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着還是有點太超前了
馬哲曾經教導我們,事物的本質是矛盾。
這一點在 " 古着 " 上體現得淋漓盡緻。古着,一般指上世紀 20 到 80 年代出産且已停産的衣服,vintage clothes,ふるぎ,物件兒是古舊的,概念卻是越來越超前。
有多超前?社交平台上最近浮現出古着的一個新分支:魂環衣。刷到魂環衣,你就像進入了一個無限流異世界,裏面用的字還是漢字,但那些漢字啥意思你得重新學習,比如" 番茄汁 "" 魂骨 ",比如" 頂号 "" 噬主 ",也有一些比較好懂的,比如" 彈孔 "" 刀痕 "。
買衣服這事兒吧,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沒想到有些衣服上可能真的有蜜糖,甚至真的有砒霜。
看着怪瘆人的 " 魂環 ",咋就成古着新賣點了?這是在搞抽象嗎?
01 唯美彈孔極限破損,多少人在用古着玩通靈?
以前老看見古着衣裳的賣點是哪個哪個設計師巅峰時期的佳作、哪個哪個大人物出席啥活動時的戰袍,衣裳是載體,呈現設計者智慧的結晶、穿着者峥嵘的弧光;現在你看魂環衣,沒準兒還載着一些别的東西。
普通古着追求雖是舊衣成色卻新,可以有一些自然的随時間流逝而形成的落色(褪色),可以有一些關節處輕微的磨損,總的來說痕迹需要無傷大雅,甚至有一種特意設計般的意趣。
到魂環衣這兒,這雅得大傷特傷。
一件合格的魂環衣,首先不應該是一件完整的衣服。衣擺最好磨損到拉絲,袖管上磨出來的洞跟袖口一般大。面料薄點的或許已被歲月的小柳枝抽成了爛布條子,靠最後一點堅強的線頭牽着,堪堪維持住一件衣服的形狀,就像 " 地中海 " 光溜溜的頭頂上欲蓋彌彰的幾縷頭發。
圖源:微博 @internet-garcon-pdf
但破并不是魂環衣的魂,怎麽變破的才是關鍵。
和等閑磨損不一樣,魂環衣通常具有紐扣大小的圓洞配合開線的邊緣、長條形狀的裂口或是鋒利的微凸,也就是 " 彈孔 " 和 " 刀痕 "。
破損痕迹引人遐思,殘留污漬亦耐人尋味。巴黎世家賣做舊牛仔褲,新褲子裝古着,刷土黃色斑塊假裝沾了泥,追求一種糙感;殊不知真正硬核的人已經買起了魂環古着,要的不是土黃色假泥巴而是暗紅色 " 番茄汁 ",甚至一些别的人體構成部分。
圖源:小紅書 @Echo Vintag
有兩個品牌是魂環衣中的頂流,一個是美國工裝卡哈特(Carhartt),一個是美國牛仔李維斯(Levi's)。
在這個領域成爲頂流,不得不說非常地獄。
卡哈特從 1889 年開始就是美國 " 勞保服 ",爲鐵路工人、建築工人、農民遮風擋雨;1989 年推出新的定制服裝線,主打街頭時尚;2020 年前後,卡哈特乘着工裝風成爲 " 紐約酷小孩 " 的出街必備。
時尚分析人士認爲精髓在于勞保服 DNA 裏自帶的 " 真實感 ",就像瑞士環保品牌 Freitag 用廢舊卡車皮做的包風靡全球,像卡哈特這樣童叟無欺的真工裝變成了街頭宣言——也變成了魂環指定供應商。
李維斯更不用說,牛仔褲 1847 年被德國人李維 · 斯特勞斯創造出來就是給舊金山淘金礦工穿的。
帶彈孔的卡哈特、埋礦裏的李維斯,成爲追求戰損的魂環愛好者心中白月光。
圖源:抖音 @蛋殼 vintage
我找到閑魚古着店 @銅鍋鐵闆古着鋪 的店主 Echo,他常在社交平台上兜售店裏的魂環衣。
實在按捺不住迷惑,我問他,魂環衣到底是啥?
Echo 的措辭控制在能過審的範疇:" 魂環衣上面會有一些類似于番茄汁氧化後的痕迹,番茄汁可以理解爲我們身體裏流動的一些液體,還有一些比較可怕的東西,比如刀痕,而且有其他附着的物質。"
我于是更加迷惑,這樣比較可怕的衣服是哪來的?
Echo 說自己有個韓國朋友,韓國朋友又有個墨西哥朋友,通過墨西哥朋友能聯絡到那邊當地的某些慈善捐獻機構,機構會收到很多破舊衣服,處理起來也麻煩,扔了燒了又浪費資源、污染環境,而 Echo 去進貨正好一拍即合雙向奔赴,屬于是賣的沒想到有人要,買的沒想到能買到。
" 有些就免費送給我們了,我們可能隻需要回贈一些小禮物,或者是支付幾美元之類很便宜的價格。"
從慈善機構收來的舊衣服,經過比一般衣服更複雜的清洗、消毒、複檢流程,發往全國各地的魂環愛好者。
在 Echo 的店裏,魂環衣進價更低,還賣得更快。看着闆闆正正體體面面的普通古着,可能需要個把月才能找到匹配的買家,但魂環衣幾乎一上架就能馬上出手。" 總是有人在魂環衣帖子下面問,怎麽店裏沒看到這件,其實就是都已經賣掉了。"
據 Echo 觀察,來店裏直奔魂環衣的買家,可以粗略分爲兩種:
一種手頭不大寬裕,比如學生群體,要價上千元的尋常古着他們難以負擔,而魂環衣由于成色普遍不怎麽樣,Echo 一般賣 400-600 元,價格相對實惠,還别有一番紀念意義;
另一種是消費力強勁的魂環粉,常出沒于廣東或杭州," 我的客戶中喜歡這種衣服的 50% 在廣東 ",Echo 說,這種純粹的愛好者經常告訴他," 一看到這件衣服,就感覺它在對我說話,必須買 "。
魂環衣就像伏地魔還叫湯姆 · 裏德爾那會兒留下的那本日記,封皮皺巴,紙張發黃,擦不掉的墨漬零散分布,但你要在上面寫字,人家還能給你回應。
通過這樣一件破得蹊跷、髒得詭異的魂環衣,你也許能獲得一種玄學,一種緣分,一種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有人就迷戀一種脊背發涼,有人膽子沒那麽大,給衣服念《出入境管理法》,建國後魂靈不許入境。
當然,魂環衣并不見得就是 " 死人衣服 "—— " 曾經穿過這件衣服的人死了 " 和 " 死的時候正穿着的衣服 " 也是兩碼事——更不見得真有魂靈環繞。
很多時候" 魂環 " 是一種感覺,泛指疑似戰損痕迹帶來的曆史之厚度、人文之重量,甚至你把一件衣服穿破了,也可以說自己穿出了魂環,穿出了獨家專屬故事性。
《三峽好人》
02 高大上古着,越賣越變味兒?
魂環衣聽着驚世駭俗、聳人聽聞,讓圈外人咋舌,被圈内人玩梗,不過本質上,魂環追求的還是" 故事感 ",這一向是古着的賣點。雖然普通古着的氛圍感是侯麥《秋天的故事》,魂環古着則暗示 B 級片那樣糅合着血腥暴力的靈異故事。
在古着上找故事不罕見,某種程度上古着就是一個故事盲盒。
在社交平台上," 從古着裏翻出來的東西 "是一個相當熱門的話題。有時是學院服口袋裏裝着的一張 27 年前的異國電影票,有時是獵裝裏沒清掉的一把鴨毛,有時是有線電視安裝工服裏掏出來的一顆螺絲。
圖源:小紅書 @姜子鴨
意外翻出來的小物件兒,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你仿佛看到當年的女子高中生滿懷期待地走向電影院,看到意氣風發的少年郎林中捕獵,看到技工師傅每天就穿着這件夾克吭哧吭哧幹活兒。
至于魂環衣,你大概可以腦補成芝加哥南區知名時尚 KOL 弗蘭克 · 加拉格嚴選。
真的是 KOL
而如果衣服水洗标上印着的國家地區如今已經不存在,比如 Made In 捷克斯洛伐克(1918 年至 1992 年存在的共和國)或 British Hong Kong,那就更是冥冥之中成爲史書的一部分。
盲盒般的驚喜有時候以更直白的方式展現,比如翻出了錢。一捆美金、一紮日元,沒花多少錢淘的舊衣服,最後一算還倒賺了。哪怕是已經停止流通的錢币也沒關系,甚至更好,那妥妥就是鑒定年代和貨源地的鐵證實錘。
不過,所有舊衣服大概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不是全部都能叫古着。
按照國際定義,古着應該是指上世紀 20 年代後面世,距今至少 20 年,且不再生産,且保存良好的,精品服飾。從面料到剪裁到用途都得濃縮着時代特色,數量得非常稀少。想淘到有收藏價值的古着那就是一門聽泉鑒寶,需要對品牌變遷、設計特色、出産年份和地區都有研究。
中國現代時裝産業發展史比較短,古着文化主要受到日本和歐美的影響,中國香港也是古着文化傳遞的橋梁。
追溯起來,歐洲的古着風潮興起于二戰後,工業化發展在當時帶動大量快消服裝被規模化生産,一片同質化風格中想尋求個性的年輕人,開始把目光投向古着。
在日本,古着市場見證了經濟的大起大落。
戰後經濟飛速發展的日本,一度成爲奢侈品消費大國,同時歐美古着文化流入,古着店在原宿等地紮堆湧現,更獨特的舊衣孤品成爲時尚單品。
後來日本在 1973 年的石油危機、1997 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 年的美國次貸危機中接連受創,當年大手一揮論斤購入的奢侈品,在低迷的經濟形勢下又被大手一揮論斤變賣。古着市場因禍得福,更加繁榮,對歐美反向輸出,且影響了整個亞洲,包括中國。
古着在日本已成顯學,産業鏈完善,影響力拔群,走在街頭,有個體經營的小而美古着店,也有毗鄰奢侈品的大型連鎖古着廠牌。
在 日本中古店買拉夫勞倫 " 像喝水一樣簡單 "
2nd STREET 是連鎖中古店的典型代表,在日本境内有超過 800 家門店。性價比是 2nd STREET 的看家法寶,從香奈兒、愛馬仕之類的高奢,到 sacai、三宅一生之類的獨立設計師品牌,都能在那裏撿漏,且撿得放心。1988 年創立的 2nd STREET 有多年口碑做背書,回收、評估、清潔、保養和翻新等流程都比較專業,能保證商品的品質和成色。
保證古着品質可不容易。對于古着店來說,貨源開發是第一個難關,需要特别懂行會鑒别的店主,還得滿世界找,免不了一番挑選和核實的硬功夫,才能确保商品的真實性和品質。
找到貨源,還得操心清潔、消毒、運輸——古着的流通常常需要跨國,想在保證商品品質的同時控制成本并保持盈利," 降本增效 " 不僅懸在大廠人頭上,也懸在每個古着店主頭上。
雖說開店難,但随着古着自帶的故事感、獨特的審美風格、提倡循環可持續和物盡其用的價值觀,讓擁趸與日俱增,古着這門生意是越來越紅火了。
線下," 古着一條街 " 跻身 citywalk 重點路線;線上,古着穿搭在社交平台攬下億級浏覽量,古着直播間也成爲近期流量新寵,光是小紅書上關聯 " 古着 " 的商品就超過 27 萬件。
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想找到真正高品質的古着,并沒有變得更簡單,沒準兒還更難了。
貨源不清、真假莫測是萦繞着古着的最大一朵陰雲。
雖說以前沒咋聽說過 " 魂環 ",但自打古着擠入中國市場," 死人衣服 " 這個陰謀論就一直寸步不離地跟着。
早在 2019 年,時尚媒體 BoF 就在一篇報道中提到了國内古着市場的貓膩。一位古着店主向 BoF 透露,在廣東陸豐碣石鎮,回收國外二手廢舊衣物乃至 " 洋垃圾 ",再轉手以 " 外貿原單 "" 古着孤品 " 名義出售,已經非常成體系、成規模。
"Epoch 故事小館 "2020 年的報道則提到,不光國外舊衣,國内的二手回收衣物,也會流向碣石,以碣石爲中轉站再處理,然後變成淘寶上 80 元一件的大衣、50 元一件的毛衣、20 元有找的襯衫,不退不換,看準再下單。
新近崛起的古着直播間,也不乏打擦邊球的,二手乃至 N 手貨都能說成孤品古着,真的假的都能說成年份原漿。但低價是不敗的招牌,當四五百的标價和 " 撿漏巴寶莉 "" 拿下 YSL"" 喜提全羊絨 " 聯系在一起,直播間依然能吸引很多人去賭一把。
以稀缺爲賣點的古着,正遍地開花。
在 Echo 的體感裏,古着俨然就是價格戰的一個分戰場,同行之内卷跟退貨率沖擊 80% 的電商女裝沒什麽本質上的不同。
" 現在有些同行可以用隻比進價高 10 塊錢甚至 5 塊錢的價格賣,這讓我很費解。每個人都壓價太嚴重了。"
他說,大概從今年 2 月開始,湧入了一批失業後想做點小生意創收的新賣家,以低價爲策略吸引客戶,借此從已經有固定客源的老店那裏搶到一點生意,"80 塊進的衣服 90 賣 …… 到最後所有人全都賺不到錢 "。
面對這種局面,Echo 更加把營銷重心放在魂環衣上:" 說實話,我是靠着魂環衣很難找,還能持續賺到這一部分錢,抛開魂環衣,其他的是比較難賣的。"
足夠吸睛的魂環衣,立竿見影地給 Echo 掙來了不少聲勢。
" 我從去年 11 月開始用三個号發了七、八個視頻,每個都有 50 萬以上播放量,還有到 200 萬的,兩個月增加了 4 萬多粉絲,并且從那之後每天能有好幾百人在閑魚上關注我、問我關于售賣的事情。"
流量很快轉化成現金," 成本幾十的衣服,能賣到五六百、六七百,而且是批量賣,所以說就開始專注于魂環了。"
我問 Echo,有沒有顧忌過 " 魂環 " 會讓古着本就千瘡百孔的口碑雪上加霜,他很坦白地說,這門小生意隻是針對特定受衆的,他無意去澄清或者改變誰的看法," 這本來就是一件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我也清楚。"
至于 " 加深古着的刻闆印象 ",他直言,哪怕會固化刻闆印象,但那怎麽辦呢?" 别人爲了攬客已經把利潤一壓再壓,我不做一些突破的話,我隻能 out。"
而魂環衣被證明是很有效的突破。
Echo 在商品圖上打下文案:" 背部番茄汁多多,洗的水一桶桶發暗紅 "," 墨西哥大哥留下的刀痕魂環衣,等一個有緣人重啓社會夢 "。
參考資料:
剁椒 spicy,《" 我在古着直播間掘金,幾百塊買一件奢牌 "》,2024.10
Epoch 故事小館,《你眼裏漂洋過海的古着,其實來自五條人的家鄉》,2020.9
一覽扶桑,《優衣庫開始賣舊衣服,古着店在日本有多火?》,2023.10
ELLEMEN 睿士,《時尚是個圈:當中古文化成爲一種潮流》,2021.9
中國日報網,《沒有文化基礎,中國的古着市場有潛力嗎》,2019.9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Vista 氫商業 ",作者:大稚,編輯:橘總,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