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戲,從籌備時就開始被人唱衰。
兩年前,觀衆連它是否能選到合适的主演都不抱希望,更遑論成功影視化。
飄一度也被這些評論影響,真實爲它捏了把汗。
然而再看如今——
有人已經追劇上頭,有人大拍着胸脯高呼 " 房子沒塌 ",之前各種對主演貼臉度、劇情還原度擔憂的心,也可以放進肚子裏了。
不賣關子了,這部成功翻身的劇就是酷的《異人之下》。
說起來,這部劇的播出過程還是挺一波三折的。
上線時間是來了個 " 早八空降 ",第二天又因爲介質原因延期播出,到今天,終于在早 8 點又播出了五集 / 六集,仿佛是知道我最近劇荒,及時送來了口糧。
至于說它爲啥能實現輿論反轉,晉升近期的觀劇首選。
别急,咱拿作品來說話。
還是有必要先來介紹一波劇情。
《異人之下》改編自米二漫畫《一人之下》。故事,則是從一通電話開始的——
某天,普通大學生張楚岚突然接到了一通來自老家村支書的電話,說自己爺爺的屍體被偷走了。
啥年代了還有偷屍體這事兒?
張楚岚第一時間回到了老家。
而就是在尋找爺爺屍體的過程中,他慢慢解開了自己身世之謎。
他先是遇到了自己素未謀面的姐姐,接着又被卷入了 " 異人世界 ",在這個世界裏他不再普通,而成爲了擁有異能的少年,更在無意中發現了爺爺的另一面。
簡言之,這是一部典型懸疑 + 漫改的劇。
可一涉及 " 漫改 ",對演員的要求自然也不低。
就說主角張楚岚,作爲一個大學生," 少年感 " 自然是大衆對這一角色的基本期待。
然而看看飾演張楚岚的彭彭(彭昱暢),咳咳。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孩子前幾年已經發福成了 ......
所以你也完全理解,未開播前人們的擔心。
江湖上一直有個說法," 漫改有壁 "。打破次元壁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而和人物形神合襯,更是最基礎的要求。
好在,彭彭并沒有讓人失望。
早在去年劇組的路透中,就被拍到瘦了不少。
到正片裏,則還帶回了久違的少年氣息。
正面,清亮的眼神透出英氣。
側面,又品得到一絲淡淡的憂郁。
不光回到了剛出道時的幹淨氣質,甚至隐約有點漫撕感了。
要活生生的人去貼合無瑕的紙片人,以真實的三次元去表現想象力無窮的二次元,這是一個注定不可能完美達成的目标。
可《異人之下》的完成度,在近年同類型劇裏已算過關。
再說女主角馮寶寶。誠如前文所說,自立項起,相當一部分人就已在擔憂她的選角。
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看過原著的知道,漫畫裏的馮寶寶是個不老之人。
她是天生美人,永遠維持着少女外貌,人格則仿佛永遠和這個世界隔着一層,不大懂人情世故,冷面是她最常見的表情。
" 清冷 " 實際上最難演,必須是從氣質裏就透出來冷感,才有說服力。
飾演馮寶寶的王影璐,表演雖青澀,但感覺抓得還 OK。
日常一張随手拍,眼神有味,透出一點淩厲。
而戲裏眼神雖然放空了,也有種未知的威懾力,能體現馮寶寶的不近人情和行事利落直接的飒爽。
挑戰如此高設定的角色,難得獲得了不少人認可。
漫改的難點,不僅在于要讓畫中人走出紙頁,更要讓它們長出血肉,成爲現實的、活着的人。二次元在很大程度本就是超越真實的,要在改編中強行把人物拽回地面,顯然不是容易的事。
而要克服這個難點,就不僅要求演員貼臉、貼氣質,更要求劇整體上達到漫畫感與現實感的平衡。
這就得看導演說故事的能力和演員演繹能力了。
飄在複播之後一連刷五集,越看越上頭。
漫畫感與現實感,是兩個看似完全沖突的要素。
太過,則顯得中二;太少,則偏離原型。
先考察演員的表現。
作爲該劇靈魂人物,彭彭飾演的張楚岚需要不時穿越兩個空間,空間的轉變帶來的是角色人格的變化。
上一秒他還是一個現代社會中再普通不過的大學生,下一秒他就成爲了施展異能的魔法少年。
這種設定等于說一人分飾多角,但它們其實又歸于同一具肉體,期間微妙的平衡點很難把握,對表演更是有不低的要求。
而領銜的彭昱暢,絲毫沒讓我出戲。
張楚岚是普通的。
劇集開始,他在校慶上被推到人群中給校園名人鋪地毯,意外站到了聚光燈下。燈光亮起的一瞬間,砸向他的是衆人排山倒海的噓聲。
在那個當下,他是不知所措的,整個人呈現的是 " 懵 " 的狀态。彭彭用空洞表現的是一種真實反應,也暗示了他在世界中的位置——
一個普通到無法适應任何注視的路人。
一塊忍氣吞聲的、他人的墊腳石。
于是當他接到爺爺屍體被偷的噩耗,他也本能覺得這就是惡搞,直接罵了回去。
波瀾不驚的生活裏待久了,他很難相信有什麽不平凡的事會砸到他頭上。
可下一秒,他又突然意識到這可能不是在開玩笑——
于是驚恐、拒絕、悲傷 ...... 各種複雜情緒瞬間出現在了他臉上。
而王影璐這邊,則是貢獻出了另一大看點——打戲。
誠如上文所說,馮寶寶這個人物不好演。
作爲不死少女,她很長一段時間都如同機器人一般生活着,不通世故,言語行爲經常讓人下不來台。
但另一方面,她仍保留着 " 人味兒 "。
由于從小就沒有父母,因此成年之後,執拗地找尋着自己的家人和過去。
而這種複雜,是以打戲爲介質來展示的。
面對剛認識的弟弟張楚岚,她沒有任何人性,直接武力壓制,上來就砍。
但看到毫無攻擊力的其他生物時,她又一秒變臉。一個歪頭,就能讓人意識到 " 無情殺手 " 的面具下,或許還藏着一個心思恪純的 17 歲少女。
漫改劇的表演其實是有難度的。因爲你一定要演得誇張才能有超現實感,但誇張不意味着放任表情和肢體,反而需要更穩健的控制力。
情緒大起大落的同時,又要有足夠細膩的細節帶觀衆入戲。
再配合足夠還原原著、受到不少書粉誇獎的特效," 漫畫感 " 的部分就算完整呈現了。
再到叙事層面,導演的挑戰其實也不小。
《異人之下》原著評分高達 9+,算是從初生之時起就長于一片沃土上,可換個角度看,也很容易限于 " 珠玉在前 " 的改編困境。
尤其改成真人作品,又要怎麽融入現實世界的語境?
人物的成長線,成爲《異人之下》最引起共鳴的部分。
張楚岚,從當初那個把 " 忍 " 字奉爲人生第一宗旨,連同學胯下之辱都能忍受的小透明,僅僅經過四集,就迅速成長爲 " 趴夠了,要立起來 " 的大人。
這樣迅速成長的背後,是他經曆過否定,嘲諷,甚至是世界觀的重塑。這樣的經曆不屬于多數人,可這種不甘平凡的反擊,何嘗又不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曾動過的念頭?
馮寶寶,才出場時是眼裏隻有任務的 " 機器人 ",但因爲參與了張楚岚的生活,也因此有機會觀察到正常人類社會是如何運轉的。在後續陪伴着張楚岚的日子裏,她作爲人的那一面逐漸被喚醒。
當她聽到張楚岚要獨自一人踏進異人圈子時,她動容了,盡管隻用了兩個字喚他 " 回來 ",可是這對于一個從小隻接受 " 任務——完成 " 訓練體系的人來說,這已經是一次情感爆發。
這一刻的人性覺醒,打動了屏幕裏的不少人。
其實無論哪個次元的作品,人性、人心、人味,始終是最重要的特質。
《異人之下》算不上盡善盡美的作品,但它足夠努力地還原了原著的魅力,更足夠忠實地還原了人類世界的最獨特、迷人的一些品質——
叛逆、堅持、信仰、愛 ……
這已然是差強人意的呈現。
說實話,面對如今日益殘酷的影視區市場,拍漫改劇本就不是個讨巧選擇。
但《異人之下》的導演許宏宇還是選擇逆流而上。
其原因一是,早些年有拍攝改編劇成功的案例給了他底氣。還記得三年前的《穿越火線》嗎?同樣是自立項起就被唱衰,直到開播前大家都還是看笑話心态,結果最後竟成了口碑逆襲的佳作。許導還是有點東西在身上的。
再來,就是他對《異人之下》的理解和信心了。
早在幾年前他就看過原著,并确定這是自己想要拍的故事。
籌備階段,也做足了功課和準備。
爲更好诠釋原著裏 " 異 " 和 " 道 ",未開拍先多方咨詢了科學家,民俗學者甚至是科幻領域大神的意見。
圖源|桃叨叨《〈一人之下〉導演許宏宇透露選角》
對角色的理解上,他也做到了不單一、不片面,盡力賦予人物以層次。
他所構建的世界裏的馮寶寶,單純且強大。
張楚岚,有平凡少年的一面,但同時也有着自己的心性和城府。
包括侯明昊、畢雯珺等幾位配角也沒有糊弄,從人設到造型都在線,一部劇能把現偶、古偶、玄幻、校園各種元素集齊,料下得賊猛。
更重要的是,這部劇在複雜的世界觀及設定中,拎出了一條足夠簡約但有效的主線——
一個人與 " 平凡 " 二字的鬥争。
張楚岚在爺爺面前是孫子,在馮寶寶面前是努力,在諸多異人強者看來是麻瓜,在現實生活中更是低三下四、活在鄙視鏈底端的人。
用他自己的話講,他一直裝孫子,于是人們也越來越把他當孫子。
在結束一場戰鬥後,他一邊走路一邊鬼哭狼嚎,卻被馮寶寶突然拆穿——
- 還裝呢
- 不好意思啊
這麽多年
裝習慣了
是的,他其實是裝的。
他并不像我們所見中那麽羸弱狗腿,内裏反而有着一股韌勁和強大。因爲他隻接受自己認定的強大,也隻在自己願意的時候顯露本我,不接受那些所謂 " 強者 " 的定義。
所以,當三好學生張靈玉直言認可他參加異人的選拔大會時,張楚岚幾乎立刻反駁——
我有什麽資格需要你認可啊?
在張靈玉看來,始終在 " 裝 " 的張楚岚是油滑的,不讨人喜歡的。
可他師父看得透徹:人活的目的,不一定是爲了讨人喜歡。
之于張楚岚,韬光養晦是他前半生的生存哲學。他一直在隐藏自己的秘密,以換取穩定的生活,哪怕被打壓、被欺辱也在所不惜。
平凡是很無奈的選擇,油滑亦是。
包括我們多數人在内,迎合這個世界不是因爲願意,而隻是因爲不得已。
但在被壓迫到觸底反彈的那刻,張楚岚又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它遠比穩定與幸福更重要,是對一個人來說更重要的東西——尊嚴。
《異人之下》有點像寫給天下衆多小人物的一封信。
它在講甘于平凡是一種強大,但人總要守得住尊嚴,才能有底氣地活。
再傳奇、夢幻的情節,因這本質的價值觀,也産生了現實性。
至于這群人物會如何繼續實現與颠覆人們的期待,還容咱再接着把劇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