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2022 年 12 月 10 日 ~11 日," 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暨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 "。
分享嘉賓:曹旭東,自動駕駛企業 Momenta 創始人兼 CEO。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值班編輯 | 少将
第 7147 篇深度好文:4123 字 | 11 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近日,在由中國企業家主辦的 " 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 上,董明珠、甯高甯、劉永好、楊元慶、周鴻祎、李東生、張朝陽等 120 多位政企商學各界精英濟濟一堂,探讨 " 大變局時代,企業家何為 "。
在衆多明星企業家中,有一位青澀的 80 後年輕 AI 創業者,用非常平實的語言,跟大家分享了他創業六年的心路曆程。乍聽平平無奇,細品有滋有味,筆記君也将通過此文分享給大家。
他就是這位名叫曹旭東的年輕人。
曹旭東在 2016 年創業,僅僅兩年後,他創立的公司 Momenta 就成為中國首家自動駕駛領域的獨角獸創企。
當然,這跟他此前積累的相關經驗密不可分。2009 年,剛剛從清華大學校園走出的曹旭東,相繼加入了微軟亞洲研究院、商湯科技,在人工智能行業積攢了近 10 年的研發和管理經驗。在創辦 Momenta 後,他埋頭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必須走一條完全獨特而原創的技術路線。"
2019 年,曹旭東入選《财富》" 中國 40 位 40 歲以下的商界精英 " 榜單。2020 年 11 月,Momenta 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的年度 "50 家聰明的公司 "。
在朋友圈,曹旭東曾發過一句話," 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隻知道一件大事,從聰明到智慧需要很多曆練 "。
我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年輕創業者,在硬核科技領域,扛起中國企業的新一輪創新浪潮。
大家好,我是 Momenta 的曹旭東!
我很榮幸,今天有機會在這裡跟大家彙報一下 Momenta 在創業創新道路上的一些思考和實踐。
Momenta 未必大家都很熟悉,所以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
我們是一家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現階段專注做自動駕駛,我們的目标是實現規模化無人駕駛。
我們公司做無人駕駛是兩條腿走路,既做 L4 的完全無人駕駛,也做量産 L2 的輔助智能駕駛。
目前我們已經與世界排名前十的汽車集團中的一半(例如通用,奔馳,豐田,上汽,比亞迪),開展量産合作,我們和上汽集團、享道出行合作的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也已經在上海和蘇州落地運行。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客戶有很多在合作的過程中建立了信任,成為了我們的投資方。公司到去年的時候,也累計完成了超過十億美金的融資。
我今天的分享,主要是按照 Momenta 在創業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問題來展開。
一、為什麼選擇做人工智能?
我在清華的博士是學偏物理的一個方向,其實我對物理和智能都非常感興趣。
但是我發現,物理的問題,從最大的,到最小的,都已經非常難用實驗去驗證。要麼就是投資上百億去做對撞機,要麼就是純理論推演。
我也研究過智能裡面的生物智能和人工智能,我發現生物智能也非常有意思,但是研究過程非常不可控。比如說我有個朋友,博士養了三年猴子,突然有一天他的猴子死了,為了完成他的博士畢業論文,他就得重頭再養一隻猴子。
人工智能就不一樣,你可以設計一個智能體,然後快速地驗證,快速地叠代,可以 "learning bydoing",通過把智能體做出來,來理解智能是什麼。這一點讓我覺得特别爽。
我本科的時候做過一個流體力學的研究,需要用到很多數學統計的方法,那時候是 06 年、07 年,人工智能還沒有太多人關注,我把能找到的人工智能相關的論文都讀了一遍,我發現這個東西太厲害了,能解決特别多的以前無解的問題。
所以當我把這個問題想清楚的時候,我就從博士退學,投身到人工智能領域。
我那時候做這個決定,也沒有預料到,2012 年人工智能的整個技術會有一個大突破。
如果 2009 年你問我人工智能達到現在水平需要多少年。那我的回答可能是:20 年,這還是比較激進的估算。
但實際上,10 年。這 10 年整個行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發展,這在 09 年的時候是完全想不到的。
我特别喜歡比爾 · 蓋茨講的,人總是在短期高估一兩年時間取得的成績,而低估了長期 10 年能夠取得的進展。
二、創業前我做了什麼準備?
其實我在創業之前也沒有做特别的準備。
我一開始是在微軟研究院工作,有 5 年的時間,既做研發也做産品,後來加入了一家也是非常成功的創業公司,叫商湯科技。
加入的時候公司人不多,在北京隻有 20 多人,我負責整個公司的産品的研發,經曆了整個公司非常快速的發展的過程。帶着團隊從十幾個人到上百個人,也支持了很多的産品線。
當時的經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曆曆在目,非常的美好的一段回憶。
創業公司在初期,會面臨很多的問題。我經曆了很多問題的挑戰,問題的解決的全過程。
我記得當時特别難的時候,真的是我們的産品交付給客戶,而客戶也遇到他的産品上的壓力,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可能每天都會有幾十萬上百萬的損失。
那段時間基本上每天都是兩三點三四點就睡到公司了,睡在沙發上。
到了早晨七八點的時候,公司陸陸續續有人來的時候,蹬一下從沙發上醒來了,起來了,又接着帶着團隊們一起幹。
我記得當時特别清楚,從 9 月份到 10 月份,非常感謝當時一起奮戰的團隊和夥伴,大家犧牲了整個十一的假期。一直幹到 10 月底的時候,才徹底的幫着客戶解決了遇到的挑戰和問題,客戶也非常的開心和滿意。
現在回想起來這段經曆,學習到了很多,也幫助我在 Momenta 的創業中避免了很多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但是真的發自内心的感受是,這段的經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是一段非常美好的,願意跟大家談論,願意跟大家分享的經曆。
三、人工智能創業,
為什麼選擇自動駕駛?
我們創業的時候有十個夥伴,大家都是科研出身,所以我們也像博士論文選題一樣,把人工智能可能的應用領域掃了一遍。
我們發現,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最大的未被解決的應用領域,非常有挑戰,很有意思。如果能夠做成了,也特别有意義。
因為如果我們能夠把自動駕駛做到比人駕駛安全十倍,就能夠減少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交通緻命事故。
一起事故,影響的至少是兩個家庭。
所以用人工智能做自動駕駛,有意思,更有意義!
後來,我們把這個總結成我們公司的願景,我們希望,十年挽救百萬生命,解放百分百時間,物流出行效率翻倍。
而且我們非常明确我們的目标,是實現規模化無人駕駛,不是做個 demo(演示),跑個測試區域,而是真正的讓所有人在所有交通過程中,都能夠得到無人駕駛帶來的安全和價值。
四、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标,
我們選擇什麼獨特的戰略路徑?
如果要創業,一定在開始時思考創業的終局。我們可以不知道路徑,但是要以終為始的思考終局和方向。有一個大緻正确的方向,就可以開始行動。
自動駕駛的終局是什麼?
我們認為一定是可規模化的無人駕駛。
這裡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安全性肯定是第一位。要對标人類的駕駛安全性,自動駕駛安全性至少做到人類的水平,最好做到 10 倍于人類安全性的水平。
因此我們去倒推,為了實現足夠的安全性,需要多少數據,需要解決多少問題。
人類是駕駛一億公裡發生一起緻命事故,10 倍于人類安全性,還要确保魯棒性,需要至少千億公裡的測試,解決百萬長尾問題。
這裡面,大緻基本上需要一百萬台車跑一年的數據量,對于一個創業公司,基本不可能靠自己的 Robotaxi 或自建車隊去跑。
這也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的一個飛輪兩條腿的戰略。我們的飛輪,是指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自動化的發現和解決海量長尾問題,去訓練算法模型。
我們基于飛輪的技術戰略,延展出兩條腿的産品戰略。
左腿是 L2 級别的量産自動駕駛,類似特斯拉的 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或 FSD(全自動輔助駕駛),我們在戰略上選擇和車企合作。
右腿是 L4 級别的完全無人駕駛。我們用 L4 的技術,賦能量産的車輛,然後用量産車獲得的海量數據,去解決 L4 完全無人駕駛的長尾問題。
我們希望,通過數據驅動的飛輪,兩條腿并進,用 L4 的技術做 L2 量産,最終實現量産的 L4,更高效的實現可規模化的無人駕駛落地。
這條路徑,是我們在創業的第一天,就定下來的路徑。今天看起來還挺合理的,但是在 2016 年,基本沒人看好。
當時有一位行業的前輩跟我講,你要做好準備,做國際整車廠量産合作,可能前面要準備五年,後面交付實現要做五年,加起來就是十年。本土整車廠可能快一點,也得做個五六年。我們當時真的是無知者無畏。
回過頭來講,這條路,可能真的是一條難而正确的道路。
五、創業六年,最讓我動搖的時刻,
以及我的選擇
我們的目标和技術戰略從創業的第一天就非常清晰,中間雖然有有各種困難,但我們基本沒有動搖過。
但是在團隊文化上,2019 年,我認為是我們公司一個非常關鍵的坎。
那個時候我們融資進展不錯,大家都很開心,但是公司内部氣氛不太對,有點像個松散的研究院,很多同學都想着做高大上的研究課題,但是其實在産品化、商業化上面進展非常緩慢。
所以我們推動了一次企業文化的讨論和提煉,強調産品化,強調商業閉環驗證,最後總結出來來一條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觀,叫 " 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洞察力 ",目标是交付領先行業的自動駕駛産品。
這個過程有很多很優秀的同學不理解,不認同,離開了。他們的離開,是最讓我心痛的事,也讓我無數次拷問自己到底做的對不對。
不過後來的實踐證明,我們的選擇和堅持是對的,公司在量産項目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也鍛煉出來一支能打硬仗,打勝仗的隊伍。
那個時候,我最糾結的時候,我就把自己沉到産品打磨和交付項目上,沉浸式的工作能幫我找到一些内心的平靜。
六、自動駕駛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自動駕駛的賽道很長,天花闆很高,但是接下來最大的挑戰,是怎麼真正從一個相對小衆的産品,做成廣大用戶好用,敢用,愛用的大衆化産品。
今天行業裡面有兩個 20%,20% 的車裝載了自動駕駛系統,20% 的時間開啟了自動駕駛功能。
這就意味着這隻是 20% 乘以 20%,也就是 4% 的用戶使用時長。96% 的用戶駕駛時間并沒有使用自動駕駛。
我們希望,通過 Momenta 和所有同行的努力,能夠做到兩個 50%,兩個 80%,兩個 100%,真正實現規模化的無人駕駛。
前陣子,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用戶,寫了一篇萬字長文,表揚他的先生用我們提供的智能駕駛産品,非常輕松地載着她,從蘇州到成都,很輕松舒适地跑了一個來回—— 5000 公裡。
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我相信,越來越多的用戶會感受到我們的産品帶來的價值,有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駕駛體驗。
七、公司為什麼叫 Momenta?
最後這個問題是一個小彩蛋。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叫 Momenta?
Momenta 是 Momentum 的複數。Momentum 是動量的英文,我們每一個人,就是一個 Momentum,所有人彙聚在一起,朝着同一個方向努力,就是 Momenta!
好,今天就分享到這裡,都是一些非常具體、微觀的思考和實踐,希望對大家有一點點啟發。也希望有機會能夠跟更多企業家同仁交流學習。謝謝大家!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