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 " 惡 ",能殘忍到什麼地步?
毆打、踩頭緻出血,還把 " 犯罪記錄 " 發到網上大肆宣傳!
有的施暴者事後甚至很輕蔑的說:" 我未成年,你能拿我怎麼辦?"
為什麼他們會如此肆無忌憚?
難道 " 未成年 " 這 3 個字真的可以當他們的保護傘?
受害者父親的一封信:
" 扒光衣服 "" 筷子插下體 "
很難想象,這位父親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憤怒和痛苦。
不是科大大故意誇張,校園霸淩的影響真的很深遠,也千萬不要小觑!
很多人都認為小孩子間的打鬧吵架沒什麼大不了。
如果是幾歲小孩間的打鬧,或許真沒什麼,家長領着互相握手言和就好了。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還不能理解什麼叫霸淩,可能你搶走我的玩具,你就是 " 壞人 ",我必須 " 打你一下 "。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情感需求,同伴關系是孩子最重視的關系之一,也就是和相似年齡段朋友之間的相處。
9-12 歲的他們特别在乎友誼,害怕孤獨,并且很在意别人對自己的看法。
這個時候,一旦出現被孤立,被欺淩的現象,孩子就會特别痛苦,會對自我産生懷疑。這需要家長足夠重視!像開頭提到的案件,僅是冰山一角:
5 名學生将一名男生困在樓梯裡拳打腳踢,
棍子、皮帶輪番上陣,
甚至用腳狠狠踢向男生臉部,木棍打在男生頭部。
來源網絡,侵删
安徽黃山市,一位高三女生被班上男同學下春藥,
僅僅因為她是同性戀,要看她倒黴出醜。
随後女生父母要報警,
三位主謀男生卻繼續威脅要用砒霜下毒!
最後也僅僅是記過處分 ......
作家鄭執曾說過: " 成年人的惡是複雜的惡,孩子的惡才是純粹的惡。"
看完下面這件事,你或許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15 歲的女孩,跟媽媽說去跑步,
結果從 6 樓一躍而下,
骨折、胰腺永久性斷裂、多器官損傷,
經過 3 個月的搶救,才撿回了一條命。
生活中,她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
正因為優秀,她遭到了某些同學的嫉恨、排擠。
被罵 " 綠茶 "、" 惡心 "、" 去死 "... 受盡折磨的邵一蔔選擇了輕生。
事件發生後,有網友問:這算校園暴力嗎?隻不過是被同學罵了,都沒動手……也能算霸淩?
當然算!
侮辱、造謠、傳播、孤立、排擠……言語上的攻擊如刀劍穿心,比身體破皮更折磨!
而正是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惡,就能輕而易舉地要了一個孩子的命!
在日本就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連放十天長假後,日本的部分學生紛紛自殺。
正當日本媒體議論的熱火朝天時,一位男生說出了真相:
" 對于被霸淩的孩子來說,(假期後上學)就是一種恐怖。"
就連這位男生自己也因為被霸淩,好幾次打算自殺。
理事長奧地圭子也曾說過:" 暑假、春假、黃金周後不上學的同學絕對會變多,讓人遺憾的是,這也是自殺的孩子變多的時期。"
他們甯願死,也不願回到學校。
霸淩,不是小打小鬧,不是小題大做,而是每位孩子心中的噩夢。但卻不知道哪件瑣事,會成為你噩夢的開始。
知乎上一位受害者留言說:" 他們欺淩完我能順利離開,隻有我被無盡的恐懼困在裡面,十五年都沒有走出來。"
被霸淩者的煎熬和恐懼,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身上的傷口會愈合,眼裡的淚水會風幹,但心裡的恐懼和無助,他們用一生可能也無法治愈。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說,别把校園暴力這件事太誇大。
我想用一位用戶的高贊留言,來回答你:
" 被打死的學生沒法來說話;
被欺負了造成心靈創傷的學生也很少願意提起;
欺負過其他人的學生也不大會在網上炫耀;
所以你才會覺得很甯靜。"
這些能被爆出來的占極少數,校園裡到底還潛伏着多少兇手?我們不得而知 ...
而家長真能做到及時發現孩子被霸淩嗎?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
你或許不知從何時開始發現孩子變了,卻認為是理所應當:
胳膊上多了一塊淤青,
他隻是膽怯地告訴你,是回家路上不小心摔的;
變得每天都不愛說話,
你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學習壓力太大了。......
親眼看着他一步步崩潰,直到 " 末日 " 來臨的那一刻。你所有的懊惱、後悔,也都太遲了。
或許這就是校園霸淩的殘酷→暴露在陽光下的罪惡,大多數人卻看不見。
為什麼有些被霸淩的孩子,甯願選擇逃避、自殺,也不想向家長、老師求救?
因為他們的求助,換來的隻有失望。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有下面這些異樣,就要及時溝通,讓他知道父母是他的 " 靠山 ",是可以百分百相信的人,并找老師或者對方家長進行協商處理。
如果已經構成了不僅是心理,還有身體上的重大傷害,就要及時報警處理!
有些家長會覺得報警處理太丢人,選擇私了。
你堅持 "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就是促使霸淩事件的再次發生!
如果孩子遇到危險,告訴他們先别慌,大聲地提醒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嚴厲的制裁,也會為此付出代價。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聲呼喊求救。
如果受到傷害,一定要及時向家長、老師反映情況,向警察申訴報案。
也可以給孩子報一門武術,能做到出門在外保護好自己。
如果有能力的話,也請不要讓孩子當旁觀者。
除了要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我們也應該避免孩子成為施暴者。
那麼,什麼樣的教育容易培養出暴力的孩子?
1、原生家庭的影響
很多孩子身上的暴力行為其實是向父母學的!
有的父親動手打母親、或是父母打孩子、或者父母親總用拳頭解決問題 ...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孩子就會覺得:" 爸媽也打人,那我也可以這樣對别人!"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叛逆心會更重,這時就極可能 " 控制 " 不住。
所以,要在青春期之前就做好引導。
2、父母的完美主義
一位 3 歲多的孩子沖着媽媽拳打腳踢發脾氣,你是不是很吃驚:" 這麼小就有暴力傾向了?"
其實很正常,因為孩子和成人一樣,壓抑久了,總會爆發。
讓孩子事事做到完美,毫無喘息的餘地,一旦出錯就滿是抱怨和批評,換做是你,你能不崩潰?
你工作時被領導批評還有點小情緒呢,孩子怎麼可能會沒事?
要記住,人不會無緣無故地暴力,家長首先應認識到根源在哪,才能 " 對症下藥 "。
3、缺乏陪伴
要我說,孤獨很有可能成為暴力的土壤!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 " 留守兒童 ":父母忙于工作,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的時間太少了。
缺乏陪伴、内心孤單的孩子,用極端的方法處理事情的幾率更高。因為他們很想引起父母的關注。
對孩子而言,留守式的家庭氛圍也算得上是 " 冷暴力 " 了!
看到這裡,科大大知道你也有很多話想說,可以來留言區分享讨論!
我們的社會,學校也應該多重視、快行動,畢竟校園應該是孩子的成長樂園,而不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 重災區 "!
而家長能做的,除了給孩子保護外,還要告訴他們并堅信:暴力解決不了問題,求助一定能得到回應!
願我們都能保護好每位
「少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