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說你壞話,怎麽跟領導解釋?許敬宗的加分回答,讓人叫好
唐朝時,有一次李世民下朝後,單獨留下許敬宗談話。
領導找自己單獨談話,不是升職就是挖坑啊!
許敬宗小心翼翼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說:" 老許啊,你這人不錯,我很欣賞你。我看衆多臣子之中,你是最賢能的那個。"
許敬宗更加小心了,答道:" 陛下過獎了,臣隻是盡本分罷了!"
李世民聽了卻有點生氣地說:" 說來也是奇怪,你這麽實在的人,居然還有人說你的壞話,你怎麽看?你知道是怎麽回事嗎?"
許敬宗聽了,腦子有點發懵,心想:" 這是誰在背後嚼舌根子呢,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啊 "。
這個問題啊,确實不太好回答,不知道别人說了什麽,針對什麽情況,不知道領導什麽态度啊!
許敬宗的回答卻很巧妙,沒有直接回答領導的問題,而是從側面做出來應對。
咱們不妨分析一下。
許敬宗是這樣回答的:" 對農夫來說,春雨很珍貴,它可以讓渴了一冬天的莊稼得到滋潤,所以,農夫很喜歡春雨。但是,對外出遊玩、出差的行人來說,春雨卻不是好事,因爲道路會因爲下雨變得泥濘,所以,這類人會厭惡春雨。一樣的道理,詩人喜歡天上的月亮,因爲月亮可以給他們寫詩創作靈感,但是,盜賊卻不喜歡月亮,因爲月亮會給他們的行動帶來不便。" (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秋月如鏡,佳人喜其玩賞,盜賊恨其光輝。)
這話說得,很有水平啊!既不是給自己辯解,又能讓領導明白,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要全面地看問題,不能偏聽偏信!
接下來,許敬宗繼續說:" 連老天爺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更何況我也隻是芸芸衆生中的一員呢!"(天地之大,人皆有歎,何況臣乎!)
告訴領導,有人說我的壞話,這是很正常的事嘛,老天爺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更何況我也是一個普通人呢!給領導的大腦中植入一個觀點,你别管這個觀點靠得住靠不住腳,前面已經有了春雨和月亮的鋪墊,很容易就讓人信了。
既然有人說自己的壞話,這是很正常的事了,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了,那還有沒有必要追究真假,對錯呢?沒有必要,因爲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罷了!誰也不能替你說話,如果真有這樣的人,那一定是包裝出來的,一定是捎帶着他自己的利益。
所以,許敬宗開始爲自己洗白了:" 我又不是肥羊和美酒,讓所有人都喜歡,也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必然會有人說我的壞話,所以,不管别人說什麽,我都不必聽,就算聽了,也沒有必要當回事。"(臣無肥羊美酒以調衆人之口;且是非不可聽,聽之不可說。)
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不在意别人說什麽,他們不一定對,隻是站在他們自己的立場評價我罷了。
他們這樣四處說人壞話,會有什麽後果?
許敬宗接着說:" 正是有人愛說人長短,道人是非,所以經常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君王偏聽偏信,一些臣子就要遭受殺戮,承受不白之冤;父親不加辯解就聽信兒子的話,可能就遭受誅殺;夫妻之間聽人說閑話,可能就覺得彼此不忠,最終彼此離棄;朋友聽信小人讒言,就會斷交,好端端的友情被葬送;親人聽信小人讒言,就會變得彼此疏遠,是親也不親;鄉鄰聽信小人讒言,彼此就會變得生分,遇到問題各掃門前雪。"(君聽臣遭株,父聽子遭戳,夫妻聽之離,朋友聽之别,鄉鄰聽之疏,親戚聽之絕。)
毫無疑問,偏聽偏信很容易造成很惡劣的後果,這後果太嚴重了!讓人一想,忍不住後怕啊!
所以,許敬宗做最後的總結:" 就算你堂堂七尺好男兒,也要學會小心防範他人的唇槍舌劍,這個利器真是殺人不見血啊!"(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李世民這麽一個英明的君王,自然也聽懂了許敬宗的那些沒說的還,表示道:" 你說得對對,我會記住的!"(卿言甚善,朕當識之。)
許敬宗這個套路,是非常經典的!咱們做一下總結:
一、舉例子,做鋪墊。
如果有人這個跟你說,你也可以先舉例子 " 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 我經曆過這樣一件事 ",先說例子,把對方繞進你的邏輯裏面,不要讓對方糾結别人說你壞話的話題。
二、樹觀點,做遷移。
根據前面說的故事、例子、論據來總結自己的觀點,别怕這些觀點缺乏依據,這個時候,對方已經被你帶進來了,往往會順着你的思路往下想 " 别人……真實的情況應該是……我其實也是這樣 ",用這樣的句式,讓對方産生同理心," 哦,原來大家都有這樣的問題 "。
三、說後果,紮籬笆。
領導(朋友)随便聽别人說自己的壞話,這肯定不是好現象啊,所以,要告訴他們聽信讒言的後果,然後,還要紮起來籬笆,防止再有人說你的壞話。就像許敬宗說的,君臣、父子、夫妻、朋友、親戚等,一系列的後果,簡直太可怕了,然後紮籬笆(人生七尺軀,謹防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咱們仔細這麽一分析,許敬宗的這說服套路,真是太深了!高手啊!
許敬宗從側面入手,客觀現象,遷移人類,普遍規律,嚴重後果,讓人聽了忍不住點頭,把自己的問題,大衆化、客觀化、境界化,既見格局,又見胸懷,既化解領導的誤會,又能在領導那裏加分,這才是高手啊!
你覺得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