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筱
編輯|王與桐
36 氪獲悉,快控科技已完成 Pre-A 輪融資,由深圳擔保集團投資,融資金額未披露,多維資本擔任獨家财務顧問。本輪所融資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業務拓展、擴大研發和工程團隊,以确保整車中間件和新型車載以太網零件的順利量産交付。
快控科技成立于 2019 年。面向智能汽車新型 EEA(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電子電氣架構),快控科技構建了 SOA 中間件軟件和以太網硬件産品矩陣,旨在爲下一代汽車骨幹網提供端到端的全棧實時性網絡和數據交互方案。
成立同年,快控科技獲汽車産業資本戰略投資,并與一線車廠達成合作,基于實車進行産品研發。目前,公司自研的「神行」中間件産品已經過多款車型打磨叠代,達到量産标準。同時,适配的低代碼集成工具鏈也已交付客戶技術團隊使用。
和傳統汽車相比,智能汽車 EEA 正在從分布式向集中式架構演變,車内引入了更多高效率域控器、高算力芯片和多樣化的軟件。這些複雜、異構的軟、硬件産品上車,加大了整車的數據交換和管理難度,爲車内網絡 , 軟件架構和數據安全保障帶來了新的挑戰。
要解決上述問題,可行途徑之一是将 IT 行業的 SOA 軟件架構應用于汽車領域。快控科技正是采用了該研發思路。據快控科技創始人兼 CEO 陳爲欣介紹,中間件可以實現汽車底層硬件和上層軟件的解耦,在滿足産業鏈上下遊軟件、硬件獨立開發需求的同時,能夠支撐應用層的異構數據實時交換。
當前,類似産品和技術還有國外的 RTI、TTTech,以及國内部分汽車軟件方案商。陳爲欣指出,盡管如此,市面上的企業在産品和市場布局等方面各有側重。
" 和國外廠商相比,快控科技具備成本優勢。" 陳爲欣告訴 36 氪," 同時,快控科技主要有三個特色。一是公司的全棧産品主要基于 DDS 協議開發 , 兼容 SOME/IP 和 MQTT 協議,自研可控,無需依賴第三方商業軟件,産品落地更快更簡單;二是産品性能層面,安全且擴展性更高 , 使用計算資源更少,支持和現有的各類車内異構網絡快速集成,可爲 ADAS 或自動駕駛的數據需求提供高效對接;三是公司提供針對中間件優化的服務型中央網關硬件産品,可與神行中間件配合使用,爲客戶提供性能更好的汽車骨幹網和跨域數據交互能力。"
同時,他也表示,神行中間件能适配多種域控架構和中央計算架構,支持 OEM 單獨采購。另外,針對 Linux、Android、RTOS 等不同底層操作系統,快控科技推出了不同的中間件版本。
總的來看,汽車行業正持續向智能化、電動化、互聯化方向發展。軟件在整車中的價值占比将進一步提升。而中間件作爲核心汽車軟件之一,市場增長空間較大。
對于未來市場競争格局,陳爲欣向 36 氪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爲,由于技術門檻很高 , 保守估計會有 50% 的車廠選擇與第三方中間件廠商合作,而快控科技的目标是市場前三。
爲了達到預期目标,快控科技的下一步計劃是,在擴充團隊以保障産品工程化落地和量産交付的同時,繼續對軟件産品進行叠代優化。
陳爲欣坦言:" 未來我們希望替代國外廠商方案。但現在整個行業隻完成了部分骨幹網和架構升級,其他高功能安全部分的網絡和軟件還需要 2 到 3 年時間驗證和完善。這是由于目前一些芯片協議棧還不夠成熟,比如車載以太網和中間件還未接入動力底盤域。"
其二是強化數據信息安全保障。目前,快控科技主要借鑒入侵檢測和防火牆構建等 IT 行業的技術方案。陳爲欣表示:" 行業現有的車内信息安全規範還不完整,車内通過中間件和以太網傳輸的數據也還不夠全。所以我們正在持續優化安全保障方案,包括引入 AI 技術對數據進行分類管理。"
關于團隊
快控科技創始人兼 CEO 陳爲欣擁有 15 年 IT 和互聯網行業經驗,曾參與 Windows Vista 和嵌入式 Windows 7 的核心研發工作,同時具備多年的大數據、AI 技術研發經驗。團隊聚集了軟件、通信和汽車零部件制造等多個行業的技術人才。核心成員主要來自微軟,華爲,大陸,偉世通等多家頭部軟件和汽車電子公司。
投資人觀點
深圳擔保集團投資經理餘理豪表示:" 随着汽車電動化進程的持續深入,汽車智能化迎來急速發展,各類芯片等計算單元、相關軟件被逐步引入到汽車中,并最終推動整車 EEA 電子電氣架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新的 EEA 架構下,實現各域間高效的數據交互以及軟硬件解耦,是未來智能汽車開發的基石之所在——其中,中間件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不同于該領域内其他企業的預研型産品,快控科技自始至終将自身的産品定位于整車前裝量産市場。數年來,快控團隊一直沉心于研發,與多家頭部整車廠開展了長期而深入的合作,并在合作過程中,赢得了整車廠内部自上到下的高度認可。通過本輪投資,深圳擔保集團未來将與快控科技建立起緊密的合作,在股債融資、客戶資源對接方面爲企業提供助力,共同爲汽車産業智能化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