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巨頭。
定焦(dingjiaoone)原創
作者 | 溫故
編輯 | 方展博
最近,一些互聯網巨頭重提增長目标。比如,滴滴重啓擴張計劃,B 站沖擊日活翻倍,百度全力投入 AI。阿裏分拆上市,也由菜鳥打響了第一槍。
互聯網巨頭又活躍起來了。攻城、略地、競争、博弈,原本死水一潭的行業格局,也開始出現變化。
說幾個讓人略感意外的點:拼多多市值 1399 億美元,已經接近是京東的三倍;美團市值隻剩 900 多億美元,而最高峰時超過 2000 億美元;網易似乎活得不錯,市值超過小米、百度。
數據統計截至 2023 年 10 月 17 日
市值背後,反映的是市場對公司的預期,以及互聯網江湖的競争格局。
但在今天的互聯網,我們很難找到一個詞,來概括當下的格局。
BAT(百度、阿裏、騰訊)早已瓦解,小巨頭聯盟 TMD(字節、美團、滴滴)也已崩壞,就連最穩固的 AT(阿裏、騰訊)都開始松動——騰訊的市值一度接近兩個阿裏。
不過,相比市值榜單上的排名,更大的變化是,人們似乎不再關心誰是 " 榜一大哥 ",誰又取代了誰。
鐵打的 "AT",流水的 "B"
BAT 這個說法從誕生到瓦解,持續了十多年時間。
百度 2005 年 8 月在美國納斯達克 IPO,市值排名中國互聯網第一,是騰訊的 3 倍。上市當晚,百度創造了 7 名億萬富翁、上百名千萬富翁。
當時百度的勢頭高于騰訊、阿裏,并延續了很多年。所以後來 BAT 三分天下,百度的座次排在最前面。
轉折點發生在 2012 年。那年 3 月,騰訊市值超越百度,從此二者差距拉開,百度再也沒有追上過。
原因很簡單,百度沒能緊跟移動互聯網浪潮,而 2011 年上線的微信讓騰訊價值重估。
2014 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馬雲、李彥宏、馬化騰瓜分了前三甲。阿裏在這一年赴美 IPO,成爲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年底時,阿裏市值 2585 億美元,騰訊 1359 億美元,百度隻有 800 億美元。
" 百度掉隊 " 的說法,從此開始流傳開來。體現在市值上,後來阿裏、騰訊市值一度超過 6000 億美元,百度一直徘徊在幾百億美元。
問題是,百度退下了,誰頂上呢?
中國互聯網的兩極分化極其嚴重,BAT 遙遙領先,剩下一堆小市值公司。所以即便百度被阿裏騰訊拉開差距,這第三的位置,倒是坐了很多年。
第一個想跟百度搶位置的是京東。2014 年京東 IPO 之後,市值就貼着百度追,業内曾有 "JAT" 的說法,以取代 BAT。
2017 年二者差距縮小,6 月,京東市值一度隻落後百度不到 7 億美元,1% 的股價波動就會導緻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易主。不過很遺憾,那次沒有成功。
小米也曾對百度造成威脅。2014 年小米完成一筆 11 億美元融資後,估值高達 450 億美元,成爲當時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初創公司,在中國僅次于 BAT,超過京東。2017 年甚至有傳聞稱,小米 IPO 估值或将超過千億美元,BAT 将變成 "ATM"。
不過後來小米上市,被資本市場潑上一層 " 卸妝油 ",首日股價跌破發行價,市值不及百度。
無論是 JAT,還是 ATM,都體現了互聯網巨頭對百度發起的挑戰。但要徹底取代百度卻不容易。正所謂鐵打的 "AT",流水的 "B"。
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 2019 年 5 月,美團崛起。當時美團已經在外賣、本地生活奠定江湖地位,獲得資本市場看好。5 月市值超過百度之後,美團進一步将差距拉大,随後幾年市值一直是百度的 3 倍左右。
"BATM" 市值對比 數據來源 / Choice 數據
自此,BAT 才算是徹底瓦解,百度被美團取代,全新的 "ATM" 格局形成。
這個格局很穩固,不像當年京東、小米那樣短暫。從 2019 年到 2022 年底,美團一直是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且跟其他公司之間的市值差距拉的很大。
變化出現在 2023 年,變量是拼多多。
或許是因爲消費降級,拼多多成爲疫情後業績表現最亮眼的公司之一。僅在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就實現盈利 212 億元,成爲一家巨賺錢的公司。
拼多多的市值在今年超過美團,直奔阿裏。截至 10 月 17 日,騰訊、阿裏、拼多多是中國僅有的三家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上市互聯網公司。
阿裏、騰訊、拼多多市值對比
數據來源 / Choice 數據
我們暫且将這個格局稱爲——"TAP"。
自我瓦解的 "TMD"
在 BAT 之外,TMD(字節跳動、美團、滴滴)是曾經呼聲很高的一大互聯網陣營,它們代表着新銳互聯網巨頭。
TMD 的稱呼大概形成在 2015 年前後。2015 年是中國互聯網的大并購之年,滴滴并購快的,美團并購大衆點評,一批新巨頭被資本催生出來,對 BAT 形成挑戰。
競争是當時的主旋律,那是 TMD 最自信的時候。大家相信赢者通吃法則,想盡一切辦法做大規模,搶更多的地盤,建更高的圍牆。TMD 是其中的活躍分子。
在那幾年的公開場合上,TMD 的創始人們對外講的最多的是擴張、競争、技術驅動、國際化。在聚集了幾乎所有互聯網大佬的 " 烏鎮夜宴 " 上,張一鳴、王興、程維跟馬化騰、劉強東、雷軍出現在同一張飯桌上。
跟 BAT 因爲百度掉隊而分解不同,TMD 的瓦解更多是因爲宏觀環境的劇烈變化。
美團在 2018 年 9 月率先赴港 IPO,滴滴和字節跳動的 IPO 進程則要波折得多——滴滴 2021 年 6 月底在美國納斯達克低調 IPO,然後 APP 被下架,接着就是漫長的整改;字節跳動多次傳出 IPO 消息,同時伴随着暫停、重啓,至今未有實質進展。
IPO 對它們很重要,它是股東退出套現的渠道。
一位投資人對「定焦」說,滴滴 IPO 之前,市場上流出過一些滴滴老股折價出售,焦急退出的投資人沒耐心撐到 IPO。後來的滴滴 IPO 也一度充滿變數,最後的 " 闖關 " 多少有賭一把的成分。
滴滴被下架整改之後,T3 出行、美團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網約車平台,集體圍攻滴滴,試圖瓜分滴滴讓出的市場份額。
在滴滴回歸之前的 563 天裏,面對網約車江湖的腥風血雨,滴滴隻得袖手旁觀。滴滴曾經重視的海外市場,以及新拓展的社區團購等新業務,也一度陷入停滞。
滴滴 IPO 時的市值最高觸達 800 億美元,沖進中國上市互聯網公司前十,去年退市時市值縮水至 111 億美元。這遠遠低于其 IPO 之前融資的估值。
不過,現在滴滴已經重啓擴張計劃,制定了激進的增長目标。不論是推出 "9 塊 9 打車 " 的補貼活動,還是滴滴自動駕駛拿到廣汽集團的投資,都說明滴滴正在放開手腳。另外有消息稱,滴滴計劃明年在港交所 IPO。隻是,滴滴或許再難拿到當年的高估值。
字節跳動的困境在于海外業務。TikTok 被動卷入大國博弈,美國業務差點被強制出售;TikTok 電商最近在東南亞部分國家被叫停,發展遭遇重大不确定性挑戰。
國際局勢是字節跳動最大的黑天鵝,這其中的微妙關系,也讓它不再像曾經那樣好戰。
美團先一步 IPO 之後,管理團隊和投資人皆大歡喜,公司市值節節擡升。也是因爲字節跳動未上市,市值不可比,讓美團率先超越百度,拿下中國互聯網巨頭第三把交椅。
然而,反壟斷調查之後,美團鋒芒盡收。美團非常看重的本地生活戰場,也在這兩年湧進來一批挑戰者——抖音、餓了麽、小紅書,都在搶奪這塊蛋糕,美團轉攻爲守。
現在市場的分歧在于,美團能否守住本地生活。換言之,美團到底有沒有護城河?如果美團防不住,就會被價值重估,因爲之前,美團被看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它壓倒性的市場地位。
TMD 的說法已經很少再被提起,三家公司的創始人也變得異常低調。如果說五年前它們的對手是 BAT,那麽現在,它們更多需要戰勝自己。
從 "AT" 到 "TTMAP",
互聯網開啓新周期
如果要找一個詞,相對長期地概括中國互聯網格局,那一定是 "AT"(阿裏、騰訊)。
從 2014 年阿裏上市開始算起,阿裏、騰訊占據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前兩席,已經有九年時間。在這期間,阿裏和騰訊輪流争第一,第三名到第十名的名單換了又換," 兩超多強 " 的格局始終未改。
現在,種種迹象表明,AT 格局或許不再牢不可破。
自從 2021 年被反壟斷調查後,阿裏市值從高點跌落,從去年開始一直維持在 2000 多億美元。之前排在阿裏之後的美團、拼多多,則努力沖刺 2000 億美元大關。一進一退,讓格局出現松動。
從十年的跨度來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與 "AT" 之間的差距,今天是最小的——去年美團與阿裏之間市值縮小至 64%,今天拼多多進一步将差距縮小。而不少投資人認爲,拼多多股價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一位接觸過阿裏、拼多多高層的業内人士對「定焦」說,拼多多的想象空間在于,它能持續切走淘系的電商份額,在低價這個點上,淘系和京東完全沒有防守住。阿裏的市值自然會成爲拼多多對标的一個錨點。
現在,阿裏、拼多多、京東市值分别爲 2144 億美元、1399 億美元、435 億美元,京東僅爲拼多多的約三分之一。
數據統計截至 2023 年 10 月 17 日
從大方向來看,拼多多正踩在對的趨勢上。" 拼多多的低價心智,強大的去尾貨、去庫存能力,契合消費者省錢的市場需求;京東之所以陷入被動,一是房地産周期帶動的數碼家電消費周期發生逆轉,二是在低價上,京東對于拼多多的進攻幾乎完全沒有防守之力。" 這位業内人士說。
另一大變量在字節跳動。抖音電商也在持續切走淘系電商的份額,對阿裏而言,這是來自另一個維度的打擊。
字節跳動還沒有 IPO。三年前,它在一級市場融資時的估值就已超過 1000 億美元,市場傳聞的估值曾高達 4000 億美元。最近有消息稱,字節跳動在回購員工股票時的最新估值爲 2235 億美元,雖然相比之前估值縮水,但這個估值剛好超過阿裏。
這意味着,字節跳動一旦上市,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公司或将易主,"AT" 将變 "TT"。
" 雙 T" 之間的争霸賽,其實已經進行多年。從信息流、短視頻,到遊戲、企業辦公、AI 大模型,字節跳動和騰訊硬碰硬,多次公開對壘,甚至将糾紛訴諸公堂。字節跳動是中國互聯網世界裏,少有的沒有站隊 BAT,同時向 BAT 開戰的公司。
總體上,BAT、TMD 陸續瓦解後,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之中。字節戰騰訊,拼多多、美團鬥阿裏,我們不妨用 "TTMAP"(騰訊、字節、美團、阿裏、拼多多)來概括當下的格局。
在 TTMAP 的格局之下,中國互聯網進入了相對穩定的時期,沒有幾家公司再有實力挑戰這個格局。短期内不會再有互聯網公司拔地而起,成爲新的巨頭。
早在六七年前,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和技術增長紅利即将耗盡,就已成爲行業共識。TMD 這些超級獨角獸,是踩中了移動互聯網浪潮而崛起,但也是最後一波。當時李彥宏就說,移動互聯網的戰争結束了,未來不會有獨角獸。
的确,現在的互聯網巨頭和超級獨角獸中,最晚的也成立于 2015 年(拼多多、理想汽車),那是移動互聯網最後的上車機會。
如今,巨頭們曾經打過的網約車大戰、團購大戰、買菜大戰,都已經成爲曆史。最近的一次百億級别的商戰,還是在疫情期間展開的社區團購大戰,最後以拼多多、美團勝出,滴滴、阿裏、京東戰敗而告終。
唯一的變量可能會是 AI。去年底火爆起來的 AI 大模型,在今年把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卷入其中,百模大戰打響。在國外,誕生了估值超 800 億美元的 OpenAI。目前,中國已出現幾家估值超 10 億美元的 AI 獨角獸,但要成長爲巨頭尚需時日。
在全新的互聯網秩序裏,巨頭們不得不調整策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關注并【星标⭐】「定焦」
第一時間收到精彩内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