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8 月 2 日電 題:發改委新政全方面解決行業 " 痛點 ",汽車消費還有哪些潛力可挖?
作者 章弘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分會秘書長
章弘
7 月 31 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複和擴大消費措施的通知。《關于恢複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在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等六個方面提出了 20 條措施。
在汽車消費方面,針對新能源汽車保值率低的問題,提出要加快培育二手車市場;針對純電新能源車存在裏程焦慮的問題,提出要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針對新能源汽車下鄉存在農村地區充電難、電網承載能力弱等問題,提出要提升電網承載能力;針對當下停車難、充電費貴及充電不便捷等問題,也提出了明确的指導意見,還罕見地提出了要優化 " 北上廣深 " 等限購區域指标政策的問題。
這與以往隻是用優惠措施促進汽車消費的方式不同,可以說 2023 年的措施是從整個新能源汽車使用生态出發,全方面解決行業 " 痛點 ",全面有效地解決消費者的購車和用車問題,相信這些措施會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和發展。
當前,汽車消費領域仍有很大挖掘空間。首先,目前商用車電動化率相比乘用車低好多,應根據應用場景、車型特點,持續推進商用車消費。其次,需要挖掘細分市場的消費潛力。90、00 後正成爲汽車消費的主力,産品設計和創新方面應推出更加契合這些消費需求新趨勢的新能源汽車産品和服務。再次,挖掘下沉市場的潛力。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應持續開展,加快擴大新能源汽車在農村地區的使用規模。
中國汽車市場消費體量大,有相當強的消費潛力,推出促進汽車消費新政對汽車産業鏈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坦率地說,在當前房地産市場不景氣和消費尚未完全複蘇的狀況下,汽車消費或成爲拉動内需的主要引擎。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和在農村市場的普及推廣,不僅會拉動内需,還會帶動全産業鏈的發展。這些措施有利于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帶動相關産業和消費市場的複蘇。
盡管中國目前已經成爲全球汽車最大産銷國,同時也是全球競争最激烈的汽車市場,但汽車行業仍有許多痛點待破解。首先,國内市場很多汽車制造商技術水平相對滞後,特别是與發達國家車企相比;其次,研發投入不足,缺乏核心技術創新能力,這限制了中國汽車制造業的發展和國際競争力;再次,中國汽車制造業面臨高端人才不足和流失問題,這對中國汽車産業創新發展造成一定影響。最後,汽車市場競争激烈,競争手段不夠公允透明,存在彼此诋毀競争品牌的現象。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實習生 鄭淑怡
作者:董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