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斯拉被曝考慮重新加入雷達,且有可能是高分辨率 4D 雷達以來,國内市場對 4D 毫米波雷達的熱情持續高漲。
蓋世汽車梳理發現,目前國内至少有 20 家公司在 4D 毫米波雷達方向上有所布局,包括老牌的 Tier 1、跨界巨頭、創業公司等等。不過,相當一部分公司目前隻是儲備了 4D 毫米波雷達的技術,産品還處于研發或者調試過程中。
森思泰克:
森思泰克在 2018 年就已經開始研發毫米波雷達 4D 成像技術。2021 年,4D 成像雷達發展勢頭強勁,森思泰克率先與長安基于 4D 成像前向雷達定制與開發合作,拿下新一代平台的多款車型的項目定點。2022 年森思泰克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拿下理想、紅旗、吉利、長安等 4D 成像前向雷達的項目定點,也拿到了紅旗的 4D 成像角雷達的項目頂點。
目前,森思泰克的 4D 毫米波雷達産品包括 4 級聯的 STA77-8 和 2 級聯的 STA77-6,兩款産品目前均已量産,森思泰克也是國内少有的實現 4D 毫米波雷達量産的企業。
縱目科技:
縱目科技成立于 2013 年,是自動駕駛和高階汽車輔助駕駛産品及技術供應商,2020 年左右便推出 4D 毫米波雷達産品,目前已經發布了角雷達和前向探測雷達兩款 4D 毫米波雷達,其中角毫米波雷達已經在華爲的問界 M5 上量産。該公司正在沖刺 IPO,投資機構包括小米。
福瑞泰克:
福瑞泰克自主研發的成像毫米波雷達産品 FVR4 已經獲得了國内多家車企定點,相關産品已進入量産交付階段,預計 2023 第一季度完成上車搭載。
在自動駕駛領域,福瑞泰克兼具硬一體平台化開發和量産交付能力,通過專注投入研發各個智能駕駛技術的核心模塊,推出了 ODIN 數智底座,包括自研域控制器、傳感器、自動駕駛算法以及數據系統作爲四大支柱體系,并先後獲得了衆多主流車企定點。
華域汽車:
近日,華域汽車宣布 4D 毫米波雷達已完成新一輪架構優化,測高能力等技術參數得到顯著提升,正在部分商用車、乘用車客戶車型上開展 4D 毫米波雷達适配、測試工作,研究針對具體場景的解決方案,積極推進該類産品的量産落地。華域汽車此前已經規劃了兩款 4D 雷達,分别是 LRR30 和 LRR40,其中前者采用了 2 片 MMIC 級聯,實現 6 發 8 收,後者采用了 4 級聯設計,實現 12 發 16 收。
保隆科技:
今年 2 月,保隆科技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自 2021 年底開始布局 4D 毫米波雷達研發,目前已進入優化調試階段,預計今年 8 月份會對外開展客戶推廣,2024 年一季度進入初步量産。
面向自動駕駛領域,保隆已先後布局研發了紅外攝像頭、毫米波雷達、4D 雷達、雙目廣角前視、超級魚眼環視以及域控制器等多款核心技術産品,并進入量産。同時,保隆也在布局軟硬一體的整體智駕解決方案——保隆科技 V-SEE™ 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該方案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規劃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中 V- SEE™1.0 方案緻力于解決單車道的駕駛安全問題,提供 L2+ 智駕安全體驗;V- SEE™2.0 方案,緻力于多車道的駕駛問題;V- SEE™3.0 基于 " 點雲級 " 單車感知與 V2X 全時感知能力深度融合,目标實現高階智能駕駛爲客戶解決全場景全天候的智能駕駛安全問題。
弗迪科技:
近日,弗迪科技在比亞迪全球總部正式發布新一代 RF1 平台前向毫米波雷達。據悉,RF1 平台成功通過了嚴格的測試項目,将于今年 3 月份量産裝車。與此同時,弗迪科技還透露,在今年,公司 4D 成像雷達、智能車門雷達、艙内活體檢測雷達也會陸續量産。
公開資料顯示,弗迪科技于 2016 年組建毫米波雷達産品線的研發團隊,秉承公司垂直整合的戰略方針,于 2017 年完成首款 24GHz 角毫米波雷達的開發,并經過多次産品叠代,最終量産裝車。
在此基礎上,弗迪科技緊跟市場發展趨勢,迅速轉向 77GHz 毫米波研發的主戰場,得益于各模塊全棧自研的能力,僅用一年時間,RB1 平台角雷達研發成功,并于 2022 年底出貨量突破百萬顆。目前已承接了比亞迪角雷達全部份額。
華爲:
華爲 2021 年便發布了 4D 毫米波雷達産品,這款産品采用 12T24R 的大陣列,比常規毫米波提升 24 倍,能實現高分辨,支持 4D 高密點雲。當時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融合感知産品部 Radar&Camera 總經理苗立靖稱其将成爲 " 高階自動駕駛的必備武器 "。
幾何夥伴:
幾何夥伴成立于 2018 年,從成立之初便以 4D 毫米波成像雷達作爲核心傳感器之一,結合可見光視覺、紅外成像等傳感器打造全天候像素級融合感知系統。
公開資料顯示,幾何夥伴自主研發的 4D 成像雷達,已經具有目标跟蹤定位、可行駛區域檢測以及自動泊車等能力。
除此之外,幾何夥伴還基于 4D 成像雷達生成的點雲圖像與可見光攝像頭生成的視覺圖像進行異構信息融合,研發出雷視像素級融合感知系統,實現了信息加強和信息互補,提升系統感知能力的同時增加了安全冗餘。
納瓦電子:
近日,吳通控股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其參股公司納瓦電子的 4D 毫米波雷達産品正在國内幾家頭部新能源主機廠進行測試。納瓦電子成立于 2013 年,專注于毫米波雷達領域,其前向毫米波雷達,角雷達,成像毫米波雷達均已規模化量産。
據蓋世汽車此前采訪了解,納瓦電子共規劃了兩款成像雷達産品,一款是 6 發 8 收,既可作爲角雷達也可以作爲前向雷達,一款是 12 發 16 收,主要瞄準前向雷達。
去年,納瓦電子又宣布了一款 6 級聯 18T24R、432 通道的 4D 毫米波高精成像雷達,該雷達采用全新設計的 HBF ( Hybrid Beamforming ) 混合波束成形結合 DML 技術将一維角分辨率提高到 ≤1.5° 度以内,并顯著降低 MIMO 數字信号處理的複雜度,降低運算平台成本。同時,采用獨創的稀疏重建算法結合對應的天線陣列設計,顯著降低 4D 毫米波成像雷達的硬件設計複雜度、數據量,同時大幅提升了成像質量。
具體效果上,納瓦電子推出的 4D 毫米波成像雷達可實現 360° 的整車環繞成像效果,
參數方面,納瓦電子推出的 4D 毫米波成像雷達測距範圍可達 320m,測距精度 0.1m;方位面 3dB 波束寬度小于 1.6°,方位角精度 0.1°;俯仰面 3dB 波束寬度小于 2.4°,俯仰角精度 0.2°。
楚航科技:
楚航科技是專注于毫米波雷達研發的企業,其推出的 4D 成像毫米波雷達,采用了芯片級聯方案來實現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高分辨率。
這款 4D 成像毫米波雷達産品,具備多項國際先進技術,包括産品性能上滿足 HWP 及 TJA 功能對毫米波傳感器的要求,在系統架構中定義多片毫米波雷達芯片 MMIC 的級聯架構設計,多片毫米波雷達芯片 MMIC 的級聯在系統架構層面的實現以及毫米波雷達點雲功能的實現等。
去年底,楚航科技與國内某知名車企成功完成 4D 毫米波雷達軟件開發合作,并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其中在點雲輸出的算法處理上,楚航科技已經做到了在域控上的軟硬件解耦。該款 4D 雷達産品未來可以結合主機廠需求,從芯片級聯、到信号處理和算法輸出點雲的數據參數處理上進行硬件定制。
木牛科技:
木牛科技創立于 2015 年,2019 年木牛科技 4D 成像雷達産品 4D 成像雷達 O-79 4D 正式搭載于緊湊型機械車輛制造商 Bobcat(鬥山山貓)上,該産品從提升主處理器性能、算法能力,到優化天線性能、數量和陣列排布等多個方面同時着手,優化多目标高精準的點雲成像識别能力,以此解決了機械車輛制造商 Bobcat(鬥山山貓)在高粉塵、弱光線、障礙物繁雜等苛刻環境下安全智駕的感知難題。
在車載領域,木牛科技已與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車企業達成合作,實現前雷達和角雷達前裝量産。
行易道:
行易道成立于 2014 年,是智能駕駛核心傳感器系統的高科技創新企業, 主營産品是 77GHz 車載毫米波雷達系統。目前其 4D 毫米波雷達已經獲得車企定點,在出海方面有較好的成績。
賽恩領動:
賽恩領先成立于 2021 年 11 月,公司緻力于研發适用于 L3 及以上的高性能車載級環境感知解決方案,包括 4D 成像雷達智能硬件,傳感器算法和軟件,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産品。
今年年初,塞恩主導正式發布首款自主研發的汽車級高性能成像雷達産品 S 系列 SIR — 4K,計劃于 2024 年初量産。
複睿智行:
複睿智行是複星集團旗下的智能出行企業,成立于 2021 年,成立初始便專注于智能駕駛感知領域。目前,複睿智行的核心業務涉及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兩大方向。其中,單車智能業務以感知爲重心,包括前融合感知算法、4D 毫米波雷達以及域控制器。車路協同則包括路端通信設備、雲控平台和智慧交通運營服務等。
近日,複睿智行宣布,其于去年 11 月發布的首款 4D 毫米波雷達哥倫布系列(Columbus)雷達已獲得國内某主流車企定點,并将于 2023 年第三季度開始量産。
安智汽車:
據安智汽車創始人郭健透露,安智汽車的 4D 毫米波雷達将會在今年年中實現裝車測試,年底穩步進入量産狀态。公開資料顯示,安智汽車 77GHz 4D 毫米波雷達可以達到 12 發 16 收的物理孔徑,形成 192 空間虛拟通道,使得目标方位角分辨率可小于 1°,探測距離達 320m。
歐菲光:
3 月 6 日,歐菲光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歐菲光在 4D 毫米波雷達方向布局多款産品,包括 4D 中長距雷達、4D 成像艙内雷達、4D 數字成像雷達等。同時,公司積累豐富的雷達傳感器算法和研發經驗,如 MIMO 算法、超分辨算法、目标識别等算法。
目前,歐菲光已部署 4D 數字成像雷達,該款産品采用數字編碼調制技術(DCM),集成了 12Tx16Rx 的車規級單芯片方案。相較于當前的模拟雷達,數字雷達的分辨率提升 16 倍,目标檢測能力提升 24 倍,對比度提升 30 倍。
萬安科技:
萬安科技自設立以來一直緻力于汽車底盤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産和銷售,産品覆蓋乘用車和商用車底盤控制系統兩大領域。随着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萬安科技也在進行智能化轉型,切入 ADAS 系統。近日,萬安科技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正與合作方共同研發 4D 毫米波雷達,目前該項目處于産品測試階段。
雷科防務:
近日,雷科防務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的 4D 毫米波雷達初步完成研發 , 尚未量産。
目前,雷科防務主營業務爲雷達系統、智能控制、衛星應用、安全存儲、智能網聯五大業務方向。其中雷達系統業務包含系統設計、射頻、天線、數字、模拟仿真等。
市場上,雷科防務從農業、災害、國土、交通、汽車等領域切入市場,某特種毫米波雷達已開始批量生産交付并獲得了多個新型特種雷達研制開發任務。在民用市場上探鳥雷達在北京大興機場等多個民用機場展開測試。
聯合光電:
今年 2 月,聯合光電在互動平台表示,該公司的毫米波雷達産品現在已經憑借技術優勢獲得整車廠定點,且目前該公司已經儲備了 4D 毫米波雷達的相關技術且正在研發中。
聯合光電于 2019 年成立全資子公司中山聯合汽車技術有限公司,重點開拓智能駕駛領域業務,專注于該領域相關産品(如車載鏡頭、毫米波雷達及相關産品、車内投影及 AR-HUD 相關産品等)的研發、設計、生産、銷售等。