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 " 敢拍 ",在中國影迷心中是出了名的。
可即便是做足了心理預設,還是會被《首爾之春》震撼到。
同時,也會感動于韓國觀衆對于這部電影所給予的支持。
影片在韓國上映的時候,觀影人次超過了 1300 萬,這對總人口 5 千萬出頭的韓國來說,意味着每 4 個人就有 1 個人走進電影院。
韓國電影之所以能走在前面,除了審查制度所給予的自由,創作者和觀衆的相互奔赴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2024 年第一部讓我大喊牛逼的電影——
《首爾之春》
《南山的部長們》團隊制作。
黃政民、鄭雨盛、李星民同台飙戲。
故事承接《南山的部長們》,獨屬于政治驚悚片的冷硬,題材的敏感,節奏的緊張都沒變。
而由于 " 民主 " 這一社會議題,使得宏大叙事中多了一些關于具體生活的想象與思考。
即便我們對韓國那段曆史不了解,不感冒,也能在這部電影中獲得些許震撼和怅惘。
影片故事緊接《南山的部長們》,講述的是1979 年全鬥煥發起的雙十二政變事件。
話說,樸正熙被刺身亡之後,總理崔圭夏代理總統職權。
崔圭夏手段溫和,這導緻處于樸正熙高壓手段下的韓國政治舞台出現解凍迹象,民主勢力獲得喘息之機。
史稱:首爾之春。
權力真空之時,正是野心家上位之時。
鄭祥鎬(人物原型鄭升和)時任陸軍參謀總長兼戒嚴司令官,是軍隊的一把手。
全鬥光(人物原型全鬥煥)在樸正熙被刺後被任命爲聯合調查本部長,在保安司令官發工作之外接手了情報工作。
與此同時,全鬥光還是秘密軍人團體 " 一心會 " 的頭目。這個秘密組織以血緣、地緣、學緣爲紐帶,勢力在全軍無限延伸。
有感于全鬥光的野心勃勃,鄭總長調兵遣将,任用李泰臣(人物原型張泰玩)爲首都警備司令官。
李泰臣無心政治,最初不欲上任。
而鄭總長看中李泰臣的原因也正是因爲他不熱衷于政治。
就這樣,李泰臣被趕馬上架,站在了全鬥光的對立面。
影片不乏藝術創作,但盡可能還原了雙十二政變的全過程。
最有意思的是:
圍觀政變全過程之後,有種深深的荒謬感。
很難想象,改變韓國曆史進程的雙十二政變竟然發生地如此草率,過程如此兒戲。
全鬥光給鄭總長送黃金,鄭總長不僅沒有接受,反而對全鬥光一通敲打,還在私下透露了要下放全鬥光的想法。
全鬥光狗急跳牆,拉上同僚盧泰健(人物原型盧泰愚)準備搞事情。
他們策劃的方案并不十分嚴謹,反而十分大膽:
綁架鄭總長。
事實上,叛亂軍綁架鄭總長的過程中就發生了槍戰,計劃就已敗露。
從發生叛亂到成功奪權的 9 個小時,叛亂軍好幾次出現危機。
政變前期,全鬥光的座駕被攔截,數十把槍支曾直接對準他。
局勢最爲緊張膠着的時候,全鬥光指揮 2 旅參與政變,李泰臣以一人之力退千軍萬馬。
即便在最後幾分鍾,全鬥光也沒有必赢的把握,因爲李泰臣随時就能指揮大炮轟了他們。
叛亂軍并沒有那麽強悍,算無遺策。
保衛軍也并不是多麽庸碌,毫無血性。
那麽,如此倉促,兒戲的叛亂怎麽就成功了?怎麽就影響了韓國曆史幾十年?
對這個問題追問的過程,也是認清現實的過程。
影片在把鏡頭對準全鬥光和李泰臣你來我往,兵來将擋的同時,也把鏡頭對準了那些 " 烏合之衆 "。
全鬥光是枭雄。
但和他沆瀣一氣的叛亂軍頭目們不乏許多草包,叛亂軍稍占上風,他們就喜形于色,叛亂軍稍露頹勢,他們就開始互相抱怨。
李泰臣是忠臣。
但是忠臣往往被小人所累,多的是貪生怕死之徒在關鍵時候掉鏈子,在他下決斷的時候拖他後腿,在他背水一戰時來個背刺。
說到底,決定曆史走向的不是李泰臣,甚至也不是全鬥光,而是這些貪生怕死的烏合之衆。
全鬥光在片中有句話說得好:
人這種動物就是有意思,天生渴望比自己強的人來領導自己。
往直白了說,就是欺弱怕強。
在等級極其分明的政治社會,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動物法則發揮到了極緻。
這是人類文明進步到現在也無法回避的現實。
還有個讓人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看完電影就能知道,李泰臣是赢不了的。
李泰臣是個理想主義者,剛正不阿,忠肝義膽,明知不可爲而爲之。
全鬥光則是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精明算計,陰險狡詐,爲了赢不擇手段。
現實世界不是戲劇舞台上正義必将戰勝邪惡,放在真實的現實中,理想主義者往往吃虧。
你堅持原則,顧及情面,對方卻反而利用你的原則設下陷阱。
你心懷蒼生,顧及民衆,相當于是把自己的軟肋活生生曝于人前。
在不擇手段的現實主義者面前,理想主義者除了一腔孤勇毫無應對之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我覺得這是一部送給理想主義者的挽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采用了相當傳統的正邪叙事,但仍舊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李泰臣和全鬥光的人物豐滿性。
孤膽英雄李泰臣以一己之力退了敵軍千軍萬馬,但在車輛襲來最後一刻,他也條件反射地扭了頭。在英雄的弧光背後,他也曾慌亂,無助。
全鬥光在大局在握之後,面對李泰臣露出了全劇最複雜的表情,那其中沒有太多作爲勝利者的得意,反而多了一絲對李泰臣的敬意,然後在敬意之上又蒙了一層狠戾。
這裏的狠戾,我願意理解爲對理想主義者的報複和對荒謬現實的嘲笑。
打從心底來說,我并不覺得每個人都會對英雄心生向往,但也絕對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對英雄産生天然敵意。
全鬥光可能從沒想過成爲英雄,但對于真正的英雄,他應該也有那麽一絲敬畏。
雖然這點敬畏,隻存在于勝敗已分的當下。
而來自于敵手的敬意和民衆的歌頌,可能就是英雄所能獲得的唯一的東西了吧。
聯系到李泰臣的人物原型張泰玩和全鬥煥的人生結局,更爲讓人唏噓。
全鬥煥在政變成功後逐步攫取權力,于 1980 年當選總統,在位 8 年。
1988 年,全鬥煥遭彈劾下台,也就是《請回答 1988》中正峰在寺廟看到的神秘人物。
1996 年,全鬥煥因 " 内亂及叛亂首魁 " 和秘密資金等罪行被判處死刑,但于 1997 年就被特赦。
2020 年,全鬥煥因涉嫌損害光州事件死者名譽而被判 8 個月有期徒刑,緩刑 2 年。
2021 年,全鬥煥去世,享年 90 歲。
反觀李泰臣的人物原型張泰玩。
在雙十二政變後,張泰玩被軟禁并被強制退役。
張泰玩的父親在雙十二政變後絕食而亡,死前留下一句 " 自古國家有謀反之時,忠臣不能靠謀反者而生’ "。
兩年後,張泰玩獨子離奇失蹤而亡。
張泰玩和妻子相互扶持多年,在 2010 因病去世,享年 79 歲。兩年後,其夫人跳樓而亡。
所謂叛亂,失敗了是謀反,成功了就是革命。
影片中出現民衆的時候,是在大局已定之後,幾位市民出現,看着聲勢浩大的坦克部隊,面露困惑和恐慌。
在剛剛過去的那一夜,曆史悄然改變了進程,他們的未來生活将會因此夜發生巨大變化,而他們對此毫無知覺。
影片路演期間,出現了一個讓人淚目的應援牌,上面寫着:
" 等待《首爾之春》來光州,等了 43 年 "。
在雙十二政變後的五個月,全鬥煥以武力鎮壓了光州運動,造成 240 死亡,409 人失蹤,5019 人受傷。
民衆如蝼蟻,如此渺小,被曆史洪流輕易裹挾。
電影講的是韓國的過去,也是很多國的現在。講現在,也是講未來。雖然話說人類社會的文明都是曲折朝前進的,但是也有相當長的時間都是停滞不前或者倒退的。這個時間可能是 8 年 10 年,或者 20 年 30 年,甚至貫穿一個渺小人的一生。
從這個角度講,它是讓人絕望的,壓抑的。
但也正因爲韓國還有像李泰臣,成寶拉,宋佑碩等這樣的人 ......
即使首爾之春真正來臨的前夜,是漫長的冬天,是漫天的雪,但春天終将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