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博望财經,作者|天峰
2023 年的一加,不再 " 溫和 "。
2023 年 3 月 7 日,一加發布了一加 Ace 2V,該機搭載了旗艦級芯片天玑 9000,12GB+256GB 版售價僅爲 2299 元,極具性價比。
值得注意的是,一加 Ace 2V 是一加 2023 年以來推出的第三款 " 不溫和 " 的産品。在此之前,一加分别于 2023 年 1 月 4 日和 3 月 7 日發布了一加 11 和一加 Ace 2,這兩款産品的主要賣點也是高性價比。
比如,一加 Ace 2 在起售價僅爲 2799 元的基礎上,搭載了滿血版骁龍 8+、索尼 5000 萬像素大底 IMX890 主攝、100W 超級閃充等旗艦級配置。
盡管這三款産品憑借 " 低價高配 " 的産品特征赢得了市場,但不能忽視的是,此前一加品牌的基調是 "Geek"" 小而美 "" 不将就 " 等。一味追求性價比,逐漸 "Redmi 化 ",或許也意味着一加精神的湮滅。
曾經那個 " 小而美 " 的一加
盡管很多人直到 2023 年才知道一加這個品牌,但事實上,一加稱得上是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 " 老人 "。
官方資料顯示,2013 年 12 月 17 日,劉作虎創立一加手機。彼時,小米僅誕生兩年,榮耀剛剛誕生一天。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3 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 3.2 億台,同比增長 64.1%。可以說,與聲震大江南北的小米、榮耀品牌一樣,一加也誕生于中國智能手機騰飛的前夜。
不過與小米、榮耀等品牌走高性價比的互聯網模式不同,一加誕生之初就走差異化的高端路線。劉作虎離職時,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轉發劉作虎微博,歡迎後者加入互聯網手機陣營。劉作虎卻回複稱," 不知道什麽是互聯網手機 "。随後,尴尬的雷軍删除了上述微博。
2014 年 4 月,一加發布了首款産品一加 1,該産品搭載了當年安卓市場的頂級處理器骁龍 801 移動平台,并且還是業内最早使用 3GB 内存以及 4G 網絡的手機之一,起售價爲 1999 元。
盡管從配置和價格來看,相較于同期的小米手機 4、榮耀 6、魅族 MX4 等産品,一加 1 并沒有絕對的競争力,但後者的産品 " 性格 " 卻不同于上述幾款手機。
在整體性能配置不俗的基礎上,一加 1 的宣傳重點放在了開放系統、竹制後殼、不将就等層面。這就爲一加赢得了衆多追求個性的 Geek 群體。
一加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 年,公司全年銷售額爲 14 億美元(約百億元人民币),超 70% 的銷量來自海外市場。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2018 年,一加跻身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售價超 400 美元)市場份額前五,是高端手機市場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
不過 2017 年後,随着智能手機行業紅利觸頂,各大智能手機紛紛 " 沖高 "," 小而美 " 的一加也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
官方資料顯示,2021 年,一加手機全球出貨量首次突破 1000 萬台,這個數字僅爲當年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年出貨量的零頭。更不能忽視的是,2020 年 7 月,一加還在海外發布了中端産品 Nord 系列,起售價僅爲 399 歐元,如果剔除中端産品的帶動,一加手機的年銷量想必并不理想。
OPPO 需要一加
與小米、魅族等智能手機從零創業不同,劉作虎此前曾在 OPPO 工作十五年時間,創立一加,主要也是因爲得到了 OPPO CEO 陳明永的首肯,這也決定了一加和 OPPO 存在若有若無的聯系。
企查查數據顯示,此前廣東歐珀電子工業有限公司(OPPO)有兩個全資子公司,分别是深圳市萬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一加)和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OPPO 手機)。簡而言之,一加和 OPPO 是 " 兄弟 " 公司。
智能手機行業紅利觸頂,不光讓一加面臨巨大的挑戰,也給 OPPO 帶來了巨大的下行壓力。
Canalys 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 年以及 2020 年,OPPO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分别同比下跌 17%、23%。考慮到過去 OPPO 重要的出貨渠道是線下經銷商,因此,OPPO 急需挖掘線上渠道的紅利。
正因此,2020 年 8 月,OPPO 召回劉作虎。2021 年中,劉作虎發内部郵件稱,一加将與 OPPO 全面融合,一加将成爲 OPPO 旗下獨立品牌。2022 年末舉行的一加九周年慶典活動上,劉作虎對外表示,"OPPO 線上就是一加 "。未來三年,OPPO 将爲一加投入 100 億元,助力後者全面升級。
也正是 OPPO" 全面賦能 " 之後,一加轉變産品步調,接連推出一加 11、一加 Ace 2 以及一加 Ace 2V 等産品,從此前的 " 極客風 ",變爲了現如今的追求極緻性價比。
Redmi 化的一加淪爲 " 工具人 "
事實證明,主打極緻性價比的一加新機确實赢得了市場。官方資料顯示,一加 Ace 2 京東、天貓雙平台開售 37 分鍾,即打破近 1 年所有安卓手機首銷全天銷量紀錄。無獨有偶,一加 Ace 2V 開售 6 分鍾,也斬獲近一年 2-3K 價位首銷日銷量第二名。
圖源:盧偉冰微博
這也給市面上主打高性價比的品牌帶來巨大的競争壓力。2023 年 2 月 13 日,也就是一加 Ace 2 首銷當天,Redmi 品牌總經理盧偉冰發文稱,K60 開啓 "512GB 普及風暴 ",Redmi K60 512GB 版降價 300 元,售價 2999 元。值得注意的是,Redmi K60 是 2022 年 12 月才問世的新機。
調價的同時,盧偉冰還不忘暗諷一加。2 月 14 日,盧偉冰轉發數碼博主 " 魔法師蛋小丁 " 的微博," 插幀芯片、線性馬達、大曲面和快充這些東西在中端機上越來越常見,但屏幕卻是階級分明,因爲好屏幕的性價比太低了 "。據悉,一加 Ace 2 搭載了 1.5K E4 屏,反觀 K60 則搭載了 2K 屏。
事實上,這正是逐漸紅米化的一加暴露出的一大問題,爲了不分流 OPPO 旗艦的影響力,一加手機很大程度上需要被動地配合 OPPO 的供應鏈資源。
比如,2021 年初問世的 OPPO Find X3 系列就搭載了三星 E4 屏,反觀一加 2023 年的頂級旗艦一加 11,依然搭載三星 E4 屏。
至于天玑 9000,也早在 2022 年 2 月,就出現于 OPPO Find X5 Pro 天玑版之上,售價高達 5799 元。京東數據顯示,OPPO Find X5 Pro 天玑版月首銷銷量隻有 527 台。由此來看,OPPO Find X5 Pro 天玑版并沒有赢得市場,而一加 Ace 2V 拉低天玑 9000 的售價,很難擺脫幫前者清庫存的嫌疑。
由此來看,2023 年末,接受采訪時,OPPO 中國區用戶運營負責人李傑表示," 歐加集團 2 個億的出貨體量,對供應側都有比較好的話語權,一加會獲得在供應鏈方面的保障支持 ",似乎多了一重一加無奈配合 OPPO 的意味。
總而言之,2023 年以來,盡管一加的高性價比戰略在市場層面極度吸睛,但該戰略背後,卻隐藏着一加與 OPPO 常規産品市場表現不佳的無奈。
誠然,回歸 OPPO 後,一加可以專注線上高性價比市場,但不能忽視的是,此前一加的立足之本,是不将就。産品層面陷入幫 OPPO 清庫存的 " 陷阱 ",決定了一加的個性正逐漸湮滅,淪爲 OPPO 的 " 工具人 "。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