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770 年,鄭武公繼承了鄭國國君的位置。這一天,他召開擴大會議,看了一眼,大家到齊了!
他清清嗓子,先定下來調子:" 咱們鄭國的地盤太小了,咱們要想在諸侯中立足,從長遠角度出發,爲後世子孫奠定基業,就一定要擴大領土和疆域。現在咱們國家,兵強馬壯、糧食充足,正是咱們對外發展的好時機。今天召集大家來,主要是讨論一下,應該從哪個國家下手 , 擴充一下咱們的地盤!"
鄭武公爲什麽把這麽重大的事情,放在擴大會議上進行讨論呢?
很顯然這麽多人,難免會走漏消息啊。要知道,這個話題非常不适合在這種公開場合下讨論的。
就像咱們單位的一些不太重要的小事,總是開大會讨論,浪費時間和口水,反而那些重要的大事,幾個領導就決定了。
鄭武公這樣大朝會,讨論這樣一個話題,很顯然,不合适,這也不像是他的本意。
所以,周圍的大臣一個一個沉默以對,沒有人主動上前答話。
正在鄭武公冷場的時候,有一個叫關其思的大臣,他覺得自己猜透了鄭老闆的心思,大步上前,非常自信地說:" 老闆英明,屬下覺得,應該攻打胡國,擴大咱們的地盤兒…… "
關其思的話還沒有說完,鄭武公就發火了,不等關其思陳述爲什麽,立刻喊道:" 閉嘴,你這個混賬東西,胡國是咱們永遠的友好鄰邦。你怎麽能說出攻打胡國這樣的混賬話?來人,把他拉出去斬首示衆。"
關其思到死都沒有明白,自己隻不過提出自己的建議,而且還是替領導把心裏話說出來,爲什麽還要被領導砍了腦袋。簡直死得太冤了。
關其思真的死得很冤嗎?其實不然!他猜對了領導的心思,卻低估了領導的虛僞和無恥!
鄭武公上任之初,早就已經對旁邊胡國垂涎三尺了。
但是,如果鄭國直接去攻打胡國,一定會勞民傷财,興師動衆難免會 "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所以,鄭武公并沒有明目張膽地去攻打胡國。
相反,他爲了穩住胡國,先采用了友好的邦交策略,先是派使者跟胡國友好互訪,在互訪的時候,鄭國的使者說了很多話,但是,總是在重複表達一個意思:鄭胡兩國永遠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内政,世世代代友好。
爲了表明自己的态度,鄭武公還把女兒嫁給了胡國的國君做老婆。這夠有誠意了吧。
鄭武公通過這樣一種 " 和親 " 的方式,當上了胡國國君的老丈人,赢得了胡國國君的初步信任。
但是,胡國的君臣,自然也不是傻子,旁邊的強大鄰居總是讓人畏懼和警惕,不能把國家安危寄希望于一個女人身上。和親歸和親,該防範還是要防範的。
所以,胡國對鄭國依然是保持警惕的狀态。
過了一段時間,鄭武公召開了文武百官的擴大會議,抛出來這麽一個議題,而搶先發言的關其思,成了鄭武公的刀下亡魂,向胡國君臣證明:我鄭國并沒有要侵犯你們的意思。
而胡國君臣聽到 " 峨眉峰 " 傳遞回來的消息:鄭國有個關其思的大臣建議鄭國國君攻打胡國,結果被鄭國國君斬首示衆。
這個消息,讓胡國君臣心裏的石頭,頓時放下了,從而也放松了對鄭國的警惕。
他們覺得,在鄭國邊境放着那麽多人馬,每天人吃馬嚼的,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不是多餘嘛,能省一點是一點,還是防範其他的敵人吧。
但是,六個月之後的一天晚上,胡國國君還在睡夢中,他的國家就已經被鄭國軍隊突然襲擊,全部占領,而他也成了亡國之君。
胡國國君冤嗎?當然冤!
他愚蠢地相信了别人的示好和演戲,但是,最冤的卻是鄭國的關其思這個大臣。
關其思懂領導的心思嗎?懂!
關其思看透了領導的心思,領導想攻打胡國,他跳出來爲領導搖旗助威,替領導說出來領導的心裏話,但是,他卻是在不合适的場合,說出了不合适的話。
歸根到底,關其思忽視了人性中虛假、僞裝的一面。所以,關其思也成爲了鄭武公的刀下冤魂。
關其思的錯誤在于自作聰明、自以爲是,覺得自己讀懂了領導的心思,但是,他卻沒有讀懂領導的行爲。隻能讓領導借了他的人頭,作爲演戲的道具。你覺得是這樣嗎?不得不說,鄭武公這樣的老闆,真可怕!
子霄認爲,關其思的教訓給我們帶來了三點啓示:
一、在沒有搞清楚别人問話的真實意圖之前,千萬不要搶答,不然你很有可能是在給自己挖坑。
二、有些話你知道就可以了,不要把别人沒有說出來的話,點出來,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你如果非要說出來,既是自作聰明,又是給自己埋下禍根,也會引來他人的反感。要牢記人性中有虛僞的一面。
三、領導說什麽,甚至做什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心裏想什麽。你可以知道領導心裏想什麽,但是,千萬不要把領導心裏想的說出來。這樣隻會給自己招來災禍。你覺得是這樣吧?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