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一天,韓國的國相申不害對韓昭侯說:" 君上,我家大哥還是一個平頭百姓。我沒有求過你什麽,我想給他求一個官,您覺得怎麽樣?"
韓昭侯聽了之後,斷然拒絕:" 不行!我作爲君主,不能徇私,不然以後還怎麽管理群臣和百姓!"
申不害的臉色很不好看,他覺得韓昭侯隻是下意識的反應,所以,決定再次嘗試一下:" 老大,你這樣的話,太不給我面子了吧!"
要知道申不害可是一般人,他可是幫助韓昭侯主持變法強國的最大功臣!申不害在韓國實行變法,整整十五年,國治兵強,絕對是鞠躬盡瘁的好臣子。
當然了,作爲韓國的領導,韓昭侯應該講這個人情!
但是,韓昭侯卻說:" 你别不高興啊,我這是跟你學的,你不是告訴我,要嚴格遵守法律制度,不能徇私舞弊,難道你現在要推翻你之前的觀點嗎?"
申不害聽了,也覺得韓昭侯也沒有錯,于是,馬上向韓昭侯道歉:" 您做得對,您真是一個英明的君主。"
這段故事,我覺得應該是發生在申不害變法初期,應該是申不害對韓昭侯誠心的一次試探,當然,也不排除申不害确實有這個想法,想讓大哥幫助自己一起維持變法。
當年的韓國變法可以說是無限度的接近成功,至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且是堅持了 15 年,讓旁邊的魏國都有點忌憚了,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韓昭侯這個人情商有點低,做事比較軸,說一就是一,死活不懂得變通,加上申不害又鐵面無情,所以,韓國變法有了一定的成績,讓韓國短期強大起來。
但是,作爲一個領導,咱們從韓昭侯的角度來考慮,他這麽做,難免情商有點低、不近人情。
做大事該不該講人情?
對我們領導來說,這個故事值得反思:不講人情,難免不近人情!但是,很多時候,不講人情,才能成大事,話說出來不好聽,但這也是做成大事的道理,很多事成在人情上,往往也敗在人情上。
要做大事,要不要講人情?
你認可韓昭侯的做法嗎?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