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理想算是拿到了逆襲副本。
開局充滿争議的理想 ONE 在發售一年後,就取得了中國新能源 SUV 市場銷量冠軍,同時成爲 30 萬元以上國産車型銷量冠軍。理想也靠着這一款車,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摸爬滾打了四年。
在經曆了一度又一度的 " 唱衰 " 之後,理想終于在去年推出了理想 L9,開啓了第二段輝煌,很快理想 L8、L7 也随之而來,接受理想的人們也越來越多。
這其中,很大程度上還是歸功于理想對于其本身定位的精準。就當人們還在讨論蔚來和小鵬的競争力時,理想早就找準了自身定位。
不是蔚來标榜的豪華屬性,也不是小鵬推崇的智能駕駛,而是最爲基礎的增程式混動,并且在此基礎上,将家庭出行的理念,推崇到淋漓盡緻。
翻遍理想汽車的官網,你幾乎很難找到過于華麗的詞藻來形容其自身的産品,相反," 家 " 這個字,卻成爲了理想官網中,最無法被忽略的一個字。
那麽,站在中大型 SUV 市場銷量頂點的理想 L7 到底有什麽魔力吸引到如此多的消費者?帶着這個疑問,我進行了一周的深度試駕。
01
無法被忽視的體型
理想 L7 是理想目前的産品矩陣中個頭最小的車型,可即便如此,它的車長仍舊達到了 5050mm,僅比攬勝短了 2mm。也正因爲其過大的體型,和與自家旗艦産品相同的星環式大燈設計,我常常難以在路上一眼分辨出在我視線内的理想到底是 L 幾。
對于理想來說,從 L7 到 L9 之間的定位,更像是中杯、大杯、超大杯之間的區别,覆蓋了兩人生活到三口之家,再到全家人出行的完整過程。
當然,作爲 L7 系列中的頂配車型,這次拿到的 L7 MAX 在前方擋風玻璃的上沿能夠見到一個突出來的 " 犄角 ",那是一個激光雷達,用于探測前方的路況以及障礙物,爲駕駛輔助提供幫助。
同樣好評的是 L7 MAX 上搭載的空氣懸架。在開門時,車輛會自動降低 40mm 車身高度,方便乘客上下車,此外,打開後備箱後同樣可以在後備箱的位置控制空氣懸架的高度,方便搬運重物。
既然說到了空氣懸架,那麽就離不開其本職工作了。
除了可以在靜态下調節空氣懸架高度外,這一套空氣懸架還會根據車輛行駛過程中的狀态,自動調節懸架高度。當車速超過 100km/h 時,便會主動降低車身高度,以獲得更好的車身穩定性。
而當車輛需要通過一些複雜路況時,空氣懸架可以升高 40mm,讓車輛獲得更好的通過性能。
同時,這套空氣懸架,還在不久之前迎來了一次 OTA 升級,懸架舒适度還新增了 " 運動模式 ",以及 " 高性能模式 ",也讓你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中找到更适合的懸架軟硬程度以及動力輸出——
現在的理想 L7,也學會了扮豬吃老虎了!更可以讓你在帶着家人出行與尋找向往的駕駛樂趣之間,找到了更多的平衡點。
02
我居然用到了 " 駕駛樂趣 "!
在真正将它開起來之後,你會發現,被它的車身尺寸給欺騙了。因爲在它龐大的車身下,依舊隐藏着一副靈動的身軀,你會發現在城市裏開車基本不會遇到什麽壓力。
直到在通過一些狹窄道路時,偶然會彈出的 360 全景影像會告訴你,你離旁邊的車太近了。
得益于增程式混動,理想 L7 搭載了前後雙電機,整體駕駛感受與電動車無異,平順、安靜以及有着較強的動力和扭矩輸出,這些都是它的主要優勢,特别是在城市中走走停停的情況下,開起來感覺相當輕快,一點都不會有笨重感。
電量充足的情況下,理想 L7 的百公裏加速時間爲 5.3 秒,但是在饋電狀态下,就會限制部分輸出功率,零百加速時間爲 8 秒級。但總體來看,動力方面是不用擔心的。
結合内燃機爲動力電池補能,在外出自駕遊的時候,也不會有續航焦慮,依然能夠像燃油車一樣,加油就能跑。
除了擁有可 OTA 升級的懸架系統外,理想 L7 的懸架底層機構,采用的是前雙叉臂、後五連杆的組合,這也爲上文中提到的 " 駕駛樂趣 " 提供了硬件上的可能性。
目前,理想開放了高速公路上的 NOA 功能,其可結合高精地圖、導航規劃路徑,實現自動進出匝道,變換車道等。在沒有高精地圖覆蓋下,其 LKA 增強版也可以較好地實現車道居中、線性轉向以及自動變道等功能。
雖然這一次沒能體驗到正在内測中的城市 NOA,但理想 L7 MAX 在智能駕駛上,依舊可以獲得一個合格以上的分數。
03
你的移動大客廳
坐上 L7 的車内,一切都是熟悉的 " 理想味 ",兩塊大屏 + 方向盤小屏 +HUD,整體的布局與兩位老大哥幾乎如出一轍。在經過一番大家來找茬後,區别在于:大屏材質從 OLED 改成 LCD ( 成本更低 ) 、取消中控台下方置物格 ( 爲了後排空調 ) 。
L7 的 HUD 信息含量可以多到可怕,設置爲 " 豐富 " 時,輔助駕駛一整個車道車流信息都在擋風玻璃爲你閃耀——如果覺得眼花,那 " 标準 " 很好。
關于乘坐感受和舒适性配置,L7 MAX 爲車内提供了 3 分區空調,前後排共四個位置提供了座椅通風、加熱以及按摩功能。
除此之外,後排座椅靠背角度有着較大可調幅度,并且爲後排右邊座位,還提供了老闆鍵和電動腳托功能。座椅填充柔軟,皮質舒适,前後排都有着比較寬裕的乘坐空間,在舒适性方面理想确實拿捏到位。
很多人暗諷理想的冰箱、彩電配置,在 L7 MAX 版配置上,就配備了後排娛樂屏,可以通過各種視頻軟件以及外部接口來投屏,看想看的電影、節目,甚至是玩遊戲。
出行時可以給小朋友播放動畫片,甚至是想通宵看球時,可以不在家裏打擾家人,自己帶上啤酒花生來車裏看都可以。
04
遇事不決 " 理想同學 "
在理想 ONE 上,我就曾對理想的車機系統贊賞有加。可定位至發号命令人所在位置的設定,讓語音操控變得格外方便。
在理想的車機中,「理想同學」早已不是簡單的語音助手,支持調節駕駛模式等車輛底層功能;車廂多顆分布式麥克風,還能劃分各位置的權限。
比如隻有主駕能語音調節駕駛模式,副駕都不行。
孩子想換節目怎麽辦?老婆嫌節目太吵怎麽辦?我要開自動泊車,後排大屏擋住我用中央後視鏡看風景了怎麽辦?是的,都可以叫 " 理想同學 "。
有些事情,是 " 理想同學 " 之聰明所不能解決的。
作爲司機,我覺得有些物理按鍵留着也挺好——比如駕駛模式的切換旋鈕、方向盤調節動能回收的撥片,與駕駛息息相關的功能就理應得到獨立。
作爲乘客,後排空調面闆隻能通過語音解鎖,這個邏輯有點怪;後排坐墊無法調節且過于注重 " 躺平 ",在皇後不躺時無法對其大腿有足夠支撐。
但話說回來——如果此前 L8/L9 能輕松俘獲不少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那理想 L7 已經是主流大五座 SUV 裏唯一标配後排大屏,還支持一鍵躺平的。
人無我有,智能從容,誰敢說理想不是豪華品牌?
可能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選擇理想汽車都會更着重去考慮 L8 或者 L9,因爲在目前時代背景下,三排、6 座 SUV 是大家需求量更大的産品。
而理想 L7 我覺得可能是更傾向于兩個極端人群,要麽是一胎奶爸或則是更加年輕的人群,要麽就是家裏已經有其他 7 人車了,再增購一輛 SUV 或者年紀較大已經不考慮接送小孩的用戶人群。
對于增程式混動還不理解的人依然在罵的人,建議直接出門右轉,親自體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