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圈有一句話," 一年賺 3 倍容易,三年翻一倍很難 "。
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或許,當你真正持有基金超過 3 年,就能很容易理解這句話了。如果趕上牛市,一年賺三倍不算難事,但牛市的盛宴總是短暫,一旦遇到牛轉熊,三年下來,曾經賺到的豐厚利潤,最終都會還給市場。
近兩年來,公募主動權益産品長期收益率大面積回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截至九月末,在主動權益産品中,近三年收益依然能夠實現翻倍的産品隻剩下三隻。而就在今年初,曾經有不少新能源領域的産品三年期收益超過 100%。時過境遷,三年期 " 翻倍基 " 幾乎全部消失,曾經的長期信仰,還需要去堅守嗎?
三年期 " 翻倍基 " 隻剩三隻,長跑冠軍的秘訣是什麽?
投資是一個長跑項目,三年期業績排名是各大基金公司、基金經理最需要挑戰的賽道。盡管 2022 年市場遭遇持續調整,但三年期業績依然是公募基金可以拿得出手的驕傲。因爲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底的三年時間,依然有大量的主動權益産品實現了超過 100% 的收益。
在當時來看,股票型基金近三年業績排名前 20 的産品,漲幅全部超過 100%。其中,建信中小盤先鋒、工銀瑞信戰略轉型主題、前海開源公用事業收益最高,收益率前三分别爲 169.99%、158.62%、154.86%。此外,彙豐晉信低碳先鋒、中銀智能制造、工銀瑞信生态環境行業、泰達宏利轉型機遇、建信潛力新藍籌、華夏能源革新、鵬華環保産業股票等産品收益率均超過 100%。
混合型基金中,農銀海棠三年定開收益 189%,交銀趨勢優先混合、大成新銳産業三隻産品收益超過 170%。此外,還有大批新能源主題産品收益超過 100%。
不過,2023 年又過去了九個月時間,以近三年收益作爲标準來衡量長期投資業績的話,已經有大量 " 長跑冠軍 " 輸給了市場。
統計顯示,截至今年 9 月末,近三年收益率超過 100% 的産品僅剩下三隻。其中收益率最高的是金元順安元啓靈活配置,近三年收益率 135%,排名第一。
其次是華泰柏瑞富利混合,近三年收益 105%,而排名第三的是華商新趨勢優選靈活配置,近三年收益 101%。
除了上述三隻近三年收益超過 100% 的産品之外,其他業績比較好的混合型産品是廣發多因子,收益 87%,大成國企改革收益 84%,還有東吳移動互聯、易方達供給改革等産品收益超 70%。
從股票型基金來看,排名靠前的是金鷹科技創新、英大國企改革、華夏能源革新,以及華商上遊産業,他們近三年業績超過 60%。
具體看一下這三隻近三年收益翻倍的産品,其中,金元順安元啓是一個非常另類的典型。
該産品基金經理爲缪玮彬,管理該産品已有 6 年時間,2017 年成立以來累計收益 312%。而截至今年中報時的規模爲 14.29 億元。
再說金元順安元啓的業績,确實是異常穩定的優秀發揮,盡管大牛市沒有賺得大紅大紫,但 2017 年成立之後的每個完整年度,該産品都能保持盈利。其中還包括行情最差的 2018 年,該産品依然在賺錢。
究竟是什麽讓缪玮彬成爲真正的長跑冠軍?
總結下來,大概有以下兩方面特點。
第一是持股分散,在缪玮彬的持股名單中,沒有重倉股一說,幾乎每個季度末都同時持有 100 多隻個股,前十名個股最大持倉占比都隻有 1% 多一點。
第二,就是不跟風,從持股名單來看,基本上持股都是冷門股,都是絕大多數投資者看不上的小股票。
缪玮彬表示,股票市場的估值水平和經濟複蘇前景,提供了良好的風險控制和投資機會。上半年金元順安元啓的股票倉位依然保持在中高水平,繼續維持較高的分散度,在股票和行業選擇方面主要選取具有複蘇恢複潛質的低估值品種。
除了金元順安元啓外,另外兩隻近三年業績翻倍的産品,風格倒是比較類似。
由董辰管理的華泰柏瑞富利混合近三年收益 105%,成立以來收益 100%,目前規模超過 45 億。該産品主要布局黃金、地産、煤炭等低估值闆塊。
另外,由周海棟管理的華商新趨勢優選,則是一隻成立超過 10 年,規模超過百億的老基金。該産品 2019 年以來,每年都實現盈利,近三年業績依舊超過 100%。但從産品布局方向來看,華商新趨勢優選布局有色、航空等周期闆塊。
總結下來,通過近幾年的牛熊更替,尤其是 2018 年熊市之後,A 股市場經曆了 2019 年、2021 年相對不錯的行情,但 2022 年、2023 年又連續調整。要想真正實現長期穩定的收益,隻有保持不跟風、分散投資、均衡投資,堅持低估值這幾大 " 法寶 ",才能真正成爲長跑冠軍。
混合 " 牛基 "TOP20 榜:AI 主題産品強勁反彈
接下來,回顧一下 9 月行情之後,混合型産品的 " 牛基 "TOP20 榜單。
截至 9 月末,混合型基金排名第一的依然是周思越管理的東方區域發展,該産品今年以來收益達 55.32%,不過從最近一個月來看,該産品淨值下跌超 8%,主要是近期該産品重倉的白酒股出現闆塊性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由周德生管理的國盛融盛龍頭嚴選,在近一個月淨值大漲 13.47%,最終以 32.51% 的年内收益率成爲目前混基排名第四的産品。之所以業績飙升,主要是該産品重倉的 AI 闆塊近期大幅反彈。
而在混合型 " 弱基 "TOP20 榜中,所有産品收益率依舊在回落。其中,韓浩管理的中航新起航今年以來虧損超過 40%。其餘上榜産品,今年以來虧損都超過 30%。其中,還有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産品,也不幸上榜。比如劉格菘管理的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今年虧損 32.54%,金梓才管理的财通成長優選,今年虧了 31.83%。
股基 TOP20 榜:量化産品表現出色
再看普通股票型基金的 TOP20 榜,其中今年以來收益率最高的是陳穎管理的金鷹科技創新,今年以來收益達到 30%,其次是馮騁管理的廣發電子信息傳媒産業,收益率爲 29.73%。排名第三的是劉元海管理的東吳新能源汽車,收益率達到 26%。
東吳新能源汽車能夠排到第三,這倒是比較讓人意外。大家都知道,今年新能源賽道依舊表現低迷,劉元海卻能将東吳新能源汽車這隻産品,做到 30% 以上的收益,确實很有一套。
或許,這與劉元海在新能源賽道 " 與衆不同 " 的選股有很大關系。從該産品前十大重倉股來看,除了甯德時代是新能源賽道的大白馬外,其他重倉股基本避開了锂電池闆塊,而是更傾向于汽車零部件闆塊。
除此之外,今年前九個月,表現最爲穩定的當屬量化型産品。在股票 " 牛基 "TOP20 榜單中,就有多隻量化型公募産品進入榜單。比如,孫蒙管理的華夏智勝先鋒,馬芳管理的國金量化多因子,還有招商量化精選、長城量化小盤等,今年以來收益率都超過 10%。
最後,股票 " 弱基 "TOP20 榜單中,今年以來跌幅居前的依然是以新能源賽道産品爲主。其中,鄭澄然管理的廣發高端制造今年以來虧損 35.5%,位居弱基榜的榜首。此外,前兩年表現出色的由王鵬管理的泰達宏利轉型機遇,今年以來虧損超過 24%,也進入了股票 " 弱基 "TOP20 榜。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