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
上映 4 天,才突破了 1 億票房。
這成績放到當下的電影市場,怎麽看都是菜雞一枚。
但,如果它是《河邊的錯誤》呢?
一部文藝片,豆瓣打分人數超過十萬,評分高達 7.6,誰說普羅大衆不懂欣賞。
就算大家紛紛表示 " 看不懂 ",在影院直接找解析,可還是擋不住大家對該影片的熱愛。
當然,這種不取悅觀衆的文藝犯罪片,有差評是比較正常的,畢竟審美是主觀的。
可我萬萬沒想到,不同的聲音裏竟然夾雜着 " 不尊重女性 " 這樣的言論。
" 曾美慧孜蒼白無力,像導演其他作品女性角色一如既往的工具人。"
" 所謂的尺度,就隻是集中在女性被害者身上,就連心理是女的也成爲最直觀的沖擊,難道不是不尊重女性嗎?"
爲什麽老太太不能是 S 角色,領養瘋子就爲了迎合自己的喜好最後意外被反殺,不能是女老師和男學生?
你别說,這個問題還真問到我了。
确實,雖然老太太習慣了挨打是小說裏的設定,但,宏這個原著裏的邊緣人物确實是被改編的。
雖然這麽說,可《河邊的錯誤》真的侮辱女性了嗎——
1
輕描淡寫的尺度
不該成爲捅刀子的借口
首先, 咱們先來分析一下網友爲何有這種想法。
影片中主要女性角色有三——
第一個,是将男主馬哲拉入局的幺四婆婆。
她的死是開啓後面一系列多米諾骨牌的關鍵鑰匙,但,到頭來她的死卻是因爲自己的性癖。
馬哲看到天花闆的鞭痕,瞬間 get 到了鞭子的用處,而恍惚間看到的幺四婆婆跪下撅起來遞鞭子的畫面讓人想入非非。
第二個,是小三兒錢玲。
王宏與馬哲對話看得出,王宏是有家室的,一閃而過講課的畫面,甚至能發現他是她的老師。
而且,錢玲的打扮,明顯非常少女,導演真正想表達的,她年紀很有可能才剛成年,這個年紀甚至已經懷孕了。
第三個,是馬哲的妻子。
明明是個珠圓玉潤、喜歡小孩的幼師,雖然演員不出名可演得确實非常好。
這個人物甚至還不如前面兩個,純純工具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有異裝癖的許亮。
因爲這個秘密被僞證判爲流氓罪,後戴着假發直接死在了馬哲的車上。
在我看來,對這些女性角色的描寫,恰恰證明了年代下人們封建思想對女性的束縛。
試想如果幺四婆婆換成了老公公,觀衆會不會第一時間覺得這是個 " 老變态 ",而一旦王宏和錢玲的身份進行互換,女老師出軌還自殺,這難道就不是對女性的不尊重嗎?
而異裝癖,本身就是那個年代對性别的偏見罷了。
如果隻将眼光放在了性别上,我覺得這部電影真的不太适合有這種思想的觀衆。
換一種角度思考,影片裏兇手是男性,死的三男一女,而且有一個還是破壞了兩個家庭的出軌男。
受不了輿論壓力,在情人懷孕的時候提出分手,結果倒在河邊,這時候咋不說是不尊重呢。
2
啥都能扯到性别
這難道不是另一種鍵盤俠?
其實在性别上做文章的評價,《河邊的錯誤》并不是第一部。
前面的就太多了,從今年的電影大盤來說,《流浪地球 2》應該算是第一部,也是最典型的一部。
因爲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寥寥無幾,韓朵朵(王智飾演)是劉培強的妻子,在訓練期間身手明顯比男主要高得多。
可真遇到危險,她卻非是被保護的那一個,偏要劉培強大展身手,最後還得病死了。
這電影看的,你是真沒把朱顔曼滋演的郝曉晞放在眼裏,做李雪健的接班人,從職場小白到後面獨當一面。
這個人物是被你吃了?
而《堅如磐石》應該是算是第二部。
因爲前有《滿江紅》裏搔首弄姿的瑤琴,半漏香肩被将士們在小屋子裏推來推去的橋段。
當《堅如磐石》裏副市長的白月光外甥女,穿着清涼的吊帶睡裙,被綁匪用透明包裝的套甩臉,後又吓尿了這種充滿暗示的畫面出現時。
網友又開始大膽開麥了——
在張藝謀的電影裏,女性永遠是被迫害的那一個!
說真的,在年代古裝戲裏,以張大那種身份和模樣,難道他是被推來推去調戲的那一個?
雖然《堅如磐石》确實因删減不及預期,但,在這種錢權掃黑題材,甚至是現實中,女性不是被當做玩物的嗎。
你别說,就連《莫斯科行動》都免不了被罵。
就因爲裏面有女性被強的橋段,再加上文詠珊在戲裏與兩個兄弟都發生了關系,最後還被一刀抹脖子。
部分觀衆這下可算是找到 " 把柄 " 了,可瘸子那條好腿猛踹,上來就說你 " 不尊重女性 "。
在我看來,這些高舉所謂 " 女權 " 大旗的人,很多都是别有用心,明顯是沖着電影來,而不是真正讨論劇情和人設。
他們找不到突破口,就從性别入手帶節奏,不明真相的一些觀衆又被帶跑了偏,口碑急速下降,這 " 黑子 " 的目的就達成了。
寫在最後
再回看這幾部電影,《滿江紅》雖然定位在青樓女子卻也隻是用裝扮來塑造人物,而且最重要的是角色的勇敢和堅定的意志。
再說了,老謀子拍的《金陵十三钗》和《秋菊打官司》這種大女主咋不說呢。
《流浪地球 2》就算有克拉拉也沒有用她的身材吸引觀衆,這是不是尊重女性呢,《莫斯科行動》題材和真實事件就在那擺着,就算有大尺度情節也沒刻意讓女性角色賣慘。
而《河邊的錯誤》就更不用說了,正常的觀衆都徘徊在 " 我瘋了 " 的精神狀态裏。
這幾年 " 爹味 "、" 男人的戲 " 類似的詞彙,逐漸占據各種影視劇的評論區。
一方面,如今的演藝圈,本身能扛一番的女演員就少。
就連《你好,李煥英》這種女性題材也是完全靠内容取勝,其他導演想拍都找不到人。
另一方面,電視劇有的是大女主題材。
固定的年代限制,也不能爲了挑刺而挑刺吧?
那些别有用心的黑子,省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