地歸類到電影 / 電視咖當中,
那随着商業電影的成熟和劇集市場類型的豐富,這兩者之間早就不再是泾渭分明了。
今年目前爲止最火的劇集:《狂飙》,
兩位主演:張譯、張頌文,都是電視和電影兩開花的選手。
今年暑期檔最大爆款:《消失的她》,
主演中的朱一龍、文詠珊,此前都是通過出演電視劇收獲肯定。
從正面角度講,
電影有電影的優勢——
能夠助力演員轉型,累積票房成績,
沖刺有分量的表演獎項。
但電視劇也有電視劇的優勢,
一部《甄嬛傳》讓孫俪從 2013 紅到 2023,
76 集+各大電視台不分一年四季的重播,帶來的國民度加成難以估量。
這才引得電影圈的大花紛紛 " 下凡 "。
(這幾部都是在《甄嬛傳》爆火之後立項的▲)
但這兩者共同的前提是——
劇本質量過硬✅
表演水平過硬✅
從反面角度講,
電視劇演員進軍電影圈多有折戟,
但所謂 " 電影咖 " 轉戰電視圈,
水土不服的不也大有人在?
連張藝謀對謀女郎的勸誡都從 " 别爲了掙錢去拍電視劇 ",
變成 " 隻要劇本 OK 都能接 ",
再到自己下場執導網劇。
還有人會覺得電影演員比電視劇演員更 " 高貴 "?
不是電影>電視,
而是故事>演員 / 流量 / 番位 / 戲份 ......(此處省略粉絲可以拿來撕 X 的一切)
少點莫名其妙的鄙視鏈,
多點對表演本質的 respect 吧!
不塌房才是真正的愛惜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