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各地的兩會傳出強烈信号:2023 年養老金上漲 5%。有些退休人員表示:我們懂得感恩,但更關心上漲結構。養老金差距太大,10000 元漲 5% 是 500 元,2000 元漲 5% 隻有 100 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退休老人呼籲:2023 年養老金按年齡統一上漲,滿 60 歲漲 400 元,滿 65 歲漲 500 元,滿 70 歲漲 600 元,滿 75 歲漲 700 元,滿 80 歲漲 800 元。我們分析一下,可行嗎?
PS:社保專家當場提出反對意見:
一是違反養老金上漲政策。養老金上調采取了定額、挂鈎、傾斜三結合的機制。在定額部分,已經關照了低收入群體。比如,定額漲 100 元,2000 的漲 5%,10000 元的漲 1%。
二是違反養老金的市場法則。養老金的供養機制遵循了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年齡統一上調,不符合市場法則,繳得少還想漲得多,于情于理說不過去。
三是對社保高繳費的高收入群體不公平。養老保險繳納基數是當地平均工資的 60%-300%。高收入按照 300% 的基數繳,低收入的按照 60% 繳,相差 5 倍。按照年齡統一上調,等于吃大鍋飯,打擊多繳社保的積極性。
四是想多漲也漲不起。如果按照年齡統一上漲 400/500/600 元,相當于全國平均 3000 元養老金的 13%-20%,遠遠超過預測 5% 的漲幅。按照 500 元中間值上漲,企業退休人員 1.3 億人,每年剛性支出 7800 億元。2022 年當年結餘 3900 億元,2023 年當年就要虧空,不現實!
PS:退休人員也有自己的辛酸,應該讓他們說出來:
【1】關于上漲幅度的問題。從 2005 年至 2022 年連續 18 年上漲中,最高的年漲幅是 24%,11 個年份漲幅是 10%,隻是從 2015 年才開始下降的。原來國家很窮都能多漲,現在 GDP 已經是全球第二,這個漲幅應該滿足。
【2】關于按照年齡統一上漲不公平的問題。原民政部部長李紀恒指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退休後,職業貢獻歸零,人人平等,按照年齡統一漲幅,不但公平,而且更簡捷,省掉了複雜的計算公式。
【3】關于對高收入群體不公平的問題。高收入人群在職收入高,退休後養老金高,享受了雙重紅利。按照年齡上漲,沒有損害高收入群體的利益,還兼顧了對低收入群體的關愛。
【4】關于養老基金沒錢的問題。養老金的主要來源是在職人員繳費,拓寬養老金的收入渠道才是王道。我國人均養老金規模隻占 M 國的 4%,全民所有制的國企有 46 萬家,2022 年營收占全國 GDP 的 75%,每年劃撥利稅就能充實養老基金。
PS:養老金隻有一兩千元的水平,很難維持基本的生活和生命的尊嚴。
第一類是下崗分流的人。在面臨 WTO 沖擊時,響應号召、犧牲個人利益進行下崗分流的的國企老工人,他們現在的養老金水平太低了‘
第二類是買斷工齡的人。在市場經濟興起的時候,為了國企瘦身健體,為了讓國企私有化上市而出讓個人利益、選擇買斷工齡的國企工人,他們的晚年都比較凄涼。
第三類是提前内退的人。在國企改制上市的時候,為了做大利潤報表,響應企業号召辦理提前内退的國企工人,他們晚年成為被抛棄的一代。
PS:您若贊同,多多轉發,呼籲政策更加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