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撲 10 月 20 日訊 在新任足協主席宋凱的講話中提到,要放寬外援政策,對标亞足聯,對此德轉中國區管理員朱藝發布長文談論中國外援政策該如何正确運用,他表示要取消外援出場限制,中國球員缺少競争。
朱藝談外援政策原文
宋凱當選足協新任主席後,曾表示要 " 對接亞足聯,放寬外援限制 "。這幾天我想了不少,寫個小作文,跟大家說下中國聯賽外援政策的制訂邏輯和我的意見。
聯賽外援向來是個雙刃劍——外援增加聯賽的觀賞度和國際關注度,使球隊陣容豐富多樣化,好的外援對隊内國内球員有帶動作用,有的還能帶來商業盈利。但外援也擠壓了國内球員的生存空間,使得國内球員上場時間減少。
此前的一段時間内,我們一度對球員出場時間相當重視,似乎曾有這樣的一種論點:" 中國球員是因爲缺乏實戰才導緻水平低下的 "。因此我們看到政策的制訂開始圍繞這個論點來執行——研究國字号球隊打聯賽、取消預備隊聯賽(限制成年球員在預備隊出場)、三級職業聯賽在疫情和多隊解散情況下仍全面擴軍以增加日程,等等。再加上盲目擴軍 + 大量球隊遞補,聯賽質量被嚴重稀釋,現在的中甲聯賽的競技水平約等于以前的中乙,中乙則等于以前的業餘聯賽(中冠),球員的實戰機會多了,但實戰的質量降低了。原本沒有機會的中國球員确實獲得了不少實戰機會,但水平并沒有明顯的提升,甚至有所下降。所謂 " 能量守恒 ",池子挖大了,但水也淺了。
疫情後,各支球隊都步履維艱,大牌外援陸續離去,外援質量整體下降不少,很多球隊甚至配不齊外援,甚至全華班出戰。中甲、中乙等少外援、無外援聯賽,上座率長期低下,俱樂部、聯賽組織方都無法通過比賽盈利。一些質量極其低劣的外援開始加入中國職業聯賽,他們大多缺乏職業經曆,其水平甚至還不如中國球員,隻是長了個 " 洋面孔 ",這些外援大多在幾個月後就離開球隊,更加浪費了俱樂部和聯賽的資源。
同時,日本、沙特等亞洲國家開始放寬自己聯賽的外援限制,以期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聯賽的競争力和關注度。在這樣的前提下,亞足聯也終于開始不再限制外援注冊名額,并對亞冠等賽事進行改革。
杜、陳期間,中國足協在亞足聯話語權丢失不少,在日韓開始增加東南亞或友好國家專屬的外援名額時,中國還率先取消了亞外名額,我曾表示反對,因爲這是一種和亞足聯 "One Asia One Goal" 口号背道而馳的做法。在兩平港隊後,中國隊還把港澳台也列爲了競争對手,對港澳台球員參加中國聯賽做出了限制,隻有首次注冊港澳台足協的球員才能以内援身份加入中國聯賽,并且每隊隻能有一個。如此來看,中國聯賽的外援政策相對其他國家來說,一直是比較封閉的。
另一方面,中國考慮到自身近年來的戰績,其競技水平也已經和東南亞球隊十分接近,自然也不敢效仿日韓,開放什麽東南亞名額,讓曾經羞辱我們的越南、泰國球員來用中國的平台練兵,到時候再 " 反戈一擊 "。
沙特聯賽一直在 " 犯我們的錯誤 ",他們的國内球員拿着高薪,在外援遍地的聯賽裏尋找生存空間,他們不願出國,就算出國也是靠贊助帶資留洋,還撈不到出場機會。沙特隊的水平下降了嗎?卡塔爾世界杯上那場沙特和阿根廷的比賽還記得吧,我想說,給中國足球一次,哪怕就給這一次 " 夢幻時刻 ",讓梅西這樣的球星在你的面前低頭的驕傲場景,中國足球還會變成普羅大衆的公共痰盂嗎?
一方面,我國的對外開放步伐越邁越大,另一方面,我們的聯賽外援政策還在原地踏步。大清帝國告訴我們,水平越差,思想越落後,害怕的就越多,就越不敢開放。終于,在杜、陳锒铛入獄後,新任足協主席宋凱發出了開放外援名額的信号。此時,恰逢第三屆 " 一帶一路 " 高峰論壇隆重舉行,中國的對外開放之花正在華麗綻放。
所以,我們現在面臨的選擇就是——選擇讓我們的足球市場再熱起來,讓我們的球迷再回到球場來?還是我們繼續奉行 " 中國球員缺乏實戰 " 的信條,限制搶國人飯碗的外援進來?
久久爲功。這不是這屆足協才提出來的新話題,足改方案上早就有了,比杜陳還早。中國足球之崛起長久無明顯進展,不在于我們走的慢,而是我們一直在折騰,根本沒按發展規律往前走。
所以,何必要急功近利的以爲每年我們多給球員踢幾場球,幾年後中國足球就騰飛了?職業足球,不是專業體制時代那回事了,市場的影響如果不考慮進來,你不如學朝鮮,走回原本體工大隊的老路。
足球環境不改變、職業俱樂部光節流不開源、不把比賽熱度搞起來,沒人看足球、沒人願意爲足球投錢,這個職業聯賽就是死水一潭,惡性循環,越陷越深,最後就是奔着完蛋去的。
外援開放,我有以下幾個想法:
1、取消外援出場限制。如果我們效仿亞足聯,大名單不限制外援報名數量,但限制外援在 23 人比賽名單中的數量,此舉會造成很多外援不能出場,有資源浪費和産生國際糾紛的風險。況且我國現在不是沙特,很多球隊囊中羞澀,并沒有簽大量外援的意願。建議用 " 分步走 " 策略,先嘗試仍對外援總數進行限制,但不限制外援出場,即所有列入 23 人大名單的外援都可以同時出場比賽,提高陣容的自由度和比賽的觀賞度。
2、恢複亞外政策。中國足協是亞足聯的一份子,你不爲亞足聯考慮,亞足聯也不會爲你考慮。"One Asia One Goal" 口号不是随便說說的,要你做給他看的。
3、取消外援門将限制。自中國聯賽禁止外援門将已過去了二十多個年頭。目前看來,外援門将對中國門将培養的影響程度有限。目前中國聯賽已經擴軍,我們有 16 個中超級别的門将,但我們的國門常年以來仍然隻有幾個固定人選,并沒有出現百花齊放的情況,是時候考慮解開這個大鏽鎖了。
4、取消港澳台 " 首次注冊 " 規定。此前兩平香港,國足連自己的 " 省級隊 " 都開始忌憚了,泱泱大國何必如此呢。" 首次注冊 " 規定執行以來,取證困難。很多事實上根本不是首次注冊的港澳台球員,仍然被出具了首次注冊的證明。能到更好的平台曆練,港澳台足協怎麽會配合你中國足協一起設卡呢?這種形式主義,不要也罷。統戰考慮,港澳台可以視級别逐漸放寬,中甲可以适度給多名額,中乙甚至也可以給名額。俱是炎黃子孫,榮辱與共,不搞窩裏鬥。
5、卡塔爾和阿聯酋都有年輕外援的政策。這些年輕外援其實是爲了配合本國的外援歸化政策。中國的歸化目前已經走入瓶頸,降薪令和歸化政策互相沖突,目前已經沒有什麽外援願意接受歸化了。如果不想辦法,足改方案帶來的歸化契機将成爲廢紙一張,卡塔爾和阿聯酋人的創意,不一定抄,但可以放上台面讨論讨論。
6、入籍球員一律算作國内球員,不算外援。現在入籍球員的外援政策是,如果這個球員是三代以内華裔,那就可以直接當内援。如果不是,那麽他得獲得代表中國國家隊出場的資格,才能算内援,且這種球員每個隊隻能有一個。這雖然和亞足聯政策相統一,但是也堵了一些入籍球員的路。歸化搞了五年了,外星人德爾加多明年也都已經滿五年了,這種盲目操作的入籍球員今後已經不多了。相對的,要嚴格控制球員入籍,不能再允許沒有在華待滿五年的非華裔外援直接入籍了。既然入籍了就是中國人,俱樂部也花了功夫和代價了,就不要再區别對待了,在前期入籍過程上做好監督和把關就可以了。
7、低級别聯賽開放外援名額。可仿效日韓,利用外交協議方式,爲中乙聯賽開放少量外援名額,甚至可以爲中冠聯賽開放外援名額做準備。這些外援可以有專屬的協議限制,也可以設置專門的條件限制,例如限定隻能是亞足聯技術排名 15 名以後的協會,或是國際足聯排名 100 名後的協會,證明我們的聯賽是有國際責任的平台,願意帶領足球落後國家一同進步。這些小國家其實都有一兩個不錯的王牌球星,他們如能在中國獲得工作,博得故鄉關注,甚至升級留用或被高級别簽走,這對我國外交也是美事一樁。
以上想法僅供參考,不是說要都采納,可以都讨論讨論,但一定要相輔相成,使其形成科學的聯賽人才結構模型中的一部分,使其效率最大化。
有人要說了,你這人,這也放開那也放開,那中國球員怎麽辦?沒球踢了啊!
其實要我說,中國球員現在依然是太安逸了,沒有競争就沒有動力。如果考個 300 分就能上大學本科,他還會有多努力嗎?超級甲級乙級,職業聯賽本就是殘酷的篩選器,不要以爲現在中國有多少天才會被你篩選掉,真正的天才早在年輕時候就告訴你他不需要篩選了。我們在國足年齡結構調整時畏手畏腳,在制訂外援政策時還畏手畏腳嗎?三級聯賽已經擴編,平台已經大了不少,要倒逼中國球員努力向上争取位置,而不是讓他們覺得反正一直在擴招,我躺平也沒事。足球環境好了,球員自然有地可落,有球可踢,如果你在中超中甲踢不出來,中乙中冠能踢出更多名堂,你爲何不去?日本球員連尼泊爾聯賽、蒙古聯賽都願意去,中國球員爲啥留洋非得選高級地方?世界那麽大,我中國足球雖然不富裕,但也不是全球最爛,爲啥不能扶貧?球員的出路是市場給的,走了職業這條路,就要接受職業的競争和篩選,歐美強國球星如雲,但默默無聞的沒能走上職業道路的球員卻更多,中國足球要想不再閉門造車,就要解放思想,不光是足協,還有球員、家長。球員成長道路坎坷無數,但可選的道路也多不勝數,競争時要有敢闖敢拼、不斷超越的體育精神,失敗時也要勇于面對、冷靜思考,足球是吃飯的職業,也是快樂的生活,選擇是因爲喜歡,如果不享受它,不如及早放棄。
小作文的最後附今年亞冠和亞洲主要幾個頂級聯賽的外援政策,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