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财經記者 王健文
又一家券商被立案調查。
4 月 16 日晚間,東吳證券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涉嫌在國美通訊、紫鑫藥業非公開發行股票保薦業務中未勤勉盡責,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而上述兩家公司此前進行定增期間,均出現了财務造假的情況。
近年來,東吳證券的保薦水平頻遭質疑。在監管不斷壓實券商責任、加大對券商監管力度的背景下,公司也亟待提升自身保薦水平、嚴格核查保薦項目,壓實 " 看門人 " 責任,以保障投資者利益。
事涉國美通訊、紫鑫藥業定增
作爲公告中的當事方,國美通訊、紫鑫藥業近年來的日子并不好過。
國美通訊是一家由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實控的公司,主營業務爲移動終端産品的研發、制造、銷售。不過,受消費電子行業低迷等因素影響,自 2018 年以來,國美通訊持續陷入虧損。
紫鑫藥業曾是 A 股 " 人參之王 ",自 2009 年進入人參行業以來,公司大量囤積人參原料,并借此發展人參産業鏈。但随着人參價格崩盤加之人參産品銷量不及預期,公司自 2019 年以來持續出現扣非淨虧損。
在此背景下,兩家公司同日被 " 帶帽 "。
2023 年 5 月 5 日,因連續三年虧損且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國美通訊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 " 國美通訊 " 變更爲 "ST 美訊 "。且由于公司 2023 年繼續虧損,公司很有可能在 2023 年年報披露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變爲 "*ST 美訊 "。
同一天,紫鑫藥業因内控審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否定意見,且連續三年虧損,公司被實施了 " 退市風險警示 " 及 " 其他風險警示 ",股票簡稱也由 " 紫鑫藥業 " 變爲了 "*ST 紫鑫 "。2023 年 8 月 4 日,*ST 紫鑫被深交所摘牌。
東吳證券與上述兩家公司間的關系匪淺。在被警示前,兩家公司均進行過定增,且保薦人均爲東吳證券。
2020 年 9 月,國美通訊開啓定增,通過此次定增,公司共計發行股票 3285.71 萬股,募集資金 1.66 億元。公司表示,此次定增中的資金将用于京美電子智能終端生産線智能化項目、國美通訊信息化平台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在更早之前的 2014 年,紫鑫藥業也曾進行過一次定增。在此次定增中,公司共計發行了 1.27 億股股份,募集資金 16.00 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但目前看來,兩家公司的定增背後,均暗藏 " 貓膩 "。
4 月 15 日晚間,國美通訊公告稱,公司收到了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根據這份《告知書》,2020 年,ST 美訊通過虛假貿易業務虛增營收 5.78 億元,占當年營收的 61.53%。2020 年 9 月,ST 美訊進行的定增就引用了上述虛假數據,涉嫌欺詐發行。
也因此,國美通訊被處以了 2156 萬元罰款,時任公司董事長宋林林、總經理宋火紅、财務總監郭晨均被處以處以 300 萬元罰款,并采取 10 年市場禁入措施。時任董事董曉紅、時任監事長方巍等高管也受到了相應處罰。
紫鑫藥業的财務造假事件則持續時間更久。根據公司 4 月 10 日在退市闆塊發布的公告,公司的财務造假情況自 2013 年持續至 2021 年,累計時間達 9 年之久。
其中,2013 年至 2020 年,紫鑫藥業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導緻公司年報涉嫌存在重大遺漏;2014 年至 2021 年,公司涉嫌虛增林下參采購成本,以虛增存貨;2017 年至 2018 年,公司通過舞弊方式虛增營業收入和利潤,其中 2017 年虛增營收 0.94 億元、虛增淨利潤 0.85 億元,2018 年虛增營收 2.00 億元,虛增淨利潤 0.95 億元。
而紫鑫藥業的定增正是在 2014 年提出的,其引用的數據也涵蓋上述虛假數據。
不過,作爲國美通訊和紫鑫藥業定增的保薦人,東吳證券在保薦過程中及事後的持續督導過程中,均未發現上述情況。
東吳證券在對上述兩家公司的保薦總結報告中均表示,在持續督導期間,東吳證券對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均進行了是事前及事後審閱,并進行了核查,确保各項重大信息披露及時、準确、真實、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券商頻繁被查," 看門人 " 責任亟待進一步落實
東吳證券成立于 1993 年,是一家深耕江蘇市場的券商。2011 年,東吳證券登陸上交所主闆,成爲全國第 8 家 IPO 上市券商以及首家地級市上市券商。
作爲此次事件的當事方,東吳證券近年來持續加碼投行業務。2023 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投行業務圍繞蘇州四大先進産業集群調整,打造了四個專業化上市服務團隊。此外,2023 年 9 月,東吳證券将副總裁人數從 3 人擴充到 5 人,其中新聘任的副總裁方蘇曾長期在東吳證券負責投行業務。
持續加碼投行業務下,東吳證券該項業務的淨收入也在持續提升。2022 年,公司投資銀行業務淨收入爲 11.27 億元,同比增長 16.68%;2023 年上半年,公司該業務的淨收入爲 6.72 億元,同比增長 61.18%。
不過,投行業務飛速發展下,東吳證券的保薦質量卻仍待提升。
今年 1 月,東吳證券保薦的 IPO 公司劍牌農化撤回上市申請,而這也是該公司第二次上市折戟。在此前一次上市過程中,中國證監會曾對公司出具警示函,原因是公司在 IPO 過程中,存在大量紙質應收票據取得與背書存在異常、以相同票據向客戶退款并收回、委托加工物資未按加工單位單獨核算等問題。
2021 年底,劍牌農化的兩位保薦代表人馮頌、李強被證監會出示警示函,原因是兩人在劍牌農化 IPO 過程中未勤勉盡責,對發行人應收票據等事項的核查不充分。上述兩位保薦代表人均爲東吳證券的員工。
此外,2021 年 1 月,東吳證券保薦的兩家 IPO 公司建科集團、恒興新材也出現了 " 一查就撤 " 的情況。
而在東吳證券之外,2024 年來,已有多家券商被中國證監會處罰或立案。
4 月 12 日晚間,華西證券公告稱,因公司在金通靈 2019 年定增項目的執業過程中存在多項違規行爲,被采取暫停保薦業務資格 6 個月的監管措施。
同日,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兩家券商公告稱,因在中核钛白 2023 年定增過程中涉嫌違法違規,公司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在 " 兩強兩嚴 " 的監管新理念之下,中國證監會近期發布了《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意見》提出,要嚴格落實 " 申報即擔責 " 要求,建立健全執業負面清單和誠信檔案管理制度,進一步壓實投行 " 看門人 " 責任;要督促證券公司健全投行内控體系,提升價值發現能力,加強項目甄别、估值定價、保薦承銷能力建設。
随着監管方加強對券商的監管力度,各券商隻有切實提升自身保薦水平,嚴格核查保薦項目,才能真正發揮好 " 看門人 " 作用,更好地保障投資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